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零一章 開寶箱

張漠所見,可不是藥材龍骨,也不是濮陽縣那用蚌殼擺成的,名揚天下的殷墟第一龍骨圖。

他所見,是一副真正的神龍骨骼。

長約九米,高約五米的巨型白骨巨獸。

張漠之所以說這是一具龍骨,是因為它頭骨上的兩根一米來長的鹿狀骨角。

此時它正昂首、弓身、擺尾,前爪扒、後爪蹬,騰飛在空中。

空中?

一具枯骨怎麼能懸浮在空中?

張漠大著膽子,走上前去。

原來從密室的頂端懸下許多銀色細絲,連接到這具龍骨身上。

而且這具龍骨的關節處,也被銀絲包裹連接。

怪不得它能騰在空中。

接下來張漠又有了疑問。

「難道這是用動物骨骼拼湊的?」

張漠仔細觀察,除了個別脊椎骨骼,其他骨骼貼合自然,不像是拼湊而成。

至于那個別脊椎骨,張漠覺得異樣,是因為每隔九節,就夾有一枚鐵膽龍珠,和之前白玉石屏龍口中所含龍珠一模一樣!

難道說這里面也是龍珠?

張漠立馬興奮起來,走到一個黑色石架前,上面刻著「舒」二字。

這個名字在歷史上並沒有出現過。

也對。

千年時光不知有多少才子佳人泯滅于歷史浪潮之中。

就算自己的本家張擇端,史書上不也沒有任何史料記載。

歷史上關于他的介紹僅有85個字,還是金人張著在其清明上河圖後的跋文。

沒有記載「舒」也算正常。

收起畫桶,通過寶珠空間,將黑石架移到龍骨下方。

龍骨離地1米,自身高5米。

站在3米高的石架上,張漠伸直胳膊,將將能模到龍骨尾步的一節。

將最後一節椎骨向後一拉,小心取出其中的鐵膽。

晃了晃,其內並沒有聲響,張漠嘗試將鐵膽向左擰動。

紋絲不動。

不死心的張漠將鐵膽收進空間。

張漠失望了,這只是一枚實心鐵膽,其內並沒有龍珠存在。

張漠將鐵膽安回原位,取出口中的手電筒,沿著龍骨向前照去。

龍骨燁燁生輝,那是龍骨反射的燈光。

從潔白如玉的椎骨前望,龍頭昂揚正對前方。

「嗯?」

龍頭所對,凹進去的石牆,微微翹起一塊。

張漠立馬來了興趣,從黑石架上跳下,快門走到牆前。

看著一邊翹起,一邊凹進去的石牆,張漠立馬想起了電影中的轉門。

「密道?」

「那又是通向哪呢?」

懷著好奇,張漠按住轉門的里側,用力一推。

「嘎吱!」

進到之中,張漠發現,這並不是密道。

手電筒的燈光照在盡頭的牆壁,照出一個大大的光圈。

這也就五六米的樣子。

光圈中擺著一個玉質三層貢台。

在貢台的最上層擺著一個牌位,上面寫著「歐陽鋒」。

果然和歐陽家有關。

中層放著兩個玉盒,一大一小,下方則擺著三個玉盒,一小兩長。

外面藏寶室中的物品已如此珍貴,那這些玉盒中又該是何等寶物。

張漠強忍著誘惑,將手電筒移向里側。

「呲溜」

張漠渾身一哆嗦,連忙將手電筒收進空間,換成夜明珠。

密室不大,只有三十多平的樣子,被夜明珠整個照亮。

只見對側的牆上又是一道鑄鐵門。

鑄鐵門並不大,光溜溜的,看上毫不嚇人。

嚇人的是鑄鐵門上方,那里寫著兩個紅的發黑的大字。

「蟻窟!」

張漠想到了噬金蟻。

難道噬金蟻是歐陽家所豢養的?

走到蟻窟面前,鐵門閉合的很嚴。

張漠屏住呼吸,將耳朵貼在鐵門上。

十分安靜,張漠舒了口氣,暫時放下心來。

視線轉回那三層祭台,張漠心如貓撓。

也許這里能夠找到答案。

噬金蟻的由來、黑水城的由來、黑水城覆滅的原因…

來到祭台前,第一層歐陽鋒的牌位自是不提。

看著剩下的5個玉盒,張漠有種開寶箱的感覺。

開寶箱自然要從多到少。

將底層靠右手邊的玉盒拿起,打開。

「呦,柴窯。」

張漠臉上一喜,沒想到第一個就是瓷器之皇-柴窯。

有了之前的鋪墊,看到這個柴窯三足筆洗,張漠到也不那麼大驚小怪了。

將玉匣收進空間,張漠又打開第二個玉盒。

這個玉盒是長方形的,有些向畫桶。

「難道里邊是字畫?」

將盒蓋抽出,果然里面靜靜的躺著一卷娟紙。

小心取出張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上面的字,縴細輕盈,筆斷而意連,提按頓挫一任自然,整體布局天機錯落,瀟灑流麗、優美動人,具有無窮魅力,張漠忍不住繼續向下念去。

「…後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蘭亭集序》

這篇文章實在太熟悉了,高中課本上可是明確寫著背誦全文。

這是名震千古、舉世推崇的蘭亭集序。

之前藏寶室中不乏宋唐書法大家之墨寶,而這卷書法能被單獨放在此處。

難道,這是書聖王羲之親筆書寫的那冊《蘭亭序》?

要知道書聖王羲之親筆所寫的《蘭亭序》,那可是被奉為‘天下第一行書’的。

從它問世,上至皇親貴冑,下至黎民百姓,均將其視為學習書法的樣板。

因此這幅傳世字帖自古就多有摹本。

神龍本,天歷本、定武本、玉枕本,穎上本,黃絹本,陳鑒本、洛陽本等等,歷代相傳的不同摹本更是不下百余種。

乾隆四十四年春,弘歷更是將收集到歷代書法名家《蘭亭帖》六幀,再加上乾隆御筆、大學時補刻的柳公權蘭亭詩,合為蘭亭八柱冊。

弘歷為了「一永其傳」,更是將坐石臨流亭改建成八方重檐亭,並易以石柱,每柱刻帖一冊,這就是著名的圓明園「蘭亭八柱」。

如此多的摹本,這冊到底是不是正本呢?

張漠猜測八成是真的。

據傳這副字帖極受唐太宗喜愛,不惜派大臣蕭翼騙取真跡,最後更是立遺詔,要以之陪葬。

而唐末的軍閥溫韜盜掘昭陵時,卻沒有發現蘭亭序正本。

《蘭亭序》自此失傳。

現在正本卻出現在了張漠面前,那就說明︰

要麼,李世明的後代沒有遵從他的遺詔。

要麼,溫韜隱匿了真相。

最終被天一城主獲得。

「哈哈,不管怎麼樣,以後你就姓張了。」

將正本蘭亭序放回匣中,小心的將之收進空間中,張漠滿懷期待的拿起第三個盒子。

第三個盒子同樣是個細長的匣子。

能和天下第一行書相媲美的東西是什麼呢?

天下第一草書,懷素和尚的《四十二章經》?

天下第一楷書,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

亦或是其他。

張漠還是有著幾分好奇的。

駕輕就熟,打開玉盒,展開畫軸。

張漠猜的雖然不對,但也八九不離十。

盒中放的是︰華國人物畫鼻祖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

《洛神圖賦》同《清明上河圖》一樣,位列華國十大傳世名畫。

其筆法如春蠶吐絲,輕盈流暢,被後世稱為「鐵線描」,可謂是開萬代之先河。

這副畫的正本同樣失傳,現存于故宮博物館的仍為宋摹本。

張漠暗暗的點了點頭,《洛神賦圖》確實可以和《蘭亭集序》媲美。

同樣收進空間,張漠目光火熱的看著第二層的兩個玉盒。

這兩個玉盒並非長條狀。

打開靠右較小的盒子,里面盛著一枚珠子,一枚有著八顆星星的珠子。

這就是龍珠,八星龍珠。

《龍珠》的作者鳥山明,絕對見過其他龍珠。

伸手靠近這枚八星靈珠,印記並沒有發燙,也就是說,只有上邊那枚九星龍珠對寶珠才有作用。

這枚八星靈珠對自己並沒有用。

張漠失望的將這枚八星龍珠擱回玉盒,對于這只玉盒他沒敢收進空間。

他怕這枚八星龍珠和外面的海市蜃樓相關。

滿懷期待的拿起最後一只玉盒。

不知道這最後的寶藏是什麼?

打開盒子,張漠臉上露出失望的表情。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