簡體版

這里是冷宮, 我養老的地方。

以兩歲的年齡被冊立為儲君就不說了,去歲太子不幸染上天花的時候,向來勤政的萬歲爺可是直接將各部院衙門送上來的奏折全都交給內閣處理, 自己則廢寢忘食地照顧小太子, 直到他平安地度過危險期。

萬歲爺從曉人事到現在一共有十二個兒子,至今立住的只有五個,雖然這五個兒子對他來說都是很珍貴, 但是能夠讓他做到這個地步的也就只有小太子一個兒子了。

所以能夠分配到毓慶宮伺候太子是一樁好差事,但是好差事也不是那麼容易干的,因為高收益和高風險是掛鉤的。

就像現在這樣, 太子在他們的眼皮子底下不見了, 這要是讓康熙知道了的話, 這要是出事了的話,那麼他們的小命肯定是保不住了。

即便是沒有出事,但是讓萬歲爺知道了,他們仍然得丟半條小命。

「慌什麼慌?慌什麼慌?」于嬤嬤冷著臉訓斥了那慌里慌張的四個小太監,隨即道,「你們找仔細了嗎?有沒有漏了什麼地方?」

「沒有啊,于嬤嬤, 我們哪里敢漏找了什麼地方?這一邊我們都找遍了。」說句夸張一點的,他們剛剛都恨不得把每一寸土都翻過來找了,但是沒有還是沒有。

他們總不能憑空變出一個太子來吧?

「你們的腦子不會轉嗎?」于嬤嬤能被他們給氣死, 「太子又不是沒長腿,跑遠一點去找能要你們的命嗎?我可告訴你們,這事兒要是被萬歲爺他們知道了的話,我好歹是女乃大太子的女乃嬤嬤,但是你們……」

「哼, 可吃不了兜著走。」

本來四個小太監心里就慌,听到于嬤嬤這麼一說,真的恨不得能當場哭出來了。

但是哭是沒有時間哭了,太子爺都已經不見了,他們要是還不賣力的去把人給找回來的話,這不是擎等著萬歲爺來要他們的命麼?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可是太子仍然沒有找到,這下別說是幾個小太監了,就連于嬤嬤都有點撐不住。

別看她剛剛說得那麼有底氣,事實上太子要是真的出事了,就算她是女乃大太子的女乃嬤嬤她也討不了好。

正當他們猶豫著要不要派人去乾清宮走一趟的時候,太子自己回來了。

看到太子的那一瞬間,不開玩笑地說,四個小太監激動得直接哭了,至于于嬤嬤倒是好一些,但是卻也難掩激動。

「我的太子爺啊,您這是去哪里了?一聲不響的,奴才都快被您給嚇瘋了。」于嬤嬤連忙上前道。

「奴才給太子爺請安。」四個小太監連忙給太子跪下了,這小主子能夠平安回來,別說是下跪了,就算是給他磕頭他們也心甘情願。

別讓他們沒了下場就好。

「起來吧。」太子跟小細犬玩了一會兒,又在景秀宮被煎餅果子給治愈了,滿心的郁悶也消散了許多。

所以他這會兒的心情可比失蹤前好太多了,讓奴才們都起來之後又回答了于嬤嬤,「孤就四處走走,嬤嬤別急。」

「奴才哪能不急啊?」于嬤嬤見太子找著了,一行人便往毓慶宮回,邊走邊道,「太子爺下次您要去哪兒言語一聲,上刀山下火海的,奴才都陪您去,只要您別再自己一個人跑了就成。」

于嬤嬤這個女乃嬤嬤是當年生母赫舍里氏懷著他的時候特意為他挑選的女乃嬤嬤之一,本來不止她一個女乃嬤嬤的,後來太子大了,不需要再喝女乃了,其余的三個女乃嬤嬤便被退了回去,只剩下于嬤嬤一個女乃嬤嬤繼續在太子身邊伺候。

因為自己是于嬤嬤女乃大的,再加上又有赫舍里氏的一層關系在,所以太子從小就十分親近她。

這會兒听到她這麼說,小太子就笑了,如果換做別的地兒,那麼太子保準答應,但是景秀宮……

他說了要替小鹿主人保守秘密的,那他肯定不會說出去。

于嬤嬤當然不知道自己帶大的小太子和別人有了小秘密了,其實她知道太子今天從慈寧宮出來之後為什麼心情不好的,無非就是因為太皇太後想讓他親近宣貴人。

雖然說萬歲爺和世祖爺一樣,不太待見蒙古嬪妃,但是萬歲爺和世祖爺不一樣,世祖爺的不待見是直接寫在了臉上,恨不得鬧得滿宮滿天下的人都知道。

而萬歲爺呢?

不待見歸不待見,但是看在太皇太後的面子上,宣貴人這位便宜表妹一入宮明面上他就冊封為貴人,實際上卻讓她享受嬪級待遇。

于嬤嬤心想,這位宣貴人要是不像那位同樣姓博爾濟吉特氏的慧妃一樣是個短命鬼的話,那麼她的好日子還長著呢。

畢竟有太皇太後和皇太後這兩尊大佛在宮里護著她,萬歲爺他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所以于嬤嬤其實是很贊成太子和宣貴人親近的。

等回到了毓慶宮之後,于嬤嬤揮退了其他奴才,小聲地跟太子分析著親近宣貴人的好處。

這其一就是能討好太皇太後,其二就是萬歲爺肯定不會讓宣貴人有孩子的,畢竟當年世祖爺的後宮被蒙古女子佔據了大半壁江山,太皇太後又不顧世祖爺的意願強行讓他娶了兩位蒙古皇後,目的是什麼誰都知道。

無非就是想讓大清的下一任皇帝有一半科爾沁的血統。

但是太皇太後的這個想法萬歲爺肯定是不可能讓她實現的,所以太子和宣貴人親近還有第三個好處,那就是能夠拉攏科爾沁的勢力。

當然了,這些好處也不是于嬤嬤自己想出來的,而是太子爺的叔祖父索額圖知道了太皇太後的做法之後,將自己的想法轉述給她,讓她找機會促成此事。

于嬤嬤也不傻,即便要勸太子,她也不會說得這麼直白,而是把話潤色再潤色,最後她道︰「再說了,太皇太後向來待太子爺您如珠如寶的,難不成她還會害您嗎?」

于嬤嬤這話倒是說得沒錯,不過……

「嬤嬤,當初是您說讓孤別搭理皇阿瑪後宮的那些女人,說她們都是想要害孤的。」太子看著于嬤嬤道,「現在您怎麼又說這些話自打嘴巴了?」

于嬤嬤︰「……」

就,她當初那麼說的時候不是怕他被後宮的那些女人給籠絡了去嗎?

估計于嬤嬤自個兒當初說的時候就沒想過自己還會有勸著太子和後宮的哪位嬪妃親近的一天,更沒有想過她當初說的話太子居然記得那麼清楚。

可不是清楚麼?

那時候太子的年紀雖然小,記性不一定那麼好,但是架不住他十次遇到他那些庶母們,有八次于嬤嬤都會在他耳邊嘀咕說千萬不要和她們走得近,那都是吃人的妖精,淨想著害他的。

于是久而久之,太子自然是牢牢地記住了。

*** ***

等小太子離開了景秀宮之後,不管是靜好還是石榴,都松了一口氣。

「剛剛真的是嚇死奴才了。」石榴道,「好端端的,太子爺怎麼會來咱們景秀宮?」

「這還不是多虧了我們這個‘小可愛’?」靜好一想到剛剛發生的事情,就忍不住「重重」地擼了一把小鹿的狗頭,「你說你,帶什麼東西回來不好,居然把太子給帶回來了?」

靜好和石榴兩人從來沒有跟著小細犬一塊出過景秀宮,所以她們壓根不知道它在外面都干了些什麼,原本她們以為它每天出去只是放風而已,但是今天太子爺的到來可是給她們敲響了警鐘。

今天它能夠帶太子回來,誰知道明天他會不會帶其他人回來的?

再說了,退一萬步講,即便太子只是一個例外,但是小細犬每天跑出去確實是一個隱患,誰也不知道哪天它就會被人給盯上了。

這要是盯上它的是一個好奇心極重的人,那麼盯著盯著,難保不會把她們也一並給盯上了。

靜好這麼一說,石榴就問︰「那我們怎麼辦?小主。」

「想辦法讓小鹿改掉它那勾三搭四的性子吧。」靜好低頭看著巴巴地看著自己,一副完全不知道自己錯在哪兒的小鹿,沒好氣地撓了撓它的下巴道,「不然下次也不知道你會給我們勾搭什麼樣的人回來了。」

「嗚~」小細犬沖著靜好發出了委屈的聲音,听得靜好又好笑又好氣,「做錯了事情你還好意思委屈?」

小細犬當然委屈啦,它今天可是給主人帶了好東西回來,結果主人有好吃的東西卻不給它吃——

嗚嗚嗚它可太委屈啦。

但是它再怎麼委屈,靜好也硬下心腸來不給它吃煎餅果子,不是舍不得,而是得讓小細犬記得這個教訓——

只要是帶人回來的話,那就一律沒有好吃的!

畢竟現在這樣不被人打擾也不被人知道的生活狀態靜好還是十分滿意的,所以等了幾天,都沒有人來景秀宮,靜好就松了一口氣。

心想小太子雖然年紀小,但是果然是金口玉言,說到做到。

不過即便如此,靜好也不再像之前那樣讓小鹿每天都跑出去浪,而是想辦法把它拘在景秀宮,隔三差五的才給它出去放放風。

反正景秀宮足夠大,也不怕小鹿沒地方撒歡。

靜好原以為這樣就可以相安無事了,但是沒想到隔了一段時間之後,太子又一次光臨景秀宮了。

跟在小細犬後面進來的小太子注意到靜好看他的眼神,心里也不知道怎麼想的,腦子一抽,就連忙解下了自己腰上系著的玉佩,學著今兒叼了一塊漂亮石頭回來進貢給靜好的小細犬,把玉佩放到了她的面前。

看著就差跟小細犬一樣搖尾巴的小太子,靜好︰「……!!!」

這,這不是犯規嗎?

宣貴人會選擇惠嬪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她膝下有已經長成了的皇子胤禔。

說起胤禔和太子這對同父異母的兄弟,相信宮里沒有幾個人不知道他們互相不對付了,而且在夢里,宣貴人也是親眼看到一開始和太子斗爭得最厲害的就是胤禔。

雖然最後兄弟兩人都沒有成為最後的贏家,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視彼此為自己的宿敵。

即便現在奪嫡還沒有開始,但是宣貴人不相信惠嬪知道了太子這個秘密之後會無動于衷,要知道滿人本來是沒有什麼立子立嫡制度的,但是偏偏因為滿人入關之後,開始學習漢文化,導致了明明胤禔為長,卻偏偏立了胤礽為太子。

宣貴人心想,惠嬪每次看到自己兒子在太子這個弟弟面前都要給他行禮請安,怕是心里都會不得勁吧?

宣貴人不管惠嬪知道了這件事之後會不會趁機謀害太子,但是只要她想要看太子倒霉,那麼她的計劃就成功了。

只是宣貴人完全低估了惠嬪的智商,每次看到自己兒子給比他小的太子弟弟行禮請安的時候她心里確實是很不得勁,但是她又不傻。

康熙疼太子疼到骨子里了她難道不知道嗎?太皇太後把太子當眼珠子似的護著她難道又不知道嗎?

惠嬪全都知道。

所以知道了這件事情之後,惠嬪並沒有著急著做什麼,而是在權衡利弊。

首先想要謀害太子這條可以直接從選項中移除出去了,因為惠嬪現在還沒有那麼大的野心,雖然心里確實是不痛快,但是也沒想要除掉太子讓自己的兒子取而代之。

其次向康熙和太皇太後告狀這條經過深思之後,也被惠嬪從選項中移除出去了。

因為就沖著康熙和太皇太後對小太子的寵愛,惠嬪不覺得她去告狀了,能讓他們對他感到失望,反倒是說不定會被他們覺得她對太子存心不良。

那她要怎麼做好呢?

惠嬪想了想,最後決定主動跟康熙說這件事,當然了,不是以告狀的口吻,而是以擔心太子殿下會不會出事的態度去跟康熙說這件事。

「嬪妾初初听聞這件事的時候也覺得難以置信,且不說關在景秀宮里的戴答應和太子殿下本來就素不相識,就說這景秀宮和毓慶宮一個在北一個在南,相距甚遠,他們也沒有交集的可能啊。」

惠嬪借著來乾清宮給康熙送湯水的時候跟他說起了這件事,「但是後來嬪妾讓人仔細去打听,確實是有人見著太子殿下單獨一人前往景秀宮,嬪妾听說之後覺得這件事□□關重大,所以才冒昧前來乾清宮叨擾皇上您的。」

「這件事你做得很好。」康熙也不管惠嬪有沒有自己的小心思,但是她最後選擇告訴了他而不是在私底下搞什麼小動作,這點康熙覺得是值得夸贊的。

一看到康熙並沒有因此而遷怒她,甚至夸了她一句,惠嬪當下就更加覺得自己做的沒錯了,她強忍著激動沖著康熙一福身然後道︰「嬪妾當不得皇上的夸贊。」

「這如何當不得?」康熙讓惠嬪起身後道,「這件事朕會派人去查清楚,不管如何,都會記你一功。」

一听到這話,惠嬪就更加高興了,不過她並沒有因此而得意忘形,知道康熙這會兒還有事情要忙,所以她就沒有再繼續留在乾清宮,而是特別干脆地就跟康熙福身告退了。

等惠嬪帶人一走,康熙就對一旁的梁九功道︰「去查查看怎麼回事。」

對于冷宮里的戴佳氏,康熙是有點印象的,雖然他從未召幸過她,但是他記得戴佳氏的堂伯父是戴佳•嘎魯。

這嘎魯深得康熙的賞識和信任,要不然他也不會讓他任內務府總管,同時讓胤禔養育在他的家中了。

當年因為宮里的皇嗣死亡率實在是太高了,赫舍里氏的長子承祜,惠嬪的長子承慶,榮嬪的長子承瑞、次子賽音察渾、三子長華、四子長生等等等等,一個接一個的夭折,所以為了保住皇嗣,康熙就決定將胤禔送出宮,交給信得過的大臣養育。

也不知道這個辦法是不是真的有用,總之胤禔最後確實是健健康康地活下來了,于是康熙照葫蘆畫瓢,在胤祉出生之後又派人將他送出了宮。

雖然康熙至今沒有見過自己的這個兒子,但是卻听聞他在宮外也健康平安地活下來了。

言歸正傳,原本沖著嘎魯家將胤禔養得白白胖胖的這份情誼,康熙也應該厚待這位入宮的戴佳氏才對的。

但是偏偏因為選秀那年發生了太多的事情,這戴佳氏就被他拋之腦後了,等他想起來的時候,她又因為觸犯的宮規而被太皇太後打入了冷宮。

康熙與太皇太後的感情很深,更別提大清向來是以孝治天下,而康熙更是每日都前往慈寧宮向太皇太後請安,風雨無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