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南京內城,兵部衙門的議事堂,彌漫著一股濃郁的茶香。

李遂一直端坐在堂中,在這幾十年的官場沉浮中,令到他養出了泰山崩于前不改色的鎮定自若,正是慢悠悠地喝著茶水。

他先前看到戰功赫赫的胡宗憲都被徐黨清算的時候,心里亦是生起了一陣惶恐,不過這次振武營兵變再度給他看到了一縷希望。

只是他能夠順利地解決這一場兵變,再跟著徐黨將振武營兵變的責任推給戶部,那麼他無疑能繼續穩坐在這個位置上。

一念至此,他亦是扭頭望向了旁邊端坐著的南京大理寺卿徐陟。

徐陟跟徐階那種慈祥的長相不同,面容顯得憨厚,發現李遂朝著他望過來,顯得高深莫測地扯了扯嘴角並點頭回應。

官場上很多事情不需要點破,只要能夠意會即可。

從解散振武營的文書一直被壓在南京兵部,再到振武營提督李庭竹裝病在家,接著振武營借著拖欠月餉的名義兵變,這一切已然是有人有背後操縱。

魏國公徐鵬舉和臨淮侯李庭竹一道從茅房小解歸來,顯得有說有笑的模樣,似乎並不將此次兵變放在心上。

哎……

朱衡在吏部任職多年,最擅長便是觀人,現在看著這兩個勛貴如此的做派,心里是著實感到無奈和悲哀。

魏國公徐鵬舉是南京守備,肩負著南京城的安危之責。臨淮侯李庭竹是振武營的提督,現在他所管制的振武營兵變,竟然還能如此的輕松。

朱衡雖然頗為失望,但深知他這個嚴黨舊人被發配南京已經是「法外開恩」,現在他在這里並沒有什麼話語權。

「本國公跟臨淮侯剛剛交流了一下看法,振武營現在怕是不肯被解散,這事咱們又該怎樣做呢?」徐鵬舉坐回到椅子上,卻是拋出問題地道。

眾官員听到這話,卻是紛紛望向坐在堂上的南京兵部尚書李遂。

正是沒有等到李遂表態,旁邊坐著的徐陟突然開口道︰「事以至此,怕是強求不得了,咱們還是以大局為重!」

所謂的大局為重,大家心里明白指的是什麼,亦是他們選擇向振武營妥協的緣由。

「徐寺卿,這可是朝廷的決定,我們該怎麼向朝廷解釋呢?」兵部侍郎張燁的眉頭微微蹙起,當即提出擔憂地道。

眾官員知道解散振武營的命令已經傳達到南京兵部衙門,如果他們想要朝廷收回這道命令,已然亦是需要一個解釋。

徐陟那張憨厚的臉上浮現笑容,扯了扯嘴角,一副自信滿滿地道︰「我們如實上奏!因戶部拖延兵餉,南京振武營群情激憤,此事還得從長計議!」

在場除了兩位勛貴,已然都是官場的老油條,如何不知徐陟分明是想要借著這個事情,將一切責任都推到戶部,推到戶部尚書林然的身上。

朱衡輕呷一口茶水,抿著嘴無奈而笑。

本以為從京城到南京,他已然是離開了那個明槍暗箭的朝堂,卻不曾想這里更加的凶險。這徐黨為了排除異己,卻是什麼卑劣的手段都用上了。

「徐大人此乃謀國之言也!」李庭竹朝著徐陟豎起大拇指,顯得由衷地夸獎道。

只是臨淮侯李庭竹的奉承之言,並沒有得到其他官員的附和,甚至直接招來了白眼。

李庭竹的祖上李景隆有著開城放明成祖朱棣進城的軍功不假,但此等二面三刀的做派,已然還是令人不齒。

今日他能為功利而賣主求榮,他日倭人打到城下,恐怕亦會打開城門迎接倭人入城,故而很多官員都選擇跟李庭竹這位侯爺劃清界限。

李遂知道徐陟背後站著的是當朝首輔,卻是微笑著說道︰「那便如徐寺卿所言,此事便就此向朝廷上疏,亦望徐大人能夠跟元輔大人說清這里事情的始末!」

「下官自當如此,一定將事情原原本本匯報于皇上!」徐陟迎著李遂的目光,顯得高興地拱手道。

李遂卻是發出一聲長嘆,顯得心灰意冷地道︰「此事過後,我亦是無顏在留在這南京兵部尚書的位置上,且年事已高,亦得向朝廷遞交辭呈、告老還鄉了!」

咦?

在听到這個話的時候,徐鵬舉和李庭竹頗為意外地扭頭望向了李遂,卻是沒有想到李遂竟然生起了告老還鄉的心意。

朱衡和葛守禮則是默默地交流了一下眼色,同樣是混跡官場幾十年的老油條,卻是一眼窺破了李遂的小心思。

「李尚書,此言不妥!若非是你坐鎮,此次南京城怕已經亂了,是你為南京百姓避免了一場禍事!既然你立下如此的大功,皇上和首輔大人自然要更加重用于你才是!」陳陟顯得一本正經地說道。

「此次老夫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即可!」李遂听到這個保證,心里則是一種舒暢,卻顯得謙虛地回應道。

雖然他今年已經六十出頭,但在時下的官場並不算離譜。不說前首輔嚴嵩做到八十四歲才退休,且他比當今首輔徐階還要年輕一歲,卻有什麼理由今年便告老還鄉。

官場是一個很講究悟性的地方,堂下的官員有人已然是從中看到了「交易」,有人僅僅是看到了陳陟對陳遂的挽留。

在大明朝做官,已然是講究天賦,而林然能夠爬得這麼高,卻不僅是他有著後世的學識,跟他本身的悟性亦是分不開。

正是這時,門外突然傳來一陣動靜。

「寧侍郎回來了!」

一行人從外面走了進來,堂下的官員和將領紛紛轉過身子望過去,有人見到進來的人中竟然有著兵部職方郎中寧江,當即月兌口而出地欣喜道。

議事堂中的眾大佬自然是穩坐在椅子上,不過听到寧江回來,心里還是涌起了一份期待。卻是不知道寧江此次出去,將犒銀砍了多少,是十萬兩還是二十萬兩?

兵部尚書李遂、魏國公徐鵬舉和臨淮侯李庭竹看到寧江先是一喜,但再看到他身邊另一個人的時候,卻是如同見到鬼般地瞪起了眼楮。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