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人員離開後,石墨烯實驗室才開始進行智慧藥發放,整個過程在智慧產業規劃部監督下進行。
所有的科學家中只留下了2個外籍人員,分別來自得國和楓葉國。
而且年紀也比較大,陳涵還知道他們和麥克情況差不多,都沒有老婆,屬于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類型。
這種人沒有家人牽掛,所以覺得入籍華國也不算難以抉擇。
而其他離開的外籍人士情況就復雜多了,陳涵還要求他們把家人都邀請來華國,不說水土不服的問題,以前讀書的工作的養老的家人他們願意嗎?
陳涵的目的幾乎擺明了,就是不想要這些人繼續留在石墨烯實驗室。
那大家還留下來干什麼。
留下來的兩個外籍人士很快就感覺自己的決定無比正確,因為吃完智慧藥的感覺太美妙了,就像是科學家發現了世間的真理!
以往無數模糊迷茫的事,全部浮現在腦海,隨著思維想象隨時可以調動。
更加重要的是剛剛吃藥後的那種虛幻感,他們其實沒有服用過違禁d品,但估計d品的感覺都沒有現在的感覺好。
好在智慧產業規劃部的工作人員提前通知過大家,說這東西不會上癮,沒有強制成癮性,不然他們都要懷疑智慧藥里是不是有海洛因的成分在。
所有石墨烯實驗室的工作人員此時工作能力都提升了不止一倍。
甚至有好幾個人,產生了新的靈感,困擾他們很久的難題,似乎都想通了。
其實科學研究所謂的靈感,很多都是來自自己過去的經歷,或者看過的各種文獻書籍,學習過的知識。
當這些知識都能隨時調用的時候,就相當于一台老舊卡頓的安卓手機,換成了化為最新款旗艦機。
反應速度也變得更加快速。
很多人很想馬上進行實驗,倒是不用紙筆記錄自己剛才的想法,因為他們所有的想法,都在腦海里。
以後就算公司開會,都不用寫下來了,這些畫面都會記錄在大腦儲存記憶中,隨時可以調用。
未來是否面臨超憶患者面臨的問題,這也無需擔憂,他們是神經元細胞得到強化,這些信息處理能力,大腦完全可以處理過來。
所有人對陳涵更加敬仰,這得有多天才,才能開發出這麼逆天的藥物。
簡直就是直接讓人類開始新一輪進化!
所有服用智慧藥的人,已經算是新人類了。
大概幾個小時後,所有人都消化了智慧藥,陳涵才開始宣講他昨天捕撈到的技術大綱。
具體技術細節自然不會當著大家的面全部公布。
每個技術都要分為不同的工作小組進行,並且每個小組也要有不同的成員,掌握不同的技術。
這樣也能降低技術泄密的可能。
而且最關鍵的是石墨烯量產技術不能泄露,只要做到這一點,就算商業間諜拉攏無數個實驗室工作人員,拿到了完整的技術,在最後的材料上,也會遇到阻礙。
無數重保險,可以讓石墨烯實驗室的技術,保持領先狀態。
「可折疊的柔性屏幕、超大儲存、超長待機現在根據你們各自研究的項目,重新分組,以前就在進行相關技術研究的,優先成為科研組組長,我們實驗室今後都用小組模式。」
「完成石墨烯手機項目後,相信大家對石墨烯這種材料的認識也會更加深刻,到時候可能在其他科研方向上產生新的想法,你們可以和曹宏交流,專門成立獨立科研小組進行深入研究然後商業化,比如石墨烯地板、石墨烯抗壓材料、石墨烯衣服等等,經費完全不用擔心。」陳涵宣布道。
前世各種蹭石墨烯熱度的產品,在陳涵的帶領下,很可能一一實現,陳涵抱有非常大的期望。
所有人聞言愣了愣,旋即歡呼起來。
剛才大家其實有些忐忑,因為很多技術大牛都走了。
他們不知道接下來各自項目組的研究還能不能進行下去,要知道石墨烯本來就是日不落國發明的,國外的研究更加深入,化為這才高薪請了這麼多國外專家。
這里很多人都是13年左右,從博士畢業加入的公司,他們像學徒一樣跟著這些外國專家身邊交流學習技術。
但終究因為底蘊不夠的關系,還比不上一些外國專家。
現在陳涵卻是重新替代了原本的外國專家,他們又回到了以前熟悉的模式,大佬發布實驗任務,科研目標。
他們量化分析,然後在大佬的領導下進行研究。
本來這就是他們以為的模式了,直到後面才發現,陳涵遠遠比他們想象的還要強大的多,陳涵拿出的技術,雖然被劃分成了很多個技術細節,眾人只能掌握其中的一部分。
可是最後結合在一起,實驗就這樣成功了!
這根本就不是實驗了,而是重復制造產品,仿佛所有研究早就經過了驗證,是非常成熟的技術。
有這樣的領導,研究新的課題根本沒有太多難度。
所有人才反應過來為什麼陳涵這麼有底氣趕走外國專家,因為他只需要工具人。
就算把他們都拋棄,重新選擇相關領域的專家,技術應該也可以實現。
這些人收起了心中的驕傲,開始虛心听陳涵講訴各種技術方向和數據。
陳涵一整天都待在石墨烯實驗室,把每個小組的科研目標敲定,他算是這次石墨烯項目的項目總監。
其實很多東西要是多給陳涵一些時間,陳涵可以把每篇論文都寫出來,其中還包括了技術細節。
但這就涉及到幾百萬字的技術資料了,陳涵昨晚才獲得的資料,根本沒時間和精力把腦海里的技術寫出來。
好在石墨烯實驗室的人,本身研究石墨烯材料好幾年,自己的學術水平至少也是教授級別。
陳涵很多時候只需要說個大概方向,把關鍵數據透露,他們就能獨立完成各自的細節。
省了很多功夫,等到陳涵把腦機翻譯機器完成,就可以把大腦里的這些知識信息,讀取成文字信息了。
在實驗室的獨立辦公室內,陳涵一個一個的召見每個項目組的成員,分配具體的任務。
最後把所有項目組組長召集在一起,規定大家的實驗時間,必須在一個月內把技術完善,研究出量產辦法,到時候才能授權給手機企業去生產。
有些技術陳涵只知道如何做到,但怎麼去量產,還是需要專家們具體設計一番。
當然這些具體實施都不是特別難,有時候需要更改一下工廠的配方添加,或者冶煉步驟等等。
「只給你們一個月時間,大家加快速度,遇到不懂的可以給我發郵件,我會最快速度回復大家。」陳涵說道。
總共六七個項目組組長紛紛表示明白,信心滿滿的準備帶著自己的組員開始肝陳涵給的技術思路和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