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十九章孝子仁心

第十九章孝子仁心

「這不是趙家小公子嗎,為何來到官驛又不進去呢?」

官驛老奴一臉帶笑的走了出來,看著王禪與趙伯。

「老人家,我也是路過,不知李相國此時在做什麼,該不會很忙吧?」

小王禪心里想著李悝現在該正在分析案情,應該也知道是自己發現的疑點。

所以心里也想著表現一番,可卻不明說,反而認為李悝會很忙,所以明知故問,耍著小聰明。

「小公子,相國大人此時在後院里看書,並不忙,他已算準小公子會來。

所以就讓老奴在此待候小公子與趙管事,還請兩人跟我入內吧。」

王禪一听,心里竟然有些不是滋味了。

原本以為李悝會忙于斷案,卻不想原來他早就算準了自己的心思,所以已經等著自己。

剛才意氣風發,此時竟然有些詛喪,這腳抬起卻又不敢踏進官驛之門。

王禪在想,剛才的第二個考驗還沒有想好,所以此時進去,若是李悝問起,那自己答不上來,反而壞了事。

老奴見王禪在猶疑,又笑著道︰「李相國知道小公子的難處,所以今日不會問小公子第二個考驗之事,你不必為難。」

王禪再次一驚。

這一次心里是多少有些不得不欽佩了,李悝算得如此準,就連他心里想什麼算得分毫不著。

如此看來,他在李悝面前,王禪還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王禪尷尬一笑道︰「有勞老伯帶路,我與趙爺爺這就去見李相國。」

趙伯呢則也是無奈一笑,原本他只是下人,是沒有資格見楚相的。

昨日來此,他就在門外等著,並不入內。

而此時老奴讓他一起去見李相國,是怕王禪心生怯意。

而王禪呢順嘴就把他一起拉住,自然也是為自己著想。

如此可見李相能卜會算,而王禪也見機使舵,機敏過人,並不輸李相國。

只是王禪才六歲,心機就如此之深,也讓趙伯心里有些擔憂。

兩人跟隨老奴來到後院,這里有一處水池,池里荷花飄香,魚躍水興,十分歡快。

小池邊一個八角小亭,十分精致,相得益彰,正是納涼的好地方。

李悝此時坐在亭內,石桌上一壺清茶,早著熱氣,十分悠閑。慢慢看著竹簡,臉上卻布著憂慮。

而小亭外則站著十數個護衛,顯得十分謹慎。

趙伯走在後面,一看這陣式,知道事情可能有變,心里也多了些警惕。

「趙府王禪拜見楚相大人。」

王禪在亭外就行著大禮,也是依勢而為。

「進來吧,小小孩童,也受不了這烈日之炎,可別曬傷了身體。」

王禪起身撲了撲褲子上的灰,十分小心的走進小亭。

「趙伯也進來吧。」

李悝看了看依然站在外面的趙伯,微微一笑,到讓趙伯有些不好意思也走進小亭。

兩人依然站著。

「坐。」

李悝伸手一指,亭中一張石桌邊上尚有兩個石椅。

李悝看了看外面的守護說道︰「你們也先散了吧,這里有趙伯守著,該不會有事。」

李悝說完看了看趙伯,顯然對趙伯十分放心。

可趙伯卻是一楞,心里有些忐忑。

外面的守護听相國大人發話,也不敢停留,只是一瞬間,這十幾個守護就十分迅捷的消失在後院之中,不見了身影。

看來這些護衛也是萬中挑一的武技高手,特意保護楚相李悝的。

王禪看著如此陣式,心里也泛起些膽怯,坐在一邊,不敢發話。

「既然來了,該是已考慮好第二個考驗的回復,你這就講給我听吧!」

王禪一听,心里一咯 。

為何剛才老奴傳話說李相國不會考教于他,可此時李悝卻直言考較,難道是老奴傳錯的。

這絕不可能,代相國傳話,不會有錯,那麼就是李相故意用計騙他進來。

李悝見王禪不說話,臉色通紅。

又微微一笑道︰「是不是在心里罵我,出爾反爾呀。

不錯剛才我若不讓管事說不考教于你,你是不會進來的。

可翠花樓一案,原本渾里正已有處置之法,可你卻故意讓渾里正推來我這。

你這心思怕是連趙伯都看得出來,可你可知我又是否願意?

人心善惡,並非要讓你強求辨別,只是要讓你懂識人之術。

剛才就是一道考驗,你認為楚國之相不會言而無信,可也未必。

列國之爭,勝者為大,略施小計,也並不失君子之禮。

你覺得你認識于我,可我卻並非你所想之人,這算不算一道考驗。

現在若是你說得還有些道理,或許翠花樓案就是一個殺人刑案.

若是說得沒有道理,我看里正所說也不無道理,就以意外走水處置,不知靈童意下如何?」

李悝拿自己作例,就是要讓王禪知道,識人比之識物更難。光憑一時的認識,還不足與認識一個人的全部。

況且人之變,在于時勢之變。今日楚相,明日難保變成秦相、吳相也未亦可知,這並不能說明什麼。

王禪一听,知道今日自進門之時,已落下風。

而剛才自己心里所想,又被李悝看破,而且若說是考驗,那王禪已然不能通過了。

況且李悝已直言指出剛才他為何在翠花樓前指出殺人之案的破綻.

王禪的意思當然十分明顯了,他就是不想讓里正草草了結,把案子推到李悝這里。

而剛才趙伯也領會了王禪的意圖,若是此案在虎踞鎮傳開,那除了趙家一族之外,其它三族必然會暗中相斗,這正好有利于趙家。

而且王禪這樣做,還想通過李悝表現一番,再者也能多留李悝一些時日,正所謂一謀多算。

趙伯擔心也在于此,王禪雖小,但表現出來的計謀已超越大部分成年之人。

長此以往,他日成就無可限量。

若是走上正途,那利國利民,若是其心不正,那將是國之大患。

此事不僅讓趙伯憂慮,而且也讓李悝十分頭疼。

真可謂是又愛又恨,反而不知何對他,只能依此為條件,看王禪如何應對。

可王禪並非知難而退之人,反而是越挫越勇,賭著一口氣,如何也要讓李悝刮目相看。

「禪兒剛才是有些疑惑,卻不敢妄言。

至于此案,禪兒也不敢掩飾,禪兒有此想法,一是不想讓這七人枉死。

畢竟人有貴踐,命卻無高下,望李伯伯明察。

其二趙家勢弱,我與母親現在呆在趙府,尚不能保護母親.

他日我王禪必定行走列國,那若還是如此,讓禪兒放心不下。

只有讓趙府恢復與其它三族相當的實力,才能讓母親安享。

其三禪兒以為李伯伯的考驗,只是一方面,正所謂人在事上練,刀在石上磨.

不經一世,不長一智,不與人交往,是不會懂得識人之術的。

縱然讀遍古書,也未必知人之心。

此三點是禪兒自作主張之理由,也把此案推至李伯伯這里親審的原因,未請示李伯伯,還請見諒。」

王禪一席讓李悝還有趙伯都刮目相看。

一是王禪並非只為顯擺個人能力,也心懷仁慈,有心為這七個枉死之人升冤。

二人王禪心有孝道,時刻不忘其母,為將來周游列國做準備。

那時三家必然會因內斗而有損,而趙家卻獨善其身,能與其它三家對抗。他若一走,也可放心。

其三王禪小小年紀就知道,人只有經歷才能從中明白道理,若只是紙上談兵,最後也不明其中真義,所以借此案來歷練,也不失為一個好的機會。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