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三十一章 順江龍王

順江的水很平緩,雖然比淮延河大了數倍,但卻出奇的平穩。

寧權听此地的漁民說,順江從來都沒有出過事兒,只要不作死,沒有人可以在順江出事。

順江也從未有過水患,這一切的一切,寧權自然知道都源自于順江神。

「這位道友遠道而來,倒是老龍怠慢了客人。」

零丁小船上,寧權坐在船頭,飲酒作樂,而在寧權對面,一個氣度不凡的中年人正踫杯,樂呵呵地對著寧權拱手說道︰「不知道友此番前來,所為何事啊?」

「自然是為了登仙門孫長老的升仙大會了。」寧權嘆了口氣,開口道,「勞煩龍王掛念。」

「啊,原來是孫長老的升仙大會。」那老龍和善的笑了笑,「那道友可要趕快了,老龍听說明年就要開始了,此地距離齊國雖然不遠,但若是在路上耽擱,恐怕道友就要錯過孫長老的升仙大會了。」

「明年就要開始了?」

寧權聞言,微微有些驚訝︰「還是要多謝龍王告訴寧某這則消息啊,否則寧某閉關,或要耽誤了時間,趕不上這升仙大會了。」

「哪里哪里,舉手之勞而已。」那老龍依舊是樂呵呵地笑了兩聲,看上去仿佛是一副與世無爭、老好人的模樣。

忽然間,那老龍似乎想到了什麼,拍了拍腦子,對著寧權拱手道︰「對了,道友臉生了些,不知道友是在何處仙山修行的得道高人啊?」

「桃山。」寧權笑道。

之前的寧權總是說自己沒有洞府,倒惹來一些問題,那索性便以桃山為由,以後任誰問都回答桃山。

畢竟自己確實有房產在那桃山縣。

「桃山……」

那老龍似乎在腦海中回憶著這個地名,但始終想不起來這地名在哪听說過,這順江以南的名山大川他都有印象,可從未听說過桃山這個仙山。

見老龍疑惑,寧權開口解釋道︰「不過一處破山罷了,道友不知道也實屬正常。」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老龍嘿嘿一笑,說出了一句話來︰「有寧道友這般強者的存在,相信這桃山未來定會大放異彩,揚名天下。」

「龍王言重了。」寧權微微一笑。

成語姑且算是巧合吧,怎麼陋室銘都整出來了?

而且眼前這順江神意有所指啊。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的後一句是什麼?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這順江江神便是一頭蛟龍,實力估模著也有個五氣朝元第二重、第三重的境界,等它渡過化龍劫,成就真龍,估計就能暴漲到第四重、第五重的實力,成為又一個妖族巨擘了。

不過這和寧權又沒什麼關系,這順江江神在這里守護一方水土,近千年未曾有水患發生,就算不是江神,那也能算是善良守序陣營的妖了。

寧權可不會做出那種把人逼到自己對立面去的蠢事。

「龍王在這里也待了千年了吧?」溫了溫酒,寧權舉杯對著眼前的老龍道。

「真是歲月不饒人啊,轉眼之間竟然已經一千三百多年了。」老龍笑呵呵地開口。

寧權聞言,接著道︰「那龍王準備何時渡化龍劫呢?」

「不瞞道友,老龍我很怕的。」那老龍打了個哈欠,嘆氣道,「修為越高,那化龍劫越凶狠,老龍我若是渡過化龍劫,那便是將近第五重的真龍,天地自然會對我加大限制,老龍我……壓根就不敢去嘗試這化龍之劫啊。」

化龍劫只有五氣朝元境界的龍屬才能渡,越早渡劫,劫難越小。

因此,大部分的真龍都是選擇在五氣朝元第一重和第二重之時渡劫,待到第三重時,渡劫者已經寥寥無幾,第四重更是萬年難得一見,第五重渡劫的……亙古未見。

就算是五氣朝元第一重渡劫的蛟龍,成功率也不過是在十之一二徘徊,隕落率很高。

而這五氣朝元第三重渡劫的蛟龍,成功率估計只有千分之一、百分之一了。

當今豪強者,唯有東海龍王乃五氣朝元第三重的蛟龍渡劫成功為真龍。

據說其渡劫完畢之後,當場越身五氣朝元第五重,一身龍氣磅礡,列為四海龍王之首,當真是龍族魁首!

這順江江神若是能夠渡劫成功,地位與這位東海龍王也相差無幾了。

只可惜的是……這位順江江神已經失了神氣。

「不試試,怎會知曉?」寧權道。

「不瞞道友,老龍我已經試了兩次。」那老龍打了個哈欠,似乎開始回憶往昔,「初入五氣朝元之時,老龍我便渡劫了一次,失敗之後僥幸未死……一千五百年前,突破到了五氣朝元第二重,將失去的龍氣彌補回來之後,老龍我又信心滿滿的試了第二次……」

「也不知是運氣好還是運氣壞,雖然失敗了,但依舊未死,這也算是在蛟龍中的一個奇跡了吧。」

老龍的聲音有些落寞,落寞中帶著一絲自嘲之意。

而寧權听這老龍這麼說,也把自己整不會了。

渡劫失敗,身死道消是大部分生靈的歸宿,但也有部分生靈可以僥幸逃過天劫的懲罰。

而眼前這老龍竟然連續逃過了兩次……這種概率,他竟然渡劫失敗了兩次,寧權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寧權見老龍情緒低沉,當即張口道︰「龍王莫要傷感,既然真龍不成,那便以蛟龍之尊登頂五氣朝元第五重,豈不人人傳唱,成就一段佳話?」

「可從太初聖人立道以來,從未有蛟龍成就五氣朝元第五重。」老龍嘆道。

「那閣下為什麼不能成為第一個呢?難道修行至第五重,比渡化龍劫更要困難嗎?」寧權道,「沒有蛟龍成就第五重,是因為他們或化龍而去,或身死道消,而活下來的人渾渾噩噩,無心修行。」

「既然如此,那龍王為何不能給天下蛟龍做一個表率,就算沒有渡過化龍劫,照樣可以在天地之間有一番偉業?」

寧權的話語鏗鏘有力,令老龍精神重新抖擻了起來,他不可思議的看向寧權,對著寧權拱手作揖︰「敢問道友尊姓大名?在下敖順,添為順江江神,西海龍王乃吾兄,若是日後有所幫助,在下必然全力以赴。」

「不敢當,在下寧權,魏國人。」

寧權笑著開口回禮,同時看了一眼江水,見還得一會兒,便張口道︰「龍王若是不嫌棄,那不妨听寧某講一個故事,如何?」

「道友請講。」敖順道。

「正所謂——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游釋厄傳。」

寧權緩緩開口,記憶里的全文越發越清晰,對著敖順道︰「蓋聞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將一元分為十二會,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會該一萬八百歲……」

故事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

開篇倒是可以通過回憶來回憶一些內容,因為前世寧權也買了個《西游釋厄傳》的原版及譯文小說,只不過買來只不過是充排面的,看了十幾頁就沒看,現在因為修行多年而記憶增強可以一字不差的念出,但後面沒看過的,卻怎麼著也念不出來。

言至‘五行山下定心猿’時,一切的一切戛然而止,而老龍此刻也如夢初醒,對著寧權拱手道︰「此……此乃何時之事?這天庭……」

寧權講述的內容讓敖順感到十分驚愕,畢竟整個西游的世界觀與當今天下似是而非,只不過唯一不同的卻是關于天庭。

天庭,從這故事之中,敖順听到了一些與當今模式不同的統治階級。

天庭?什麼是天庭,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仙界之地?而這位寧道友講述的是仙界的事情?

對于這些事情,敖順不太清楚,但他怎麼都不會相信,寧權講述的可能是一個虛構的故事。

世界觀這麼磅礡、磅礡,這怎麼可能是一個虛構的世界啊?

從寧權的這只言片語之中,敖順可以听出來,這其中的大能之士其實並沒有出面,而是隱藏在帷幕之後,這天庭之中的諸多仙家其實也就只是那些大能控制三界的手段而已。

正如同這凡塵之間的修行門派與世俗王朝之間的關系,都是控制的手段罷了。

「听君一席話,倒是解了老龍不少的心結。」

恰逢此刻,船也靠岸,敖順對著寧權拱了拱手,開口笑道︰「未曾想到在這故事里,真龍如此不堪……哈哈,既然如此,那在下邊當這第一個第五重境界的蛟龍,做一做七大聖中的覆海聖吧。」

若是放在幾百年前,听到這樣的故事,再怎麼精彩敖順都會勃然大怒︰畢竟在西游記中將龍族的地位塑造地太低太低了。

在這種情況之下,敖順從前向來事以龍族為榮的,若是讓他得知如此故事,事勢必要和對方拼個你死我活。

但現在不一樣了,或許是心氣氣神兒沒有了,又或者是被寧權激勵了,敖順現在倒是平穩的很。

寧權笑了笑,上了岸,對著船上的老龍拱手道︰「山水有相逢,後會有期。」

敖順在後面嚷道︰「寧道友,那你這船該怎麼辦?」

「本就是隨手買的漁家船,若是龍王不嫌棄,就幫我找個地方拴好了,靜候有緣人吧!」

寧權的聲音被拉的很長,漸漸消失在敖順的視線之中。

敖順望著寧權離去的身影,似乎有些若有所思,但緊接著便嘆了口氣。

「故事中的北海龍王倒是與我敖順同名同姓,呵呵……只可惜人家是四海龍王,而我只是一條江中蛟龍喲。」

雖然這麼說著,但敖順的狀態十分飽滿,絲毫沒有上寧權船舶時,那般老好人的模樣。

這一刻的敖順,仿佛已經恢復到了昔日的神采光芒之中。

「既然如此,那我便在這順江之中好生修行,待三兩千年之後,或許還真就能成為,這世間第一頭五氣朝元境界的蛟龍呢!」

……

對于敖順的心態變化,寧權也有所預料,但具體如何卻不太清楚,畢竟寧權已經離開了順江。

從敖順那里得知,齊國的升仙大會將會在明年召開,那寧權的動作要快些,做不了什麼停留了。

過了順江之後,寧權尋了一處高城,準備買份地圖,卻發現這地圖沒什麼地方能買到,便去了附近的駐扎兵營,直接以術法順走了一套,觀看起了這方國的地勢與周邊國家來。

這份地圖對這附近的區域描述十分詳細,包括什麼江水、山川之類,而對其他區域只有一個大致的名字,只有國外……也就只有一些簡單的城市名字罷了,甚至于其他國家的月復地都是空空的一片。

這倒也是正常,以凡人的手段而言,想要繪制敵國地圖,也太過困難的些。

從這地圖之中,寧權倒是看出了一些比較熟悉的名字。

比如在這方國西北方,便是梁國之所在,玄苦明王的大行寺以及專業培養‘坐騎’、‘護山神獸’的赤狐書院也是坐落于那里。

梁國的國土雖然在這方國上沒有被完全繪制出,但寧權也從清游子口中得知過,梁國共有十一州之地,是方國、魏國、靖國三國加一起那般大小,算是一個強盛的國家。

雖然如此,但梁國國境內形式有些尷尬。

梁國實行的是分封制度,是正兒八經的那種分封,並非魏國這種分封,在梁國的分封之中,異姓王和皇族王擁有同等地位的。

之所以會如此,自然是因為梁國國內修行門派諸多,足足有一個洞天、三個福地四個大型門派于此,更別說還有大行寺、赤狐書院之流了。

而在方國北部,是一個叫孔雀國的小國,孔雀國北端是越國,越國的東邊是宋國。

雖然地圖上並沒有標注齊國的位置,但寧權也听洞虛派的人提到過齊國的位置,齊國正處于宋國北方,只要到了宋國,自然便能尋到齊國的位置。

「到了齊國,我距離中原月復地也近了啊。」

寧權收起地圖,對準了方向,騰雲駕霧而起。

既然要去參加大會,那還是早點到達為妙。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