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國正睡得正香的時候,就被震天的鞭炮聲炸醒了。他已經,立即爬了起來。
今天是大年初一,天沒亮的時候就要起床放開門炮仗,打開財神門,恭迎財神回家。我怎麼就睡著了呢?
他來到堂屋里,爸爸媽媽都已近起來了,大弟國大也起來了。幾個人就拿著紅紅的鞭炮往大門走去。
鐘國正的父親邊走邊說︰「我打開大門時,你們就點燃開門炮仗。」
當鐘國正的父親把大門一打開,鐘國正、鐘國大就把紅紅的鞭炮點燃了。頓時,「 啪啪」的的響聲,從大門處向四周傳去。濃濃的煙霧便隨著那巨大的響聲冉冉升起。
鐘國大情不自禁地背起了王安石的《元日》來︰「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春聯、年畫、鞭炮,還有粽粑、餈粑,這都是我們過年時,才能看三件和體會的物化形式。」鐘國正感嘆道。
「開財神門,放開門炮,開門炮仗放的掛數不同,代表的意思也是不一樣的。」鐘國正父親說道。
「放三掛鞭炮,叫‘連中三元’;放四掛鞭炮,叫‘福祿壽禧’;放五掛鞭炮,叫‘五福臨門’;放六掛鞭炮,叫‘六六大順’……」鐘國正父親繼續說道。
鐘國正兩兄弟總共放了六掛鞭炮,父親說︰「這叫六六大順,希望我們家在以後的日子里,萬事順意,路路高升!」
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滿堂皆紅,瑞氣滿屋,喜氣洋洋,仿佛紅紅火火的日子就已經來臨了。
早餐吃的是大年三十晚上守夜時熬的粽粑。
鐘國正母親拿著裝了半碗白糖的菜碗,放到八仙桌子上後,又在大爬鍋里拿了兩串二十個四角型小粽粑,放在在八仙桌子上,然後才把兩個枕頭粽粑放到桌子上。
「喜歡吃小粽粑的先吃,吃枕頭粽粑的,等我‘割’好後再吃。喜歡沾白糖吃的,白糖在哪里,自己沾著吃。」鐘國正母親說完,拿起一個枕頭粽粑開始撥粽粑葉子。
只見她牙齒咬著一根一尺多長的白線,動作嫻熟的拿起一個枕頭粽粑,把粽粑葉子撥到剩下三分之一時,左手拿著還有粽粑葉子包著的那頭粽粑,右手拿起牙齒咬著的白線的另一端,懸空在一個大菜碗的上方,右手拿著白線在總把上面一圈,一用力,那枕頭粽粑,在瞬間就被「割」成厚約一厘米的園園的粽粑。
「我看了一些資料,大年初一,在不同的年代,都有不同的喊法。」鐘國大一邊吃著粽粑,一邊很是賣弄的說道。
「哦?那你說說,有些哄麼喊法?和我們老百姓的喊法,看是不是一樣的?」鐘國正的父親說道。
「先秦的時候,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兩漢的時候,叫‘三朝’、‘正旦’、‘元日’、‘歲旦’;魏晉南北朝叫‘元辰’、‘元日’、‘元首’、‘歲朝’;唐宋元明時,叫‘元旦’、‘歲日’、‘新正’、‘新元’等;清代叫‘元旦’、‘元日’。」鐘國大說道。
「你說的這些喊法,都是官話,都是當官的人,寫文章的人講的。老百姓就一個喊法,大年初一,正月初一,簡單明了,直截了當。」鐘國正父親說道。
「我們現在說的元旦,春節,起始時間並不是很長。」鐘國大說道,「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正府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歷,在國家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歷,以公歷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歷的正月初一稱春節。」
「新中國正式成立之前,」鐘國大繼續說道,「第一屆全國政協全體會議做出決定,把公歷年一月一日叫元旦,俗稱陽歷年;把農歷年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俗稱陰歷年。」
「說到陽歷年、陰歷年,我想起了歷史上創建歷法的傳說。」鐘國正說道,「傳說在古時候,有個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想把節令定準。但是,怎麼也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
「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砍柴砍累了,就坐在樹陰下休息。他看到移動的樹影,就發明了一個叫晷儀的東西,用測日影計天時,測定一天的時間。」鐘國正一邊吃著粽粑,一邊說道。
「後來,萬年在測日影計天時時,看到山崖上的滴泉,受到啟發,就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回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復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經常因天氣的變幻不測感到苦惱。萬年听說後,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國君,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
「祖乙听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就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台和漏壺亭。並希望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祖乙知道萬年創建歷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傳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歷,當他把太陽歷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
「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有說‘年’的概念,最初的含義來自古代,‘五谷皆熟為有年’,人們把谷物的生長周期稱為‘年’。」
「讀書不讀書,就是不一樣。」鐘國正父親感嘆道,「國正、國大讀了大學,談的白,說的話,都是一套一套的。不過大年初一這一天,十一年的第一天,日子大得很,所以就有不少的禁忌。」
「听說,大年初一是掃帚的生日,這一天都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如果非掃不可,比須從外頭掃到屋里。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因為這些水和垃圾都是財富,倒掉了就是破財。如果有垃圾的話,都是在大年三十晚上,關財神門之前,把房屋全部打掃干淨,並全部倒到外面去。關了財神門之後,整個大年初一這一天,都不能動掃帚,不能倒垃圾。」鐘國正父親說道。
「當然,大年初一還有不少禁忌。」鐘國正父親接著說道,「比如早飯不能吃稀飯,不能吃葷食,不能吃藥。你看我們早飯就吃粽粑,表示家里今年一年都會很富有。」
「傳說大年初一早上,是萬神盛會的時候,所有的神仙都會出來拜年。神仙是不吃葷菜的,所以為了尊敬神仙,早餐吃素。不吃葷菜。你們看我們桌子上擺的,都是泡菜。」
「同時,除了得了重病不得不吃藥之外,其他的人在大年初一都不要吃藥。初一吃藥全年吃藥,而且還診不好。所以民間有‘初一吃藥整一年,而且啥病也治不好’的說法。」
「大年初一的上午,別人還在睡覺時,不要去叫醒別人。否則,就有整年被人催促做事情的嫌疑。不要和還在睡覺的人拜年。容易讓人把睡覺和在病床上等同起來。」
「不要動刀子、剪子和針線。‘初一動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難免’。‘ 初一動了針錢,挑了龍筋長(生下的小孩,眼楮如同針眼一樣小)針眼’。」
「不要用斧子劈木柴,不要借錢。‘初一斧子劈開柴(財),劈開再也回不來’。‘ 初一借了別人的錢,一年四季靠外援;初一借給別人錢,財產外流整一年’。」
「不要打破東西。大年初一這一天,最好不要打破東西,打破東西實際上是一種破財,遇到這樣的情況,長輩們都會說,‘打發打發,越打越發’,或者說‘歲(碎)來(了)好,歲來好,歲歲平安’,以此化凶為吉。’」
鐘國正四兄弟听完,才知道過一個年,還有這麼多的學問和講究。
鐘國正知道,這些禁忌都是前人們在無數的實踐中,反復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雖然不一定都有科學依據,但至少也是圖一種心理上的安穩。
吃完早飯,鐘國正幾兄弟開始出去拜年。
國光、國明由于年紀還小,就和其他的同年人一起,各人背一個書包,在村子里一家一戶的去拜年,要走完整個村子四百多戶人家,時間快也要拜年拜到下午夜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