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九十八章︰算學造詣比你強

早在十七世紀,荷蘭的一位眼鏡制造商的學徒,無意中發現。

將兩塊透鏡疊加在一起,可以十分清楚地看清楚遠方的東西。

後來伽利略听說了這件事情,經過一番實驗之後,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望遠鏡。

他用這台天文望遠鏡,觀測到了太陽黑子、月球環形山、木星的衛星,金星的盈虧等天文現象。

所以,現在憑借武城村制造玻璃的工藝,要制作出一架簡陋的天文望遠鏡,並不是做不到的事情。

而袁天罡,在和蘇長生經過一番交談之後,完全沉迷在浩如煙海的天文知識之中。

幸好蘇長生還沒有告訴他宇宙大爆炸的理論。

不然的話,蘇長生感覺,他越發會沉浸在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理論中而不可自拔。

袁天罡對天文的興趣超越了一切,他索性辭掉了他火井令的官職。

天天賴在武城村,求知若渴地向蘇長生吸取一切天文知識。

滔滔不絕地和蘇長生討論天文現象,白天不閑著也就罷了,甚至到了晚上,都要和蘇長生抵足而眠,繼續討論。

你個糟老頭子壞滴很,我有十娘,誰要你個糟老頭子啊。

為了打發走這個糟老頭子,蘇長生不得不命玻璃作坊加快制作進程,趕緊制作出天文望遠鏡來,讓這個糟老頭子趕緊滾蛋。

雖然袁天罡這個糟老頭子很煩人,但是他的存在,的確有大作用。

袁天罡辭掉他火井令的職務,並且住進了武城村的消息,在長安城不脛而走。

這個消息,讓無數人,產生了多種不同的解讀。

袁天罡是什麼人?

他可是大唐第一相師,他曾給多人算過卦。所算的每一卦,無一不準。

這樣一個神人,為何心甘情願的辭掉火井令的職務,而住進蘇氏莊園去?

這越發的證明,蘇先生乃神仙一般的人物啊!

就算袁天罡這樣的大牛,都被他所折服,心甘情願的跟隨在他身邊。

如果更進一步想的話,就更讓人細思恐極了。

蘇先生最近和蜀王李恪走的很近,幾乎是在公然支持蜀王李恪了。

而現在,袁天罡又辭掉職務,走到蘇先生身邊。

這到底意味著什麼?

難道是袁天罡看出了什麼?所以才不顧一切地現在就加入?

現在是兩位牛人同樣看好蜀王李恪啊,莫非蜀王李恪,才是真命天子不成?

這樣的猜測,在許多人心里扎根發芽,也讓許多人,心里產生了一種別樣的心思。

而此時,天文望遠鏡已經制作完成,在實驗了一番之後,蘇長生評定能用。

接下來,蘇長生趕緊找到袁天罡,讓他帶這天文望遠鏡搬到蜀王為他準備的天文台去。

蘇長生實在是收購這個糟老頭子了。

而見到天文望遠鏡之後,袁天罡馬上視若珍寶,他馬上迫不及待地趕到天文望遠鏡,到天文台進行觀察。

蘇長生實在沒有料到,因為他一個小小的舉動,造就了一個舉世聞名的天文學家。

在後世史書記載中,天文學的鼻祖,便是袁天罡。

是他,在人類天文觀測史上,邁出了一大步。

讓後世每一個從事天文的學者,都對齊頂禮膜拜。

當然了,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當袁天罡接受蜀王安排,住進了天文台,沒日沒夜的進行天文觀測之後。

長安城,無數的士子和官員,似乎更加證實了他們的猜測。

果然如此!

袁天罡住進武城村,不僅僅是因為蘇先生,更是因為他看好蜀王啊!

如若不然的話,他怎麼會接受蜀王的冊封,直接成為蜀王府的官員呢?

難道他的火井令,不比蜀王府新創建的一個不入流的小官香嗎?

……

袁天罡這個糟老頭子終于走了,蘇長生總算是松下一口氣來。

這下,總算能過幾天安生日子了。

不過沒想到,就在此時,李世民卻又給他找事情了。

「蘇長生,這樣,朕明日會讓吏部的十六個審核賬目的吏員,送到你這里來,你教會他們如何審賬。」

听到李世民的話,蘇長生忍不住皺眉問道︰「陛下,你該不會是因為在長安城里嘗到甜頭,準備將整個大唐都清理一番吧?」

李世民笑道︰「自然不會,朕還沒有激進到這一地步。」

「不過呢,朕每年都會挑選一個地方進行審查。」

「並且這地方,讓他們尋不出規律來,完全隨機挑選。」

「朕要讓大唐所有州郡的官員,都存有敬畏之心。」

「莫要貪,只要伸手,就要做好被抓住的覺悟。」

這樣的話,倒也不是不可以。

蘇長生不由對李世民說道︰「陛下,哪好,臣只傳授給他們如何查賬,如何審理。」

「臣就不傳授給算學知識了。」

听到蘇長生的話,李世民忍不住哈哈笑道︰「這一次官員之中,看有王孝通,他的算學造詣,可是比你強噢?他只是不會查賬而已。」

王孝通?

對這個人,蘇長生是有一點印象的。

王孝通的算學,還是非常厲害的,他首次提出三元方程的解法。

他編纂的緝古算經,是唐朝的算經十書之一,是國子監的算學課本。

王孝通的算學水平,還是非常高的。

但是如果要說他的算學水平比我強,蘇長生可就要呵呵了。

王孝通是自己鑽研和琢磨算學問題,而自己,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不過,蘇長生記憶中,王孝通可不在吏部。

這一世不知發生了什麼轉變,王孝通居然到了吏部任官。

第二日,王孝通領隊,吏部十六個吏員前往武城村進行學習。

「下官王孝通,帶領十五位同仁,前來跟蘇先生學習審賬。」

蘇長生點點頭,然後對他們說道︰「你們跟我來吧。」

說罷,蘇長生直接將他們領入學堂之中。

現在的學堂,又進行了擴充。

蘇長生第一年招生的學生,現在屬于二年級學生。

新招收的為一年級的學生。

這兩個年級的學生,被分到了兩個教室。

其實,這十六位吏部吏員,無論讓他們到那個年級的教室,擠一擠都是能擠開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