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兄弟們猜猜今天旭哥采訪誰?」

「現在有種游戲特別火有沒有?」

「沒錯,就是劇本殺!」

丁旭對著鏡頭道︰「劇本殺行業發展至第三年,劇本殺作者成為很多人眼中低門檻、高收入的新興職業?」

「你問門檻有多低?」

「只要掌握套路和模板,經過短至幾天、長則數月的培訓,就能快速上手。」

「收入有多高?」

「只要寫出一套爆款本,收入百萬大有人在!」

「好奇不好奇?」

「心動不心動?」

「別急,今天旭哥就帶你們走進劇本殺!」

「有請資深從業者迷霧!」

「只是媒體把頭部作者的情況報道出來,正常情況下沒那麼多,一個本子的收入過五萬就不錯了。」

迷霧是個帶著眼楮的年輕人,大學畢業就從事劇本殺編劇,面對鏡頭有點靦腆道︰「收到的新人投稿里90%都不是完整作品。」

「這兩年高速發展的劇本殺創作勢態處于野蠻生長的階段。市場監管缺位導致抄襲和盜版行為得不到約束,部分看重行業紅利的作者,忙于跟風、蹭熱點,甚至水稻之父去世的話題度都不想放過。」

「那麼綜合實際收入、生存狀態、入行門檻和行業生態等方面來看,劇本殺作者是當下的副業好選擇嗎?」

「我只能說賺錢不易、梯隊分明,新人入行需謹慎!」

丁旭點點頭,這句話很實在,任何行業只聊頭部玩家都是耍流氓。

對很多人來說,劇本殺作者顯然是具有豐富想象空間的職業,身處快速發展的新興行業、高收入低門檻、月兌離傳統的上班打卡制度、擁有強大的話語權……

但深入了解從業者的真實狀態後,會發現事實沒那麼簡單。

「很多人都听過劇本殺作者進賬百萬的案例,比如像《你好》《兵臨城下》這樣的爆款本,作者確實能獲得50到100萬的回報。」

「一個盒裝本在正常銷量我估計作者的分成在1∼5萬之間,有時候可能沒1萬,超過5萬就勉強可以了。」

迷霧道︰「其實主要看前期投入的時間成本,好一點的作品持續在賣,以後每個月賣多少也都是你的。就像農民種地,看你勤不勤快以及最後收成的質量如何。」

「我的第一部作品《腦海》是盒裝本,銷量一般,只賣出200多套。第二部作品《自圓其說》是城限本,定價2088元,在成都展上賣了20多套。」

「只算制作成本,不算時間成本的話,處于保本的狀態。不過因為還在不斷參展中,這個本子的收入並未停止,算是細水長流吧。」

此前他一直在金融領域工作,同樣是全職,但當下的收入不及從前。

「我朋友第一部作品《馬斯洛》,經過十幾次的測試和修改,結合玩家反饋,大家都覺得這個本子可以當成城限去發。」

「但預算有限,在展會時決定轉成盒裝本售賣,展會上只開了兩車公車便無人問津,原本打底500本,實際慘不忍睹。」

「所以不同梯隊的作者之間存在明顯的收入差異,身邊朋友有人寫的劇本質量高銷量好,一套賺三五十萬,有人寫線上本,一套收入1500到3000元,也有人的劇本完全賣不出去,一分錢分成沒拿到。」

丁旭點點頭,收入的多少也與發行方式有關。目前比較常見的兩種買斷和分成,直接買斷的收入在幾千到小幾萬不等,作者只保留作品的署名權,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至于後續賣得怎樣、賺多少錢,就都與其無關了。

第二種是分成,這種發行方式給作者帶來的收益更大,但只適合那些時間寬裕或對作品有信心的作者。因為這意味著他們要負責劇本的售後問題,也就是改本。

在發售之前每個本子都要經過多輪測試,進行小到細節大到框架的各方面修改。有些好的作品,測一兩次沒問題,稍微改一下就可以,測到十幾、二十、三十次也很正常,不斷測試不斷修改,這是以月來計的工程,所以有時候作者就直接讓發行買斷。

「你想入行必須選擇團隊作戰還是單打獨斗,要麼簽約體系成熟的工作室,要麼自己同時兼顧創作和發行。」

「對作者來說簽約工作室的最大優勢在于高效省心,以我所在的工作室為例,其大本營在深圳,目前有將近二十個成員,作者可以遠程兼職,還有負責監制、對接展會、商務等工作的全職員工。」

「前期的創作階段,工作室對劇本的元素、題材、角色等方面都有把關和指導,減少後期的修改頻率,創作過程中也可以和其他作者一起討論。」

「等到作品出來,整個工作室的人都要參與測評、提意見,定稿之後也不用操心發行和宣傳的問題。」

迷霧笑道︰「加入工作室有種找到組織的感覺,身在組織原來的生活和創作節奏就不復存在。每個人都會變成夜貓子,因為大家身處各地且各忙各的,開會的時間定在了晚上十二點。」

「只有這個點都沒事,夜里兩點前睡都算早的,四五點鐘還活著的人也很多。這也和整個行業的作息有關,劇本殺店早上是不開門的,所以店家、發行這個點都醒著。」

「如果沒有簽約工作室的作者是另一種狀態,要辛苦許多。尤其是新本發行階段,只能自己前往各地跑展會。」

「出新本至少需要連續參加2到3個展會,每個展會一般有8到9次公車,如果提前去還能開1到2次私車。」

「平均算下來,一個展會開10次車,也就是自己擔任DM,帶著10組玩家玩上10次,一天也睡不了幾個小時,極其耗費體力。」

丁旭追問道︰「既然高收入只屬于頭部,普通作者還要考慮發行和宣傳問題、甚至親自跑展會,為什麼仍有這麼多人爭相進入這個行業?」

「哎,最開始在這個行業里能看到為愛發電的痕跡,有的人嫌棄市面上的作品,就選擇自己動筆,有的人是想試試或者有表達欲,都是因為喜歡。」

「我原本是金融從業者,因為想賺錢考慮開展副業後,便將目光瞄準劇本殺。身邊同行的本職工作五花八門,有網文寫手、開酒吧的,干什麼的都有。」

丁旭有點好奇,都說隔行如隔山,難道這句話放在劇本殺身上失效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