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晚飯,林修親自巡查了一遍營地,順便又檢查了每一座魔法設施的情況。
外面的雷雨聲,風暴呼嘯聲不斷,這兩個自然災害已經持續了兩天還未有停止的跡象。
而且根據林修之前看過的天氣預報顯示,後面的日子,幾乎都是災害預警。
「不能一直困在營地,得趕緊推出去才行啊」林修心中嘀咕著。
思考了幾分鐘,他決定開始進行養殖場剩余的任務。
飛入2號營地之中,林修打開界面,登陸搜索引擎,決定先從昆蟲養殖下手。
因為在他的印象中,昆蟲似乎都比較容易存活,而且有些昆蟲會和花草一起進化,傳播花粉。
林修搜索起昆蟲,開始深入了解昆蟲在自然生態環境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他發現昆蟲竟然還可以幫助細菌和其他生物分解有機質,有助于生成土壤。
這個是他沒有了解過的,如果合理利用魔法設施和昆蟲的話,想必對污染土地的治理也是有幫助的。
林修繼續查看,有些知識他還是了解過一些,比如昆蟲對于人類來說,被分為了有害,有益,和無害無益三大類。
不過,這只是站在人類自身利益的角度去劃分的。
像第一類有害昆蟲,它們可以危害農作物和森林樹種,甚至是傳播病原菌。
可要是站在生態角度來看的話,很多昆蟲鳥類,兩棲動物等捕食害蟲,這就成了它們的食物來源,對于這些益蟲鳥類來說,所謂的害蟲就成了它們的‘益蟲’。
再比如說第二類益蟲,這也只是對人類自身利益有影響,這些益蟲可以給人類保護農作物,提供重要產品,比如蜂蜜,蠶絲,蠟,染料,色素,還可藥用等。
至于最後一類,對人類沒有多少直接的影響,也就是不好也不壞的那種。
這一類昆蟲的繁殖能力往往都比較強,但是由于它們的天敵實在是太多了,還未來得及進行破壞,便被其他昆蟲當做了食物。
在食物鏈中,它們充當的角色就是純粹的食物,保證益蟲和其他害蟲的生存環境。
林修繼續翻動著界面,關于昆蟲的介紹似乎有說不完的話題。
他只好讓戴爾將重要的養殖信息總結出來。
「在目前天坑的環境中,有一百六十種昆蟲存活。」
「其中害蟲有四十七種,益蟲有九十八種,無害無益有十五種。」
「關于這些昆蟲的養殖方法已經為您總結出來。」戴爾說道。
林修查看著界面,上面彈出了上百個小方框,每個方框點開都是一個界面,上面介紹著一種昆蟲的養殖方法。
「太麻煩了。」看了半天,林修眉頭緊皺的嘀咕著。
這些昆蟲都是按照養殖場的規格來進行養殖,也就是說,林修要逐一對這些昆蟲進行分類養殖,足足一百六十種昆蟲!
這至少得耗費一個月的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
「不行,不行。」林修連連搖頭。
沉思了一會兒,林修環顧了一圈2號營地,他突然想到,為何不模擬出天坑環境來進行養殖呢?
它們可不是像海鮮那樣,在一個模擬海洋環境中,容易受到天敵攻擊而大量死亡。
而對于昆蟲來說,它們最大的有點就是世代短,繁殖快!
也就是說,林修根本無需擔心它們受到天敵攻擊,他完全可以模擬出一個天坑的生態環境出來。
而且,植物養殖也可以一並放在一起。
畢竟他可以充當一個超級‘益蟲’和‘害蟲’角色來控制這個生態環境,讓其平衡發展。
就像是割韭菜一樣,他可以定期將一些害蟲捕捉出來,用來制作餌料或者是放歸自然。
至于益蟲也是一樣,可以獲得一些材料或者是放歸自然,修復環境。
「很好。」
林修想出方法後從傀儡工廠拿出一個大號的金屬箱,然後飛出2號營地,將金屬箱放到一旁。
由于天坑還未建設完成,所無法進行直接復制,所以林修只能再復制一遍2號營地到金屬箱之中,模擬出天坑環境,當做昆蟲與植物的養殖基地。
「命名為3號營地,開始記錄。」林修對戴爾說道。
進入3號營地之中,林修先是刪除了中間的生活區域,只保留模擬出來的自然環境。
由于2號營地種植了不少天坑中的植物,比如艾亞巨竹,杉木,三色苔蘚,龍血樹等。
所以對林修來說,倒是省去了不少事情。
查看了一下天坑底部昆蟲的情況,林修覺得,他可以嘗試捕捉幾種數量較多的昆蟲來進行養殖了。
在了解完所要捕捉的昆蟲信息之後,林修立刻飛出3號營地,喊上瓦利,並找到正在巡邏的普菲斯。
因為上次見識過普菲斯那張囚網的能力,所以林修覺得讓他來幫忙捕捉昆蟲最好不過了。
在林修簡單說明事情後,二人對昆蟲養殖有了大概的了解,便跟隨林修飛入天坑底部,開始捕捉昆蟲。
「我們首先要捕捉的是七節蟲,這個我來就行。」林修說完便拿出竹鏟,瓦利則是抱著竹桶跟在一側。
「這個七節鑽地龍就是我剛才所說的益蟲,它們一般生活在潮濕的土壤里面,晝伏夜出,以土壤和破壞植物根睫的害蟲為食,跟我家鄉的蚯蚓很是相似。」
「它們可以吸收土壤中的微生物,然後慢慢的排泄出來,讓植物所在的土壤變得更加疏松肥沃。」
「它們還可以用作藥劑或者是餌料制作。」
林修一邊解釋說明,一邊來到一處峭壁的下面,這里堆積著大量的石塊。
普菲斯幫忙把石塊清理干淨,露出了下面的潮濕土壤。
在一些石塊的下面,出現了一堆堆的奇怪小土丘,由一粒粒黃豆大小的土疙瘩組成。
林修眼楮頓時一亮,看來這些七節鑽地龍的生活習性確實跟蚯蚓很相似,只不過蚯蚓是動物,不是昆蟲。
拿著竹鏟,林修小心將一處土疙瘩鏟平,露出了一個兩指粗的孔洞。
順著孔洞慢慢往下挖,大概挖了有三十厘米深的位置,孔洞突然變成碗口大小,露出了一窩的七節鑽地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