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捷克斯洛伐克軍團、克羅地亞軍團、匈牙利軍團、羅馬尼亞軍團、塞爾維亞軍團、保加利亞軍團、奧地利軍團、日耳曼軍團、瑞士軍團、意大利軍團、荷蘭軍團、比利時軍團、法蘭西軍團。

原來的法蘭西國防軍和後續整編的部隊,總共組成了足足13個軍團。

嗯,我不是覺得這個數字有點不吉利,只是不確定,這麼做真的可以讓我麾下的軍隊變得更加精簡干練麼?」

李維將陸軍部剛剛呈遞上來的羅馬帝國軍事改編計劃放下來,雙手在桌案上十指交叉,抬頭問道。

「陛下,這種建制可以貼合帝國統治地域中,各個地區兵源的語言和文化,讓他們最大程度的聯合作戰。

雖然他們對陛下的忠誠毋庸置疑,也都是經過嚴格訓練的精銳士兵,但他們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學會多國語言,畢竟參軍打仗的大多數士兵,本身的文化水平很低。

他們甚至很多人連本國單詞都不認識幾個。」

「嗯,我可以理解陸軍部的這個做法。

不過,按照你的說辭,我統治的地域內,還有許多民族沒有成立屬于自己的軍團,這是為何?」

「陛下統御的土地無比遼闊,種族眾多,有很多人口稀少的少數族裔根本沒有資格單獨成立屬于他們的軍隊。

當然,如果陛下需要足夠的戰場炮灰的話,陸軍部會為您征召到足夠多的少數族裔。

比如說,希臘人。」

「沒想到我的陸軍大臣對希臘人也有如此大的偏見,亞里士多德听到了不知會作何感想。」

「希臘人經歷了太長時間的民族獨立思想的浸泡,陛下認為他們是革命傳播的火種,我相信在場的諸位大臣一定也是這般認為的。

陛下所厭,即臣屬所棄!」

「嗯,不錯的想法。

你認為卡爾上將適合領導哪一支軍團。

在這張列表中,法蘭西軍團的兵力是最多的,不過你說日耳曼軍團的未來潛力是最大的。

你是根據兵源所說的語言和文化習俗來判斷的麼?」

「是的,陛下。

除了奧地利人因為維也納的帝都地位,有資格單獨創建一個軍團外,所有德語文化的民族都被我歸納到日耳曼軍團之中。

德意志地區可是歐洲人口十分繁密的區域。

如果陛下在未來征服普魯士王國,日耳曼軍團將會擁有更加廣袤的征兵來源地。

現在的日耳曼軍團的兵源僅僅只是來自萊茵同盟的現役部隊,就已經快要追上法蘭西軍團的數量了。」

李維微微頷首回道︰「我同意陸軍部的軍事改革,13個軍團在沒有戰事的前提下,會酌情駐扎在對應種群的聚居區域和附近的邊境地區。

在戰爭爆發期間,則會根據需要,組成不同的集團軍用于作戰。

日耳曼軍團將會全部整合為野戰部隊,萊茵同盟和奧地利王國的地方防務,交給法蘭西軍團承擔,卡爾上將為日耳曼軍團的常備司令。

除了巴爾干地區外,所有的地區防務都交給了法蘭西軍團,今後法蘭西軍團恐怕可以更名為帝國防衛軍了。」

陸軍大臣听到這句話,連忙出聲解釋道︰「陛下,法蘭西國防軍在四次反法戰爭中打出赫赫威名,如果僅僅只是用于震懾地方的話,沒有比他們更好的選擇了。」

「想得倒是周到。

我也習慣了用法國士兵充當我的親衛隊。

不過為何在陸軍部的提案中,只有日耳曼軍團、法蘭西軍團、意大利軍團和奧地利軍團有常備司令的任命。

其他軍團都沒有設立常備司令?」

「陛下,這是因為現今的主要軍隊都是這四個軍團組成,剩下的九個軍團人數很少,絕大多數軍團只有一個師的兵力,只需要設立師長或軍長即可,根本不需要常備司令。

並且這些軍團都是野戰部隊,已經全部抽調到巴爾干地區,可以直接歸納入只會巴爾干戰事的司令指揮。」

「日耳曼軍團的司令是卡爾上將。

法蘭西軍團的司令是波爾查中將。

意大利軍團的司令是克萊貝爾中將。

奧地利軍團的斯林兩個為雷薩里特中將。

這個人選倒是追隨我的老人,只是出了波爾查之外,其他三個司令恐怕要隨身配幾個翻譯才能更好的指揮他們的下屬。」

「陛下請放心,除了司令的人選外,其余高級軍官陸軍部都是優先挑選本民族的人當選。

這四個主要軍團囊括了超過八成的兵力,法蘭西軍團人數雖然是最多的,但他們承擔了主要的地區防務,還要警惕西班牙王國、普魯士王國、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俄羅斯帝國的進攻。

所以在這次進攻伊斯坦布爾的戰役中,除了炮灰兵團外,陸軍部調遣了除法蘭西軍團外的其他所有軍團,超過20萬野戰部隊!」

「炮灰兵團有多少人?」

李維開口問道。

「陛下,炮灰兵團理論上是無限的,因為我們除了將那些附庸國僕從軍篩選後淘汰下來的士兵拉入巴爾干地區外,還可以在希臘半島和巴爾干三國中無限制征召青壯,簡單訓練一番就能投入到對伊斯坦布爾的進攻中。

得益于亞里士多德的配合,我們現在已經擁有超過50萬的炮灰兵團。

其中過半是希臘人組成的。

亞里士多德差不多掏空了希臘共和國的所有青壯。」

「也就是說,現在有超過七十萬的軍隊雲集在巴爾干地區?」

「是的,陛下。」

「那就盡快發動攻勢吧,供養七十萬人在前線,可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陛下請放心,20萬忠誠的野戰部隊,僅僅只是用來當做督戰隊使用,不會在進攻伊斯坦布爾要塞群的時候,損失太多。」

「最好如此。」

1804年初,李維政府派出號稱百萬的大軍,對伊斯坦布爾地區發起全面進攻,作為羅馬帝國創立的序曲。

這場戰爭被歐洲各國稱之為皇冠戰爭。

寓意著這是李維為了戴上羅馬皇帝皇冠,所發動的侵略戰爭!

當然,在李維政府控制區內,則將這場戰爭宣傳為神聖戰爭。

寓意著這是上帝對異教徒的審判!

是上帝讓人世間重現羅馬的序幕!

這套言論可是有梵蒂岡的教宗和全體紅衣主教,親自出來站台(不出來站台的紅衣主教都已經見了上帝)。

不管雙方的輿論宣傳差距有多大,歐洲的民眾對于李維政府收復伊斯坦布爾地區的戰爭,還是比較支持的。

畢竟在這個時代,信奉上帝的人,跟奧斯曼帝國天然處于對立面上。

從奧斯曼帝國對待基督徒的惡劣態度就能看出來……

戰爭爆發後,倫敦政府的皮特首相,立刻召開了重要的內閣會議。

「諸位,那個暴君李維為了實現他的野心,又一次讓他的帝國陷入到戰爭的泥潭中。

當然,現在並不是我們發動戰爭的最佳時機。

歐洲的普魯士王國與俄羅斯帝國都沒能從戰爭的創傷中恢復過來,尤其是實力強悍,有著幾百萬灰色牲口的俄國人,還在忙著重新劃分權力蛋糕,撇清弒君帶來的惡劣影響。

不過,偉大的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還保持著充沛的精力,可以在遠東地區發動一場必勝的戰爭。」

「首相大人,我們在印度地區的征服還沒有結束,這時候發動對遠東帝國的戰爭,是不是太過于倉促了?」

「印度地區的征服只剩下收尾工作。

馬拉塔聯盟已經被我們徹底擊垮,剩下的印度土邦難道還會對我們的印度殖民政府產生威脅麼?

印度大陸那麼寬廣,如果我們等待征服印度的話,什麼事情都不用去做了!

第四次反法戰爭我們背負了許多不良債務。

投入到希臘半島的金錢全都打了水花,雖然猶太商人承擔了大頭,但倫敦政府也損失了不少。

更何況,我們對歐洲其他國家的貸款,不得不延長期限,除非我們想要讓普魯士王國和俄羅斯帝國的國家財政破產,那只會便宜暴君李維!

我的財政大臣,給諸位大臣一份今年的財政總結報告,讓他們知道大不列顛的財政因為戰爭到了多麼惡劣的地步!」

陸軍大臣拿到財政報告後,突然故作驚訝的發聲道︰「我們在遠東帝國的鴉片貿易,竟然只有這麼點收入,比五年前足足下降了八成,這是為什麼?」

「呵呵。

原因當然是遠東帝國官僚們的貪婪!

就連遠東帝國的皇室,都參與到對鴉片貿易關稅的‘分紅’當中!

或許遠東帝國的朝廷對鴉片的危害反應遲鈍,但他們對關稅的巨額利潤反應卻超乎尋常的敏銳。

遠東帝國的朝廷就是一群吸血鬼,他們只需要躺在自家的床上,就能拿走我們的商人漂洋過海萬里之遙,賺取的大半財富!

可笑的是,擁有如此多收入的遠東帝國朝廷,沒有將這筆錢用于整頓軍隊,而是修建更高更華麗的宮殿,官僚們爭相攀比奢侈品的高貴!」

「首相大人,我同意對遠東帝國發動戰爭。

只要我們打贏這場戰爭,不光可以在遠東帝國狠狠的搶上一筆,還能讓遠東帝國將關稅調整到符合‘自由貿易’標準的程度。

到了那時候,遠東帝國將是一頭不斷給大不列顛下金蛋的母雞!

這關系到大不列顛長久的戰略態勢。

而且,那些議會中的老爺們,也沒辦法對我們取得的成就說不。

沒人能拒絕金錢!」

海軍大臣開口道。

「首相大人,我們在印度次大陸建立了穩固的戰爭後方,那里擁有生產燧發槍的兵工廠,可以為前線就近提供武器彈藥。

馬六甲海峽也已經被我們全部控制,皇家海軍的艦隊在遠東地區暢通無阻,沒有任何國家的海軍可以威脅到我們。

這是大不列顛侵佔遠東利益的最佳時機。」

「沒錯,歐洲各國被李維政府削弱的不成樣子,現在又為了保住自身的國本,不得不加重對陸軍的投入,減少海軍的支出,除了大不列顛外,歐洲所有國家的海軍軍費都在大幅度下降!

沒人可以與大不列顛爭奪遠東地區的利益!

大不列顛需要籌集到足夠多的財富,來用于下一次反法戰爭!」

「恐怕下一次就不再是反法戰爭,而是反‘羅馬’戰爭了……」

皮特首相看向出聲的那位大臣,冷聲糾正道︰「不!

無論李維粉飾得多麼冠冕堂皇,歐洲主流社會都不會承認李維的羅馬皇帝的合法身份!

李維在正義的國度中,永遠只是法蘭西的皇帝,不可能是羅馬皇帝!

這也是外交部接下來努力的方向。

羅馬的法統絕不能交給暴君李維,否則整個歐洲永無寧日!」

當眾人都贊同對遠東帝國發起戰爭後,皮特首相笑著對眾人說了一個好消息。

「我已經聯絡過上議院和下議院,這次戰爭發起,我們絕對可以獲取多數票。

我們要趕在暴君李維佔領伊斯坦布爾之前拿下遠東帝國,所以就不用從大不列顛本土抽調軍隊了,直接從印度次大陸抽調軍隊。

可以將新近整訓的印度僕從軍也用上,反正他們的對手仍在使用大刀長矛。」

「首相大人,印度僕從軍在希臘半島的表現差強人意,我們的遠東艦隊實力遠不如地中海艦隊,運不了太多人到遠東帝國參戰的。」

陸軍大臣面色憂慮的開口道。

他可不想這次入侵遠東帝國的戰事變成笑話!

「放心,第一批登陸的肯定是英勇的紅衫軍,不過我們在印度次大陸有很多地盤需要紅衫軍維持,所以無法抽調出太多的兵力。

最多能抽調一千多人的紅衫軍,這點兵力登陸遠東帝國太危險了。

所以我們需要印度僕從軍的加入。

我看過印度僕從軍在希臘半島戰役上的表現,亞里士多德的軍隊是一支有信仰的軍隊,印度僕從軍能打出那番戰績,在遠東帝國應該不會有太差的表現。

你們永遠都不知道,遠東帝國的軍隊有多麼羸弱,這是大不列顛的商人親口告訴我的!」

PS︰祖國母親的慶生還未結束,所以今天只有一更,十分抱歉。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