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百八十一章師徒之別

第六百八十一章師徒之別

王禪一臉欣慰,總算看完了所有的無字天書,此時懷中的六枚銅幣都已化作金光之字,所以他知道這本無字天書此時已真的成了無字之書了,則真正的天書已經完全裝在他的腦海之中。

此時已是天色大亮,外面秋光爽朗,王禪伸了一個懶腰,緩緩走出屋外,睜眼一看,還是被嚇了一跳。

他的師傅老子已在他的門前等候著,那匹青牛也臥在一邊,牛背之上也裝了一些行囊,看樣子是要離開這里,出遠門了。

「師傅,你這是要走了嗎?」

「是呀,這已經是第七天了,不僅我要走,你也要走了。

這里是大周的守藏屋,為師已經辭了官職,此地已經換了主人,若是再不走,難道還要人來趕你走嗎?」

老子嘻嘻一笑,似乎心情也不錯,有點無官一身輕的意思。

王禪一看,手中還捧著那本無字天書。

「師傅,這本無字天書徒弟已經讀完,這就物歸原主。」

「這本書本就是為你而準備,現在你都已經讀完了,它也完成了它的使命,已是真的無字之書,沒有任何意義了,只是一卷竹簡而已,師傅拿著它還有什麼用處。」

老子說完,看著王禪手中的手隨手一揮,只見剛才還是有些陳舊的竹簡此時已化作一股青煙飄散在空中。

王禪一看,到也是一驚,這是老子在他面前第一次施展道法,冷靜一想也算是如獲重負一般,至少也不用為此書去處發愁了。

「師傅,那那那我,我當然也得走了,若不然就會辜負師傅的傳教之恩。」

王禪是不知該說什麼,顯得有些愚拙。

雖然此時的他已二十一歲了,若在列國之中行走,算起來都該是成家立業之人,為人之父了。

可王禪這三年來一直與老子朝夕相處,也建立了十分深厚的感情,特別是老子如此寬容大度,雖然貴為明道聖人,可卻無半分傲慢與自負,雖然身為王禪的師傅,卻好像是王禪的朋友一樣平等和睦相處。

所以此時見真的要離開,真的要與這位德行高尚,超月兌一切的世間聖賢之人分別之時,心里竟然一陣酸意,說話也有些結巴起來。

「有聚自有別,這本是道之所然,禪兒你既已跟為師學了這三年,此時為何不開心,卻反而難過呢?」

老子的話也是十分有哲理,直接點醒王禪。

相聚是喜,分別亦是喜,有分才會有合,有合自然會有分,這本就是世間的常理,可已經王禪學了老子的學問,此時到顯理愚拙起來。

「對對對,小子這三年得師傅傳藝,也算是學有小成,懂得什麼是道,如何觀道,如何明道,還得師傅傳天書以援道法,實不敢再奢求什麼了。

並且師傅得天地之道,本就該與天地同齊,遨游蒼穹。

大周氣數示弱,這里的書師傅已是深悉心底,而且師傅年事已高,本也該到了遠游的時候了。

而小子得師傅傳援道法,此時天下妖孽橫出,殘害無辜百姓,小子當該用所學之技,為天下百姓除魔衛道。

如此雙喜之事,當高興才對。」

王禪也是十分機靈,老子才一問,就已領悟了這分別之道,正是兩相得益,適得其所。

「你既已領悟為師欣慰,不過為師臨行之前,卻也有幾件事要交待于你,可你要听好了。」

老子恢復正顏說完看著王禪,而王禪也是自此跪倒在地作揖行禮。

「徒弟鬼谷王禪謹遵師傅教誨。」

「其一,師傅要問你的是,現在你已執掌大周三大組織之三,若將來你再得離魂組織聖物,如何處置這四件聖物?」

老子對于王禪懷揣異貴之物心里還是有所不放心,所以才有此問,畢竟若能聚集四件聖物,就可能打開商亡周興之地,取得里邊的寶物,這樣就可以成就一統之業,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特別是在此亂世之際,都是一個極大的誘惑。

「師傅,大周四大組織創始之初,雖名為保大周將來可以重建,延續大周天下安寧。

可依徒弟來看,世間之事並無常式,商代夏而周代商,皆是道之所然,並非可以憑一些財物,一些修身明道之書就可以完復初樣,可以延續不滅的。

所以大周天子之所以還留有這四大組織,其實一個更為長遠的目的是是想讓將來分而一統的任一王朝,都會心有顧忌,時刻小心謹慎,保持著大周延續的禮儀傳統,居安思危。

若不然世間任一個有志之人得到此物,皆可以重建周之一統天下,對于後世一統之君王來說也是一種約束與威懾。

此四物以其說是對大周王朝的一種保護,不如說是對大周所創禮儀傳統之德的一種維護,欲圖讓大周天下所制禮儀文明得以延續而不斷絕。

而師傅也曾有言,合久必分是世間之道,對于這四伯聖物同樣之理,而這也正是這四件聖物的歸宿。

而且大周報創這四大組織本來也是相互牽制,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會再次合之,所以縱然將來徒弟得到離魂鼎,也會依道之規再次擇賢以統領這四大組織,讓這四大組織的使命一直延續下去。

而且徒弟既然是天賜靈嬰,對于世間之俗事到從來也不在意,更沒有想過會有一天自己成就一統而成為天下新主。

此心可昭日月,可見蒼穹,還望師傅放心。」

老子一听,微微一笑道︰「有你此話,師傅當是放心了,只是世間之人總是貴難得之物,才會起了貪欲逐利之心,所以你現在是身懷巨寶,總是讓奸人掂記,自己以後自當小心從之。

而且將來若再擇繼承之人,你必以德權衡之,若無德之人,終會給世間帶來遺禍。

只有有德明道之人,才會無欲無求,而理解這四大組織的使命,才會持而守之,才可能保有此物而不動歪心。」

「師傅,其實徒弟此時身上的三件聖物,這三個組織將來的尊主人選徒弟也在考量,而且也有些意向可傳與何人了。

而且幽冥組織本就是師傅所傳,師傅當早已選好了傳人,已為此做好準備,這該不是問題。」

「是呀,這世間之事總是復雜而多變,可萬變不離其宗,緣劫之數,潛移默化在世間之道中,師傅不想問你,一切憑你作主。

你既然知道此間利害關系就可能了,想來你也不會不顧千百年後的天下蒼生,只圖一時之快,而師傅也相信你的本事,會為將來的四大組織找到合適的繼承之人。

只是師傅還想問你,對于這四大組織你真的都知曉它們的來龍去脈嗎?」

老子還是有心一問,這其中也涉及一些更秘密之事。

「回師傅,徒弟只知一些常規之事,也是世井之言,並不深知,還望師傅告知。」

「好,我現在告訴你這四大組織之始,讓你也知道當年天子如何決策此事的。

其一暗夜組織,原本是大周皇族護衛分散于民間組成,到後來卻也成了三教九流一些有本事之人的依靠,與歸宿。

此組織人數最多,身份地位最低,潛藏于民間各行各業,到是五花八門,卻也最忠于大周。

領此首尊之人,就是當年周天子的一個公子,當年周天子知道他心性淡迫,無欲于朝中之事,也不在乎王族身份,卻與一些身份卑微的三教九流打得熱火,更難得他身為周天子的兒子也無心于將來周天子之位。

所以當年周天子就故意借故把他貶到了民間,成為普通百姓身份,也讓他成為暗夜首尊。

而這個公子本是王族之人,所以當時為周天子為表他王族身份,就賜他改姓為王,也就是你現在王姓的始祖。

到後來,慢慢的也就傳到了晉國趙氏,好在晉國趙氏也還一直忠心于大周,雖然在中原之地列候之中,無任何諸侯能比擬,可卻一直尊周敬周,也是這個原故。

你之前任暗夜尊主趙歡,我與他也有數面之緣,經老夫點化,此人現在業已放棄權勢,放棄志向,一心隱于世間,也成了你啟蒙之師。

而夢魘組織,你應該清楚,首尊就是當年制禮的周公旦,此人已得天道,對于夢之境界有著痴迷一般的向往,所以這個組織之名也是由他所命名。

後來周公旦輔佐天子親政之後,其人本就對王位沒有,也沒有奢求,更遵循其所制之禮,為保此禮自糾,所以這才親自擔此重任。

而後才傳至秦國非子,也就是秦國贏氏的遠祖,本只是天子的一介馬夫,身份低微,後來被賜為諸侯。

而那時的秦國只是大周數百諸侯之中微不足道的小小諸侯,對于大周惟命是從,而且秦國封地地處西北,一直駐守大周西部,為大周中原抵抗外族入侵。

所以選擇秦國,也是十分合理,而且也起到了保護大周的效用,足見當年周公識人之能實是深遠。

幽冥組織的首尊卻又要更久遠一些,此人本是商末的賢臣,當年一直用心良苦規勸于商王,卻不被重用,大周代商之後只得隱居。

直至大周建立之後,周天子經人介紹得知此人之賢之能,所以把此重任交與此人。

此人名商容,是一個明道之人,一心為天下百姓,為天下蒼生而奔勞。

而他也正是我當年所拜之師,幽冥組織自他之後,傳于我手,也不知多少年了。

那時我記得我還有一個師弟,他與我不一樣,他也是雄心于天下,卻只想據為己有與道並不相符,所以當年被你的師祖逐出了門戶。」

老子模著胡子,此時為給王禪講解四大組織的起始,也是有些沉醉。

「師傅,你今天高壽?」

王禪有些不敢相信,若說當年商末之時的師祖商容,此人他也听過名號,是一個忠君受國的良臣,可卻並不得重用,反而被商王逐出朝堂。

所以能得後來的周天子賞識,自然是知道他為天下蒼生之義,並不懼他會有貪欲之心。

而自師祖商容之後,就由現在的老子執掌幽冥組織,雖然也曾傳與李悝還有蹶由公子,此二人也都是有德之人,雖然有雄心,卻並不會對天下不利。

而這或許也是老子所謀算過程,最終還是要傳與王禪,而現在也真的傳到王禪的手中。

王禪之所以有此一問,是覺得眼前的師傅,實真是高深莫測,就連年歲都無可估模了。

「小子無禮,竟然敢問為師之壽,不過說來為師也記不清楚了,既來之則安之,何必計較,也無可計較。」

老子算是回復了王禪卻又像是沒有回復。

「那後來那位師叔又去了何方,難道現在還活著嗎?」

王禪知道老子向來不會說這些廢話,既然說給王禪听了,自然是有目的的。

「這個你可以自己捉模,就不必問我,若是我說了,反而讓他笑話師傅沒有肚量了。

只是除了這三個組織,還有一個離魂組織,這個組織當年的首尊就是太公姜尚,此人通悟大道,道法高深,當年被封在齊地,也就是現在的齊國。

而自他離去之時,卻並沒有把離魂組織交托于自己的子孫,他知道自己的子孫日後必成一方諸侯霸主,若再得此聖物,必然會起了貪欲,所以也傳了他一位管姓的弟子,你當知曉,也听過此人之名。

他就是當年輔助齊國王族的齊國國相管仲,而自他之後,離魂組織一直都在其子嗣之中傳承。」

「不錯,現在的離魂尊主也一直以齊國為重,處處為齊國而謀,而且謀略深遠,處處讓人意想不到,也算是深得其祖管仲之能,只是不知將來是敵是友,徒弟也難與區分。」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天將降大任于你,自然沒有容易之事,而且你之所為雖然與道相符,卻與世人之念相背,所以你將來所面對的,都不可以小瞧之。

你現在也該知道為何師傅選你來完成分之大業,而不是其它人。

因為其它人並沒有你這般聰慧,而且善于權謀之計,更得縱橫捭闔之道,若是用其它人,必然會更加困惑,反而會適得其反,而你卻是最好的人選。」

王禪一听,到也心安,嘿嘿一笑道︰「師傅真是算無遺漏,若論及本事,師姐是九天玄女之身,將來的本事道法自在小子之上,可師姐卻生性淡迫,不喜這種權謀。

我與她相處,都是小心翼翼,就是怕惹師姐不高興,若讓他與那些妖魔邪徒相斗,師姐當然不會願意了。

而小子天性好強,卻又鬼點子多,就算本事比不上那些妖魔鬼怪,可若是斗起來,也不會落他們下風,也才能完成師傅所交待之事。

只是師傅,徒弟也有一點疑惑,卻無關于這些,卻是徒弟的私下疑惑,我知師傅通天徹地,無所不知,定然知道,不知師傅可否為徒弟解此疑惑?」

老子一听,微微一笑看了看王禪的頭額,卻還是回道︰「你如此聰慧,又善長揣摩人心,還能有什麼疑惑,可說來師傅听听。」

「師傅,孩兒天生異相,這頭上四角,若依師傅在雲夢山之境像之中所言,我的母親真的是東海之龍女轉世,那她生我,而我頭上有兩角我可以理解,可那另外兩角又有何意?」

王禪還是抓緊時間把一直困惑自己的問題問了,至于將來他到並不憂慮了。

「原來是這,這到並不難,你所說並不錯,你頭上四角,世間不知之人只道是鬼宿之相,其實這非是鬼宿之相,而是龍麟瑞相,你頭上四角除了龍角之外,其它兩角是混沌之初就已明道的聖獸麒麟之角。

而麒麟與世人所知的四方聖獸一樣,本也是遠古開天地之前的聖獸之一,只是此聖獸喜獨行,得天地之道後,也就化身于蒼穹之中,不各所蹤,你能得他之血脈,自然民成就了天賜靈嬰之體。

所以你這二十多年也得這龍麟之助,總能逢凶化吉。」

「哦哦哦,我竟然是龍麟之子,這到是讓小子有些意外。

怪不得我在吳國之時,那一把游龍劍本難與馴服,可它卻十分听小子之話,而且在小子手中竟然能隨心所欲發揮劍之火龍之心的效用,實在是神奇,原來這一切都是因為小子是龍麟之身,看起來它是給母親一個面子。

只是可惜,此劍現在已融在那條白蛇的體內,與她合二為一了。」

「這有何可惜,那條蛇靈原本只是山中的一條小白蛇,後遇險之時我曾救過它一命,所以就讓她符在霸下之身上,以消解陰氣。

當年我把她們分開,也是知道你有此緣,而白蛇之所以變得如此陰險,皆因其本性陰寒,一旦離開靈龜之體,會更加無法控制。

可若得你游龍劍火龍之心相融,那麼她就會回歸正道,將來自然也可以修得大道,造福于世間百姓,你此時助她,當也是助你,世間輪回,因緣相報。

至于劍,你現在手中的王者之劍劍心通仁,卻也能助你早日得明大道。

王者之劍,以天下為仁,自然要一個有天下仁心之人用之,而非指能掌控天下百姓之人,此不可同語。」

王禪一听,也是有些得意,老子所說雖然有些拗口,可王禪卻听得明白。

縱然是當今天子,也只是天下百姓的天子,卻並非能掌控天下蒼生之命脈。

天下之大,萬千生靈,也包括萬千世界,這才是天下的真正含義。

天子只管束天下百姓,萬千生靈之中的人。

而持此劍之人,當有天下之仁心,是對之于天下萬千生靈而言,而非只是對于天下之人。

兩個天下,一個于人而言,一個則是于萬千生靈而言,自然不一樣了,境界也是高下立分。

「師傅,你竟然懂得這麼多,這世間還有沒有你不懂之事呢?」

「小子,都要走了,為何會如此說辭,這世間之道變幻萬千,道之無窮,非是人能盡明了之。

可看你的樣子似乎很為難一樣,有什麼不解之處平時不說,若現在還不說清楚,我怕將來你只能自己困惑了。」

老子雖然不像王禪一樣善于揣測人心,可他道心通明,實不必要耍王禪這種小道之術,但老子還是十分溫和的問詢著王禪,對這個徒弟老子可以說是十分禮儀。

「師傅,剛才你所說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天地無情,以萬物為芻狗,這是您老人家傳教于我的道經所言,而人間之所以正道滄桑是因為人有情,而這情卻是七情六欲,所以才會變得滄桑無比。

您老人家也說過,聖人無為,以天下百姓為芻狗,對于天下百姓,您自然也是順道而為,不分彼此。

可徒弟卻不一樣,達不到你老人家的境界,所以有的時候也會為情所困,可這情又該如何來解,師傅難道不願幫一幫徒弟嗎?」

王禪在老子面前是不敢保留,也不敢掩飾,對于行走列國的麻煩事,或者說將來會面對的妖魔鬼怪,王禪此時並不畏懼,可唯有感情一事,王禪始終難與釋懷,或者說本心之中沒有必然的定論,更不知該如何是好。

「哎,人生在世,生老病死苦痛哀怨情,其實最後一關才是情,至于生死,許多人都能看得透,也無可奈何不可改變。

而其它病痕哀怨也可以安然度過,可這個情關確實難過。

只是當你有一天能看透世情之時,或許你也就可以達到師傅這樣與天地一樣,無情而無義,也才能彰顯道之公平公正無私。

只是你之所問,師傅也沒有可回答你的,或許當年太公也有此惑,只是他最後卻也能超月兌人世之情,修身明道,成就大業。

正所謂不經一事,不悟一道,師傅也曾有過家室,這你該是清楚的,所以師傅無可奉告,此事需你自行捉模,自行化解,若過不了情字這一關,那你只能在世間慢慢煎熬,難明在道。

師傅非是不想幫你,卻也是幫不了你。」

王禪一听,也只得自嘲一笑,但也十分欣慰,那就是知道有如當年太公,以及現在的師傅老子如此超月兌于世之人,卻也會經歷情之折磨,無可逃月兌也無可避免。

而且每個人若不經此劫,或許也就難明大道,達不到真正與天地相齊的無情,更達不到天地對萬千世界生靈的公道。

「你不必有疑,既來之則安之,既然要面對,逃避永遠無法解決,經歷了自然會知道其中的真諦。

時候也不早了,我也該走了,只是你當初來時還了為師一個牽牛的鼻環,那麼師傅也不會小氣,此時離別,這個袋子就算是師傅送與你的禮物。」

老子從懷中掏出一個麻布袋了,像是普通人裝錢物的袋子,上面緊收束口,用的也是一條麻繩,看起來十分簡樸。

王禪雙手接了過來,也不敢輕易打開,更不知里面有什麼秘密。

「此袋名焉天地乾坤袋,能裝天地乾坤,可此袋卻也因人而異。

若你心能裝天地乾坤,那麼他就可以裝下你心里所容的天地乾坤。

若你的心只能裝進財物,只能裝權勢,那麼或許此袋尚不足一個普通的錢袋。

此袋正是外有天地乾坤,內也有袋內乾坤。

此袋師傅送予你,今後此袋的主人就是你,只有你才能放天地乾坤之內任一物什進去,也只有你才能取之出來,可大可小,全憑你的道心大小,你身上的那些俗物當然也可以放在里面,就不會但心有人掂記了。」

老子說完,再把使用此袋的道法咒語無聲之中傳與王禪。

王禪雙手捧著,當真是如獲至寶,能裝天地乾坤,這是何等聖靈之物。

「徒弟謝師傅賜如此寶貝。」

「你好自為之,師傅走已。」

老子的話音,從外面傳來,此時已身在青牛之上,而王禪依然跪著,一直到他的師傅老子的身影在眼中全部消失,這才慢慢起身。

而他看上院外,也將面對著新的挑戰,再次行走列國,縱橫天下。

【作者題外話】︰這一章之後就進入下半部的精彩故事了,而這中間的過渡章節,一是解上半部的一些疑惑,二是為整個下半部來鋪墊設定,這其中故事的性質也慢慢在改變,不單純的是歷史權謀,更多的加入了玄幻的色彩,希望還有讀者持續跟讀,不負本人,也不負學有所成的男主鬼谷王禪。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