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雖然是個無賴, 又因為私自釋放徒役丟——亭長的職務,但在沛縣到底——是地頭蛇一般的存在,要不然當初呂公一家逃避仇敵到了此處, ——不會將長女許給他,以求在沛縣棲身落腳。
自己在外邊躲——幾個月, 回來之後發現老婆改嫁——, 這是何等的臥槽!
劉邦砸吧一下嘴, 二話不說, 叉著腰就往呂公家里去。
呂家門前停放著幾輛套好了的馬車, 上邊裝載著打包好的細軟和家具,瞥一眼院子里邊僕人們忙活的樣子, 仿佛是要舉家搬遷。
僕人們瞧見他, 臉色都有些微妙, 卻也沒什麼懼怕之意。
劉邦只是油滑無恥,但不是傻, ——他們這般情狀, 就知道呂家必然是有——依靠, 心思微動, 當下斂起怒意,笑嘻嘻進——門——
是趕得巧了,他一進門就瞧見長女打東邊走廊那兒出來,那女孩兒也瞧見他——,扭頭就走, 一副避之不及的樣子——這死丫頭!
劉邦大喊一聲︰「儀真!」
他一坐在地上,拍著腿又哭又罵︰「我為了你們娘仨兒風里來雨里去,還差點被砍——腦袋,你們好啊, 改嫁的改嫁,不認我的不認我,蒼天在上,我劉邦這是造——什麼孽……」
劉儀真︰「……」
我爹真是一張嘴就開始放屁!
她忍不住翻了個白眼。
不同于弟弟劉盈的懦弱,劉儀真有著酷似母親的堅毅與果敢,更別說她年歲更長,作為女兒,——更能體諒到母親這些年的不意。
她拉著劉邦起來︰「得——得——,爹,你別在這兒鬧,咱們父女倆大半年沒——面了,以後說不定——不到了,趁這機會趕緊說幾句話吧!」
劉邦原本也就是想留住她問個明白,听女兒松口,立馬從地上爬起來了,抹著眼淚,帶著假惺惺的委屈,問出了滿月復疑惑︰「你娘改嫁——?嫁給誰——?你弟弟呢?你外祖父這是要搬到哪兒去?!」
劉儀真知道自己爹在沛縣頗有些勢力,——知道他這個人無賴起來什麼都做得出來,這時候——不同他對嗆,只含蓄的將呂家今時不同往日的境地說與他听︰「爹前段時間不是犯了事嗎?後來就有官吏到沛縣來報了你的死訊,娘一個人哪兒拉扯的大我和弟弟兩個孩子?跟大伯母和二伯母又處的不好……」
說到這兒,她隱約帶——點責備意思,斜著眼楮去看父親。
前世劉邦登基之後,封——大哥的兒子做羹頡侯,——謂羹頡,就是用勺子刮鍋底的意思,為什麼給這麼個不倫不類的封號,原因——很簡單。
劉邦的大哥劉伯去世之後,劉邦成天帶著群狐朋狗友去找大嫂蹭飯,大嫂故意用勺子刮鍋底,表示沒東西吃——,結果劉邦去廚房一看,發現鍋里邊還有飯,因此跟大嫂鬧崩。
可這事兒能怪大伯母嗎?
劉儀真年紀雖小,——明白其中道理——大伯父沒——,只留下孤兒寡母兩個人,生活本就艱難,不務正業的小叔子還帶著狐朋狗友成天去蹭飯,可要點臉吧!
大伯母這樣,二伯母——是如此,即便劉儀真自己是劉邦的女兒,——不能昧著良心說兩位伯母不好——誰攤上這麼個小叔子不得坐蠟啊!
可恨親爹自己在外邊喝酒吃肉,倒留下自己娘仨在家吃苦,代為受過兩位伯母的冷眼。
你可小兔崽子,倒教訓起你爹來了!
劉邦心下不快,礙于該知道的還沒知道,倒不作色,只笑嘻嘻道︰「那你娘改嫁又是怎麼回事?」
劉儀真道︰「那時候娘以為爹沒——,就帶著我們回——娘家,正趕上舅舅參加武舉,得——功——,在咸陽被授——官,有——天假期回來安頓家小。舅舅——在的官署有個同僚與他一——如故,私交甚好,便與舅舅一道前來沛縣,——到我娘之後便相中——她,娘是寡婦,他是鰥夫,正好湊成一對兒。」
「放屁,老子還沒死呢,你娘算哪門子的寡婦?!」
劉邦不輕不重的在女兒後腦勺上來了一巴掌。
力氣不大,因為他沒真的生氣,而是在腦子里飛速的分析女兒說的話。
舅兄呂澤參加武舉,成——官身,飛黃騰達要往咸陽去。
呂雉那女人也跟著嫁給——他的同僚,成官夫人——!
劉邦咂一下嘴,問女兒︰「你外祖家這是要一道去咸陽?你舅舅那個同僚,祖籍是哪兒的?」
劉儀真腦袋上輕輕地挨了一下,就知道自己爹不傻,權衡利弊之後沒打算鬧,臉上便顯露出幾分笑容來︰「祖籍就是咸陽,據說跟大將軍李信出于同一個家族呢,雖然是分家,但——足夠體面了。」
劉邦忍不住嘀咕︰「真是瞎了眼,這麼好的門第,娶這麼個娘們,可惜我是個男人……」
又問劉儀真︰「他現在在哪兒呢?」
劉儀真警惕的看著他︰「你想干什麼?」
「嗐,傻閨女,你把爹想成什麼人了?我是那種——不得別人好的小人嗎?」
劉邦拍——拍女兒的肩,欣然道︰「你娘嫁得好,我——興,一日夫妻百日恩,總是有情分在的啊!雖然我沒法兒再做她的丈夫,但是她大可以將我當成一個可以信任的哥哥——我妹夫在哪兒?我妹子出嫁,我得替她把把關,還有我放走徒役的事兒,他能不能幫著走動一下?能帶我去咸陽,幫著謀個官兒就更好——!」
劉儀真︰「……」
劉儀真︰「…………」
噫!
世界未解之謎——我爹到底能有多不要臉!
……
呂雉的這樁婚事是嬴政間接安排的,原因無關情愛,只是一個政治人物對另一個橫遭不幸政治人物的順手幫扶。
還有就是,他實在是有點膈應劉邦。
沒有娶呂雉的想法。
秦始皇帝沒有立後這種世俗的。
朕只想獨自美麗,謝謝。
……
前史之鑒歷歷在目,有幸重來之後,嬴政為政寬和許多,減免賦稅和徭役,與民生息,同時,又以科舉和武舉逐漸替代已經不再符合帝國國情的軍功爵位制度。
混亂與兵變是理——當然的事情,既得利益群體對于新政的反抗沒有出乎他的預料,但好在他是嬴政,他是秦始皇帝,他不懼怕任何風雨和波折!
天下穩定,海晏河清之後,擺在皇帝面前的便是繼承人問題,而嬴政也毫無疑問的選擇了扶蘇,並且在深思熟慮之後,將年幼的皇長孫接到身邊,親自教養。
作為父親,作為祖父,尤其是作為皇帝,他——能做到的便是如此,至于日後二世三世皇帝如何,便將一切都交付給後來人吧!
……
《秦書》始皇帝本紀記載︰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三歲為秦王,先後平定成蟜、嫪毐之亂,放逐相國呂不韋,厲兵秣馬,覆滅六國。其後休養生息、安定天下,修萬里長城,統一天下文字、錢幣、度量衡,開科舉之先,惠及萬世,一生功績赫赫,明達如神,天所佑庇。
一——有三為秦王,三——有九稱帝,為皇歷六十年之久,享壽九——有九,無疾而終。
……
2067年6月13日,第159屆漢語等級考試正式拉開帷幕。
不同膚色、不同種族,來自不同國家的考生們手持厚厚的漢語資料,神情焦灼,頂著太陽在考場外等待,同時進行著考試之前最後一次的復習。
「漢語等級考試真的太難了!我這都是第四次考——!」
一個棕色頭發的女生哭喪著臉說︰「報名費一次兩千,還有住宿費和交通費,真的考不起了!」
「誰不是呢,可是沒辦法啊!」
旁邊一個金發男生滿臉生無可戀︰「漢語是各種國際會議、大型活動的通用語言,——是來華留學的必要門檻,想不考都不行!」
「你上次掛在哪里?我都是因為听力不合格——為了準備這場考試,我還專門報了輔導班!」
「我——是掛在听力上!到現在我都記得听力原文是什麼——一遍兩遍三遍,我都跟你說了八百遍——,為什麼你總是記不住?問,到底是說——幾遍?兩遍、三遍、四遍還是八百遍?!」
女生默默流下——心酸的眼淚︰「我——是掛在這兒,四個答案都不對,這道題得分的都是空著沒做的!」
作為太陽系內絕對的強國,近年來來華留學的外籍學子逐漸增多,而漢語等級考試絕對是攔住大多數人的一頭猛虎,讓外籍學子恨得咬牙切齒,又不得不考,至于本國學子嘛……
我們的母語這麼簡單,為什麼這些人會搞不懂?
真是奇怪 (▔ ▔)
今年漢語等級考試的報考人數又一次刷新了數據,登上新聞媒體之後,吃瓜群眾們喜聞樂——之余,第一萬次在社交平台上表達對秦始皇帝嬴政的敬慕。
「感謝始皇爸爸兩千年前的努力,為後世學子的輕松打下——堅實的基礎!」
「沒有經歷過大一統的國家不會理解一個意志向一的國家有多麼可怕!」
「這就是所謂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啊!」
「始皇帝陛下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