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一十一章 嘉靖腦袋里的兩個小人

第一百一十一章   嘉靖腦袋里的兩個小人

地震的余波很快就過去了。

畢竟這一場地震並不是太大的,北京不過是承受余波而已。真正損失比較大的地方,乃是宣大一帶,因為地震震中就是北京以北的燕山之中,燕山之中一些邊防設施有了一些損壞。

宣大總督想請朝廷撥款修繕。

夏言權衡了一番,還是給了三十萬兩。

這個數字並不是大方,因為宣大總督府要的更多,被夏言砍了好幾折了。顯然夏言以為宣大總督府,是獅子大張口。實際損失沒有那麼多,好在將以往的損失都報成天災了。這樣的事情,地方官員做的不在少數。其次,就是夏言覺得宣府雖然重要,但而今並不是太重要的。因為有大同擋在前面。再有就是朝廷而今雖然有了一點錢,但也沒有在大加揮霍的地步。

沒錯。

在夏言鐵腕之下,一連抄了好幾個王府,手中進賬數百萬兩之多。

但問題是,大明財政從來是一個無底洞,用多少錢都能花的精光。

夏言可不能這樣花,畢竟他還要留下一二百兩銀子,作為復套大戰的賞賜,還有就是重建東勝衛的經費等等。

總之,這一場地震,在夏言的處置之下,很快就到了收尾階段,或許在京城以外的一些地方,還處于災難之中,但是北京城畢竟是天子腳下,朝廷的臉面所在,而今已經看不出一點地震的樣子了。

而嘉靖這一段時間卻有了一個習慣。

那就是站在窗前,看在天空之中一個黑點。沒錯,那就是一個風箏。

將宮中尋得風箏高手,特制的防水風箏。十幾個人每天換班,保持這個風箏在天空之上,只是這幾日,天還是陰沉不定,偶爾放晴。只是雷雨天氣卻是沒有了。至于引雷實驗,更是沒有完成。

不過,嘉靖看著這個風箏,並不是想這個風箏能不能引雷的問題。

畢竟,這個耐心嘉靖還是有的。

他其實在走神。

這個時候的嘉靖內心之中,有兩個小人在打架。他一時間不能做決斷。

一個小人,就是原來迷信思想,他相信陶仲文所言是真的。他這一段時間有劫數,他是甚至偶爾用手指在空氣之中畫著卦象,不是別的,正是︰「水山蹇。」

整個卦象是坎上艮下,也就是水上山下。

水在山上是一個什麼情況?

不就是堰塞湖嗎?這根本就是一個隨時可以爆炸的定

時炸彈。這個卦的含義,就是一個字「險。」

這險從何來?

卻是嘉靖需要細細琢磨的地方。他緩緩在空氣之中,又寫出一個名字︰「夏貴溪。」

夏言是貴溪人,以明代當時的作法,夏言自然有一個別號。就是貴溪了。

隨即嘉靖又從這個言字上面,有了不好聯想。

這個言字,讓嘉靖首先想到的,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民之口中的東西,是什麼?不就是言?

言還甚于川?

那麼中卦象里面的水?難道就是他嗎?

只有下面的山。自然是嚴嵩。嚴嵩的「嵩」字已經說明了一切。

一想到這里,嘉靖再想起夏言所做所為,想起他親信將領掌握著九邊兵權的事情,頓時讓他有很多不好的聯想。那一瞬間,嘉靖都有將夏言立即拿下的想法了。

但是在這個時候,他大腦之中另外一個小人就跳了出來。一心阻止。

他內心之中,不由想起夏言多年來的功勞苦勞,覺得夏言不是這樣的人。更重要的還是周夢臣一系列的解釋,在周夢臣的解釋之中,所謂日月雙食,太白經天,不過是規律性的天象,與人事無關。

地震也是如此。至于雷擊太高玄殿雖然而今沒有全部驗證。但是按周夢臣之前的說法,應該也沒有問題的。

但是有兩個問題,讓嘉靖不能全信周夢臣。

一個就是陶仲文說周夢臣是儒生,不言怪力亂神。

嘉靖想來,的確。周夢臣從來沒有說過任何神鬼的東西。而嘉靖內心深處,其實信奉鬼神的。如此問題就來,周夢臣是真的不相信鬼神,而是對回避鬼神的內容。

這個問題,嘉靖不會去問周夢臣。卻成為他每每想起周夢臣時候一根刺。

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周夢臣雖然解釋了很多道理。但是具體在某一件事情,就充滿了不確定性。

不管是地震,還是雷擊。都不能準確的判斷,而只能講概率,講趨勢。在嘉靖听來,似乎都在為自己留有余地。本質上,周夢臣依舊沒有解釋,為什麼雷擊地震,這麼巧的發生。也不能解釋,為什麼日月雙食,與太白經天為什麼在這個時間段發生?

是巧合嗎?

嘉靖作為一個多疑的皇帝從來不相信巧合的。

一件事情,第一次是巧合,第二次是巧合,第三次還是巧合?那就太巧了吧?

很多事情堆積在這一起,事情自然又返回到了原來的地方。那

就是這里面有沒有一股神力在暗示什麼?有的話,在暗示什麼?正如陶仲文所言,是暗示他有大劫嗎?

這就是這一段時間之內,嘉靖反復思考,不能釋懷的問題。

這個時候,忽然一陣風來,雨也打了下來。

嘉靖這才回過神來,發現天陰了。此刻已經是深秋了。一層秋雨一層寒。嘉靖還听見外面隱隱約約有雷聲傳來,精神一陣,暗道︰「看來今日能成。」

黃錦見狀,說道︰「陛下,還是關著窗戶吧。而今窗戶是玻璃的,透過玻璃一樣能看見外面。」

嘉靖點點頭,黃錦這才上前,將窗戶給關了上。嘉靖透過窗戶,看著被風吹得越來越高的風箏。似乎如果不是繩索是鐵繩,這風箏線早就崩斷了。

這個時候,下面的人忽然說道︰「陛下,周大人求見。」

嘉靖听了,微微一笑,說道︰「那就傳他進來吧。」

周夢臣也時刻注意著天氣。同樣也將心思放在他的發電機模型上。周夢臣本來覺得,這種發電機模型很容易,但是後來才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容易,首先,他要面對的是絕緣問題。

線圈上的銅線是要絕緣的。

在沒有橡膠的情況之下,周夢臣一時間也想比起什麼東西絕緣。于是只能什麼東西都試一試。比如大漆,比如魚膠,等傳統的粘合劑,最後,周夢臣終于選了杜仲膠。

說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很費了周夢臣一番功夫,才弄出來而今的發電機模型。

本來周夢臣想休息一下,再來獻上,怎麼而今一看天色。頓時覺得而今過來最好不過了。他其實也時時刻刻的關注著,這一次引雷實驗的結果。

雖然,這個實驗結果,周夢臣早就已經了然于胸。但是他內心之中,還是有一絲絲竊喜的。因為這個實驗是皇帝主動要求的,而不是他提出的。這證明皇帝已經逐漸接受了科學思維,甚至也習慣用科學驗證的方法,來驗證事物的真偽。

這對周夢臣是一個比重新,富蘭克林引電實驗更好的好消息。

在周夢臣來到玉熙宮外的時候,天色已經很黑了。雨點還沒有砸下來,但已經逼近地面,隱隱約約感覺,風箏似乎已經深入雲層之中,看不真切了。也不知道周夢臣是運氣好,還是距離宮中太近。

總之,在他緊趕慢趕之下,最終並沒有淋雨,就在他進入玉熙宮之後,外面雷聲大做,嘩嘩下起了雨。

周夢臣這才抱著自己一個小匣子來到嘉靖面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