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百四十四章西宮夷陵

第五百四十四章西宮夷陵

西宮夷陵,本不該算是秦國王陵,是當今秦王追封。

自哀公上位之後,就被封為太子,只是哀公執政秦國三十六年,他沒能熬過哀公之壽,就先哀公而逝。

自當今秦王上位以後才追封他的父親,也就是贏盤的祖父為秦夷公。

從秦王繼位史來看,並沒有他這一位秦王,所以陵園也較其它真正的秦王的要小。

可自當年秦景公之後,其墓葬已經與天子墓葬規格相當,超出其它諸侯列國。

當然也正因為有秦國這例,吳國王闔閭的墓葬也是按天子規格來辦,所以地宮才如此宏大。

剛才青裳有惑,其實若依常理來論,卻又十分正常。

王禪是楚國使臣,出使秦國,順路祭拜秦王之父的陵園,以示對秦王的尊敬。

而此陵也是贏盤祖父之墓,這意義就更加好理解了。

若是祭拜其它秦王的陵墓,反而沒有如此效果,畢竟自大周秦之先祖非子以來,也有不少秦王之陵,而唯獨此墓,雖然並非真正的王墓,可卻與當今秦王及當今太子關系最為緊密。

而秦夷公也是楚國孟贏王祖母的大哥,這一層關系也是秦楚相交的一個聯系。

陵園朝南,是坐南而北之地,與南方墓葬有別,也是依此地之勢。

此地四周到十分平整,並無高大山丘,只有一些低矮的松柏,而整個陵園,皆用白玉砌成,兩根高大的華蓋是全陵的山門之所,一共三層台階之上,才到陵園。

整個陵園與南方相似,高大的封土堆四周都用白玉砌成,足有丈余。

而圍繞著陵園之外,尚有三丈有余的寬大步道相連,一排高大的松柏置在步道邊上,正與陵墓相對,卻又與外圍的松柏相差別。

此時贏盤帶著三人來到墓碑之前,已有屬下準備並擺好的祭祀用品,這到十分充足,看起來秦國對已故先人十分尊重,自己反而卻十分節儉。

「鬼谷先生,兩位公主,這就是先祖之陵。

先祖歷二十多年太子之位,只是可惜未能繼承秦國大統,因病而逝。

可先祖輔佐曾祖有功,當年未按秦王之禮來建陵園,可父王知先父之功,繼位之後,也依秦王之禮尊之,並追認選祖為夷公。」

贏盤說完,親自點燃三只青香,跪在墓前十分恭敬的叩頭祭拜,然後才緩緩起身,對著王禪與兩個公主一請。

王禪與兩個公主也都各執三只青香,站在墓前深揖一躬,祭拜秦王之父秦夷公之靈。

「秦夷公之靈,在下楚國鬼谷王禪,今日出使秦國,促秦楚兩國交好,特來祭拜先靈,還望先靈保佑秦楚百年交好,天下太平。」

王禪像是怕秦夷公先靈不認識一樣,自報家門,祭拜秦夷公在天之靈,以保佑秦楚之誼。

「在為長孫,代先祖謝先生及兩位公主。」

贏盤說完,也是對著三人的揖以表達謝意。

「有勞太子相帶,敢問太子當年先祖該是天命之時,為何卻因病而逝,不知先祖是得了什麼病?」

王禪一問,兩個公主也是眉頭大皺,在死人陵前問別人死因,這似乎有些失禮。

況且以現今大周天下百姓生死,其實能到知天命之時已算是長壽,十分正常,並沒有什麼不妥之處,不可王禪為何會有此問。

贏盤到並不奇怪,反而苦笑道︰「先祖一直輔佐曾祖治理秦國,身為秦國左庶長,兼管秦國內務,日夜操勞,身體虛弱,有如油燈,為我秦國油盡燈枯,身體衰竭而去。

當年我的曾祖也是白發人送黑發人,十分悲痛,自責不已,以至曾祖未過多久,就于兩年前也就仙逝了。

當年曾祖知我先祖體貼百姓,所以就把此陵建于雍城這西宮之中,守望著大秦疆土。」

王禪一听,側身一看,若依著墓碑之向看去,卻正是巴蜀與楚之方向,而西宮地勢較高,雖然並非山丘,可這黃土高原之上,這里卻也視野開闊,一望無際,那些連綿的山就好像就在這西宮腳下而已。

「太子殿下,此地距秦都尚有多遠?」

「不足十五里,這里有十數人在守護,平時也都會清理這陵墓,保持著整潔,父王也常會來此祭奠先祖,獨自在陪先祖說說話,相反在下卻一直戎軍,少有來此,到讓先生笑話了。」

王禪與贏盤兩人邊說著,也邊順著整個陵墓步道在轉。

而青裳與青隻則並沒有跟隨,只在墓前等候。

「先生善孝,在下也有耳聞,特別是此次楚國盛會,江湖民間傳聞是神乎傳神,先生該是已通天地之道,楚國有先生是楚國之幸。

先生一入楚國就為楚國贏得三城,緊接著提出中興之策廣開國門,為楚國擴源增收,充實國力。

听聞此次楚國令尹與司敗大人都自動向楚王獻出二十二城,如此一來楚王已是名副其實,可以一展所長。

不知先生將來會有何打算,是長久在楚國為相,還是會游走列國。

若說楚國左相之職,實有屈先生之才。

將來我繼承秦國大統,這左庶長之職也不知該有誰來任,實在讓在下憂慮。

吳國用人以賢,在列國之中傳為美談,而吳國由一個與中原隔離的小國,一躍成為不可小瞧的強國,實是因為吳王的用為之道。

在下對此十分羨慕,不知先生對秦國左庶長之位可有舉薦之人。」

贏盤也是轉彎磨角,想讓王禪為秦國效命,可卻又不好直言,卻拿將來他當上秦王之後,秦國左庶長自然空缺來說事,讓王禪舉薦。

「太子高看了,在下一直偏居楚國虎踞小鎮,一直孤陋寡聞,出吳國才真正讓在下知道什麼是治國之道,什麼是以民為本之思。

在下與宋國墨翟也是知交好友,他一心為天下百姓而奔波,止戰非攻,讓在下廣開胸路,才慢慢審視如今天下大勢。

而在下是楚人,而楚國一直受吳國之困,所以在下有責任為楚國與吳國百姓而謀,而且楚國內禍不止,在下也不可坐視不理,至于在楚會呆多久,在下也不好預言。

只是若楚國回歸正常,在下也不會貪戀權勢,游歷列國是在下的心願,也與在下性情相符。

剛才太子殿下抬舉問詢,在下實不敢妄言,不過在下確實也有一個朋友想舉薦給太子。

只是此人心性同樣淡迫,亦非長久為官之人,而是修行天地之道之人,而此人卻有緣于秦。

將來若得太子重用,可任其為函谷關長,三五年後他若能遇名師,自然會再次隱居悟道。

此人名尹喜,現隱居楚地太和神山,它日自會來秦地謀事。」

王禪也只能順水推舟把尹喜的事托與贏盤,畢竟若要任命一員城關長于秦來說勢關重要。

而且函谷關是秦國與中原晉國相交的重要關卡,關系秦國安危,此關至為重要,非普通之人能勝任之。

「有先生一言,在下十分期盼,對于先生游歷列國之想,在下也是十分羨慕,只是我秦地不能有先生如此大才之人,實在可惜。

不過能得先生舉薦之人,縱是為秦效命一天,也是我秦國之幸,在下在此謝過先生,將來若此人來秦,在下定不負先生舉薦,重用此人。」

贏盤還是有些遺憾,卻又感到欣喜,畢竟王禪不可能長久為楚國效命,至少會少一個對手。

若真有王禪如此大才的對手,秦國于楚還真是不敢擅動一步。

「太子不必言謝,在下此次來秦,自然也是有求于太子殿下,不知太子殿下可否信任本人?」

「先生若有所求,正是在下求之不得之事,還請先生明言,只要我秦國能做到的,定不負先生。」

贏盤十分明確,在他心里此時算是已欠王禪人情,他一直找不到還的機會,難得王禪有所求,所以想也不想的就答應了。

「此事其實並不難,它日楚國必然內禍,在下只要在一年之後,由太子殿下親率秦國現在駐守邊境的十萬秦兵,再次陣兵秦楚邊境,並擺出進攻上庸城的姿態即可,並不需要真的進攻。

此事也是在下解決楚國內禍的一個條件,同時也是給太子的一個保證。

若在下解決了楚國內禍自然會離開楚國,太子也不會再擔憂在下一直為楚王命了。

若楚國內禍不除,在下或許也只有長久呆在楚國,讓楚國百姓無憂之後才會真的離開。

至于時機,界時在下會派人與先生聯系。

楚國內亂,于秦也並無不利,而秦出兵邊境施壓,也合情合理,想來太子殿下不會拒絕。

只是太子殿下若真的想攻伐楚國,卻又會變了形勢,讓楚國止亂而內部團結,想來太子殿下也不會如此不智。」

王禪說完,贏盤還是略作思慮。

若楚國內亂,其實于秦國是有利的,那麼順勢再次陣兵邊界自然也是合情合理之事,並不為難。

而最後王禪卻又明確不怕秦國真的攻楚,這一點贏盤也心知肚明。

若說一國內亂,有時只是內部失穩,勾心斗角而言。

若真的有外部列國入侵,那麼又會因此而讓內亂反而自行平定,畢竟一般人只會內亂,卻並不想讓外人得益。

這一點贏盤當然十分明白,而他心里也十分佩服王禪,謀慮之遠,實難與捉模,而且對于所謀略之事都有相應的對策,並不會懼怕。

他與王禪相交幾日,而王禪把如此重要之事相托,由此可見王禪對他的信任,而他也不會辜負此事。

「在下一切僅听先生安排,也請先生放心,在下不會趁人之危真的攻擊楚國,想來先生是想讓我牽制于上庸的兵力,此事並不為難,在下一定不會有負先生所托。」

「在下謝太子殿下信任,列國之勢牽一發而動全身,秦國將來如何,在下不敢斷言,可若秦國能以民為本,韜光養晦,保持秦國內部穩定,若將來在下有欣賞之人,自會推薦與秦國。

只是太子殿下不必相守,許多事或許是機緣所定。

就如同在下這把王者之劍,若與秦國有緣,將來會許它真的能成為天子之劍也未亦可知。」

贏盤一听,心里也是欣慰,他知道王禪年少,或許不在他這一代秦王,或許會在下一代秦王,也就是他的兒子,甚至孫子之輩,只要有王禪這一句話,他也就放心了。

並且依王禪口氣,對于天下大勢,並不排擠秦國一統的可能,這也讓贏盤信心大振,心中的雄心更甚。

「有勞先生,此次有得先生傳教指點,是在下之幸。

剛才先生在行走之時,似乎帶著內勁之氣,不知是為何,在下也有疑惑。」

「哈哈,天機不可泄露,有些事太子殿下還是不要知道的為好。

聰明的人,有的時候還需要裝作糊涂,這也是處世之道。

至于剛才在下略施內勁,其實只是在下的一點興趣,在下自小也習過陰陽之術,所以對墓葬也有些心得體會,風水之識也是有所了解,所以這才略施內勁,想探察此墓構造,並無什麼圖謀。

此墓佔得福地,遠望寬闊,得壟之地。

至少可保秦國三代福祉,太子殿下一切都請放心。」

王禪說完也是詭異一笑,他之所以用內勁探察,其實也在試探于贏盤,從贏盤的內息變化,王禪知道秦國善武,王族之人也都一脈相傳,贏盤的內力修為與孟贏相似,這似乎就是王禪想知道的。

而除了祭拜秦夷公之外,王禪有其它事需要經此來確定,而剛才所問,以及自己的探察也基本可以確定,但他還是希望贏盤不用參與此事,所以說得也模稜兩可。

贏盤一听,也只是能一笑言謝,此時繞了一圍,正好回到墓碑之前,兩人也不再言語。

「讓兩位公主久等了,我們這就回秦都,想來今晚父王會親自設宴為鬼谷先生以及兩位公主的楚國使臣團洗塵接封。」

贏盤說完,再次走在前面,為三人帶路引行,一起直奔秦都。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