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狄青雲葬禮場面隆重。鎮南王命江寧洞玄觀敬隱道長來擇日,在靈谷寺停靈七七四十九日,而後開喪送訃聞。停靈期間只超度的僧人百余名。龍嘯天更是千金購置檀香木棺材,親自扶靈葬于鐘山陵。龍嘯天又發布江湖追殺令,萬金懸賞刺客。一時之間,龍嘯天重情重義之名傳聞與金陵城內外。狄青玉、梅堯誠和六位堂主共邀龍嘯天主持青龍幫大局。自此青龍幫十二堂盡在龍嘯天掌控之下。
狄青玉悲戚過度,葬禮上嘔血以至昏厥,三月十五儀征縣大戰的舊傷復發,便一病不起。幫內眾兄弟前來探視,發現狄青玉已經半身不遂,右臂不能握筆寫字,右腿不能下地走路。三月底,狄青玉便辭去九月堂堂主之職位,由龍嘯天的弟子郭櫟代之。柳之詠則以不善打理俗務為由百般推月兌堂主一職,由杜雲松的遺孀汪妤凌任堂主。梅堯誠為代表的舊人紛紛投向龍嘯天旗下。狄青玉的病倒,由此青幫勢力全面衰退,龍幫勢力達到頂峰。
柳之詠無事只在金玉十二樓風花雪月,至多在長風鏢局總舵和狄府來往走。半個月下來,暗中監視跟蹤柳之詠之人也懈怠了。
旋嵐傷痕逐漸痊愈,只是傷後一直咳嗽不停,身子極其虛弱,時刻呼吸困難。秦淮河畔夫子二月廟會來臨,柳之詠相邀旋嵐逛廟會以緩解閉門養傷的心情。所謂秦淮燈彩甲天下,夫子廟燈彩便是最精彩的一段,流光溢彩,繽彩紛呈。長街上剪紙、空竹、繩結、雕刻、皮影、獸舞、秧歌、踩高蹺的人群十分熱鬧。
紅綃和黃玉真攙扶旋嵐,柳之詠守護在側,自欞星門旁緩步欣賞泮池、照壁的熱鬧旖旎。
柳之詠道︰「公孫姑娘,在府中悶了多日,今日在夫子廟散步走走,于傷勢恢復是大有裨益。」
旋嵐道︰「鐘先生的別業瞻園乃金陵四大名園之首,幽靜雅致,我平日在瞻園之中並不覺得悶。」
柳之詠訕訕不知如何回答。黃玉真道︰「妍妹妹可知秦淮八絕?」
「金陵五散人之外還有秦淮八絕,不知何方高人?」
「這秦淮八絕乃是金陵知名小吃,第一絕︰永和園的黃橋燒餅和開洋干絲, 第二絕︰蔣有記的牛肉湯和牛肉鍋貼, 第三絕︰六鳳居的豆腐澇和蔥油餅, 第四絕︰奇芳閣的鴨油酥燒餅和什錦菜包, 第五絕︰晚晴閣的麻油素干絲和雞絲澆面, 第六絕︰蓮湖糕團店的桂花夾心小元宵和五色小糕,第七絕︰瞻園面館燻魚銀絲面和薄皮包餃,第八絕︰魁光閣的五香豆和五香蛋 。這八種小吃手藝精細,雅致美觀、選材考究、風味獨特,乃是夫子廟一帶成名小吃。」
紅綃道︰「道長說的我食指大動,我們且去嘗嘗可好?」
旋嵐欣然應允。
幾人就在秦淮河畔蓮湖糕團店落座,柳之詠一擲千金,只願美人高興。蓮湖糕團店店主乃是一位肥面大耳的中年人,看來了金主,熱情送上各色小吃。
旋嵐見一粉色糕團形似菡萏,精致可愛,便問︰「這個糕團叫什麼?」
「內餡是蜜漬蓮子混拌豆沙,外裹上精制藕粉與上等糯米,捏出花苞的形態,用蓮葉包裹蒸熟,而後冰鎮保存,待客人食用時在碗內倒入加熱的桂花酒糟,片刻菡萏花開,清香撲鼻,風雅別致。」
旋嵐驚呆道︰「一個糕團,竟然有這許多名堂,難怪口感如此好!」
紅綃道︰「姐姐隱居太湖,平日定是清淡慣了。」
旋嵐呆呆道︰「我兒時似乎來過這里,這口味有些熟悉的感覺。」
店家道︰「我們這可是三十年的老店了,姑娘孩提之時必是吃過的。」
黃玉真道︰「妍妹妹,不要傷感了。我們乘畫舫游玩去。」
四人租了一小小畫舫沿秦淮河向東北而去,畫舫精巧,一路進入白鷺洲。白鷺洲靜幽,葉落??秦淮,靜幽鷓鴣江南。只見水面花燈萬盞,伴隨畫舫而行,遠遠的與天邊星星相連。白鷺洲內不知誰家歌姬笙歌傳來,夜色之中分外清幽悅耳。
小畫舫穿過武定門只見一艘巨大畫舫自南河道駛來。
黃玉真笑道︰「可是好機緣,那是鐘先生的芙蓉舫。」
船頭是鐘無期正在飲酒,竺法狂、薩守堅守在左右兩側。鐘無期看見黃玉真一行畫舫,便朗聲喝道︰「上船來。」
黃玉真抱著旋嵐一躍而至船頭,柳之詠則牽著紅綃的手施展凌虛步輕飄飄落在畫舫甲板之上。鐘無期正在道︰「來吃些夜宵。」旋嵐道︰「鐘大當家就吃蛋炒飯,喝魚湯麼?不如到夫子廟,那里好吃可多。」鐘無期道︰「此乃百魚湯,其中包括鯽魚舌、鯉魚白、鰱魚腦、斑魚肝、黃魚膘、鯊魚翅。這雞蛋是以陳皮、當歸、茯苓、甘草等草藥飼養的雞,雞蛋一兩銀子一個。」旋嵐道︰「 !那我一定要嘗嘗。」
鐘無期呵呵大笑,道︰「咱們到天界寺一行參加五山十剎之會。」
旋嵐嘴里含著食物嗚嗚不清問︰「什麼五山十剎?」
竺法狂笑道︰「和尚打架!」
旋嵐道︰「和尚不吃齋念佛,打什麼架?」
竺法狂道︰「當然爭風吃醋強尼姑嘍!」
旋嵐皺眉道︰「啊?還有這等事?」
眾人狂笑不已。
鐘無期道︰「听他們胡說。五山十剎乃是吳地佛門寺院之稱,五山是指金陵天界寺、大報恩寺、棲霞寺、靈谷寺、千華寺,十剎指的是杭州靈隱寺、蘇州寒山寺、常州天寧寺、鎮江金山寺、湖州萬壽寺、丹陽龍慶寺、蕪湖廣濟寺、當涂甄山寺、滁州瑯琊寺、宣城弘願寺。」
旋嵐道︰「這些大和尚聚集起來所為何事?」
鐘無期道︰「召集五山十剎的乃是鎮南王所命僧王嘉祥詰藏,所謂大會無非權力之爭罷了。」
「寺院和尚乃方外之人,朝廷也要管?」
鐘無期道︰「江南四百八十寺萬頃田產,錢糧無數,僧眾十萬人,耕種死田的僧祗戶百萬眾。若不管理豈不是亂了套。僧官制度自古有之,設立僧錄司管理天下寺院和僧眾,僧錄司設有僧王、善世、闡教、講經、覺義綜管天下僧侶,核查全國寺院名冊,督查僧尼登記名冊,審查寺院主持人選,編制刊行圖書典籍;
「封國和郡縣各有都綱、僧正、僧會管理僧司衙門,負責管理轄區寺院僧眾,嚴格剃度法令,頒發度牒,舉薦各寺院主持方丈,處置犯戒違規僧尼。
「洛陽白馬寺左僧王法名、長安大慈恩寺右僧王釋窺基、五台山北僧王妙闊,號稱天下三僧王,東西僧王一直空缺。至于這南僧王則是鎮南王所舉薦的天竺高僧嘉祥詰藏。」
旋嵐道︰「我越女劍派隱居太湖,足不出戶,不知天下僧眾還有著許多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