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

千萬別小看這短短十個字,它可是歷史上第一幅春聯,相傳出自于五代後蜀主孟昶之手。

劉景前世因為懂書法,每到過年之時,單位里求他寫春聯的人特別多,隨隨便便就能寫出三五十幅來,不過如今身處漢世,他認為最合適的還是要屬這首《孟蜀桃符詩》。

次日除夕,一大清早,劉景就將桃板春聯掛在自家大門兩側,令往來的劉氏族人頗感好奇,然而效仿的幾乎沒有。孟昶身為一國之主,都沒能令春聯風行,他就更沒這個本事了。

劉蟠從外歸來,乘車經過劉景家門,瞥見桃板春聯,不禁「咦」了一聲,下車來到近前。

劉景得到宋谷的通報,趕緊出門與之相見。

劉蟠拉著劉景的手,笑道︰「‘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寫得真好。桃木本是厭勝之具,仲達卻用來書寫喜慶之言,也算是別出心裁了。」

說到這里,劉蟠頓了一下,又道︰「此語可是取自《易傳•坤》︰「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劉景微笑頷首,心道原來還有這樣的典故,他只知這是歷史上第一幅春聯,其他的就不知道了。開口邀劉蟠道︰「從兄若無要緊事,就隨我進去坐坐吧。」

劉蟠搖頭道︰「今日不行,我之所以從外歸來,便是接到奴僕稟告,家妹攜子回來了。」

劉景心思一動,說道︰「我記得從姐好像嫁于羅縣寇氏。」

劉蟠頷首道︰「沒錯。」

劉景問道︰「從姐之子叫什麼名字?」

劉蟠不解劉景為何要問一個孺子姓名,回道︰「家甥名叫寇封。」

劉景心道果然,寇封就是日後劉備的養子——劉封。

劉封武藝高強,氣力過人,是一員難得的猛將,可惜隨著劉禪的降生,他的地位變得極為尷尬,連諸葛亮亦慮其剛猛,怕劉備死後難制,以其逼反孟達,拒援關羽為由,勸劉備除之。

送走劉蟠,劉景干脆也不返家,直接前往塢北劉宗家走訪。

劉景被守門家奴引進門,沒行出多遠,便听到一陣爽朗笑聲,身量一般、卻甚有威儀的劉宗大步流星走來,說道︰「仲達,我還以為你昨天就會登門,害我足足等了一晚上。」

劉景笑道︰「剛回來事情多,一時抽不出身,這不今天一清閑下來,就到從兄這來了。」

劉宗又是一通大笑,拉著劉景直入後庭堂中,對身邊的監奴道︰「我與仲達談話,除了族中長輩到訪,其余人一律不見。」

「諾。」監奴領命而去。

待酒熱好,劉宗將兩名僮僕遣出,起身親自為劉景斟了一杯酒,說道︰「仲達,這一杯酒,我敬你。沒有你,何來這月入百萬錢的買賣?」長樂居開業半年,收入近千萬錢,平均每月都在百萬錢以上,可謂日進斗金。

劉景舉杯笑道︰「我們自家兄弟,何必說這些見外話。」在他眼中,名聲比錢財重要百倍,像現在這樣最好,什麼都不必管,就坐收四成之利。

劉宗仰頭一飲而盡,說道︰「自飲過仲達醉鄉居之酒,便再飲不得其他酒了。」又道︰「對了,仲達,我听外面傳聞你訂購了十余艘大船,可是真的?」

「確有其事。」這沒什麼好隱瞞的,劉景大方的點頭承認。

所謂南船北馬,在南方,船比馬更有用處,他手中錢多得是,訂購十五艘大船已是頗為克制,若不是怕引起張羨的警惕與猜忌,規模恐怕還要再翻一倍。

劉宗一臉不解地問道︰「仲達為何要訂購這麼多大船?」

劉景答道︰「我準備等船建好後,組織船隊北上襄陽、南下下交州。」

劉宗聞言更加疑惑了,往來南北,一兩艘船足矣,十余艘大船,最少也要二三百人驅動,光是養活他們,每月就需二三十萬錢,怎麼看都是賠本生意。

劉景笑而不語,如果只計較于眼下,自然是賠本生意無疑,不過他這是為未來積蓄力量,如今所有付出,終有回報的一天。他相信,那一天不會太遠。

午後,劉景從劉宗家里出來,才回到家,便不斷有訪客臨門,他只好拖著昏昏沉沉的頭顱疲于應對,直到晡時,即將吃晚飯,訪客才漸漸散去。

飯後不久,訪客又陸續前來,等到天黑,劉景立刻以明早赴郡中朝會,需要早些休息為由,閉門謝客。

他倒不是胡說八道,明天日出之時,郡吏確實都要去郡府正堂向太守張羨慶賀新年,而張羨則會設酒宴,以招待諸吏。

百官、諸侯向天子慶新年,則要更加隆重,夜漏未到七刻之時,便要到達德陽殿,依次向天子祝賀,稱之為元日朝會。

恭賀完後,天子賜給群臣酒食,「司空奉羹,大司農奉飯。」與此同時作「九賓散樂」,酒足飯飽,百官行將離去之際,少府會代天子贈予玉璧。

當然,以現在天子顛沛的窘迫,排場十有八九還比不上張羨。

翌日,劉和、劉饒穿上嶄新華美的纊袍,在門前燃爆竹為樂,竹節被火烤得「 里啪啦」作響,兩人則圍著火堆大呼小叫,據說這樣做能闢山臊惡鬼。

行將出發時,劉景拒絕了劉蟠邀他共乘馬車,堅持騎馬前往臨湘。

同行的還有另外兩人,其中一個是劉宗之弟劉承劉仲嗣,他兩年前前往武陵郡,拜陳國人潁容為師,數月前學成歸家,而今在功曹任書佐,頗得桓階看重。

另一人名叫劉康,他雖然已過弱冠之年,卻比劉景、劉蟠、劉承矮了一輩,如今在決曹為吏。

四人或騎馬、或乘車,不過數刻鐘,便跨十數里抵達臨湘。

身穿吏服之人從四面八方不斷匯于郡府,不久便聚集了三百余人。

郡之大小不同,吏員浮動極大,如京都之地河南尹,巔峰時有吏員近千人,而少者二三百。長沙屬于大郡,張羨又頗有野心,吏員稍多,大概有八百余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