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十八章 嘉靖二十九年的政局

第五十八章

嘉靖二十九年的政局

嘉靖目光掃過幾個人,一時間也覺得自己有一點點失言。說道︰「也好,只是朝中之事就交給諸位先生處置了,特別是徐先生,徐先生剛剛入閣,朕對你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你勿失朕望。」

徐階立即行禮說道︰「請陛下放心,臣在內閣,必當秉公奉上,協助嚴閣老,張閣老,辦理好朝廷大事。」

嘉靖點點頭,緩緩閉上了眼楮。

他身體虛弱是真的,只是此刻是真累還是假累,卻是另外一回事了。不過有一點卻是非常確定。那就是嘉靖此刻不想見他們。

他誰也不想見。

嘉靖如此示意,黃錦自然明白。他立即說道︰「諸位閣老請吧。」

嚴嵩與張治,徐階自然紛紛行禮,紛紛退了出來。

站在玉熙宮外,嚴嵩沒有立即走。嚴嵩說道︰「黃公公,宮中事務就拜托公公多操心了。」

黃公公說道︰「那是自己人,雜家也是安陸老人了,這個時候自然要盡心盡力。」

嚴嵩說道︰「黃公公,這陛下的病——」

雖然嘉靖的病是朝廷機密。但是嚴嵩還是有權力看嘉靖的脈案的。只是有些東西,是從脈案之上看不出來的。

黃錦微微猶豫了一下,不過隨即想通了。

內閣三人,而今可是朝廷大管家。黃錦不告訴別人。但不能對內閣保密。黃錦隨即靠近了一點,壓低了聲音,說道︰「諸位閣老,太醫院陳太醫私下告訴我,陛下的病,七分都是心病,身病好治,心病難醫。」

「最好以靜養為宜。」

嚴嵩說道︰「多謝公公指點。」

黃錦微微一笑,說道︰「都是為朝廷辦事。哎,陛下能快些好起來就最好不過了。」

嚴嵩三人也點頭感嘆。

黃錦隨即說道︰「陛下哪里離不開人。我這就回去了。」

黃錦與他們三人行禮作別,就回玉熙宮之中。

一時間從玉熙宮到文淵閣的路上,只剩下三個人在走了。

走在一道長長的多拱橋上,涼風從湖面上吹來。看著兩側碧波萬頃。

嚴嵩說道︰「兩位,這幾日就要辛苦兩位了,特別是徐閣老,剛剛入閣,這內閣辦事,不比在六部,別一些門道。不是之前怎麼做,而今,就能怎麼做的。你要多注意。有什麼不明白的,都來問我。老夫在內閣浮沉十年有余,自信還是有些經驗的。」

徐階听了嚴嵩這番話。輕笑說道︰「那就謝過首輔一番好意了。只是陛下既然將朝廷大事托付于內閣,內閣這一段時間,就會特別忙碌。首輔又是內閣的核心所在,在下就不勞煩首輔。我而今也幫不上忙,跟著張閣老打下手就行了。想來張閣老不會拒絕吧。」

張治听了,立即說道︰「對,對。少湖跟著我就行了。」

嚴嵩微微一笑,說道︰「如此也好。」

在此之後,也就不多說話了,似乎被皇宮的景色所迷。讓人眼楮看飽之余,口舌就可以扔了。

這一番話,就奠定了嘉靖二十八年末,與嘉靖二十九年初的政治格局。

嘉靖在病中。但是到底沒死。而且從太醫那邊看,嘉靖的病也不至于死。嘉靖雖然不是體弱多病,但是這也不是他第一次得重病。嘉靖的余威尚在,而今的局面,也是嘉靖的意思。

嘉靖不放心,在他病中讓嚴嵩一個人主持內閣。嚴嵩也明白。所以,這個大格局,嚴嵩也不能改變。

但是嚴嵩不能改變徐階在內閣的事實,但是徐階在內閣之中,有多少權力,卻是另外一件事情。

就好像夏言只要在內閣之中,不是首輔也是首輔。

嚴嵩在夏言面前好像不堪一擊,但是實際上,正如嚴嵩所說,他在內閣浮沉了十幾年,對內閣里面各種玩法套路,都搞明白了。或許不及夏言,但是用來對付張治與徐階,卻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否則張治就不會被嚴嵩壓制的幾乎喘不過氣來,在政壇上,如果不是有徐階支撐,幾乎要到了查無此人的地步。

所以,大動作沒有。但是小動作不斷。

嚴嵩沒有直接向徐階動手,而是雙管其下,一個是對付禮部。一個是對付工部尚書李士翰。

首席是禮部,不要忘記了,嚴嵩也是從禮部尚書上來的。對禮部也是有影響力的。徐階是禮部尚書的時候,嚴嵩對禮部事務,自然隔了一層。而今,徐階不是禮部尚書了。嚴嵩自然要將禮部拿捏在手中。

至于工部尚書李士翰,算是徐階的鐵桿。

自然是除之而後快,或許嚴嵩沒有一定要拿下他的意思。不過是仗著徐階不能再失去工部的支持。用此在其他方面拿捏徐階。

本來如此兩強對峙,嚴強徐弱。當過年之後,李本從南京過來了。內閣的局勢,又有一番變化。李本既然是大學士,就要在大明政壇之上擴充自己的政治版圖。在加上他脾氣也不算好,徐階這里已經退無可退,自然不

能分一絲給李本。李本本來想讓嚴嵩給一些支持。

但是嚴嵩自然是嘻嘻哈哈的糊弄過去了。

李本頓時大怒。于是倒向了徐階一方。

但是結果,也不算理想。

三個人聯手,也未必能撼動嚴嵩的權勢。

不過如此一來,好歹平衡了一些,不至于讓局面一邊倒,這也算是完成了,嘉靖的目的。嚴嵩一家獨大的時間已經過去了。

雙方在朝廷事務上,大戰不多,小戰不斷。讓周夢臣看來,真的很難說是好是壞。

說好。這樣雖然有些內耗,但也算維持了朝廷的穩定,在有些時候,朝廷只要能維持穩定,對國家都是一件大好事。但問題是,而今不是一般時候。周夢臣通過周尚文舊部,了解草原上的消息。

俺答可謂是雄心勃勃。上一次大戰之後,他收獲不小,回去之後,擄掠了不少百姓,物資,武器等等。但是俺答回去之後,論功行賞,幾乎沒有給自己留什麼東西,將物資盡給將士與各部首領。

俺答只留下一些漢民。將他們安置在豐州灘,給田給糧,讓他們屯耕。

要知道宣大,乃至九邊的土地都是被將門壟斷,百姓擁有土地的少之又少。所以,俺答擄掠過來的百姓,大部分都是無地百姓,如此分土地給耕種。雖然不能一下子安撫人心。但是三五年之後,估計就能從其中抽丁從征了。

很多時候百姓沒有什麼民族大義,活著才是最大的正義。

一時間草原各部,歡聲雷動。俺答的威望一下子增加了不知道多少。

似乎俺答之前,在曾銑,周尚文手中吃的苦頭,更是一掃而空。甚至有傳聞說,當俺答知道周尚文已經死了的時候,他後悔之極,說道︰「如果當時知道,周尚文已死,定然轉頭再戰。周尚文之死,乃是此戰最大之收獲。」

總之,俺答所做所為稱得上是蒙古中興之主。而且他所做所為也將自己的目的顯露無疑。他必將再次南下。

就在嘉靖二十九年之中。

只是,朝廷而今的政局。牽一發而動全身。上因為嘉靖病到。做不了什麼大的決斷。中有嚴嵩與徐階之間的暗斗,很多好政策,被內閣一頓論戰下來,也變成廢話了。

下有嚴嵩一黨好像在準備作戰,仇鸞早就已經到任大同了。到了大同之後,似乎大有振作,征召士卒,編練軍隊,填補缺額。從奏折上看上去,似乎大同軍,一時間盡復舊港,比周尚文老將軍在的時候,還要厲害。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