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76章 香江酒會之行

兩世為人,林東峻對新世紀之後香江電影圈的發展還是比較了解的,當然有一些是听業內人士的一些看法,一些嘛來自網絡,還有一部分就是自己對一些事實的觀察了。

所以,在一番思考後,隔天,他帶著大美媛和劉滔還有陳新明一起參加了這個規格很高的酒會。

看著燈火通明的維多利亞港,林東峻舉起手中的酒杯,微微抿了一口。

進入新世紀以來,以往的香江大電影公司如嘉和、中國猩等強者日漸式微,老牌公司末路,當然伴隨的就是新秀的崛起。

這中間最耀眼的要數寰亞了,當然之後還有英黃這家公司,還有一直做的很不錯又屹立不倒的桉樂。

環亞的飛速崛起當然少不了一個人,這人就是目前已經控股環亞的林建越。

這就要說道環亞的股東之一的大鼻子成了。98年程龍離開嘉和,和經紀人陳子強一起入股了當時鐘在思領導的環亞,2000年,又是程龍介紹相交甚篤的大富豪林建越加盟環亞。

身家百億的林建越出手也很闊綽,甫一出道,就準備豪擲6億港幣,準備在未來兩年內拍攝6部大制作電影,爭取讓寰亞電影公司早日成為香港影壇的龍頭企業。

去年,也就是01年,林建越又從鐘再思手中收購了部分股份,一躍成為環亞的掌舵人,現在也是意氣風發的時候。

林東峻已經听聞,上月林老板和莊臣看完《無間道》的劇本之後,已經決定邀請本土的四大影帝出演,投資制作這部警匪片了。

這讓林東峻感嘆晚了一步,如果早點來香江,說不定可以截胡一下,不管是自己成立一家公司或者邀請銀都參與都是很不錯的,畢竟香江新世紀以來,好片子越來越少了,趁著還有一口氣,吸一口血也是不錯的嘛,反正都已經走下坡路了,讓誰吸不是吸呢,這部片子可是讓環亞

英黃目前還在唱片業打轉,不過已經有了投資電影的動作,

今天出席酒會的也基本是

還沒寫完,一會修改

兩世為人,林東峻對新世紀之後香江電影圈的發展還是比較了解的,當然有一些是听業內人士的一些看法,一些嘛來自網絡,還有一部分就是自己對一些事實的觀察了。

所以,在一番思考後,隔天,他帶著大美媛和劉滔還有陳新明一起參加了這個規格很高的酒會。

看著燈火通明的維多利亞港,林東峻舉起手中的酒杯,微微抿了一口。

進入新世紀以來,以往的香江大電影公司如嘉和、中國猩等強者日漸式微,老牌公司末路,當然伴隨的就是新秀的崛起。

這中間最耀眼的要數寰亞了,當然之後還有英黃這家公司,還有一直做的很不錯又屹立不倒的桉樂。

環亞的飛速崛起當然少不了一個人,這人就是目前已經控股環亞的林建越。

這就要說道環亞的股東之一的大鼻子成了。98年程龍離開嘉和,和經紀人陳子強一起入股了當時鐘在思領導的環亞,2000年,又是程龍介紹相交甚篤的大富豪林建越加盟環亞。

身家百億的林建越出手也很闊綽,甫一出道,就準備豪擲6億港幣,準備在未來兩年內拍攝6部大制作電影,爭取讓寰亞電影公司早日成為香港影壇的龍頭企業。

去年,也就是01年,林建越又從鐘再思手中收購了部分股份,一躍成為環亞的掌舵人,現在也是意氣風發的時候。

林東峻已經听聞,上月林老板和莊臣看完《無間道》的劇本之後,已經決定邀請本土的四大影帝出演,投資制作這部警匪片了。

這讓林東峻感嘆晚了一步,如果早點來香江,說不定可以截胡一下,不管是自己成立一家公司或者邀請銀都參與都是很不錯的,畢竟香江新世紀以來,好片子越來越少了,趁著還有一口氣,吸一口血也是不錯的嘛,反正都已經走下坡路了,讓誰吸不是吸呢,這部片子可是讓環亞

英黃目前還在唱片業打轉,不過已經有了投資電影的動作,

今天出席酒會的也基本是

還沒寫完,一會修改

兩千年初,電影的票房收益大概是這樣的,在總票房收入中先上交5%的電影專項基金以及3.3%的營業稅,交完稅後剩下的91.7%的淨票房為院線和制作方所得,。

此時淨票房中影院及院線要拿走其中65%的份額,剩下35%才由制片方所得,這其中還包括發行費用,一般發行費用大概是制片方分賬的5%—15%,當初新世界和中影簽訂的發行費用為7%,算是一個非常低的費用了。中影在發行費中並沒有賺到什麼錢,主要在自家旗下的影院依靠這部電影賺到了不少錢。

這個時期大多數時候,發行公司要拿走10%—15%左右的發行費用,剩下的20%—25%才是制片方所得。根據和中影簽訂的發行協議,新世界影業這次可以拿到淨票房28%的分賬。

這里順便提一下華夏電影票房分賬的大概歷史。1994年之前,國內電影實行統購統銷的政策,各大制片廠制作電影的費用大概為50萬左右,中影公司向各大制片廠以90萬元一部的價格買斷電影,然後中影公司向各個省的發行單位發放拷貝。中影公司從總票房中拿走70%, 24%留給各個省的發行單位用作院線的建設,剩余的6%上繳各省的財政。

1995年,國產影片《紅櫻桃》開啟了票房分賬的先河。在每100元票房中,首先要上繳5元的國家電影發展專項資金以及 3.3 元的營業稅,剩余部分再由制片方和影院院線雙方按35%和65%的比例分賬,制作方的分賬里面扣除10%左右的發行費用才是最終所得。

這樣算下來一部影片票房至少要達到制作成本的4倍才能回本,當然還有其他一些收入,比如電視播放權、錄像帶版權等。所以很多人投資電影大多數時候都是賠錢的,這也導致了國內電影市場越來越萎靡,很多電影人跑去制作電視劇。這種分賬模式一直持續到新世紀初。

另一個時空中,真正提高制作方的分成比例是華夏開啟大片時代之後,也就是《英雄》上映之後,大投資、大制作、大明星陣容的頂級商業大片擁有巨大的票房潛力,這才有和院線的議價能力。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