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九十二章︰大楚第一個國家目標(中)

現在的大楚若說想找出一個最熟悉遼國情況的,寇自然當仁不讓。

他和遼國之間雖然只打了一場瀛洲會戰,但戰前的十幾年,寇可從來沒忘記過收集遼國情報。

讓他來做通報,自然是最恰當的。

「諸位,遼國的情況相較于我們中原來說,總體還是比較復雜的,老夫在這里就簡明扼要的粗略說一下。

契丹人始于草原,但自其定都黃龍府並將其疆域拓至鴨綠江高麗國後,就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游牧民,他們不僅放牧,也開始在白山黑水之間捕魚打獵,後來侵佔了燕雲十六州,遼南院大王、大丞相韓德昌便以此效法中原推行農賦稅。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漠南漠北草原,契丹依舊推行部落制,而在遼東一帶,契丹與當地的室韋、女真等各部族之間的關系則是朝貢制,這些遼東地方部族通過漁獵向遼國進貢,同時充當僕從軍。

而在河北、燕雲等地,則是韓德昌這位南院大王搞出來的漢地政權,一切稅法都仿效我中原王朝。

因此,契丹人不僅擁有其傳統強大的戰時動員能力,同樣在後勤方面不存在短缺。

老夫給諸位舉個例子,瀛洲會戰之前,韓德昌向簫綽遞表準備南侵,自預謀之日始至發兵,前後不到四個月,韓德昌就歸攏了近二十萬大軍!

反觀先宋,于咸平三年籌劃北伐,當時計劃組軍三十五萬,糧四百萬石。

結果到景德元年,前後三年多的時間,先宋只準備了十萬軍,糧一百五十萬石。

這里面,固然朝廷的拖沓和先帝在戰和中搖擺不定的態度有直接關系,但地方的動員能力一樣極差。」

寇大聲說道︰「因此,契丹人來去如風,想打就打想走就走,嚴重破壞了河北邊疆的民生,使河北大地時刻處在被鐵蹄蹂躪的危險之中,百姓心都難安,還怎麼去耕地、建城、集市?

河北民生之凋敝也是必然之事。

若是咱們想打,想北伐,那麼五年內,咱們必須解決四個極其嚴峻的問題,只有解決這四個嚴峻的問題,我們才有足夠的能力組建一支北伐大軍,準備好充足的糧秣、動員足夠的後勤民夫,才能一鼓作氣收復燕雲十六州。」

駱永勝帶頭鼓起了掌,頃刻間禮堂內掌聲炸響。

大楚沒有跪禮,駱永勝也不喜歡自己坐著所有人都站在那等,所以開大會的時候,基本都坐著。

因此,駱永勝很多時候發言結束,大臣們便干脆用掌聲來回應。

是有點違和,但總比駱永勝沒說幾句,大家伙就起身作揖鞠躬的好。

那幾百把椅子在地磚上摩擦來摩擦去的動靜多刺耳。

待掌聲稍停,寇才繼續開口。

「老夫提到的四個問題,分別是我大楚的國家財政問題、地方匪寇問題、邊防外患問題和黃河治理問題。」

前三個問題都還好理解,但最後一個駱永勝便有些不明所以了。

北伐契丹和治理黃河有什麼關系。

雖不懂,但駱永勝沒吭聲。

現在的時間是屬于寇的,他沒講完之前,駱永勝不會貿然開口。

「這第一點便是國家的財政問題,我大楚眼下剛剛平定天下,萬里江山都是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這個時候,大規模的動刀兵,不智。

何況,我大楚的財政很良善嗎?

我看不然。

均田地、平徭賦、免苛捐雜稅,這是讓利于民,是藏富于民,百姓的生活確實會變好,國家的元氣也會快速恢復,從長遠來看,五年內,我大楚就有望追上甚至超過宋咸平年間。

但同樣,這也會導致我大楚的國家稅計很難在五年內達到宋時七千五百萬貫的水平。

諸位臣工,七千五百萬貫多不多?若只是用來打仗,打十次北伐都夠了。

可是這七千五百萬貫要用在整個國家身上啊。

何況,咱們五年內還未必能達到七千五百萬貫的收入啊。

國家那麼大,這里用一點、那里用一點,官員的官俸吃掉一筆,幾十萬大軍的兵餉吃掉一筆。地方重建家園再用掉一筆,還能剩下多少?

國家總得留下一部分備患,萬一哪里鬧了天災,賑災又是一筆。

最後能夠用到兵部、工部兵器司手里的錢依老夫看,怕是五百萬貫都沒有。

沒錢、沒糧,這個仗他就打不成,後勤的問題解決不了,再厲害的名將、再精銳的士兵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若是北伐的兵少,仗很難打贏。

去的一旦多了,遼軍也會玩堅壁清野,韓德昌這個人打仗的水平沒多高,但腦子卻不笨,要不然遼廷也不會放任他在燕雲搞兩套朝廷的建制。

那個時候遼軍堅壁清野,派出來去如風草原騎兵襲擾我軍糧道,咱們去多少人就得死多少人。」

韓德昌這個南院大王可不是白當的。

他在燕雲十六州,就是遼廷推到前線防備中原的定海神針。

誰要是小瞧韓德昌,或者小瞧遼國,那就會重蹈高粱河車神的覆轍。

第一個問題拋出來之後,寇緊跟著就提出了第二個問題。

「現在我大楚雖是統一了天下,但這個天下並不穩定。

大量原住在城中,風評惡劣的地主豪強為躲避朝廷的清算舉家逃出城,盤亙于鄉村,暗通款曲、密謀串結和地方府縣進行相抗。

而眼下《大楚法典》行將頒發,老夫直言望大王贖罪,此法頒行之後,地方不法狂徒只怕會更多,屆時雖無大反,卻小亂不斷。

如此勢必嚴重牽扯中央精力,叛亂和匪亂不平,則中央一日無力北伐。」

瀛洲之戰前夕,四川的王鈞作亂,擾的趙宋前線不寧,後來黨項作亂,內里又有駱永勝這麼個大反賊死而不僵,弄得趙宋內憂外患無從處理。

這就是教訓。

是必須要謹慎對待的前車之鑒。

駱永勝也是頻頻點頭,深以為然。

畢竟剛才寇說到了《大楚法典》,他的預判和駱永勝是不謀而合的。

一旦法典頒布施行,地方必亂!

如此一來,光平叛戡亂就得牽扯中央多少精力,哪還有心思去北伐。

這不純純是找死嗎。

如此一看,這北伐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前置條件和準備工作量,委實不小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