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得知素來只重軍事的項王, 竟舍了厲兵秣馬,決心先使計策時……
全軍上下雖不敢明著交頭接耳,心里卻無不震愕。
隨軍之幕僚文吏, 則是震驚之余,更覺振奮。
他們不由得互看一眼, 都在彼此眼中讀出了‘志在必得’這四字。
夢寐以求的機會終于來到, 他們豈會願意拱手讓于他人?
須知楚營幕僚頗眾,大都是不折不扣的諸侯子。
他們不惜背井離鄉,屈膝侍奉項王,所求不外乎是有朝一日得以仿效諸如蘇秦、張儀一流的縱橫家——通過往來游說、出謀劃策,于世間呼風喚雨,操控天下大勢變幻。
君主大業得成,他們也可隨龍騰而上, 實現畢生抱負,得以青史留名。
之選擇追隨項王, 除楚勢最強、霸王聲譽最高外,還因天下諸侯多好擅領兵作戰的悍將, 而普遍瞧不起儒生文士者。
唯有項王脾氣以暴戾著稱,對他們卻溫和有加,以禮相待。
只是叫他們失望的是,這份禮遇背後, 卻也意味著重武抑文,不受重用。
不想這偌大危機當前, 慣來沖動蠻勇的項王竟破天荒地沉下氣來,願先遣說客使計, 著實叫他們驚喜不已。
待仔細一打听, 勸動項王變換心意的又為那忽然而至的呂將軍時, 他們頓感恍然大悟。
果然還是那位呂將軍在中說項!
範增經一番精挑細選,最終擇中盱眙人武涉等三人。
他們苦苦等候多年,終有出頭時機,自都躍躍欲試,躊躇滿志。
若非籌備尚需時間,他們恨不得連夜出發。
現也只等明日一早就帶上各自人馬,前往各國境地,以求早日求見諸王了。
眾人剛一出發,呂布那營帳中卻迎來一張生面孔。
「呂將軍,」夜深人靜,呂布還一臉苦大仇深,獨自對著身前那張從憨王處討要來的粗略輿圖陷入沉吟,衛兵忽報道︰「陳信武君求見。」
「啥玩意兒?」這輿圖上諸多關隘標得繁雜,呂布看得眼前昏花、心煩不已,一听是個從未耳聞的名號,頓時想也不想,徑直不耐煩道︰「不見。」
衛兵被這斬釘截鐵的答案砸得一愣,也不敢問詢,遂小聲回了求見那人。
不料那信武君卻未就此離去,而是再請衛兵通報了句話︰「信武君言,將軍心存煩擾,他或可謀劃一二,排憂解難。」
呂布擰緊了眉,雖不怎信這屁話,但也听出對方是鐵了心要見自己一面了。
遂撓了撓頭,將研究了半天的輿圖隨意一合,沉聲道︰「請他進來。」
話音剛落,那位陳姓信武君便已掀簾入帳。
呂布坐于主位上,微抬了眼,一雙虎眸光芒銳利,直勾勾地打量著他。
這人雖著文官制式的長衫發冠,卻身形長大,相貌堂堂,任誰看去,都是位能叫眼前一亮的美丈夫。
唯獨因生了一對微微上翹的狐狸眼,少了風清明月的俊朗,而多了幾分智黠與風流。
此人泰然至前,微揖一禮,唇角微微揚著︰「平見過呂將軍。」
「坐吧。」
呂布淡淡瞟他一眼,並不怎欣賞這副一瞧便滿肚子壞水的皮相,隨意道︰「有事不尋大王說,卻來見我作甚?」
陳平莞爾一笑,開口卻是直截了當︰「平跟隨項王數載,雖未受薄待,謀亦不受用。而呂將軍非但才智過人,且膽略出眾,敢于屢屢犯言直諫。聞此,平方厚顏前來,只求斗膽一試。」
這話固然不假,背後緣由卻絕非如此簡單。
早在陳勝舉事時,陳平即知天下必將陷入長久大亂,遂捉準時機,帶領少股青壯投奔魏王咎。
然魏王咎雖留下了他,卻僅命他任職太僕,管領車駕,對他多番所獻計策,則不听不用。
後更受到饑讒,受王猜忌,累他被迫出走。
而隨著魏王咎先遭章邯所破,章邯又遭項梁擊退,只是未過多久,章邯卷土重來,使項梁所率驕兵大敗。陳平靜候許久,方一眼看中繼承叔父遺志的項羽為新主君,投入麾下,隨其輾轉多處。
從楚軍入關後,他固是與同僚一道升遷,被封作卿,卻並無實權。
未過多久,陳平就已然看穿項羽重武輕略、魯莽少謀、輕信奸臣的弱點。他既是不甘伏于庸主、落得默默無聞的結局,也是打心底不認定項羽具備一統天下的雄韜偉略,遲早敗亡于旁人之手,遂一邊低調行事,一邊默默觀察諸侯動向,期望另擇明主相投。
于秦宮夜宴時,他初見那韓地智士張良,頗覺合契;再觀那劉邦能屈能伸,頗有大器之資;反觀項羽有眼無珠,糊里糊涂;不由起了重新擇主而事的心思。
他人脈雖稱不得廣,但除有這一面之緣的張良外,于漢營中尚有一故交魏無知。
倘若去投,倒是不乏人引薦。
陳平動了心思,正斟酌著,卻不料風雲突變,中途殺入個名不經傳的呂布來!
楚王當場斃命,一干漢軍與王隨具都血濺當場。
這自投營以來,便一直不顯山不露水,甘心做一不起眼的執戟郎中的年輕壯士,竟藏了這般神勇奇謀!
陳平親眼看著他僅憑一人一劍,生生殺出一片尸山血海,直讓四座震驚,也叫局勢為之大改。
因他抓準時機先發制人,上一刻還為座上賓、也叫自己頗為看好的劉邦轉瞬被扣上弒主罪名,被迫抱頭鼠竄,西逃入蜀;而項羽去了拘束他的礙事國君,又嫁禍給了爭權勁敵,盡掌權力,名正言順地自立霸王;更不可思議的是,還听取諫言,一改領兵東歸彭城的計劃,轉而定都咸陽,經營富庶關中。
劇變接踵而來,令他目不暇接。
陳平驚訝之余,不免對這位神秘莫測的呂將軍,起了濃重的探究之心。
手段乍看粗莽直接,像極了項王,然觀其結果,卻無不透著老謀深算。
最令他徹底棄了離楚之意的,還是項王听取諫言後,身上所起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再拘泥于楚國霸王,轉戰逐北,卻只王楚國一地的狹窄條框。
而是先據強齊、並燕趙,一邊精心經營後方本營,一邊于前線收攏民心,赫然展露出鯨吞天下之勃勃雄心。
陳平目光如炬,哪里看不出眼下四面遇敵,連失三地的楚軍看似如履薄冰,卻也得了絕佳時機,正處于定勝負的節骨眼上。
然這時機由天予人,卻需看項王肯不肯取。
若項王剛愎自用,仍是一心只以蠻力破敵,受諸侯合圍,攻堅難下,糧草不繼,勢必迎來兵盡糧絕、眾叛親離的敗局。
正因這份心思,楚軍誓師出擊,一心報仇雪恨時,陳平面色淡然,只冷眼旁觀。
孰料呂布剛至,項羽便一反常態,徹底扭轉了心思。
——只要項王肯听諫用計,大勢便已塵埃落定。
陳平耐心觀望多時,終于在這一夜做出決定,死心塌地留在楚營。
既絕了改投他勢的心思,他自不甘心于繼續默默無聞,做一有名無實的信武君。
與其到項王前自討沒趣,他更願在粗中有細、憑一己之力將大局改頭換面的呂奇士前試上一試。
看能否得此舉薦,得以大展才華。
呂布心思還有一半放在剛才那份輿圖上,心不在焉地點了點頭。
正準備開口敷衍一二時,腦海中忽有一道霹靂劃過。
他渾身微不可察地一僵,倏地抬了眼,炯炯有神的眸子直視這氣定神閑的英俊幕僚道︰「你……姓甚名甚?」
「回將軍,」他問得突兀,陳平卻毫不在意,風度翩翩一頷首︰「在下名喚陳平。」
……陳……平?
呂布頭皮一緊。
——他娘的,怎是陳平!!!
後知後覺眼前這人,竟是史上那位與叫他心有余悸的毒士賈文和相比、還來得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陰謀家時,呂布面皮雖竭力繃住了,渾身汗毛卻是瞬間炸起。
他怎不曉得,這本該在劉耗子帳下混得風生水起的危險人物,此時也在項憨子帳下混日子?!
呂布在沙場縱橫,所向披靡,身先士卒,領兵沖鋒陷陣從無二話。
若要比單打獨斗,那他除了這輩子倒霉遇上憨王這怪力莽夫外,堪稱天不怕地不怕,打遍天下也無敵手。
唯獨在吃過賈詡太多暗虧後,對這些個心眼比蜂窩還多的毒策士略微犯怵。
不過轉念一想,他心思漸定。
那劉耗子還遠遠躲在巴蜀那窩里,不知何時重見天日……依他看來,陳平八成未與那老賊勾搭成奸,才安分守己了這麼長時日。
況且楚國勢主,為那憨子霸王。
縱真叫陳平耍計坑了,倒霉的也該是那項家呆子,坑不到老子頭上。他怵個啥勁兒?
呂布一驚過後,很快冷靜下來。
慌是不慌了,心里到底本能地有些警惕,又有些許發虛。
不論心中如何作想,他目光卻是古井無波,面無表情地看向陳平,同樣直白詢道︰「君欲獻何策?」
陳平知曉自己寂寂無名,因而得呂布貿然問起名姓,心里自是欣然居多,絲毫不覺冒犯。
見呂布當真向他問策,顯要耐心聆听時,他不由微微一笑,將心中所想徐徐道來︰「諸侯當說,卻不可盡說。」
呂布淡淡地「噢」了一聲,尾調微微上揚,虎眸微眯,神態間便是渾然天成的高深莫測︰「依君之見,何人當說,何人又不當說?」
陳平毫不猶豫道︰「代王歇對昔日舊臣張耳,早已心生怨懟,可說;張耳怨恨大王,素來交好劉邦,又與河南王申陽、殷王司馬卬有舊誼,四人皆不可說;魏王豹非除不可,且需速除,不必說。」
呂布面色深沉地听著,沉吟片刻,緩緩道︰「願聞其詳。」
不听白不听——听不懂拉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