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鐘國正回到公社時,黎成德早已站在他的房門前,在那里等著他了。
一見到他回來,黎成德就激動地對鐘國正說︰「鐘主任,飲食店我已經在縣城租好了鋪子,辦好了一切手續,萬事俱備,就等著你來確認一個好日子後,就可以開業了。」
鐘國正一愣,沒有想到黎成德兩口子辦事這麼麻溜,就笑著對黎成德說道︰「們兩口子這幾天辛苦了!選日子的事情,還是要辛苦你。因為我不懂這種事情,不但成不了好事,反而會不利于你處理。你放心去辦這事就是了,我沒意見。」
黎成德說道︰「我請八字先生算了一下,大後天的日子不錯,你看就定在大後天開業,行不行?」
鐘國正答道︰「好,就定在大後天。對聯擬好了沒有?」
黎成德解釋道︰「還沒有。選了很多對聯,總覺得不如法。是不是由你來出一副對聯?」
鐘國正開始思考起飲食店的對聯來。想了一會兒後說道︰「有了!色香味俱全食之不厭,桃梅李並蓄好就再來!你看哪樣?」
「好好好,我們現在就去找人寫好。」黎成德記下這幅對聯後,繼續鐘國正說道:「後天是星期天,悠璽也是不上課的,要不,你和她明天晚上,一起趕到縣城,參加開業後,晚上再趕回來?」
「好,你告訴悠璽,我想辦法借一部單車,明天下午我去接她,晚上趕到縣城,後天一起回。」鐘國正高興地答道。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民以食為天。人生在世,吃穿二字。所以人們一見面,歷來就以「吃飯了嗎」為問候語。
翻開中國的歷史,上下五千年中的歷史縱橫,風土人情,文化積澱,場面變化,其實都蘊藏在看似簡簡單單的吃吃喝喝之中,吃飯已經演繹為一種飯局。
飯局的關鍵不再是「吃」這個內容,而是暗渡「局」這個「陳倉」。往往一局飯後,有經驗的各種場面人士達到了自己想達到的目的,非場面人士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一切都在心領神會的不言之中完成了。因此,吃飯不僅是一種生理活動,還是一種社會活動,是一種交易活動,是一種文化活動。
會不會吃飯,懂不懂吃飯,善不善于處理吃飯問題,就成為會不會做人,會不會經商,會不會做官,會不會打戰,甚至能不能得到天下的一種重要因素。很多關系往往就是在吃飯中建立和鞏固的,很多事情常常就是在吃飯中決定和辦成的,同時有很多問題也是在吃飯中出現和造就的。
最出名的就是宋國大夫華元馬車夫臨時「反水」的故事。
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相互攻伐。有一年,宋國大夫華元率軍攻打鄭國,夜宿某地。
由于第二天就要和鄭軍交戰了,為了振奮士氣,華元吩咐炊事員給大伙加餐,每人分一塊大羊肉。當晚,士兵們興高采烈地捧著骨頭大啃特啃,只有華元的馬車夫沒有分到。
原來華元因軍務繁忙,忘記了自己的馬車夫。馬車夫見其他人都吃得滿面紅光,津津有味,心里越發感覺不是滋味,心想,你華元連加餐都搞區別對待,好,你既然不仁在先,就別怪我不義在後!
馬車夫暗暗打定主意,決定不陪華元玩了,而且要給華元好看。
第二天,宋鄭兩軍相遇,雙方擺開陣勢,二話不說就廝殺起來。就在兩軍激戰正酣的時候,這個馬車夫突然一甩鞭子,駕著馬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鄭軍營地飛速駛去。
華元大驚,急忙喊道「你搞哄麼鬼啊?快給我回來!」
馬車夫不屑地說道︰「將軍,實在太抱歉啊,昨晚你有權不給我吃羊肉,現在我也有權讓你當俘虜,我們扯平了!」
就這樣,馬車夫駕著指揮車直接到了鄭軍大本營。可憐的華元研究了一個晚上的兵法計謀,還沒有來得及施展,就稀里糊涂地就當了敵人的戰俘!
改革開放以來,吃飯的生存功能開始漸淡化,其他功能日漸顯現,各種關系的建立、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情感的交流,越來越離不開吃飯了。
特別是隨著人口流動的增加,經濟的逐漸復興,市場的一步步活躍,吃飯的問題越來越是重要,並逐漸的形成了從在家里吃到飯店吃的轉變。
這一轉變,自然離不開飯店業的興起和發展。一些個體私營飯店應運而生,從在農村集鎮、縣城街道兩邊等等人口集聚的地方開始擺攤,逐步地發展到租鋪子租房子開飯店。
鐘國正在讀大學的時候,看過海瑞招待上司的故事。當時看完這個故事時,對海瑞的遭遇,曾經憤怒無比。
可工作幾個月以後,他對海瑞的做法開始質疑起來了。搞工作不可能人人都自己帶著鍋盆瓢碗和米菜去,這樣看似不影響群眾,其實卻是既浪費時間,又耽誤工作。
所以,搞工作該吃的還是要吃,該喝的還是要喝。革命不是請客,但工作必須吃飯。吃飯是為了更好的工作,只要不超出承受能力就沒有關系。
當黎成德提出和自己合伙辦飲食店時,他愉快的答應了下來,不僅是為了增加家人收入,更是為了借此讓自己也多一個平台。他暗下決心,不僅要把飲食店辦成一個很有特色的店子,而且要辦成一個集聚人氣、積累人脈資源的場所。
飲食店租在離縣城農貿市場不遠的一個鋪子,位于整個整個縣城的核心地段。只有一個門面,除了廚房,只能放進六張飯桌,屬于典型的夫妻飯店,黎成德負責采買、洗菜、切菜和炒菜。他老婆負責收錢、上菜、收碗和搞衛生。
開業的時候,黎成德夫婦、鐘國正、黎悠璽四人,同時點燃了四掛鞭炮,鋪子門口頓時鞭炮齊鳴,硝煙彌漫,引來了無數的看客。
星期天晚下午了,鐘國正和黎悠璽從縣城踩單車會大歷縣公社,雖然只有三十多公里的路程,但由于公路上上下下,也用了差不多三個小時,才回到黎悠璽家里。
兩人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度過了第一個沒有受到任何干擾的夜晚。
「我希望你能順利地考上公社干部。」臨走的時候,鐘國正擁抱著黎悠璽,交代道。
「我會盡最大的努力的。」黎悠璽達到。
「不是努力,是必須做到。」鐘國正咬著里游戲的耳朵,輕輕說道,「你是一個很有內涵的女崽,我已經知道了你的智商,熟識了你的深淺,我相信你一定能夠說到做到!」
「我會盡最大的努力。」黎悠璽回應道,「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雖然報考的人會有不少,但我還是相信自己的智商和努力。只要有資料有範圍,我就不怕。你放心就是了。希望你在工作之余,多來輔導我,我肚子里就會更加有貨。」
第二天下午,鐘國正跟著易大偉到公社中學去了解情況,一起在中學吃完飯。
在飯桌上,正副校長都來陪易大偉喝酒了。酒喝到有些二五二五的時候,校長就一邊喝酒,一邊開始講故事。
校長講的是一個關于太監和皇帝的故事。
「我是學歷史的,最喜歡看歷史上傳說的那些逸聞趣事了。我早幾天就看了一個太監和皇帝的故事,我把它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快樂。」
「有一個新來的太監,怕睡著了听不見皇上的吩咐,又怕耽誤皇上和娘娘的好事,就自作主張躲在了床底下。 」
「哪曉得第二天早上,太監躲在床底下的事情,還是被皇帝發現了。皇帝很惱,就問太監,好你個奴才!竟然敢躲在朕的床底下,你到底在床底下躲了幾個時辰?」
「太監听到皇帝發問,馬上跪倒地上答道,回皇上的話,奴才在床下只過了五更天。」
「皇上一听,馬上問道,哄麼?你在床底下躲了五更天?那你听到了哄麼沒有?」
「太監答道,一更天時,皇上好像是和娘娘在賞畫。」
「皇帝問,這個話怎麼解釋?」
「太監答道,皇上和娘娘說,來,讓我看看雙峰縣秀景。」
「皇帝繼續問道,那二更天呢?」
「太監答道,二更天時,皇上好像掉到地下去了。」
「皇帝一驚,說,這個話又有哄麼說法?」
「太監答道,听娘娘說:你快上來呀!」
「皇帝繼續問道,那三更天呢?」
「太監答道,皇上和娘娘好像在吃螃蟹。」
「黃帝問,這個話又怎麼解釋?」
「太監答道,听皇上和娘娘說:把腿掰開!」
「皇帝問,那四更天呢?」
「太監答道,四更天,好像是皇上的岳母大人來了。」
「黃帝問,這個話又怎麼一個解釋?」
「太監答道,奴才听見娘娘不停地高聲喊道,哎呀,我的媽呀,哎呀,我的媽呀!!!! 」
「黃帝問,那五更天呢?」
「太監答道,皇上好像是在跟娘娘下象棋。」
「黃帝問,這個話又怎麼解釋?」
「太監答道,奴才听娘娘說,再來一炮,再來一炮!」
大家便笑得人仰馬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