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初到世間 0045章江湖通史說古今

月朝的寶藏自從出來,各方涌動,天下個大勢力,都要參上一腳,天下三城,江湖大派,黑道梟雄,隱居島嶼都出來了!不是江湖中人舍不得錢財,而是江湖打打殺殺總有些珍貴秘籍失傳,史書中記載的破碎虛空之境,已經近千年無人達成,破凡三境這數百年能達到的人,至少明面上,在整個大陸也不過百十人而已!而達到破凡第二境界以上的就更少了,明面上就十來人而已,遠遠達不到月朝時期史書記載的盛況,尤其是這其中破凡境八成是江湖中人,朝廷也是難受。

此方世界和王非敗前世歷史中有些相似,都有諸子百家,但又都似是而非,諸子百家的發展和歷史與王非敗前世很不一樣。說到史書記載,在江湖人心中中史書不歸朝廷,而是歸于江湖,歸于三個由史家建立的門派,這三個依靠上上品門派而依存的史家門派為了能準確描述平常都是不問江湖事。至于為什麼如此,卻是要說到歷史上一樁公案。

在王非敗的了解中,大約兩千多年前——

在戰亂紛飛的年代,大陸九州分裂,各諸侯國彼此爭斗不止。但也正是這種競爭,讓九州之地誕生了最輝煌的文明——諸子百家匯聚而成的百家爭鳴。那是諸子百家誕生的初期,也是諸子百家最為輝煌的時期,那時候百家爭鳴,爭奇斗艷,你方唱罷,我方登場。這其中就有一個將個人的‘人’字和需要的‘需’字合起來稱之為儒家的學說流派。當時天下動蕩,為了平息戰亂儒家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各地諸侯嚴守規矩,不再越權行使,而這樣就要提高當時名義上地位最高的皇室,木家的地位。

可惜當時的木家皇室早已破落不堪,于是儒家先是為皇室提高地位聲望,提出為尊者諱,春秋筆法等一系列做法,抹去史書中大量對木家言辭不太好的內容,同時將更古老的賢君去除其記載里不善的內容,使其模範化,聖人化,由此來突出忠君的理念和確立君王統治的合理性;然後又將不得不提的,用更為隱晦的手法寫出來,並主要指責臣子或妃子,自此有了‘奸臣當道’和‘美人誤國’的說法。儒家將以自己需要做出的史書當作依據來烘托自己的主張,算是將當時皇室木家的聲望提了一點點,但木家失勢時期的幾任帝王的事情當時的諸國太清楚了,這里面的內容難以篡改,所以最終的效用其實不大,卻給後世開了很不好的頭。

當時儒家的想法也許有好的一面,但實際上卻引起了部分史家的反彈,為此不少史家和儒家展開了針鋒相對的辯論,爭執。可惜史家掀起的這場反對浪潮卻得不到朝堂和列國諸侯的支持,最後史家大多不願妥協的都不得不離開朝堂另尋出路,他們或隱下真實想法,秘密記錄天下真實或自建勢力崇尚萬民和天地,以記錄真實歷史為信仰,最後這些史家在後來墨家掀起的武學浪潮中獲得了生機,最終形成了三個以記錄真實歷史為信仰的武學門派。事實上,到了王非敗的時代,天下各國對于史學也是以這三大史家門派為正宗。

而史家的這樁公案,其發生時期,對天下諸子百家來說也是一個大變革時期。而在那個諸子百家爭鳴的變革時期之前稍早,作為當時九州的領袖皇室的木家權勢還沒有衰敗完的時候,當時出于對人體的探索和求取學識的需要,道家、墨家、醫家先祖聯手向其它勢力、學派求取知識,並對之前歷朝歷代積累下來的巫術和格斗之術中正確部分進行了篩選整理,並吸收外來文化的部分精髓,武學因此誕生,徹底的月兌離了巫術和鬼神的蒙昧,讓人自身走向了神聖。破凡十二境的劃分也從此時逐步的完善而來,而向道、墨、醫三家借出資料的各家勢力、學派也分享了三家的大部分成果……

那時候,武學剛剛誕生歸于少數學派和當權者所有,這些學派幾乎都是諸子百家的一部分。後來木家勢微,天下諸侯割據,武學傳承和研究最多的流派墨家一脈在取得道家、醫家支持的情況下,為了天下大亂中的百姓能在兵慌亂馬中能取得生存,求得自尊,將大量武學傳了出去,這其中甚至包括品相在中下,中中,中上的武學。于是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天下人人習武,人人如龍,以得以自保。同時隨著墨家武學流傳開來的還有墨家提倡的兼愛、非攻的思想,但這種思想一出現在世人面前,便遭到了儒家的反對!其中最大的沖突就是墨家沒有等級的觀念,對鬼神也不是儒家的敬鬼神而遠之,而是明鬼這種對鬼神持研究者的態度;而儒家以古時候的帝皇禮儀為依托,提高皇室地位,贊成將人分成三六九等,換句話說當時儒家提倡的皇室木家的禮儀就是等級的初步保證,對鬼神的敬而遠之,就暗含少許了地位高低者的差異。在儒家的規劃中先是禮儀重新喚起諸侯對皇家的重視,

然後督促諸侯逐步交出權力,武力也因此向皇室漸漸集中,這樣皇室強力起來,才能天下太平。

那是一個大爭之世,諸子百家各有各的太平學說,甚至互相爭斗,來證明誰的學說正確!但常年的列國爭斗讓百姓渴望統一,諸子百家也漸漸趨同于統一的建議。而最早提出統一想法的儒家,無疑站了個大便宜,這是儒家喜歡倡導的,同時這也是天下諸子百家所認同的,百川終要歸海,儒家也借著禮儀和統一的理念一步步就此走上了朝堂。可另一方面,墨家將武學傳播于天下,卻讓先天諸子百家和百姓拿到了匹夫一怒血濺殿堂的利器,拿到了天下人人如龍的一絲可能,即便大部分人受限于資質或財力;但這把利劍,即便天下一統,也無法被徹底折斷!反倒是培養了血性,藏兵于民間,讓統一的道路不能只是靠一國的武力,人心的歸屬也變得極為重要,自此儒家後期誕生的一大流派中‘得民心者的天下’的言論開始盛行!自此墨家進入了歷代統治者的視線,其思想和勢力遭到了歷代皇室、貴族的打壓!

諸子百家互有爭斗,與歷代皇朝的關系也是分分合合,但不管歷史如何發展,因為武學和其它原因增強的各家勢力其獨立性增強不少,逼迫得當時的皇家在推動的集權時有了些松動和活躍成分,不至于太過獨裁。而每一個皇朝,帝皇都未必是賢明之人,就是賢明在個人問題上也不可能不犯錯,這使得歷代皇朝無法徹底將天下之權盡數收歸一體,各方勢力想盡辦法留下了一些對皇權的牽制。如果細細分析原因,百家爭鳴之後,歷朝歷代的興衰,除了土地兼並,利益紛爭,史家的記載上你能看到大多皇帝在長期的執政中最終都沉迷于權利,迷醉于歌舞聲色,反倒消弱了意志。而皇族血脈的發展更是有趣,歷朝歷代都是開朝的皇帝人高馬大,可在一代代身輕體弱的美人血脈影響下,在一代代皇帝頹廢的生活對血脈中有利因素的弱化下,末代的皇帝卻往往身高連普通百姓的平均身高都比不上,武功資質也是一般!

再後來武學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破碎虛空的武者!這緩解了皇朝和諸子百家的矛盾,但也給世人一個渴望,自此天下莫不以破碎虛空為目標,武學自此進入了真正的鼎盛時代。這時候正是月朝時期,儒家在破碎虛空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叫做天子的概念和一個叫做獨尊儒術廢百家的概念,其中一條就是只有皇家的人才能破碎虛空,皇室的人才配破碎虛空,因為皇家帝皇貴為天之子,破碎虛空理應由皇室享有,功臣分潤其利。就此皇室借著儒家的幫助開始細細琢磨,到處收集武學,專門挑出幾個資質優秀的皇子,交給當時皇室的支持者儒家、兵家、法家、錢家秘密培養,倒真讓他們培養出了兩個破碎虛空的強者。也因為這樣,月朝皇家和江湖諸子百家還有其它地方勢力真正大規模的戰役開始了!最後墨家,道家先輩成就破碎虛空之境和皇家兩位破碎虛空的強者在一番爭斗後雙雙破碎虛空而去,只留下破碎的山河、孤苦的百姓和被諸子百家,各路英豪圍攻的儒家、兵家、法家、錢家和皇室。

這其中法家、兵家、錢家有部分歸于民間,可以說戰爭前期真正完全支持月朝皇室的只有儒家;但到了滅國這一步,儒家面對皇室之難,為了自身存續需要,索性另起爐灶支持當時最有實力的一路英豪,分化了道家一個支脈,將這個支脈的鬼神之說加入到了天子之說中——打起了‘天忘月朝,新君當立’的口號。這時期由于諸子百家的壓力,使得已經被世家大族觀念滲透的儒家被迫由‘獨尊儒術’的口號,改成了‘存天理滅人欲!’,但這滅人欲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儒家又不研究自然哲理,而是研究的和人如何交際,如何管理人員,如何保持尊卑、禮儀這些學問!你真問儒家經濟,兵,種地,打鐵等等,不能說所有儒家弟子都不懂,但確實不少儒家學子的知識圈就沒涉及過理工,經濟。于是儒家很多人都是由著一張嘴說些對的,又參雜些私貨,這就給什麼是天理,什麼是人欲埋下了邪說的種子,江湖幾大邪教,有兩個就是以此起家;甚至還引出了儒家‘心學’一脈,其思其想來源于早期儒家‘得民心者的天下’的一派,且已和傳統儒家有相悖之處,但這心學一派也和提出‘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學’一派在一定程度上互成陰陽,互相爭斗,互相吸取。

經過這麼一鬧,儒家被覆滅前的月朝皇室滅了幾支傳承,有心學一脈在受到傳統儒學打壓後和另外兩支儒家傳承干脆成立門派主要做學問勸人向善,對做官利祿一途進行了一定的割舍,反倒成就了一番美名!歸隱南山的說法一時間大受不得志者的歡迎。而其它大陸傳來的佛教也乘此機會入了九州地界,發展壯大。

月朝覆滅,各方勢力加緊爭斗的時候,魔道也開始出現並霍亂江湖,大盛了一段時間!諸子百家學派在戰亂後都是虛弱至極!至此儒家重新做了布置和道教、佛教聯手,三家聯手,自此儒釋道成為未來立皇朝的幾根根基之一,墨家則在衰退中除了部分歸于新朝的工部,大部分歸隱于民間秘密流傳。可以說當世隱世和半隱世的門派三成和墨家有關,還有機關,秘術等學問的門派也和墨家關系匪淺,至此墨歸江湖,行俠仗義!天下都是陷入了沉靜;但俠義的風氣卻流傳于江湖,不斷的演化成為了後來諸子百家不斷分裂,融合後誕生的更多武林門派思想指導的一部分。

道德仁義四字,由自然之道演化出德行,由德行演化出仁愛,由仁愛演化出取義,道家取道德,由自然德行向天道演化,儒家取仁愛由仁愛上升至人道德行反寓天道,以人之所需替天之所需,可謂‘人之道損不足而充有余’;墨家取‘義’,身體力行,以身作則,身入大道,改換山河,人定勝天,人人如龍!有了不平,就要行動,要受傷,要犧牲,就要奉獻,這使得墨家傳承不易,但也成為武學合理存在的理由之一!本來得了仁的儒家比墨家略高 一籌,但到了後期,部分人由‘春秋筆法’,‘為尊者諱’等學說走向了偽君子的道路,于是只是嘴上勸說的‘仁’和行動的‘義’開始有了本質的區別,仁開始走向暗面,而世間壯舉開始以‘大義’為名,正確之事開始稱之為‘正義’。後來佛家入住,以‘慈悲’代‘仁’,而道家道德則和佛教慈悲相爭,成立道教,天下信仰大半歸了這佛、道兩家。

再往後各家學派由于幾經大戰武學流失的厲害,元氣也大損,由雜家倡導提出了放棄成見的百家歸一的大潮!至此諸子百家的各個支脈,開始加速踫撞,分裂,融合轉化為一個個門派,職業幫會。和初期的門派只講門派武學和理念宗旨的不同,後期門派更多的講正邪善惡之別,也許以前的百家學說各執己見,但新成立取代百家的各個門派卻不再完全是以諸子百家思想為主要斗爭原因,更多了傳承和局部思想試驗地的味道。

再往後各派學說溶于武學理念之中,在江湖流傳,也在朝堂流傳!江湖和朝堂在月朝之後經歷了兩個朝代,達成了一種罕見的平衡,可以說朝廷在一些壓力和妥協下專門將一些道路不好走,難于管理,破費經費的名山大川讓了出來,只歸這些實力強勝的門派自己管理,門派內部歸自己管理。但如果有人出了自家地盤那就歸朝廷或是其他門派管理,這其中和朝廷相處融洽,對朝廷有一定支持的正派一般如果自己人犯了嚴重事情也會容許朝廷抓人,會遵守基本的法律。

在武林,天下三大雄城,除了國都,其它兩城就是百家演化留下的武林門派匯聚而成,自成王國,不受朝廷管束;但在很多事情上和朝廷又互有合作,比如邪教,比如魔教,比如月朝寶藏,可以說有了邪教和魔教,天下人大都有了放棄爭斗,彼此妥協的借口。

在王非敗來這個世界的時候,發現和前世有一樣的諸子百家也很是詫異,但細細研究,又發現因為武學的緣故,兩者早已不同,到了他所在的時代說是學說的爭議,不如說是武學理念的紛爭和不同職業的紛爭。可以說不同門派,不同的職業代表了不同的諸子百家。另一方面武學,雖然在民間依舊流傳,但高深的在這數千年的動蕩中開始集中于門派和世家,民間的武學典籍大致下降到了以下中,下下層次最多,人人深壁自珍,其它層次的都不是那麼容易得到了。

清源觀的前身‘歸雲派’乃是道家和墨家理念相合後的墨道一脈,因為融合的理念融入了歷經磨難方得始終的思想,才有了《凌雲渡劫曲》這門武功。但月朝時期也是在動蕩中幾次差點斷了傳承,後來因為精通機關和陣法被皇族暗中掠去人才去修寶藏,致使其在機關和陣法上的傳承失去了大半,到了本朝已經不再是以機關陣法聞名的門派,再後來到了青虛真人他們那一代被滅門的時候也就只有一位剛剛突破破凡境界的,還在滅門之時和一個敵人拼了個同歸于盡。

當然現在新發展的清源觀目前還達不到,讓朝廷割讓名山大川的讓其自治那種程度。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