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項羽坦坦蕩蕩的神來一筆, 叫呂布隱約有些做賊心虛。

那日簡談後,他心神頗為不寧,一個不慎就將來時計劃拋至九霄雲外, 兀自盤算去了。

呂布板著面孔, 一臉嚴肅,雙目放空。

無人知曉,他腦海中此時正進行著何等激烈的天人交戰。

老子可是曾名揚天下,使敵聞風喪膽、與王允共掌中樞的堂堂呂溫侯!

如今卻重溫做人手下的舊夢,還比當初為董卓效力時來得累死累活。

起碼那陣子他只需杵著, 嚇唬嚇唬刺客,再偶爾敷衍董胖賊幾句。

哪像如今成日提防憨子出昏招, 還得親自出謀劃策, 落的身心俱疲!

現不過于楚營掌個大權, 又有甚麼了不起的?

呂布高翹著一腿, 抖了抖,不屑地輕哼一聲。

順著老子給他嘔心瀝血做的謀劃, 那憨子決計不會再淪落至走投無路、烏江自刎的悲慘境地了,恐怕還能撿了天下一統的大便宜。

這幾樁算下來,的確真得屬他的頭號功勞,但凡識個好歹的, 都知該將他當祖宗般供起來!

思及此處,呂布先是暗自得意, 又有些酸溜溜的嫉妒,不住欷歔。

唉,怎老子當年就沒這人和時運?

他不禁扼腕︰否則就憑自個兒這靈機應變的腦袋瓜子, 早沒諸如大耳劉與曹奸賊一流可耀武揚威的份兒了!

況且, 真等到那憨子稱帝、需論功行賞那日, 他這居功至偉的一腳開溜,還不知省了憨王不知多少官爵與金銀賞賜!

項憨子但凡是個稍識趣些的,怕是感念他功成身退、不貪慕賞賜的瀟灑大義還來不及。

哪稱得上與‘叛離’搭邊兒!

何況那時不走,更待何時?

若真留下來,豈不是得一輩子為這憨子殫精竭慮,日日勞心勞力麼?

如此胡思亂想一通,呂布可算能擺月兌糾結了幾日的那股莫名愧疚感,終于不復輾轉,仗著這股子理直氣壯的勁兒,得以順利入眠。

只是這一宿,他卻是眉頭緊皺,一直翻來覆去,噩夢連連。

一陣兒夢到憨子登基那日,自個兒真走了,結果那八尺漢子竟在大發雷霆後,露出副虎目泛紅的……可怖模樣;

一陣兒則夢到憨子發覺他跑路後大發雷霆,發動五十萬楚軍天下搜人,將他找出後先是鞭打百下,接著關入宮中,成日被逼著出謀劃策;

一陣兒又夢到自己一走,便宜老哥被那憨子遷怒,一刀殺了,憨子也因殺功臣而失了民心,被劉耗子所生得崽子帶著舊部卷土重來,落得烏江自刎;

一陣兒還夢到便宜老哥與那憨子提前洞察他意圖,勾結一道,害他月兌身失敗,成日被範增老兒關在府里被逼出謀劃策……

夢境光怪陸離、千奇百怪,而被困其中的呂布,也因此時而齜牙咧嘴,時而毛骨悚然,時而憤怒咬牙。

待天光大亮,折騰了整夜的呂布終于醒來。

他不僅渾身困倦,雙目泛紅,眼皮底下透著青色,連白皙面皮也被氣黑了。

他怒氣沖沖地瞪著那柄一派無辜的龍淵寶劍,就似瞪著它那原主人般,咬牙切齒。

——他娘的,這憨子怎比當初那陳公台與高伏義還更來得陰魂不散?

那倆人固嘮叨難纏,好歹還曉得交替著來。

這憨子蠻不講理,硬將他整宿的夢給全霸道佔去了!

呂布不得而知的是,哪怕那日未叫項羽那三言兩語唬住,而得以順利北上往魏地尋便宜老哥韓信去的話……

也是注定湊不上這場熱鬧的。

且說韓信命副將分別前去采伐木料、購置瓦罌,自己則留于臨晉津日日著軍士擂鼓,營造出要強渡假象、牽制住魏軍主力的主力後,僅費了三日功夫,一切準備就已備齊。

韓信這時才對惑然不解的副將們下達了新的指示——制造木罌。

那造法由他親自寫下,卻為眾人聞所未聞︰以木夾罌底,方格縛住四周,以繩索系絆,如此交錯,合為一排。

數千只罌,分別做成數十排。

因韓信于軍中深有威望,縱使眾人心存疑竇,執行起來卻毫不含糊,剛過兩日,就已按著吩咐,將那怪模怪樣的木罌做好了。

當日夜里,韓信命副將馮敬替代他留于臨晉渡,繼續搖旗吶喊,自己則趁黑親赴夏陽,命人將木罌放入水中。

直至此刻,眾將方知這古怪木罌的真正厲害!

每罌可納二三軍士,一入罌中,軍士便以兵器為槳,劃動著向下前行,竟奇跡般比那些個草率制成的尋常船只還來得穩當。

韓信也親入木罌,與大軍一同渡了河。一到對岸,立馬整頓軍勢,朝安邑急速挺進。

還駐守在臨晉渡口,與楚軍遙遙對望的魏王豹與大將孫遫哪里料到,恰恰是他們認為不可容渡的夏陽處叫韓信以古怪木罌撕開,成了楚軍鋒銳的突破口?

幾日的監守,對方看似聲勢浩大、卻苦于船只不足而無法渡河的丑態,早叫他們放松下來,甚至以此取樂。

之前危言聳听的將領周叔,更成了魏豹與孫遫取笑最多的靶子。

周叔見那楚軍始終按兵不動,只作有條不紊造船模樣,隱約感到幾分不妥。

然而大王不信,孫遫為逢迎拍馬,更是屢屢譏嘲于他。

次數一多,周叔也惱了。

他性情耿直,卻絕不是個沒脾氣的。

既一副忠肝義膽反招庸主奸佞恥笑,他何苦去自取其辱?

恰就是韓信自夏陽突圍的這晚,周叔忍無可忍,在一次大發雷霆後,不等魏王豹派人捉拿他,先行棄了將軍因受,趁夜色離去了。

得知周叔夜逃的消息,魏豹著惱之余,更覺此人不忠,得虧先前不曾采用。

不過眼下戰況雖于魏有利,到底騰不出多的人手去追,索性道句晦氣後,由其去了。

殊不知韓信領著二萬精兵,已然深入魏國月復地。

因魏軍主力盡被臨晉渡的幌子所吸引,夏陽一帶的守備極其薄弱,韓信率領軍勢突入後,竟是一路暢通無阻,直到了東張,才遇著第一波魏國守兵。

面對這支不知從何冒出來的強大楚軍,防守的魏兵當場被嚇傻了。

當韓信命人一擁而上時,他們便被殺了個措手不及,那魏將見勢不妙,直接舍了部下落荒而逃,余部更是潰不成軍。

韓信初戰告捷,也不得意。

他深知時機寶貴,趁著魏軍主力對他們的存在尚且一無所知,乘勝迅速逼近了安邑。安邑守將王襄雖未似之前那將領般棄軍而逃,而選擇了出城迎戰,卻徹底低估了這支楚軍的戰斗力。不出數回,即被楚兵生擒下馬。

見主將被擒,安邑守兵喪失斗志,非逃即降,韓信趁機佔下此城,簡單犒勞部下後,繼續朝魏都平陽進軍。

當平陽遭受攻擊的消息傳到臨晉渡時,魏豹哪里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雖知魏都尚有萬余守軍,據城堅守,遠不至于不堪一擊的地步。

但東張與安邑的火速失陷,卻叫他心神大亂,全然模不清那不知何時由他大軍眼皮底下潛入的楚軍究竟人數幾何。

他家眷也好,財寶也罷,盡在國都平陽,又哪能有任何閃失!

魏豹本就缺勇少謀,又氣又驚下,更是喪失了判斷。

他立馬決定只讓孫遫繼續看著臨晉渡,自己帶兵火速回援平陽。

在魏豹的設想中,平陽守軍尚能支撐一陣,他領六萬魏兵回援,那楚軍孤軍一股、遭前後夾擊,必將軍心崩潰,輕易可破。

殊不知韓信從頭到尾所打的,都是佯攻魏都、意在魏王的謀算。

歸心似箭的魏王豹率軍回返,到曲陽一帶時,正與韓信所領的楚軍迎面撞上,雙方立馬陷入交戰。

魏豹在起初的驚嚇後,也很快意識到這支深入月復地的楚軍,根本不似他所想象的人多——至多不過二萬人!

他所領軍勢,足有對方三倍之多,又是于本土作戰,可謂佔盡地利人和,必是勝券在握。

魏豹又哪里知曉,正因韓信所領的這二萬楚兵自知孤軍深入,四下無援,也無後路可言。

要想活命,就必須拼死殺敵。

而親自督陣的主將韓信,則給他們提供了最強硬的主心骨——在韓信有條不紊的指揮下,這支楚軍如流水般頻繁變陣,將陣中魏軍困得暈頭轉向不說,且各個如狼似虎,無不迸發出極強的戰斗力。

兩軍交鋒才半日,魏軍便狼狽潰敗,魏豹拼死突圍至東垣一帶,仍叫韓信給捉了。

韓信大獲全勝,遂喊降魏軍,又將魏王豹投入檻車,抵達魏都平陽後,以此為脅,要求守兵出降。

見大王已然被擒,本就懼楚軍威名赫赫的守兵更無抵抗之心,立馬開城投降,只求保住性命。

韓信入駐平陽,便有條不紊地開始了後續的處置︰將魏豹家眷悉數囚禁,留待項王下令;又招降了還在回返途中的魏將孫遫、周叔等人;再是升宴犒勞軍士,同時嚴令重申軍紀,不允侵擾百姓,再派人另加進行安撫;最後是從魏軍俘虜中精挑細選出可用之人,收編入伍,加緊開始訓練。

他緊鑼密鼓地訓練著這新增的五萬魏軍,片刻不願懈怠,皆因他的下一個目標,已然瞄準了東側由司馬卬所據之殷國。

他之所以還未發兵,一是因尚無王令,而則是向來深謀遠慮的賢弟那處……或許已有計劃。

韓信極為敏銳,雖不知陳平等人出使的具體情況,但也猜了個八/九不離十。

他思量一番,果斷在派出軍吏向大王匯報軍情後,又急急另書了信函一封,派人送去賢弟處。

就在這時,副將馮敬忽進殿來,上稟一事。

原來魏王豹諸多姬妾中,有一薄氏最受寵愛,吃穿用度,綾羅賞賜,無不堪比正室。

若溯其緣由,卻不單因其生得亭亭玉立,或是姿色尤為動人之故。

而是因一善相面之老嫗許氏,曾斷言薄氏「將來必生龍種,當為天子」。

魏豹僅僅為王,卻得知日後將生子為帝,如何不喜?自對薄女另眼看待,額外恩寵。

「竟有此說?」

韓信聞言蹙眉。

對相面術士之言,他素來保持將信將疑的態度。

畢竟術士極少有窺視天機之能,大多不過故弄玄虛之肉骨凡胎,自也可受邀寵心切之姬妾以錢物賄賂,信口開河。

可一旦涉及‘天子’之說,不論是真是假,他為防惹禍上身,皆不可輕忽對待。

他略作沉吟,很快做出最為妥當的決定︰「遣吏四員,將薄女護送至大王處,再將其中緣由相告。」

至于是否采信此說、將頗有姿色之薄女納用,就由項王親自決定。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