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三十一章 水泥出世

西域開發計劃的第六點,組織流民建設起西域二州十六郡的城池。本來,西域只有三十六國,人口也不過六七十萬,所以城池數量也不超過四十座。經過了三國聯軍的野蠻入侵,西域的三十六國不復存在,人口也從七十多萬人口驟降至二十萬余,他們的城池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就算沒破壞,他們的城池大多數也都是用沙土夯起來的,十分低矮,根本守不住城。不僅城池的城郭基本上毀壞殆盡,而是城中的民居也被戰火燒成一片廢墟。

但現在,西域人口數量不超過百萬人口的歷史即將要被改寫,即將有五六百萬人口進駐西域。只有四十座被毀壞得不像樣子的城池,就無法供五六百萬人口居住。當然,劉範還主要把流民安排在屯田制上,可能只有幾十萬人不參加屯田,也不住在屯田上,而在城池里居住。但就是這幾十萬人,也不是區區四十座小小的城池可以滿足的。

而且,西域之地在劉範眼中,不僅是安置流民、開展屯田的寶地,還是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不論是西北三州的賦稅,還是手工業產品的出口,亦或是商業貿易,都必須依靠絲綢之路。而西域建設完成之後,就會成為絲綢之路的一個商業貿易區。所以,建立起足夠的城池,以供商人們的交易,就成為了至關重要的一環。

但西域不同別的州郡,土壤是很珍貴的,而大多數土地又被沙漠覆蓋。而現在東漢大多數,還是用泥土夯成的磚塊,以構建城池。就連洛陽城、長安城、南陽城和鄴城這樣的大城池,都主要是用泥磚夯成,只有在宮城、城門、箭樓、甕城等重要的防御設施,才會使用青磚。為了加強泥磚的堅固程度和凝聚力,還用糯米汁參雜其中。

但西域連土壤都沒有,恐怕不能生產泥磚。而且,西域還沒有經過開發,誰也不知道哪里有適合燒制紅磚的土壤和礦藏。劉範無奈不已,為今之計,只能在涼州把紅磚運送過去了。紅磚比起青磚來說,產量大,容易生產,造價也十分低廉,關鍵是紅磚比青磚更加堅硬,不容易斷裂。但只有紅磚也還不行,必須要把紅磚砌在一起才行。用糯米汁肯定不行。涼州本來就不豐產米麥,更別說糯米了。西域的城池那麼多,用糯米汁來把磚塊砌在一起,肯定不夠。為了快速構建城池,劉範冥思苦想,回想起來了水泥的生產方法。水泥的生產很高大上,也十分繁瑣困難。

水泥的主要成分是黏土和石灰石,加上鐵礦粉,然後再將這些原料磨碎,按照一定比例,也就是石灰石百分之八十、黏土百分之十五、鐵礦粉百分之五。將三種原料混合,混合物稱為生料。然後再將生料用一千四百五十度的高溫進行煆燒,最後得出的煆燒物稱為熟料。最後一步,就是用熟料和石膏以百分之九十五和百分之五的比例混合,才能得出成熟的水泥。

水泥的生產方法,通常有兩種,一種是回轉窯,就是以一定的角度傾斜,之後不停地旋轉,也稱作旋窯。另一種立窯,技術難度太大,劉範不可能實現,只能使用回轉窯。回轉窯又有兩種,一種是濕法,另一種是干法。濕法需要加入大量的水。干法只需加入百分之五的水。

水泥原料,也就是黏土、石膏、石灰石和鐵礦粉不難找到。馬鈞很快就在涼州幾個郡找到了數十個礦山,因為這些礦產在漢代也有應用,鐵礦自不必說,黏土和石灰石還經常被崇信道家升天的術士采用,用來制造長生不老藥,或者是探尋煉金術。

由于時間緊迫,劉範趕緊下令讓馬鈞用重金招募了三萬人,去開采那些礦產,然後再將之鍛造成干法水泥。水泥的煆燒,又要求溫度超過一千四百五十度,所以劉範又采購了一大批的煤。

馬鈞和官營工廠的一百多個工匠,有了劉範的指導,很快就依據正確的比例,生產出了合格的水泥。生產水泥,會造成工人的健康嚴重危害。在後時大多數生產水泥的工人,壽命不會超過六十歲。劉範知道這一點,但也沒有辦法,只好給工人更高的工資,聊勝于無。

水泥的制作,也成為劉範眼中的重要的秘訣,決不能泄露出去。劉範又下令,讓錦衣衛盯緊水泥的生產過程,不能把這麼高大上的方法泄露給其他人。當然,水泥成品也可以作為出售的商品,可以以低于夯土建屋成本的價格,賣給商人們,給劉範創收不少。

于是,劉範在涼州高調地展示出了水泥,並用水泥和紅磚建起一座房屋,所需時間不過一兩天。水泥的橫空出世,又吸引了天下人的目光。盡管水泥怎麼來的,所有人都不知道,但水泥超優良的性能已經讓所有人驚呆了。比起夯土,水泥更加堅固,更加耐用,也能大大縮短修建房屋的時間,節省很多人力物力財力。

眼下,劉範還不能把水泥出售,因為西域還需要更多的水泥。但只依靠官營工廠,依靠劉範自己的力量,生產水泥可能還是不夠。于是,劉範將水泥的制法以高價出售給甄家、糜家、蘇家和張家這四個涼州最有實力的商家,以及另十家比較有實力同時又比較可靠的商家,讓他們代為生產。同時,劉範警告他們在生產過程中嚴防死守,讓刺史府派專員去監管,更暗中安插錦衣衛到這十四家商家中,嚴防水泥制法的泄露。

有了大商人的幫助,又有官營工廠的實力擺在那里,相信水泥的量產勢必不會太過困難。另外,除了水泥,建築所需的紅磚,劉範也交由更多的實業商人代工。涼州的商人,財富超過十億錢的,只有甄家、糜家等兩家。超過五億,有蘇雙和張士平。超過一億錢的,有三十七家。至于財富以千萬、百萬計的,就有超過三百多家。他們這些人,大多數在劉範的商業改革中崛起,從分文未有變成巨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