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卷2︰第五百三十五章 父子(一)

李昌照例默默跟在眾人身後。

四皇子有意放慢腳步,和李昌並行︰「五弟,還有十幾日就是你大婚的日子。你打算何時搬進五皇子府?」

李昌猶豫片刻,才道︰「三哥讓我明天就搬走。不過,我想再住幾天。」

四皇子也有些無語了,看了李昌一眼︰「五弟,你和三哥一母同胞,感情深厚。這個誰都知道。」

「不過,你也長大了,就快成親的人了,還住在三哥這兒,委實不是那麼回事。還是早些搬走吧!」

「還有,三哥在府里養病。你好好的,整日悶在三皇子府里算怎麼回事。父皇給你指派了差事,你只管去工部當差。堂堂大魏皇子,誰敢當你面說三道四不成!」

李昌既不說好,也不搖頭,就這麼低著頭不吭聲。

四皇子︰「……」

得,當他沒說。

四皇子暗暗翻了個白眼,索性也不多這個嘴了。

兄弟五個,性情脾氣各不相同。大哥心高氣傲心胸狹窄,二哥看似溫和實則心機頗深,三哥滿月復算計不是善茬,至于他嘛,英俊倜儻活潑幽默人見人愛。

唯有這個五弟,平庸懦弱,性情怪異。連他這等伶牙俐齒的人,見了五弟都覺得頭痛。

眾人很快移步正堂說話。

孟雲蘿領著珍姐兒退了出去。

珍姐兒也長高了一截,一雙眼依舊細長,容貌勉強算得上清秀。孟雲蘿每次見了女兒,心里都忍不住要唏噓一回。

親爹親娘的好相貌,珍姐兒是一點都沒遺傳到。哪怕生得像死去的蘇妃也好啊,偏偏長得像李昌,實在令人氣悶。

「母親,」珍姐兒眼巴巴地抬起頭︰「你什麼時候帶我進宮?我想和瑄堂姐還有小姑姑一起玩。」

孟雲蘿听到瑄姐兒的名字,腦海中頓時掠過瑄姐兒親娘的臉,沒好氣地應道︰「進什麼宮!你父親生著病,我也得養胎,哪里有精力進宮。」

珍姐兒扁扁嘴,委屈地哭了起來︰「天天待在府里,哪里都不準去。我都很久很久沒有出去玩了……」

略有些尖細的啼哭聲,听得孟雲蘿心煩意亂,瞪了珍姐兒一眼︰「哭哭哭,整日就知道哭。像誰不好,偏像你祖母。」

珍姐兒被這麼一凶,哭得更起勁了。

一旁的女乃娘見勢不妙,忙上前抱走了珍姐兒。

孟雲蘿黑著臉回了院子里。

眾皇子在府里消磨了半日,到下午才離去。

李昊在書房里和長史幕僚商議了許久,直至傍晚回了院子。

孟雲蘿打起精神相迎︰「我這就讓人備膳。」

李昊握住孟雲蘿的手,溫聲道︰「這點小事,吩咐宮人便是。你懷著身孕,安心養胎。」

這段時日,李昊心情陰郁,很久沒這樣溫柔細語地哄過她了。孟雲蘿鼻子微酸,眼眶微紅︰「殿下好好的,我才能安心。」

李昊嘆口氣,低聲道︰「事情已經這樣,整日沉著臉生氣也沒用處。今天太子來過,過兩日,我就進宮去見父皇。」

不能再這樣沉寂下去了。

孟雲蘿輕輕應了一聲。

李昊又道︰「你孕期滿了三個月,胎相也穩了,正好進宮給皇祖母和母後請安。」

孟雲蘿不怎麼情願地點點頭。

流言紛擾,躲著不見人也就罷了。真到了人前,就得面對眾人的奚落嘲諷。哪怕個個不說話,多看她幾眼,都夠她臊得慌。

只是,李昊不能躲一輩子。她這個三皇子妃,也得在人前露面。

……

李景進宮後,便去了文華殿。

劉公公滿面陪笑道︰「皇上正在批折子,請太子殿下到偏殿稍候片刻。」

李景神色不變,笑著應了。去了偏殿坐下,喝了一盞茶,吃了些點心裹月復。等了約莫半個時辰,劉公公又過來了︰「皇上請殿下過去說話。」

李景微笑著道謝︰「多謝劉公公。」

劉公公心里暗暗點頭。

太子殿下涵養氣度都是一等一的。被晾在偏殿里,也不露半點聲色。

換了大皇子,早就沉了臉。

李景進了正殿後,先拱手行禮︰「兒臣見過父皇。」

永嘉帝放下手中御筆,淡淡道︰「平身。」

李景謝恩起身。

殿內沒有臣子,伺候的內侍也都退了出去。寬敞恢弘的正殿里,只有天家父子兩人。一個坐著,一個站著。

氣氛無端地就冷了幾分。

李景主動張口打破沉默︰「今日兒臣出宮去見三弟。三弟身體已經大好,氣色也恢復如常。等過兩日,三弟就進宮來請安。父皇也不必總憂心三弟了。」

永嘉帝嗯了一聲,目光掠過李景俊美溫潤的臉孔︰「你們兄弟相處和睦,朕也就放心了。」

頓了頓又問道︰「你在鄭縣待了幾個月,都有些什麼見識?說來給朕听听。」

李景早有準備,斂容說道︰「兒臣去了鄭縣,才知道百姓的辛苦。前朝戰亂,年年征丁,百姓家中成年男丁少之又少,多是老弱婦孺。一旦遇到天災,餓死凍死的比比皆是,令人不忍目睹。」

「父皇征戰四方,一統中原,開創萬世基業。不過,打天下難,想治理好天下,讓百姓都過上好日子,更是不易。」

「兒臣以為,朝廷首先應該治理貪官污吏,肅清朝堂。吏治之重,當為第一。」

永嘉帝听了李景這一席話,心中百味雜陳。

他原本是望族李氏的家主,偏安一隅。適逢天下大亂,趁勢而起,建立新朝。論領軍打仗的本事,他這個一朝天子絕不弱于滎陽王和廣平侯。

只是,馬上打天下難,下馬治天下更難。

大魏朝建立十余年,他這個天子,真正坐穩龍椅踏實治理朝政,也不過就這一兩年。每日政務如山,紛雜繁瑣。千頭萬緒,有看不完的奏折,處理不完的政事。想做一個賢明天子,實在不易。

打仗靠的是悍不畏死的將士,治理天下,需要倚重文臣。

朝堂重武輕文之勢,已漸漸被打破。

唯有李景,能得到所有文官的認可和擁護。

李景或許不是他最喜愛的兒子,卻是最合適的儲君。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