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成這個樣子已經不能收場了。
黃院長一聲令下, 叫人直接騰出一個房間給中醫做診室,其實就是給他們安頓下來的意思。隨後深深的看了一眼劉主任,現在醫院已經缺人到了極限了, 恨不得在大街上拉一個人培訓培訓就上崗做一些輔助類的工作。有白秋他們多難得,正兒八經的科班出身根紅苗正。
一直到白秋跟劉主任發生了一點口角, 她才知道這幾個小中醫居然還能獨立看診,這對她而言已經是意外了。
劉主任不應該因為一個人, 就一桿子把所有人給打倒?
曲斌立刻帶他們去了中醫門診, 這里本來是一間雜物間, 剛想收拾出來當西醫門診處置室,遇到外傷可以在這邊縫合, 卻被中醫捷足先登了。
不過劉主任沒說話, 其他人也只能忍了。
白秋他們三個人進去一看, 原本堆積的雜物已經沒有了,但地上還有一些遺留的垃圾。他們三個人只好把這里打掃出來。
白秋去西醫那邊拿了三個口罩,灰塵落在地上厚厚的像毛氈似得。稍微一收拾就塵土飛揚。三個人合力很快就打掃出來了,收拾出來看著就明亮寬敞了。
曲斌是後勤的,見他們收拾出來了,就讓白秋把中醫需要的東西告訴他,他去庫房找一找。因為之前醫院沒開設過中醫科, 所以他也不知道需要啥。
白秋幸虧隨身有帶紙筆的習慣。直接洋洋灑灑的寫了一個單子。
曲斌笑道︰「這個好。有了這個, 我就可以對著單子上的東西找了。」
過了一會兒就跟一個護工把要的東西送過來了。
一個大桌子, 暖瓶, 水杯。腕枕, 四把凳子,一張病床,一個書架。毛筆, 墨汁兒和木板。
這別的東西曲斌都知道,要墨汁和毛筆干什麼?
沒多久白秋就給他解惑了,白秋直接擼起袖子在木板上用毛筆寫了中醫科三個字。他是練過書法的,字體遒勁有力。曲斌不知道啥叫字體的根骨,反正看著就是順眼。
這牌子直接訂在門口。
他們這一邊 的釘牌子,惹了不少人出來看,看著中醫掛了這麼大的牌子,幾個人偷偷交頭接耳。但看見劉主任黑著那一張臉就一句話都不敢說了。剛才他們吵起來的時候不少單位的同志們都听見了,劉主任吃了癟,心里肯定不順心。
京城這幾個學生不知道醫術如何,但鬧出這個動靜還真不小。
這是要光明正大的跟劉主任打擂台啊?
衛生所不大,難得出了這麼一樁新鮮事兒,沒到一個小時,這里的事兒就被其他人知道了。
很快第一個病人就上門了。
這個病人在這邊住院好幾天了,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大姨。在這邊住了好幾天院了。道︰「小大夫,你給我看看病。」
她看上去還真的不太好,一臉的病容。
趙金大師兄接診的,道︰「您怎麼了?」
這大姨一臉的愁容,張了張口還有些不好意思。
胖子在旁大大咧咧道︰「沒事兒,病不避醫。您哪里難受說出來,也能輔助我們判斷不是麼。」
白秋他們在這邊,接診了一個患者。
他們跟西醫的醫生辦公室就隔著兩道牆,很快劉主任就知道了。
「她去那邊也好!」
這女的痛風,腳趾都有些變形了。他們開止痛藥,控制尿酸,但是發現這人體質實在是特殊,吃止痛藥就開始有副作用,尿血,惡心,控制尿酸之後,女患者連排尿都不暢了。
這麼治療了幾天之後,非但沒把通風的病情給緩解還添了毛病。
弄的她還挺不滿的,都是縣里的人自是听說過前幾個月鬧出來的治壞了的事兒,非說這是醫療事故,他們也百口莫辯。
縣里的藥物缺乏,來來回回就那幾樣藥。偏偏這幾樣藥她都有明顯的副作用,這沒法治了。
對她這個例子也很頭疼,但開衛生所的也不能把病人推出去。正一籌莫展呢。沒想到她去了中醫門診,要是能順勢把這個燙手的山芋給甩出去最好不過了。
中醫門診,這大姨說著病情。
大師兄上去一號脈道︰「是痛風。」脾腎虛弱,濕熱毒恆生,難以排泄,天長日久的就形成了這個病,再加上她這段時間治療不但沒有減輕,反倒是加重了病情,身體更加虛弱,需要慢慢的溫養脾氣,不可集火猛攻,這樣會加重腎髒的負擔,用藥需斟酌再三。
大師兄很快寫下了一個方子何首烏,土茯苓,地龍等藥物。補腎利尿,還可以祛濕清熱。
大師兄的方子很有效,他原本家學淵源,再加上又在一眾名師學了整整一年,他現在比之前更厲害了,這次出來,金文川老師留下一份特殊的作業,要他們把所遇的所有病人都整理在冊,包括如何判斷如何用藥。這一份是要先生過目指點的。
大師兄的水平很不錯,但就是有些過于謹慎了,再三道︰「你們還有什麼想法?」
胖子沒啥想法,白秋道︰「劑量還可以做一些增減。」他師從劉義,那可是用藥的行家,用的劑量非常少,卻有奇效。
是藥三分毒,有些藥物加了量之後,還需要添加一些制衡中和的藥物。這麼一來二去的,患者的病情是治好了,但會添一些其他的隱患。
劉義看病就不會這樣。他先把所有的藥物用最少的劑量,他簡直就像一個藝術家,每次下藥都是剛剛好。白秋在他身邊學了這麼久,也學到了一些。
大師兄听到白秋的話,一點都不發火,他寫下方子的時候就知道這個方子能治病,但不是最好的方子,因為知道這個大姨用西藥有很多的副作用,所以里面添加了不少中和的輔藥。听到白秋這麼說,道︰「你說說看。」
白秋立刻拿出另外一張紙。寫下了方子,同樣是用這上面藥物,但分量減輕了三分之二。又增加了蒼術這種祛風散寒的藥物,分量同樣是很少。
大師兄看到這種方子眼前一亮。
他家就是中醫世家,剛識字的時候就開始看醫書,或許他的醫術不是家族中最高的,但他對藥方的鑒賞能力卻是常人不能及的,連聲道︰「這個好。」比他的那個方子用的更精妙。還刪減了一些沒有用的藥基,大師兄深深的看了一眼白秋。對這藥方愛不釋手,就好像是學者踫見一道精妙的數學題一樣,值得反復的去品。
大師兄叫胖子道︰「抄這一份。」
他們開完藥房,對這個大姨道︰「一定要控制飲食。這份藥一天一次,連喝七天,三天左右的時候就能看到效果。」
這中年女患者一听他們這話,道︰「那行,我喝幾副看一看。」
說完就拿著方子走了。
過了一會兒,曲斌又拿著這一張方子又回來了,苦著一張臉道︰「咱衛生所沒有中藥啊?」最早的時候是有中醫,但那些年破四舊,把中醫打成巫醫了。藥杵藥捻子還有藥櫃啥的都一把火焚了。
他也有些頭疼,都說巧婦難做無米之炊,他們的醫術再高,沒有藥也救治不了病人。
胖子一直都沒心沒肺,但今天這麼一整套下來也有些惱了,道︰「你們到底啥意思?」
曲斌道︰「我剛跟黃院長打了報告,黃院長說,給你們撥款建立中藥房,到時候你們專門分管。但是你們要自己去選購。」
這可給他們弄了一個難題。他們都是學醫的,懂醫不懂藥啊。
胖子都皺起了眉頭,這不是給他們添亂麼?
回看了一眼大師兄。大師兄輕輕的搖了搖頭。他略懂,但不經專。正在這個時候白秋道︰「我去買藥吧。」劉義之前就開過中醫館,每天整理和打掃這樣的活兒都是他在干的。擺放的位置和東西他都記得。
曲斌大喜,連忙催促白秋先把重要買回來。
白秋是個很挑剔的,他又愛花錢,出去了一趟把東西買齊。曲斌都花的肝顫了。也不知道回來報賬的時候,後勤主任會不會罵他敗家。
白秋不光買了藥,還買了一些小工具和熬藥的藥鍋。
東西買齊之後,就開始熬起藥了,熬完之後給那大姨服下。
第二天,就來了不少的患者,都是這邊住院的,中醫門診一下子熱鬧了引的不少人的側目,都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
連劉主任過來的時候都發現,患者少了一半。他皺起了眉頭道︰「人呢?」
「都跑去看中醫了?」說這話的小大夫,說完還偷偷的看了一眼劉主任。
劉主任一听到中醫眼皮微微發抖,道︰「中醫?」這不胡鬧麼,一群小孩子過家家似得,能醫得了病?
小大夫道︰「那個痛風的大姨說了,她一副藥下去就感覺好多了。」都在一個大病房住著,她這麼一宣傳,給其他人都給說心動了,早上都跑去掛號了。
劉主任嗤笑了一聲,道︰「隨他們去吧。等著吧,過幾天還得回來。」
劉主任這麼說著,也真的這麼想的。可是等了幾天這些病人非但沒回來,還出院了。現在中醫門診紅火了起來,倒是他的西醫門診冷清了不少,每天劉主任上班的時候心都堵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