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九十章:共情之人

「貴人,草民願意用父輩之功績換取董子認可!」

張平安跪地,對豫章的方向拱手,行稽首之禮,眼眶發紅,聲調慷鏘,

「鄙人三代忠于大漢,儒家崇尚忠義二字,敢問忠義可否被董子注意?」

司匡心頭一動,挑挑眉,

「可否述之?」

張平安再拜,沒有廢話,

「草民曾祖父孫氏,張姓名狗兒,生于始皇二十五年,在孝文皇帝朝得三老之位!」

「等等!始皇帝二十五年?」

司匡震驚的眉毛都豎了起來。

後面的那個三老姑且放下。

開玩笑呢?

這小子知道始皇帝二十五年是個什麼概念嗎?

始皇帝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1年,嬴政才統一六國。

如果是真的。

他的曾祖父得九十一歲了。

「曾祖父的確是生于始皇帝二十五年。」張平安嚴肅強調。

感覺此事非同小可,司匡與霍去病對視一眼,二人同時點頭。

「你繼續說。」

張平安低著頭道:

「曾祖父十五歲時,跟隨過項羽參加了對抗秦軍主力的巨鹿之戰,後來有感于項羽的殘暴,轉投于高祖皇帝帳下,跟隨淮陰侯作戰。」

講到這里,他微微一頓,沉聲道:

「據曾祖父說,他曾在淮陰侯命令下,于井陘口背對河流,與趙王歇之軍隊作戰……勝之。」

听到這里,司匡雙眸眯起來。

井陘口…

河流…

這不就是背水一戰嗎?

這麼說,這個叫張狗兒的老兵,還是大漢開國老兵?

事情大條了!

軍隊是一個講究履歷的地方。

淮陰帳下!

開國老兵!

哪怕朝堂的將軍,都沒有這個履歷!

單憑這兩點,就足夠了被大漢軍隊重視!

倘若被長安軍方證實……

估計最後劉徹會親自下旨,令董仲舒傳授儒術。

不過,司匡感覺,還有大事要發生。

在太宗孝文皇帝朝能冠絕當地,成就三老之位,功績絕不可能就這一點!

他繼續等待張平安說明。

「後來天下一統,高祖皇帝發布「今天下已定,令各歸其縣,復故爵田宅」的詔令,疲于戰亂的士兵們莫不解甲歸田。曾祖父響應詔書,亦是如此。」

「他辭去軍伍中的職務,登籍在冊後,拿著朝廷頒發的信符,依靠軍功換了官大夫的爵位以及幾間宅院、幾畝田地,娶了曾祖母,在長安附近做了一個小地主。」

張平安用詞比較準確。

這個「小」,還真沒用錯。

雖然他曾爺爺是官大夫,但根據劉邦時期制定的大漢律:第七等公大夫之上,始為高爵。

作為第六等官大夫,他們家得服徭役。

在他慷慨激昂解釋的時候,忽然,他的肚子發出一陣抗議聲,「咕嚕嚕~」

臉色微微一紅。

他尷尬的撓撓頭,左手拿著鳩杖,右手捂著肚子,繼續說道。

「卸甲歸田後二十年,呂後去世,降侯起兵平定諸呂。南北軍交戰之時,曾祖父作為太尉周勃曾經的屬下,重新拿起武器,率領退伍的兄弟們,加入北軍,為大漢而戰!」

「只可惜,戰斗期間,為漢室灑熱血的兄弟們幾盡全亡。」

司匡還好,他僅僅是驚訝,喘著粗氣。

而一旁的徐偃可就不淡定了。

他眼楮瞪得溜圓,聲線似連綿起伏的山峰,顫抖,驚呼,

「平定諸呂!竟然是平定諸呂!」

怪不得!

一切都講得通了。

如果履歷里面真的增加了一個匡扶漢室的名頭,絕對可以競爭三老之位一番!

他恨不得扇自己幾巴掌!

竟然懷疑平定諸呂功臣鳩杖的合法性!

這事要是真的,張平安還有意追究的話,自己絕對吃不了兜著走!

又得被劉徹教訓了!

倒霉!

徐偃腦海一片混亂,精神恍惚地問道:「為什麼你的戶籍位于豫章?」

張平安目光炯炯,對著東南方向鞠了一躬,聲音朗朗,解釋:

「曾祖父心懷愧疚,為了補償兄弟們,于戰後盡數變賣家產,送于兄弟後人。而他本人則帶領一家老小返回齊地宛胊縣,離開長安這個傷心之處。」

司匡沉默半晌,吐露四個字,

「仁義之士!」

「謝貴人夸贊!」

司匡揮揮手,「此事我一定向稟告車騎將軍,若查明為真,定請陛下將如此仁義之家,遷到長安!」

張平安搖搖頭,委婉拒絕,

「貴人好意草民心領了,曾祖父年事已高,不適合長途跋涉。」

司匡笑著揮揮手,「曾祖父無法長距離遷移,數十載後,汝可以領祖父、父親前來!」

他的意思很明確。

人終有一死。

家中老人殯天之後,可以前來。

張平安眨眨眼,面色古怪,上下瞅了瞅司匡。

彎著腰,沒有說別的,恭恭敬敬的繼續解釋他家的遭遇。

「曾祖父出身軍旅,對大漢軍隊懷有親切情愫。因此,嚴禁家中男丁,以錢糧抵徭役。」

「又因為太宗孝文皇帝更改大漢律令:第九等五大夫以上為高爵,僅得免役,即便曾祖父加爵幾次,達到了第八等公乘的爵位,草民家中依舊需要服徭役。」

「因此……」

他怕信息量太大,眼前這群人一時間接受不了。

于是停頓幾秒鐘。

之後,繼續說道:

「先帝時,祖父跟隨徭役隊伍,押送物資背上奔赴梁國,在抵抗吳王劉濞等叛逆發動的七國之亂中……為國戰死。」

「五載前,陛下征召徭役,出兵嶺南,家父入征,然而,不幸死于戰場。」

司匡:「……」

霍去病:「……」

徐偃:「……」

武關布甲士卒、其他圍觀人士:「……」

好家伙,這一家子也悲慘了吧?

三代人從軍,兩代人戰死。

滿門忠烈?

「汝為何來長安?」

張平安憤怒的臉色通紅,額頭青筋一跳一跳的,指著西南方向,咆哮,

「貴人明鑒!鄱陽縣眾多鄉親,被王恢、唐蒙強制征入軍旅,不幸死于山野之間,因被劃定徭役部分,不僅不計入戰損,亦無戰功!」

「曾祖父氣不過,特意讓草民入長安詰問大行令,為何這群人無戰功?為何數千戶壯丁白白戰死?為何長安公卿對我豫章民怨沸騰視而不見?當年淮陰侯在世,可無此事!」

軍功?

司匡愣住了。

他不由得想起來自己在膠西的遭遇。

竟然又是軍功問題。

事情棘手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