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八十六章 欽差巡撫

楊士奇在固安與皇帝都密談了一些什麼外人並不清楚,回到京城之後,楊士奇便著手派遣御史調查京畿受災州縣官員的操守問題。

這些地方官員,有一個算一個,真要查貪腐全砍了可能有冤枉的,隔一個砍一個肯定有漏網之魚。

楊士奇選中了官場愣頭青于謙,這位僉都御史于大人現在在京城官場是人人憎恨,就連他的頂頭上司左都御史顧佐都不願意跟他有任何的私下來往。

于謙卻不以為意,他知道皇帝讓他抓貪腐就是個得罪人的差事,只要走出第一步,就別想回頭。無數人的眼楮都盯著他看著,一點點毛病出現都會被其他官員彈劾。

如果有人覺得不可能,請參考一下嘉靖年間的海瑞,吃頓肉都能引起京城官場的傳揚。若是無人盯著會出現這種無聊的新聞嗎?

好在于謙現在的官位是左僉都御史,正四品的官位,如今雖然朝廷發放俸祿不及時,可是就算一年發半年的俸祿也比以前沒有加俸時拿到手的錢多,維持一個體面的生活沒有任何的問題。

都察院巡查地方本就是分內的職責,楊士奇點名于謙負責調查京畿官員的操守,顧佐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于謙出京不在都察院待著,他也順心一些。

這個人太軸了,根本就不懂官場的潛規則,花花橋子人抬人,你這麼不管不顧的查別人,難道別人就不會對付你嗎?

報給皇帝之後,皇帝直接給了一個欽差巡撫京畿的名頭,並且賜給了尚方寶劍,五品以下官員只要證據確鑿可以先斬後奏。

于謙第一站就選擇了京東的通州,通州乃是大運河北端,漕運興起之後通州地處運河要沖,便有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京城的漕糧倉庫大半都在通州儲存,有需要時才會從通州經通惠河調運到京城朝陽門碼頭。通州下轄四縣,分別是三河、寶坻、漷縣、武清,都是此次蝗災的重災區。

于謙到了通州第一件事就是將所有官倉全部封存,各倉的賬冊全部收繳,同時派人到京城求見戶部郎中唐三任,請他派遣懂賬冊的賬房人員到通州查賬。

唐三任正愁在戶部如何打開局面,收到于謙的求助,立刻派人到通州協助于謙查賬。為了不走漏風聲。唐三任沒有用戶部的賬房,而是調用了幾家皇家生意的賬房前去查賬。

這年頭守倉庫的哪有干淨的,連帶著通州上下也是在官倉中吃的滿嘴流油。就連普通的庫子每個月也能分潤個十貫八貫的銀錢,這里就是大明朝官員貪腐的集中地。

讓朝廷上下誰都沒想到的是,于謙竟然敢直愣愣的把漕糧倉庫這個馬蜂窩給捅了,官倉一封整個官場一片嘩然。

紛紛彈劾于謙膽大妄為,竟然敢動漕糧重地,可是所有的彈劾到了首輔這里都壓了下來,甚至都沒有送到臨清皇帝那里。

群臣著急了,那就證明于謙這一棍子敲對了地方,楊士奇有預感,這次的倉場案一定小不了,這些人越是著急,憤怒,就說明案子抓住了他們的痛腳。

于謙雖然性子耿直,但是卻不是沒腦子,不然也考不中進士。他把欽差行轅設在了戶部分司,並將大大小小的與漕運倉庫有關的官員全部軟禁在戶部分司。

誰也沒想到這個愣頭青敢這麼干,要知道軟禁官員一旦證明官員無罪,那是要反坐的。

就這一招為賬房們爭取了好幾天的時間,等到有人發現不對,開始要求于謙放人的時候,于謙已經把倉場的大部分賬目核對的差不多了。

剩下的時間,就是要根據賬目出現的差額核查各個倉庫實際的存糧。

這時候凡是牽扯到通州倉場案的官員們都是人心惶惶,更是各種手段齊上陣,甚至使出了暗殺的手段。

于謙雖然對于人情世故表現的如同愣頭青一般,但是對于官場的爾虞我詐,卻是異常敏感。指揮著手下兵丁布下了埋伏,只等殺手一來便撒下大網將殺手網住,將殺手活捉。

不過這殺手是死士,沒有問出任何有用的口供,便咬舌自盡。這讓于謙心中大震,這樣的死士可不是普通人家能夠養得起的。

現在死士一死便死無對證,搜遍了死士的全身也沒找到一件代表身份的物件,看來人家隨時都做好了失敗的準備。

如此大案不但震動了整個朝廷,就連在臨清的朱瞻基也沒想到,從上一次清查倉場貪腐到現在這才幾年的工夫,怎麼就又成了窩案。

于謙的奏疏中描寫讓人觸目驚心,整個倉場幾乎到了無人不貪,無人不腐的地步。案件還在進一步的審理當中,就連于謙都差一點被刺殺。

為了保護于謙的人身安全,朱瞻基從羽林軍中調撥了一個隊的官兵對于謙進行保護。隨著案件的深入審理,不斷有官員被牽涉出來,不斷有官員被抓捕。

一向以愣頭青形象示人的于謙都有些慌了,再深挖下去,是不是整個京城官場都要為之一空。于謙就不明白,聖賢書讀到哪里去了,怎麼一個個的口中都是忠君報國、冠冕堂皇的話,輪到做事的時候,就恨不得把刮地三尺,黑眼珠見不得白銀子。

為什麼官員個個都只想著撈好處,讀書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理想去了哪里。

這一刻于謙對自己所學的學問產生了疑問,為什麼這些人不能按照聖賢書的教導做事,嘴里喊著恥于言利,背地里卻恨不得把所有的錢財都撈到自己的手里。

于謙把這個疑問寫成奏疏發給了皇帝,奏疏在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到臨清,朱瞻基看到了這個奏疏,知道于謙陷入了自我否定之中。覺得自己的所學與現實對比格格不入,為什麼四書五經之中都是在講忠君愛國,仁政愛民,清廉自守。

可是實際當中,這些讀了聖賢書的讀書人,貪腐起來比沒有讀過書的人更加的肆無忌憚。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