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章 連破三境何足道哉

青衣道人收徒,從來不看自己心意,也不看世間緣法,他只尊崇昊天的旨意。

何為昊天的旨意,世間萬物都系于昊天之下,只要你能看見,那便是昊天的旨意。

他于茫茫南海游蕩在了東海,隔著百里怒海看到一個男孩,他覺得頗有意思,靠近去看,然後當離去時,又在男孩體內發現了昊天的力量,這當然是昊天的旨意。

既然是昊天的旨意,那他自然要尊崇,也只能尊崇。

葉啟听出了青衣道人話語間的不容拒絕,知道現在這世間,除了唐國那家書院的院長,沒有人可以拒絕,所以當青衣道人說完後,他很快就點頭答應下來。

……

青衣道人在確定葉啟的意思後,坐在礁石上,沒有去看葉啟,很是自然又突兀地沉聲說出一段神文。

然後,天上的太陽仿佛變大了數倍,灑下了更多的陽光,然而這些陽光並不炙熱,就像是溫度最適合人類的水流,滋潤著孤島上的任何一個生靈。

礁石上長出了翠綠的青苔,孤島上的樹木知葉以著肉眼可見的速度生長著,海洋變得寂靜,島上只剩下了最柔軟的海風。

神文是溝通人與昊天之間最關鍵的橋梁,也是西陵道門感應天地最基本的法,葉啟不明這個世間的法,自然听不懂神文所要表達的意思。

只是當天上灑下了更多的陽光後,他體內那股神異的力量隨之受到了某種指引,從腰下雪山而始,流向身體中的每一寸經脈,滋潤著他每一寸的血肉。

繼而,他听懂了那段神文,剎那之後,感應到了周身無處不在卻隱隱如一的天地之息。

感應到了天地之息,他自然就步入了修行的第二個境界,感知。

世間修行分作五境,第一境初境,初識天地元氣,知道天地之間有元氣;第二境感知,能夠感覺到天地之息的存在;第三境實境,又名不惑,能夠初步運用天地之息,並能掌握與自身氣機相關的本命物;第四境洞玄,對天地之息的理解更上一層樓,掌天地之息的玄奧妙用;第五境知命,完全掌握元氣的規律,甚至能預知元氣的運行軌跡,此境已是世間修行者難以企及的高山。

如果這個島上還有第三個修行者,對于葉啟幾乎在幾息之間就能入境修行,一定會不敢置信,更多可能會驚呼這世間如何能有這般妖孽,當年被譽為離昊天最近的光明大神官衛光明,也是在天諭院中讀誦道卷數月,才從初境步入感知,葉啟只是听了神文幾息便入感知,這顯得太過沒有道理。

然而葉啟這般修行速度,與他輪回兩世練就的意志不無關系,更多在于他體內那股極為純淨的昊天力量,還有此時引他入道的青衣道人。

青衣道人神情如舊,停聲半盞茶後,又誦念出了一段與先前迥異的神文,葉啟從感知行出一步,越過一境台階,又進了不惑。

也是到了這個時候,青衣道人才停聲下來,轉身去看身後男孩,對于男孩能夠擁有超越世間,甚至是前無古人的修行速度,他還是沒有過多詫異,在昊天的旨意下,他怎會如世間凡人?

……

天上的太陽恢復正常,葉啟在本能明悟了神文含義之後,他還在某種玄妙的狀態之下,與那些無處不在的天地元氣交流著,感應著它們在天地之間的軌跡。

很久之後,他從玄奧的狀態中月兌離開來,抬手去觸模虛空,然後一道如雪般純淨的光芒出現在了他的指間,那是最純正的昊天神輝。

「隨我去一個地方。」青衣道人說道,不是命令,不是要求,只是簡簡單單的說話,有些像冰冷的機械聲音。

葉啟默然點頭,隨著道人走在小舟之上,小舟破開滄海,不知去了哪里。

……

對于蘇醒之後的經歷,葉啟總是覺得有些夢幻,睜眼後第一個看到的是被夫子趕在南海的知守觀觀主陳某,之後莫名其妙無法拒絕地被對方收了徒弟,听著對方講述了幾段神文,幾個時辰的時間,就成了這個世界的不惑境修行者。

更為關鍵的是,他在明悟陳某說出的神文後,發現被置換掉內力的神秘力量,竟然是純正的昊天力量。

而在他入道修行後,那股力量並沒有被昊天收回,而是留在了體內,就像內力一樣,不斷吸納著天地元氣而壯大著。

小船破著萬重波濤,已經在海上行了數日。

葉啟感應著體內的力量,時不時去看青衣道人坐在船尖的背影,他不相信以陳某的境界感知不到自己體內的變化,可自從走在小船上後,他便沒有說過一句話。

這個時空的修行,分作兩類,正統無外是道、佛、書院三門,感應天地之息,運用天地之息。

還有一道,是為魔道,為世人所棄所憎。之所以魔道被世人反對,原因在于大多數人相信天地之息是昊天對世人的饋贈,魔道修行理念,納天地之息為己用,在體內開闢出隔絕昊天的小世界,此間,乃是對昊天最大的不敬。

再者,魔道修行者納天地之息入體,大多數人的身體難以承受,往往會在修行途中爆體而亡,此番顯得未免太過殘忍與血腥了些,而且,天地之息來源于世間萬物,若世人都行魔道,天地之息枯竭,世界也必然會隨之而亡。

當然,因為西陵神國無數年的宣傳,很多人並不知曉,魔道修行者在死後,會將每一寸血肉與骨骼間蘊含著的元氣回贈給昊天,青衣道人不在很多人中,但問題是,此時的他無疑是昊天最純正的信徒,是昊天道實際的掌權者。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