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簽上帶著淡淡的香味, 上面用自己的筆跡寫著一行燙金字。
科學側的內容對于如今的他來說顯得有些晦澀難懂,好在書籍的空白頁處有不少批注, 其中包含一些公式的推演, 甚至還有作為讀者本人的心情。
可以看出,他在看這些書的時候心情不錯,在彩頁插圖周圍的空白處, 甚至還有一點點筆法粗糙的涂鴉——兩個圓形構築而成的圓環,中間嵌套著三稜形的某種東西,雖然這個圖案畫得有些抽象,讓人第一反應很容易聯想到魔法陣或者某種logo, 但特洛伊還是辨認了出來,這就是那個把他帶到這里的男人身上所瓖嵌的東西。
所以這是未來的他在試圖解讀別人的魔術辛秘?即便在斯塔克的口中, 他們「關系不錯」, 在這個特洛伊的眼中, 這種行為也還是有些過于僭越了。
他闔上這本書, 抽出了另一本。
第二本則根本沒有書簽, 夾在書頁當中的是一張照片。
照片里是十幾個人的合影, 特洛伊自己站在第二排最中間的位置, 前面和身邊都圍滿了人。未來的自己比現在身高略高一些,穿著很好活動的藏青色夾克衫,臉上掛著一副黑框眼鏡,對著攝像機的鏡頭笑得很開心。
圍繞在他周圍的人大多都很年輕,其中有好幾個看上去都和普通人類有著明顯的外觀差別,有人生著動物一樣的鹿角, 還有人手肘和膝蓋的關節處都有大量的絨毛。
特洛伊知道變種人,他們數量很少,但在這個世界上廣泛分布,只不過在時鐘塔求學的過程中從未遇到過。魔術師往往對自己子嗣的要求非常嚴格,為了能夠適應魔術回路,更為了能夠承接魔術刻印,要麼是過繼來有天賦的孩子,要麼在胚胎階段就會想盡手段,總而言之,因為種種原因在魔術師群體當中很難有變種人出現。
而第一排的最中央,是一個坐在輪椅上的老年人。對方明顯已經上了年紀,皮膚皺褶,卻精神矍鑠,照片當中的自己一只手扶著輪椅,看上去和對方關系也很親近。
照片的最頂端標記著文字,「20xx級畢業紀念,澤維爾天才少年學校」。
這應該是一所專門針對于變種人所設立的學校。
特洛伊無法揣摩未來的自己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但從現存的信息上來看,他的生活一定發生過什麼劇烈的改變。這本書很厚,里面夾雜著好幾封信件,字跡各有不同,都是學生寫的,在開篇里會稱呼他為「特洛伊老師」。
有的人感謝他的指導,有的人會敘述自己畢業之後的生活,說「雖然想要聯系就只是發一封電子郵件的事,但總覺得寫信顯得更正式一些」,以及「和電子郵件相比,還是覺得老師您和信件更相配」。特洛伊將這些信一一看了過去,其中一名學生據說在畢業之後去了哥譚,成功入職韋恩集團,成為了一名新的文職人員,據說在負責什麼策劃工作。
「這里的生活確實有些緊張刺激,但對變種人的歧視也更小一些——畢竟,和老老實實上班的變種人相比,市民們都平等地面臨著其它的風險。」
對方寫道︰「我不知道這麼說合適不合適,畢竟每一個人都向往著安全的生活,但我還是得說,我已經逐漸找到自己的節奏了——我認為這座城市更適合我,並且決心一直在這里生活下去。」
「我已經做出了屬于自己的選擇,接下來就只剩下朝著新生活邁步了。我想您一定會和過去一樣,祝我一路順風。」
特洛伊把信紙重新塞回信封里,覺得心情有些復雜。
毫無疑問,這些信是寫給未來的那個他自己的,但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將來會成為一名教師。在時鐘塔當中,他一次也沒得到過創造科巴魯葉雷塔的正眼,作為魔術師的成績也處于中庸水準,不至于說像是那些毫無根據的魔術師一樣倉促狼狽,但也沒有基爾什塔利亞之流那麼從容。
而現在,他被一些學生真心實意的感謝著,他們說自己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帶著大家度過了一段難能可貴的高中時光,說他們如今已經有了新的目標,向著全新的道路邁進,而在這條不可預知的、走向未來的道路上,有著他作為一名教師所賦予的祝福。
作為弗雷因的煉金術師,他對情感的了解比起大多數普通人都要遲鈍得多,但這不代表他的理解能力存在問題。這些情緒真摯而強烈,單單只是看著這些信件,就能夠體驗到被情緒所包裹的感受。
這就是未來——他注定有一天將要抵達的地方。
目前所探知到的情報可以說和他的神秘學造詣毫無關系,充斥著異常和令人迷惑的地方,卻很難令人生出厭惡之情。
年輕的煉金術師沉默了一下,抽出了第三本書。
「冷核聚變技術」對他而言是個很生僻的詞匯,大概也是未來的自己所研究的內容。讓他拿起這本書的原因之一是書脊上面的名字,作者名字很陌生,他確信在過去的十幾年里都從未听過,但書脊上特別標記了「本書由托尼•斯塔克本人參與審閱」,讓人很難不提起興趣。
深不可測的煉金術師,將一個魔術爐心直接塞進自己身體里的瘋子,未來和他自己關系匪淺的人之一……他知道這個世界是他終有一天會抵達的地方,被錯放的貨物也一定會回到傳送帶上原本的位置,但即便如此,看過了之前來自于學生的那幾封信以後,特洛伊還是免不了對斯塔克這個人產生好奇。
第三本書里,正兒八經地介紹了一種名為「方舟反應爐」的造物,據說那東西是斯塔克工業的主營業務,撐起了未來世界里能源供應的半壁江山,在早些年問世之後,幾乎是以一己之力直接改變了整個世界的能源供應格局。
剩下的內容大多數是些技術參數,比如輸出功率,對接形式,常見的使用案例,甚至還以哥譚市為例子,介紹了幾個試點使用的先進經驗。
這其中,最重點所介紹的是哥譚市的城市供暖項目,這是一次由韋恩集團主要牽頭出資,斯塔克工業(如今更名為斯塔克國際)負責提供能源的公益合作,為整個哥譚市提供價格低廉的冬季供暖業務,是方舟反應爐的推廣早期很出名的一個項目。書本里介紹了韋恩集團的一些經營範疇,看上去這家公司涉獵甚廣,董事長是一個臉上掛著笑意的男人,對著鏡頭擺出了握手的動作,配合他主動推進慈善的行為,很容易讓人心生好感。
但翻到下一頁,特洛伊就笑不出來了。
——項目的主要參與成員里,赫然有他自己的名字。
工程師特洛伊•弗雷因,他可以確信自己沒看錯,畢竟特洛伊這個名字本身就罕見,配合一個魔術師的家族姓氏,絕對不會有仿冒的可能。那麼也就是說,自己在好幾年前,他原本所在的時代和現在所在的時代中間過渡的那幾年里,參與過有關方舟反應爐的項目,並且在哥譚作為工程師活動過。
比起「為什麼他會做一個工程師出現在韋恩集團當中」,令如今的特洛伊最感到費解的一件事是——他難道不是一個老師嗎?
還是說這又是什麼偽造身份所締造而出的意外……
信息量實在太少,他只能懷著一種窺破秘密的緊張感繼續翻閱下去,他一直都有在閱讀過程當中做筆記的習慣,偶爾還會在書里夾雜手稿,當初弗雷因家族整個圖書室都是他自己的,想怎麼記錄就怎麼記錄,而這個習慣顯然被保留到了未來,證據就是這本書里同樣也夾雜著幾張手稿,只不過從羊皮紙變成了普通的打印紙,但內容和風格還都和他自己過去的習慣完全吻合。
這一次,他終于在手稿里面看到了有關于神秘學的內容。
這是一個將大量電能轉換為魔力的方案,並且可以將這種魔力穩定應用于人偶的供應。能夠看出這個方案已經被改良了很多次,幾經易稿,反復錘煉,其中應該還摻雜了些別人的手筆,應該是未來的自己和其他人討論過後得出的結果。
中間的推演過程有一部分他沒看懂,批注上寫著「這里要用超算計算機來代為演算」,他雖然不明白超算計算機到底是什麼東西,但估計也是某種負責輔助設計的魔術禮裝。
特洛伊默認那個「和未來自己討論的人」一定是托尼•斯塔克,畢竟那是他自己制造出來的反應爐,但在手稿的結尾處卻寫著幾個名字,名字上劃著小圈,分別是「君主埃爾梅羅二世」和「羅榭」。
……一個沒听說過名字的君主,以及自己有著血緣關系的弟弟。
未來的世界是毀滅過一次嗎?特洛伊不禁震驚地想道,如果lord還是他所理解的那個意思,那麼也就是說,在短短的十幾年里,時鐘塔的君主得到了更替,甚至連至尊法師都換了人,而他自己和羅榭開始有合作,合作的內容卻基于另一個煉金術師的作品。
……這到底是怎樣一個荒謬的未來啊?可明明如此荒謬,卻不會讓人覺得討厭。
特洛伊躺在床上,他整個人陷在蓬松的羽絨被里,頭發靠在軟枕上,將單片眼鏡解下來放在床頭。今天是個好天氣,能夠看到窗外稀疏的星星,一晚上看了這麼多的書,困意終于逐漸爬上腦海,他覺得自己的精神還處在震撼和亢奮當中,疲倦卻勒令他無法再攝入更多的內容了。
……他到底要做到什麼事,才能抵達這樣的一個未來呢?
就像是一款游戲,他是剛剛刷新在新手村的勇者,拿著鍛煉到一半的武器和一身不好不壞的裝備,這個故事告訴他,自己總有一天會屠殺巨龍,功成名就,卻沒有半點游戲指引,甚至連地圖都打不開。
而另一邊,斯塔克躺在床上反思了一下今天特洛伊對他的態度,十分懷疑這孩子是進入了青春期,並且對成年人有代溝。
說不定和同齡人相處更容易讓人放松,他想,決定明天去聯系一下他認識的唯一一個「特洛伊的同齡人」。
作者有話要說︰ ——他要怎樣才能抵達這樣一個未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