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會修改。
林東峻看著手中的電話,他也有點猜到曾的這種心態了,畢竟他對她還是有不少了解的。
嘿嘿一笑,有點自得的同時也有點對未來的茫然,這幾年來,他也變了很多,前世普通人的很多心態早已被腐蝕的凋零,他對目前的擁有的一切非常享受又有某種心安理得。
混跡在所謂的上流社會,身邊是各種所謂的大人物,各種美女圍著他轉,權力、金錢、美女,以及越發茁壯的野心,他早已不是前世的那個人了……
即使有了許多的變化,他依然還沒有養成拔鳥無情這個行走江湖的技能,灑然一笑,難道他也是個多情種子?
微微搖了搖頭,他把這個歸結到所謂的日久生情,畢竟,他總是對和他有過持久交往的女性,有這某種天然的親近感……
還沒寫完,一會修改。
兩千年初,電影的票房收益大概是這樣的,在總票房收入中先上交5%的電影專項基金以及3.3%的營業稅,交完稅後剩下的91.7%的淨票房為院線和制作方所得,。
此時淨票房中影院及院線要拿走其中65%的份額,剩下35%才由制片方所得,這其中還包括發行費用,一般發行費用大概是制片方分賬的5%—15%,當初新世界和中影簽訂的發行費用為7%,算是一個非常低的費用了。中影在發行費中並沒有賺到什麼錢,主要在自家旗下的影院依靠這部電影賺到了不少錢。
這個時期大多數時候,發行公司要拿走10%—15%左右的發行費用,剩下的20%—25%才是制片方所得。根據和中影簽訂的發行協議,新世界影業這次可以拿到淨票房28%的分賬。
這里順便提一下華夏電影票房分賬的大概歷史。1994年之前,國內電影實行統購統銷的政策,各大制片廠制作電影的費用大概為50萬左右,中影公司向各大制片廠以90萬元一部的價格買斷電影,然後中影公司向各個省的發行單位發放拷貝。中影公司從總票房中拿走70%, 24%留給各個省的發行單位用作院線的建設,剩余的6%上繳各省的財政。
1995年,國產影片《紅櫻桃》開啟了票房分賬的先河。在每100元票房中,首先要上繳5元的國家電影發展專項資金以及 3.3 元的營業稅,剩余部分再由制片方和影院院線雙方按35%和65%的比例分賬,制作方的分賬里面扣除10%左右的發行費用才是最終所得。
這樣算下來一部影片票房至少要達到制作成本的4倍才能回本,當然還有其他一些收入,比如電視播放權、錄像帶版權等。所以很多人投資電影大多數時候都是賠錢的,這也導致了國內電影市場越來越萎靡,很多電影人跑去制作電視劇。這種分賬模式一直持續到新世紀初。
另一個時空中,真正提高制作方的分成比例是華夏開啟大片時代之後,也就是《英雄》上映之後,大投資、大制作、大明星陣容的頂級商業大片擁有巨大的票房潛力,這才有和院線的議價能力。
新畫冕主導的《英雄》、《十面埋伏》就把分成比例提高到40%左右,也為制作方和院線方爭奪分成拉開了序幕。隨著大片時代的開啟,經過多方博弈,最終達成了相關協議︰制片方(含發行方)最終拿到淨票房*(40%-43%)的分賬,影院和院線方拿到淨票房*57%的分賬,中影數字的發行代理費,簡稱中數代理費一般為淨票房*(1-3%)。
綜合計算下來,每100元的票房,制片方實際票房分賬為33元左右,所以,對制片方來說,依靠國內總票房回本的前提是總票房是制片成本的3倍。當然實際到每部影片,略有差別,但大體上是沒問題的。
這個時期大多數時候,發行公司要拿走10%—15%左右的發行費用,剩下的20%—25%才是制片方所得。根據和中影簽訂的發行協議,新世界影業這次可以拿到淨票房28%的分賬。
這里順便提一下華夏電影票房分賬的大概歷史。1994年之前,國內電影實行統購統銷的政策,各大制片廠制作電影的費用大概為50萬左右,中影公司向各大制片廠以90萬元一部的價格買斷電影,然後中影公司向各個省的發行單位發放拷貝。中影公司從總票房中拿走70%, 24%留給各個省的發行單位用作院線的建設,剩余的6%上繳各省的財政。
1995年,國產影片《紅櫻桃》開啟了票房分賬的先河。在每100元票房中,首先要上繳5元的國家電影發展專項資金以及 3.3 元的營業稅,剩余部分再由制片方和影院院線雙方按35%和65%的比例分賬,制作方的分賬里面扣除10%左右的發行費用才是最終所得。
這樣算下來一部影片票房至少要達到制作成本的4倍才能回本,當然還有其他一些收入,比如電視播放權、錄像帶版權等。所以很多人投資電影大多數時候都是賠錢的,這也導致了國內電影市場越來越萎靡,很多電影人跑去制作電視劇。這種分賬模式一直持續到新世紀初。
另一個時空中,真正提高制作方的分成比例是華夏開啟大片時代之後,也就是《英雄》上映之後,大投資、大制作、大明星陣容的頂級商業大片擁有巨大的票房潛力,這才有和院線的議價能力。
新畫冕主導的《英雄》、《十面埋伏》就把分成比例提高到40%左右,也為制作方和院線方爭奪分成拉開了序幕。隨著大片時代的開啟,經過多方博弈,最終達成了相關協議︰制片方(含發行方)最終拿到淨票房*(40%-43%)的分賬,影院和院線方拿到淨票房*57%的分賬,中影數字的發行代理費,簡稱中數代理費一般為淨票房*(1-3%)。
綜合計算下來,每100元的票房,制片方實際票房分賬為33元左右,所以,對制片方來說,依靠國內總票房回本的前提是總票房是制片成本的3倍。當然實際到每部影片,略有差別,但大體上是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