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如果說這個銀鎏金盒子還能看出來頭的話,那個寶石項鏈想要搞明白來歷難度就太大了點,畢竟印度歷史本身就是一團糟。

我們都知道,歷史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了歷史,我們才知道我們以前是什麼樣子,但印度雖然是一個文明古國基本沒有歷史記錄。

這一方面是因為印度在漫長歷史中都只是一個地理名詞,而這片土地上的國度很多都用了自己特有的文字和語言來描寫歷史,甚至有自己的紀年方式。

所以即使有些歷史記載地很真實,但是在這種不同版本,沒有充足的文物記錄的情況下也難以充分證明這一歷史事件是否發生過。

另一方面則是印度的歷史和神話混在一起,唯一兩本被認為是印度史書的《大史》和《諸王世系》充斥著大量神話內容,讓人根本搞不清歷史和神話之間的界限。

結果就導致現在想要搞明白這個寶石項鏈的情況難度巨大,好在梁恩在使用卡牌之前發現這枚主石是可以卸下來的,而在這個寶石後部的金屬托下方刻著文字。

「這個文字應該是印度本地文字,但我不認識。」仔細看了看這個寶石項鏈之後,梁恩搖了搖頭說道。「印度這邊語言文字太多了,可能印度人都認不全這些文字。」

「那我們接下來該怎麼辦?需要我把這些文字描摹下來後刪除這些攝影資料麼?」範猛听梁恩這麼一說後問道。

「不,當然不用,我可比這個鑽石項鏈值錢。」梁恩笑著搖了搖手說道,「你告訴外邊的僕人,就說我們找到了好東西,讓他把瓦爾瑪先生叫來。」

之前進來的時候陪他們一起過來的四個僕人都被留在了外圍,這對于這群印度僕人來說是一種非常常見的事,畢竟他們的身份也的確不適合在很多的現場出現。

不過這並不代表對方能夠清閑一段時間,因為哪怕他們不在現在正在服務對象的身邊,也要隨時做好準備受到召喚後提供服務。

比如說現在範猛只是走出去喊了一聲,很快就有一位僕人小跑著走了進來,然後利用隨身攜帶的一個手機第一時間通知了瓦爾瑪先生。

梁恩他們本來以為瓦爾瑪先生過來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于是干脆清理干淨了幾塊石頭坐在了那里討論起了有關于這枚鑽石的各種猜測。

只不過大家討論來討論去也沒有一個人提出有什麼有價值的意見,只有梁恩從那個東西樣式上大概猜出這應該屬于某個比較富有的印度土王的財富。

有些出乎梁恩預料的是瓦爾瑪先生來的很快,僅僅半個小時之後,瓦爾瑪先生就風塵僕僕的走了過來,從他身上落滿灰塵的衣服來看,對方很有可能也是坐著摩托車過來的。

對于瓦爾瑪先生來說這並不是一件常見的事情,因為對平時非常講究自己身份的他來說很少使用摩托車這種看上去非常不體面的交通工具。

對于對方的信任梁恩覺得非常滿意,因為這種情況就代表對方絲毫沒有懷疑梁恩所說的話,接到消息後第一時間就趕了過來。

「這是我們找到的東西。」梁恩把金盒子先放在地上,然後把項鏈放在了金盒子上。「從這枚粉色鑽石的尺寸上來看這枚鑽石不可能沒人听說過,但我們認不出。」

「讓我看看。」作為一名鑽石方面的專業人士,瓦爾瑪先生一臉自信的接過了這枚鑽石,但是看了半天仍然沒有看出這枚鑽石的跟腳究竟是什麼。

「這些文字應該記錄了這個東西究竟是什麼,但這種文字有一點點偏門,可能需要去找那些祭司才能看出來。」看見梁恩指了指項鏈背後的文字,瓦爾瑪點了點頭說道。

「不過我可以向你保證,這個東西就是來自于印度南部,甚至就來自這片土地的周圍,因為這些文字和我們現在使用的文字很像,應該是一路傳承下來的。」

于是大家一群人又回到了之前的神廟,接著在神廟外邊的一間房間中見到了穿著一身白色簡單樣式傳統服飾的祭司。

「沒錯,這是幾百年前印度南部流行的一種文字,我們現在的文字就是來自于這種文字,只不過有了不小的變化而已。」那名祭司拿著放大鏡觀察了不到30秒的時間就很快得出了結論。

雖然說印度人在記載歷史方面一塌糊涂,但是他們作為傳統印度人中少有的學者仍然是了解這個國家過去知識最多的人。

「那這里的內容到底寫了一些什麼?」瓦爾瑪明顯顯得有些急切,作為一名頗有成就的鑽石商人他哪怕認不出這枚鑽石究竟有什麼歷史,但是還是能夠看出這枚鑽石的珍貴。

畢竟相對于透明的鑽石而言,彩色的鑽石本身就少見,更別說這是一枚超過了50克拉的粉色鑽石了。

哪怕這枚鑽石看上去並不是盡如人意,里面有一些極其細小的裂痕以及雜雜質,但是在周圍那些黃金和細小寶石的遮掩下這枚鑽石看上去好了不少,體現了當年工匠的水平。

也正是這樣一個原因,瓦爾瑪先生很希望能夠知道這枚鑽石背後的故事以彌補鑽石本身的這一點點不足。除此之外,他也知道一個好故事對于一件珠寶有多麼重要。

「不要著急,讓我慢慢的找,你這個急性子從小時候開始就沒有變過。」這名胡子已經花白的祭司對著瓦爾瑪笑了笑並拿出了一本厚重老舊的大書打開,接著開始翻譯了起來。

對于高種姓的印度人來說,進入印度教寺廟成為神職人員是一件非常榮耀的事情,同時也是很多家族的傳統。

而這位應該是瓦爾瑪先生長輩的神職人員在十幾分鐘後,總算是搞明白了這個東西後邊的字寫的是什麼。

「大皇帝賜予米爾基摩拉,來自光明之海邊上的湖泊。」在反復確認了幾遍自己翻譯沒有失誤之後,這位老祭司一字一頓的說到。

「光明之海,這居然是光明之海。」听見光明之海這個詞匯之後,梁恩和瓦爾瑪同時興奮的起來,他們一個是歷史學家一個是鑽石商,自然知道這幾個人名和光明之海這個詞代表著什麼。

17世紀初,在印度的戈爾康達河谷,幾萬名印度奴隸在那里的科勒爾礦山挖掘砂石,數十噸雜色的石英沙礫中,他們發現了一顆特殊的石頭——

這枚鑽石純淨透明帶著淺玫瑰紅色,重達787克拉,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塊粉紅色寶石級別的金剛石,後來就被命名為光明之海。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