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一十七章 復活的洞天福地

從另一個層面來說,韋護確實是個人才。

在封神中,他是肉身成聖的七位人杰之一。

但是打完封神戰之後,七人當中,只有韋護一個人放棄了神職,掛印封金而去,走得極為灑月兌。

或許他的實力還比不上那群封神大佬,但是論到心性,當世屈指可數。

韋護是道行天尊最心愛的弟子,道行天尊天人五衰,一洞奇珍自然全部留給了他。

但是他一件都沒有取,而是任憑這些寶物留在金庭山,自己孤零零的帶著記憶轉世,投身六道,轉為凡人閱盡人生。

在道行天尊留下的遺物里,只有絕仙劍不屬于闡教。

所以韋護借助天地之勢,利用絕仙劍本身的神妙,在金庭山玉屋洞再度開闢了一重小世界。並將絕仙劍放進了扭曲空間中。

在這種情況下,天道崩塌被大大的延緩了,讓這件先天殺伐至寶留存至今。

就在絕仙劍顯露崢嶸的時候,這一方小天地傳來了「啵」的一聲輕響。似乎是氣球突然破了一道小口。

「咦?」林白軒急忙轉頭看去,卻見這一重空間開始了分崩離析,仿佛整個天地都在一起衰竭,迎來世界末日,不可逆轉的走向最終滅亡。

剎那之間,林白軒的全身上下都被崩潰的靈氣不斷傾注洗刷,無數生死恐怖、造化湮滅的景象出現他的意識之中。

「該走了……」

林白軒毫不遲疑,一掌破開重重空間,躍出這一方世界。

身後的景物發生了奇妙的扭曲,悶雷般的響聲此起彼伏。

生、老、病、死是為生命;成、往、壞、空是為造化。

生命逝去、造化湮滅,並不是就此結束,而是重新開始,再進入下一個循環。如此周而復始,永不停歇。

林白軒正在唏噓不已,忽然心中一動,猛然轉過頭去。

遠處隱約有一位峨冠博帶的長須道人徐徐行來,身影幾乎淡不可見,朝自己遙遙施了一禮,隨即一步踏入正在崩潰的小世界中。

仿佛過了千年萬年,又仿佛只是過了一瞬。

這處依托三界而存、卻自成一體的小世界便徹底崩塌無形。

「這是……」

這一刻,林白軒忽然有了明悟。

「這是道行天尊的一縷神念!」

「絕仙劍有了主人,他這一點念頭便徹底放下了!」

他鄭重其事的向道行天尊離去的方向長施一禮,為這位淡泊名利、卻是品行高潔的上古太乙金仙送行。

隨著這一方小世界的崩潰,耳邊、天地間,仿佛突然有人輕聲呼吸了一下。

過了不久,死寂一片的桐柏山突然就喧囂了起來,幾只鳥雀從遠方撲啦啦的飛了過來,清泉小溪漸漸出現在山間,山谷上一點點綠芽兒慢慢泛起了綠意。

絕仙劍被取走,這座修行聖地再度有了生機。

「檢測到宿主所處地點,人界桐柏山!」

「今日是否簽到?」

林白軒愣了一愣,隨即笑了起來。

他笑得很開心,這座曾經鎮壓無支祁的金庭山徹底復活了。

「簽到!」

「恭喜宿主簽到成功,獲得寶物‘量天尺’!」

「咦?」

一道小小的玉色流光落在林白軒的手心,看著這尺許長的小小玉尺,林白軒不由得有些發怔。

這十二年來,林白軒已經基本模清了系統簽到的情況。

簽到的寶物,大多都和所在的位置息息相關。例如地府中簽到出來的諸多巫族功法和法寶,是因為地府原本就是由巫族建立。而《上清大洞真經》在輪回池外簽出,與手持混元金斗的雲霄仙子必然月兌不了干系。

但是這件「量天尺」,居然是一件克制君臣的法器。

帝王德行有虧,以尺打之,消其皇氣,重立帝皇至尊;佞臣德行有損,以尺斬之,另立周天名臣。可謂是上打昏君,下斬佞臣,卻絲毫不沾因果。

「大禹雖然是五帝之一,但是他怎麼會和這種寶物牽扯上關系?」

他百思不得其解,右足一頓,已經破開重重空間,回到陰曹地府中。

內事不決問張載,外事不決趙公明!

在林白軒的心里,凡是有不明白的事情,問這兩個素以公正嚴明著稱的仙人,應該會得到一個靠譜的解釋。

剛來到泰山東岳宮,正在高談闊論的趙公明和白澤一起轉過頭來。

「喲,居然是這東西……」

趙公明接過量天尺,饒有興致的打量了半晌,順手又扔了回來,「這東西居然還能留到現在?」

「這不奇怪!」白澤解釋道,「這東西並非天道至寶,而是以功德祭煉而出。除非三界崩壞到連秩序也不存在,沒有了帝王將相,這件法器才會徹底消失。」

「這東西你在哪里找到的?」趙公明好奇的問道。

「金庭山撿的!」

「撿的?」趙公明認真的抬頭看了林白軒幾眼,「下次撿東西的時候,記得叫上我一起!」

林白軒呵呵一笑,問道︰「公明兄,這到底是什麼玩意兒?」

「具體功用不知道,但是大禹曾用它度量黃河水位。」

「度量水位?不是定海神針嗎?」

「定海針是大禹成道之後用凡鐵隨手所煉,但是這東西卻是三皇耗盡無數心血,取火雲洞的石中玉,以木中火、爐中火、空中火,耗費十載淬煉而成。定海針如何能與其相比?」

趙公明細細解說一番,林白軒這才明白過來。

當時大禹並未功德成道,也沒有成為五帝之一。帶著一腔熱血,接過了父親鯀的治水重任,行走天下,誓要平定水患!

他的壯舉感天動地,有龍龜負河圖出水,指明天下水文;又有伏羲氏借其玉尺,助其丈量水深;更有應龍、瑤姬等神明親自出動,化作人類,相助大禹治水。

而這把量天尺,就是伏羲借給大禹的玉尺。

此寶握在手中只有一尺二寸。但是一旦施展開來,上可度天,下可量地。

大禹只是把它當做度量水文的法器,實際上由三皇煉制的寶物,有著更加特殊的功效。

听完趙公明的解釋,林白軒立刻知道這把量天尺該送給誰了。

「這些年虧欠他良多,一直想要報答一二,如今終于找到合適的禮物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