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63章 朝堂爭論

長安城,太極宮議事大殿。

每天一次的朝會,正在大殿中進行。

最近這段時間,每天朝會議事的中心內容,都在圍繞著突厥人入侵一事進行,今天自然也列外。

李世民坐在龍椅之上,冷冷地看著下方的大臣。

而下方的這些文武群臣,此時正吵得如火如荼不可開交。

現如今,文臣也好,武將也罷,一共分成了兩派。

兩派的為首者,分別是宰相鄭國公魏征,以及才剛剛復出的開國功臣宿國公程咬金。

在如何應對突厥人入侵一事上,他們的意見截然相反。

魏征的主張是,面對如今的局勢,最好的應對方法,就是借用西方教的力量,想辦法擊退來犯的突厥人。

只是,如果真的這麼做了的話,就必須改變朝廷現有的政策,允許西方教在大唐皇朝的境內傳播教義。

對此,魏征給出的解釋是,西方教對于朝廷的權柄,沒事一絲一毫的興趣。

既然是這樣,那麼任其傳播教義。

也就算不上是什麼大事兒了。

而且,借用西方教的力量,對于大唐皇朝來說,有一個很大的好處,那就是︰這麼做即不會動搖朝廷的根本,對百姓造成的影響,也會極為地有限。

既然有這麼多的好處,那又何樂不為呢?

必須承認,魏征這老小子在蠱惑人心方面,還是很有一套的,為了勸說李世民采納自己的意見。

他甚至抬出了,所謂的「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說法。

他的觀點就是,借用西方教的力量對付突厥人,能夠將對百姓的影響降至最低。

作為一個明君,這才是李世民現必須要考慮的事情。

否則的話,李世民的這個皇帝,當得就有些不稱職了,至于說不稱職的結果會是如何

呵呵,這個懂的自然懂,說太清楚了沒什麼意思。

還別說,魏征提出的觀點,還真就獲得了一大批朝臣的認可,其中不僅包括了絕大多數的文臣,甚至還包括了一部分的武將。

至于說,這些人到底是同意魏征的觀點呢,還是心中另有自己的打算,這個就不得而知了。

和魏征相反,以程咬金為首的一批武將,則是堅決不同意放松對西方教傳教的限制。

在他們看來,突厥人區區十幾二十萬的部隊,不過是癬疥之疾罷了。

這些部隊深入大唐皇朝的境內,既沒有穩固的據點,也沒有可靠的後勤保障。

所以,即使能夠逞一時之威,也不過是小人得志罷了。

他們的入侵,必然不會持久,大唐皇朝只要能夠再堅持幾個月,對方就會不戰而退。

所以,現在大唐皇朝需要的考慮的事情,並不是西方教不西方教,而是想辦法組織好防御,然後組建一支,專門針對突厥人部隊,和對方進行周旋。

在周旋的過程當中,一方面能夠熟悉突厥人的戰法,一方面能夠通過實戰來鍛煉隊伍。

等到突厥人退兵之際。

這只部隊就能尾餃而上,對對方發起騷擾和攻擊。

然後,利用本土作戰的優勢,和區域內的其他邊軍互相聯系彼此配合,想辦法將其全殲在大唐皇朝的境內。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接下來這支部隊,還可以深入草原之中,對防御空虛的突厥人發起報復行動。

突厥人部隊是怎麼對付大唐皇朝老百姓的,那麼這支部隊就怎麼對付那些突厥人的牧民。

反正就是一句話,那就是︰讓對方好好地知道一下,什麼叫做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這里有點必須要說明,程咬金提出的組建新部隊,並不是從無到有地組建一支全新的部隊,而是想辦法在現有的部隊當中,抽取合格兵員並輔以一定的老兵。

用這種方法來組建部隊,不僅成軍的速度快,而且成軍之後的部隊,其戰斗力也會相當地有保障。

最重要的是,這種操作方式,具備很大的可行性,對大唐皇朝的所謂國本,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基本上,這就是程咬金大致的想法。

說起來,他的這個提議,的確是得到了不少武將的支持,甚至有部分文臣,也都看好他的這個方案。

只不過,相較于魏征這一邊,支持程咬金的人還是佔據了少數,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之間的爭論,反倒是變成了勸說李世民采取魏征的意見。

至于說,李世民本人是怎麼想的

呵呵,這種事情還需要問嗎?

如果李世民贊同魏征的提議,那麼根本就不會出現什麼勸說不勸說的事情好不好!

看著下方吵成一團的文武大臣,李世民面沉似水。

此時此刻,他腦中所想的,卻是劉洪這貨。

「劉洪啊劉洪,你答應朕的事情到底做得如何了?要是再沒有一個結果的話,那事情可就麻煩了」

說話間,李世民調整了一下姿勢,然後繼續碎碎念。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