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四十一章︰擁戴

在鏟除掉這些區域的貴族之後,蘇長生也沒有絲毫的猶豫。

他直接派遣軍隊,接管了這些地方。

如果他不接管的話,倭國剩下地區的貴族,一定會趁機搶奪他的勝利果實。

很顯然,蘇長生並不是願意為人做嫁衣的人。

當然了,他接管這些地區,必然是有極大的風險的。

這畢竟是在倭國的地盤,倭國人必然不能容忍一個大唐使者,佔據他們接近一半的國土,在他們的國土上作威作福。

此後,蘇長生必然會迎來猛烈的反撲。

但是對此,蘇長生毫無畏懼。

蘇長生將防守的重點放在了北部。

因為這里的北部,其實對整個倭國來說,仍然是他們的南部區域。

並且北部距離倭國的都城江戶也不遠。

在這里,能夠對江戶造成威脅。

倭國天皇,怎麼可能對他們坐視不理呢?

因此,倭國必然會對他們進行瘋狂的反撲。

因此,在石見銀礦處,蘇長生留下一千士防守。

石見銀礦那邊,還會進一步的構建防御工事。

只要等防御工事完成,一千人的防守,足以讓石見銀礦固若金湯。

他們的軍艦之上,蘇長生也安排了一千士兵。

這一千士兵,蘇長生正在讓他們加緊操練。

其實大唐的戰艦之上,可不僅僅是裝配了蒸汽機,蘇長生還有一些別的改動。

上一次的時候,大唐的軍艦,只是溜了倭軍西南貴族聯軍的海軍一圈,並沒有對他們進行還擊。

其實是蘇長生故意隱藏的底牌。

如果倭國敢對大唐的海軍掉以輕心的,一定會給他們留下一個不可磨滅的教訓。

而蘇長生,在北部這邊,同樣準備安置一千士兵。

這一次,蘇長生帶過來的兵馬,統共只有三千三百人。

而他在這三處,便是安置了三千人。

剩下的區域,一共也只有三百人而已。

當然了,除了蘇長生帶來的軍隊之外,還有在島根縣招募的五百倭人士兵。

這些倭人士兵,經過嚴苛的訓練,戰斗力已經初步成型。

並且他們在北方,殺死了大量的倭國貴族,他們已經不容于倭國。

因此,他們的忠心可鑒,蘇長生也可以放心的使用。

加上這五百人,其他地區,也只有區區八百人而已,依舊捉襟見肘。

不過,在蘇長生看來,這八百人,已經綽綽有余了。

如果需要守護所有的區域,八百人自然是不夠的。

但是蘇長生從來就沒考慮過,要庇護所有的倭人百姓。

他可沒有那麼多兵力。

就算有那麼多兵力,他也不想這麼做。

如果倭國天皇派軍隊攻打過來,他們要肆意屠殺平民的話,那就任由他殺好了。

到時候,自己要做的,只需要保存實力,龜縮防守就好了。

反正他們殺的,也是他們自己的同胞,只會加深倭國百姓對他們天皇的仇恨。

而蘇長生在經營這些地區的時候,自然也需要招募士兵。

招募上來士兵之後,先將他們全部打亂,然後統一訓練,訓練完成之後,就可以放到各地作為駐軍。

以後可以作為抵抗倭國天皇的主力。

這樣的操作,可能倭國天皇方面不賺,但蘇長生永遠都不會虧。

既然制定了下一步的計劃,蘇長生雷厲風行。

他向被自己佔領的縣,派遣人員為各地的縣令、縣丞、主簿。

剩下的官員,一律在當地挑選。

這也是沒辦法的時候,因為目前蘇長生佔據的倭國地盤,已經多達二十個縣。

目前他光是派遣這些官員,就已經捉襟見肘了。

再下面的官吏,他是實在抽調不出這麼多人手來。

一開始的時候,蘇長生還是比較謹慎的。

因為他害怕倭國百姓會排斥他們。

因此,蘇長生派遣官員,都十分謹慎,他也並沒有一次性將所有的官員全部都派遣出去。

只有在一處確保安全的情況下,他才會派遣更多的官員出去。

每一處地方,他都會派一支至少三百人的士兵隊伍壓陣,確保萬無一失。

不過很快的,從反饋回來的信息來看,蘇長生就發現自己想多了。

因為各地的百姓,對蘇長生派遣官員掌管地方的做法,非但沒有任何的排斥,反倒是熱烈擁護。

大唐的官員每到一地,當地的倭國百姓,都跟過年一樣興奮。

而每一次挑選底層官吏的時候,都會有無數倭國百姓踴躍參選。

他們每到一地,各地的治安,馬上就會好轉起來。

即便是以往的哪些地痞流氓,也馬上乖乖的夾著尾巴做人。

他們早就听說過七殺令的事情,知道這些唐軍是真的敢殺人的。

哪些地痞流氓,是敢怒不敢言。

但是對絕大多數的倭國百姓來說,他們對這樣嚴苛的律法,非但沒有任何的排斥,反倒是十分喜歡。

因為律法再嚴苛,你只要不觸犯它,又有什麼關心呢?

反倒是哪些壞人,律法嚴苛之後,他們就不敢胡亂作惡了,他們的安全,反倒是大大的得到提升。

在這種情況下,蘇長生佔據的二十個縣,居然很快的便落入掌控之中。

非但沒有引起絲毫的反彈。

反而在接下來丈量土地和分發土地的過程中,得到了幾乎是所有百姓的擁戴和支持。

這種情況,讓蘇長生心里,若有所思。

其實,蘇長生是在他佔領的地盤上,進行了一次變革。

這種變革就是土地國有化,當然了,這個國,其實是蘇長生,並非是倭國。

稅賦制度實行的是攤丁入畝。

蘇長生所實行的這兩個變革,在中原地區,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想實行這樣的變革,只不過,從來就沒有人能夠成功過罷了。

後世的大清,通過無比血腥的手段,勉強將攤丁入畝執行下去了。

但其實攤丁入畝,也僅僅只是增加了稅賦,減輕了沒有土地的流民的負擔而已。

它並沒有真正意義上解決土地兼並的問題。

但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攤丁入畝,也是前面好幾個朝代都難以解決的難題。

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改革所面臨的阻力實在是太大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