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一十五章 條件

第一百一十五章 條件

不得不說,趙文華在這方面,還是很有能力的。

如果不是沒有辦法了,徐階也不會一力支持周夢臣。

這種環境之下,什麼事情也做不了,全部搞人事斗爭了。

當然了,周夢臣也不是要嘉靖做什麼。而是提前給嘉靖打預防針。周夢臣到了江南之後,肯定不讓某些人掣肘的。

嘉靖自然明白,他也不是太在乎趙文華的。

畢竟嚴黨而今勢大,所以嚴黨需要修剪一些枝枝葉葉的。趙文華在江南橫行。在嘉靖看來,不過是嚴黨的枝葉而已,需要修剪枝葉而已。嘉靖讓周夢臣去江南的時候,已經有了這個預計。

不過,當時嘉靖內心之中,還是中立的。他只是覺得趙文華不是周夢臣對手而已。這個判斷不存任何傾向。僅僅是對客觀事實的一個判斷而已。畢竟周夢臣在大同做的事情,趙文華是萬萬做不了的。

而且,趙文華在江南能如此作為,更大的原因,不在趙文華自己,而是在京師嚴世蕃。

而今嘉靖更傾向于周夢臣了。原因很簡單,趙文華能給嚴黨撈錢,卻不會給宮里送錢。而周夢臣每次做事,都是為國家理財。誠然,周夢臣有一些迂腐,不知道國家的錢,就是皇帝的錢,弄來的錢大多進戶部,而不是進內庫。

但是,天下的官員並不是每一個都如周夢臣這麼不懂事的。戶部的錢與內庫的錢有區別嗎?

大概僅僅區別要多一道手續而已。

嘉靖說道︰「國家財政如此窘迫,你做的事情,是國家大事,凡是大明臣工都應該支持,不會有這樣的人掣肘的。」

這一句話,要反著听,凡是妨礙你的。就不是大明臣工,你可以動手。但是不妨礙你的,你也要尊重組織原則,不,朝廷法度。畢竟江南這樣重要的地方,嘉靖可能讓周夢臣大權獨攬,做江南王嗎?

自然是不可能的。

周夢臣對這個結果,已經很滿意了。

周夢臣說道︰「陛下英明,臣還幾個條件。江南倭亂是當務之急。而就江南兵馬不堪用,臣請調集河朔軍南下。」

周夢臣知道,他這一次去江南,第一時間就有一場硬仗要打,不僅僅對趙文華,也是對倭寇。畢竟在戰爭事情,建立威望最好的辦法,就是打勝仗。而打勝仗一定要用自己嫡系人馬。

誠然,在江南也是有

幾支能打的軍隊的。比如盧鏜部,俞大猷部,湯克寬部,瓦氏夫人部,但是這些人與周夢臣的關系都比較遠。即便是盧鏜曾經在周夢臣麾下听命,那也是很遙遠的事情了。

在戰場上,沒有一支信得過的軍隊兜底,用這些不熟悉的軍隊打仗,能打贏才是怪事。稍有不慎,就被人算計了。

其實,在此之前,已經有人提出調集邊軍南下了。只是在去年,韃子還在。大同軍不能抽調。而今年,新的河朔軍就是以大同軍為核心組建起來的。在楊博的安置下來,已經結束了整頓。可以抽調兵力。

而且別的大臣也不熟悉新的河朔軍,也擔心抽調了邊軍也不听話。故而也沒有成型。

甚至選定周夢臣奔赴江南,未必不是看中他一手訓練出來的河朔軍。即便到了後世建國之後,軍中派系還是存在的。在明代更是如此。用河朔軍平叛,定然要用一個與河朔軍熟悉的人。即便不是周夢臣,也要從楊慎,楊繼盛等幾個人之中選上一個,才能有最佳的配合度,減少內耗。

嘉靖對此心中有準備的。他說道︰「調集多少?」

周夢臣說道︰「三千甲騎即可。」

這個數目是周夢臣精挑細選的。首先,三千人看似不多。但是實際上已經可以決定一場戰事的勝負了。即便是數萬人大戰,三千精銳的投入,也是勝負手。不是,周夢臣看不起江南那邊的戰事。實在那邊戰事,比北方戰事規模小太多了。

只是一件事情,就能確定戰事規模。之前提到幾支能戰的軍隊之中,其他人還好,俞大猷是一個老實人。為人實在不摻水。但是周夢臣看俞大猷報上來的戰士數量,簡直皺眉。

在嘉靖三十年左右,俞大猷從福建北上。所部只有三百人上下,經過數年征戰。立下不少戰功,得到了加強與賞賜。俞大猷也升官了。而今俞大猷所部大概在一千二百到一千五百人上下。

如果說,俞大猷所部的戰功不高,也就算了。偏偏俞大猷區區一千多人,在很多戰事之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甚至為了戰事,俞大猷還做過陣前抗命的舉動。但是張經最後居然沒有怎麼處罰俞大猷,這固然是俞大猷堅持是對的。但是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俞大猷所部的戰斗力很重要。不能輕易動搖了。

周夢臣衡量之後覺得,三千甲騎足夠他控制整個江南的可戰之兵了。畢竟他還有朝廷背書。三千甲騎更多時候,僅僅是防止被別人

上不了台面的手段。

再者,別人從河朔抽調軍隊。與周夢臣從河朔抽調軍隊,完全是兩個概念,別人抽調,最多成建制抽調一支軍隊。但是周夢臣卻可以精益求精,從十幾萬河朔軍之中挑選最敢戰的士卒,與最優秀的中下層軍官。

這些人放在江南,周夢臣就不準備要回來了。畢竟,在周夢臣的計劃之中,海外也是一個戰略發展方向。這些中下層軍官在北邊出頭要熬資歷,但是在南方就不一樣了。

畢竟,整個南方都缺少軍事人才。而周夢臣挑選出來的下層軍官,都是大同書院出身。軍事素質還算是可以的。足夠周夢臣用來充實未來的水師了。

雖然水陸有別的。但是這年頭陸軍與水師之間的兵種差矣並不是太大。實在不通水性的退回北方不遲。

只是嘉靖不理解周夢臣這種考量。

嘉靖說道︰「三千甲騎夠嗎?」

在嘉靖印象之中,倭寇動則數萬,卻不沒有想過,如果下面不報上數萬倭寇,怎麼解釋自己連連吃敗仗的。

周夢臣說道︰「陛下,放心有三千甲騎足夠破倭寇大軍了。」

嘉靖一揮手,說道︰「這樣吧,戚繼光不是從陝西回來吧?讓他跟著你去江南吧。嗯,就讓他當浙江總兵官吧。你們師徒聯手,朕也放心了。」嘉靖還是不放心周夢臣要的人太少,隨手將戚繼光塞到了江南。

周夢臣也覺得,雖然而今在他看來,倭亂不足為懼。但是如果戚繼光缺席平定倭亂。也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立即答應了下來。

只是,他忘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明官職一個蘿卜一個坑。嘉靖將浙江總兵官給了戚繼光,戚繼光也是有爵位在身的。自然有擔任總兵官的資歷。只是,原來的那個總兵官怎麼辦?

不過,這在官場上也是常有的事情,周夢臣沒有怎麼在乎。他到了江南才知道一件事情。俞大猷剛剛因功升任浙江總兵官。然後,這一件事情就有一些尷尬。

這是後話。

周夢臣說道︰「除卻軍事之外,就是財政了。臣請陛下準備臣在江南援引黃河銀行例,建立一所新的銀行。用意籌集銀兩。」

嘉靖听了眉頭一皺,說道︰「可以是可以。但關稅是朝廷的,你不準拿來抵押。凡是有借款。都要交代明白。在離任之前,要了結清楚。」

一談到錢,嘉靖就變得十分敏感。好在答應了這一件事情。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