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第四集《重回朝堂》
導語︰【高銘官宦子弟出身,卻不甚落入強盜巢穴, 該如何保護自己, 並成功逃離?歡迎繼續收看本期《講壇》。】
演播室, 吳教授。
「昨天講到高銘被擄劫上了梁山,而花榮不顧自己安危去找他,他們究竟是怎麼離開梁山的呢?
按照一般的猜想,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花榮帶著高銘偷偷渡船離開, 成功返回汴梁。
但這只是一般的猜想, 高銘顯然不是一般人,他不禁要離開強盜窩, 還要將強盜窩搗毀。
他入梁山的只是個小嘍,經過大半年的經營,他坐到了第一把交椅,成了強盜頭。
帶領梁山強盜們招安了,沒錯, 集體投降了。
具體怎麼做的, 有許多書籍和影視作品,這里就不展開講了。
從梁山這一遭,高銘自身除了搞活經濟外, 其口才和膽識開始顯露,為日後游走周圍三國, 成為出色的外交家, 奠定了基礎。
而在梁山時, 為了爭奪寨主一位,發生的斗爭,也為高銘回到朝廷繼續參與斗爭,提前進行了演練。
導語【本是一次意外,叫他深陷江湖匪寨,卻步步為營,成為寨主帶領招安。回到朝廷的高銘,又將遇到哪些困難,而他又將如何慢慢在朝堂上嶄露頭角?請繼續收看《承前啟後,一代賢相高銘傳》。】
演播室,吳教授。
「高銘被捉上梁山,完全是意外,但後來做到寨主並帶領這些人招安,就是有意為之了。從這里也能看到他的才能,手無寸鐵,毫無根基,能在土匪山寨中短時間內做到寨主,這是什麼樣的能力?
當時的皇帝,宋文宗趙佶就看中了高銘這份能力,叫他做皇城司,也就是特務機構的重要官員。
這個安排,很正確,知人善用。
這個位置,十分適合高銘,在這個位置上,他對帝國的影響力一步步加深,甚至後來連更換皇儲,甚至文宗自己的離世,都與其這個安排有很大的關系。
為什麼高銘在這個位置上能發揮這麼大的能量?
除了高銘自身的才華外,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皇城司的掌管者,就是後來的武宗趙楷。
當時的趙楷,並不是太子,雖然很得父皇的喜愛,但只是一個受器重的王爺而已。
從後來他的舉動看,他肯定是想奪取太子之位的。
正巧,他父皇就把高銘給他送到了跟前。
兩人一拍即合。
這段君臣關系,從這里開始,終于一生,兩人都維持的比較好。
為什麼呢,大概兩個人都是聰明人。
聰明人懂得進退,也懂得分寸。
趙楷信任高銘,而高銘也沒有辜負這樣的信任。
不過,雖然兩人後來君臣關系十分融洽,但是剛從梁山招安回到汴梁官場的高銘,此時,並沒有得到太多來自趙楷的幫助,此時的他,基本上是單槍匹馬跟朝廷的人斗的。
而斗爭的方式,就是比著討好文宗趙佶。
趙佶是個很有爭議的皇帝,一方面在文化頗有建樹,另一方面卻也十分會享樂。
高銘顯然是投其所好,至于用了什麼方法,不得而知。
但在從梁山回到官場的近一年時間內,一個又一個原來皇帝身邊的寵臣倒在了高銘腳下。
他清理出局了很多人,他的地位越來越穩固,也越來越得趙佶寵信。
一度叫他出任江南應奉局提舉,兼副樞密使。
並參與到了當時對明教教主方臘的叛亂作戰中。
在這次戰役中,高銘和花榮擒住了方臘,更是奠定了在朝廷中的地位,極大扭轉了在民間的口碑。
高銘再也不是那個欺男霸女的高衙內了。
他的運籌帷幄的手腕越發成熟,終于走上了更廣闊的舞台。
導語【招安梁山,擒獲方臘,高銘還將為大宋朝做出哪些功績?歡迎明天繼續收看《講壇》欄目。至于高銘和花榮回到朝廷又會遇到哪些事情,歡迎明天繼續收看第五集《位極人臣》。】
———————————————————
論壇討論。
【帖子標題】︰我查了下,也太嚇人了吧,梁山雖然是強盜窩,但是里面竟然出了一個駙馬,兩個疑似教主,還有若干將領?
0樓︰rbt,梁山藏龍臥虎,了不得。
1樓︰這題我會,駙馬是九紋龍史進,疑似教主是宋江、吳用。將領太多,像後來的著名水軍將領張順童威童猛,都是這個梁山出身,沒想到吧。
2樓︰1樓說得是真的嗎?震驚臉.jpg
3樓︰梁山出身算是黑歷史,不主動提並有意掩蓋。但你大宋文人,你懂的,消息靈通又愛八卦,連趙佶和周邦彥為了李師師爭風吃醋都有記載,這些當紅人物的黑歷史,當然都記得清清楚楚啦。早考證清楚了,都是梁山土匪出身。
4樓︰還落了一個高僧魯智深。圓寂後肉身不腐,現在這座肉身還刷了金粉供奉在浙江六和寺。香火很旺,我去年和我媽還去進香來著。
5樓︰原來六和寺的金身佛像是他的肉身啊。據說後來戰亂,有人想把這座金身運走,但因為體積太大又太沉,搬運很困難,只能作罷。
6樓︰樓上發言笑死我了,搬運困難什麼鬼?
7樓︰你去看就知道了,據說是東亞最大不腐金身,跟其他和尚的金身不是一個尺寸。據考證,智深大師生前可是個很生猛的人,身高至少兩米,體重不知道,估計得有三百斤,怒目金剛說得就是他。
8樓︰坦克啊這是。
9樓︰而且一身花繡,喝酒吃肉殺人,相當生猛了。其實還有一個影響大宋走向的神秘道士,據說也是梁山出身。
10樓︰梁山藏龍臥虎啊,但就這樣,還是沒斗得過高銘,哈哈哈哈哈。
11樓︰銘吹來了。
12樓︰別中計,10樓高銘披皮黑。
13樓︰嘁,高銘一生功績無數,梁山才是他剛剛起步。不信明天繼續看電視就好啦。
【帖子標題】︰我動搖了,高銘和趙佶趙楷父子是什麼蜜汁君臣關系?
0樓︰高銘是怎麼討好趙佶的?按理來說,趙佶也是見多識廣的皇帝了,應該不是很容易被討好吧。在他統治期間收回了幽州,歷史評價很高的,文藝界更是有他的地位。號稱比他有能力的皇帝都沒他有才,比他有才的皇帝都沒他有能力。
1樓︰想啥呢,這對老趙家父子都是純直男。當時大宋朝要是僅剩下兩個直男,就是種馬趙佶和他兒子小種馬趙楷。
2樓︰其實沒啥高級手段,就是給皇帝獻美女,給趙佶獻了一個艷光四射的大美女崔念奴。另外路上跟趙楷有仇吧。皇帝還分中種不種馬?他明明是大宋最優秀的帝王好吧。雖然晚年偏袒劉貴妃,有意換太子,但終究沒換不是麼。
3樓︰樓上正解,所以我懷疑趙佶早就知道高銘是基,否則他肯定會懷疑崔念奴跟高銘的關系的吧。
4樓︰沒事,趙佶心大,李師師送他帽子,他也一笑了之了。
5樓︰你們都關心趙佶和趙楷,沒人討論在征討方臘中,高銘認識了趙楫嗎?估計趙楫就是這時候愛上高銘的。否則沒法解釋,他為什麼要偽造高銘結婚的記錄。
6樓︰不關心趙楫,我只關心我們小李廣花榮擒方臘這麼精彩的瞬間,怎麼就一句話帶過了?
7樓︰史書上就一行字,又沒其他史料,現場據說只有高銘花榮跟方臘三個人,他倆沒有口述歷史,想展開講也難罷。
8樓︰趙佶和趙楷都很能生啊,好像梁山出身的那個駙馬娶的公主也很能生,倆人一共生了好幾個孩子。
9樓︰駙馬叫史進吧,昨天討論過了。他應該是梁山出身混得最好的了。
10樓︰應該是長得帥被公主相中才混得好吧。
11樓︰樓上班門弄斧,眾所周知宋朝的駙馬沒啥實權,怎麼能說混得好。
12樓︰史進是第一任正式駐金國大使,三年之後回到東京另有官職,之後跟燕青一樣長派西夏為官,把公主也接過去團聚。如果這叫混得不好,就沒幾個混得好的了。
13樓︰有人關心趙楫,沒人關心花榮麼?咋花榮出境這麼少?
14樓︰這是高銘傳啊。花榮就別搶鏡了。
15樓︰什麼叫花榮搶鏡啊,憑什麼花榮就得給高銘做配?
16樓︰????樓上莫名其妙,《講壇》兩年前就講過花榮傳,平西夏打西金,各種高光時刻。里面連高銘提都沒提,當時怎麼沒人替高銘抱屈?!
17樓︰人類本質雙標罷了。
18樓︰賭一毛錢,電影上映,兩撥粉絲還得撕番位。
19樓︰提到電影,我想說兩個主演長得不行,我懷疑其中一個整過容。
20樓︰醫美誰都有,不是整容。
21樓︰點擊查看圖片。
22樓︰看了樓上的錘,說醫美的自己信麼,粉絲眼瞎。
23樓︰我預言本貼卒。
24樓︰點擊查看圖片。看清楚,小學到現在照片都有,長眼楮的都知道純天然,謝謝。
25樓︰純天然,笑了。
26樓︰別吵了,我宣布,純天然的只有歷史上的高銘和花榮。
27樓︰演員粉要撕出去撕。
28樓︰有一說一,我覺得高銘的演員明顯比花榮演員長得好看,這是不是有什麼誤解?明顯歷史上花榮才是顏值擔當。
29樓︰高銘也很帥好不好?林娘子事件的時候,高衙內的狗腿子可是說︰「憑衙內這樣的風-流人物,林娘子必不會拒絕。」
30樓︰真人粉和演員粉大戰一觸即發。
31樓︰別危言聳听,沒人要吵好不好?!大家都心平氣和。
……
2913樓︰請勿再跟帖——版主。
————————————————
第五集《位極人臣》
導語【招安梁山,擒獲方臘,高銘還將為大宋朝做出哪些功績?歡迎繼續收看《講壇》欄目。】
演播室,鏡頭切給吳教授。
「高銘的歷史評價是什麼呢?三個家,政治家、外交家和冒險家。尤其在外交和開拓冒險方面,中外都給與很高的評價。
當時北方契丹建立的遼國衰落,但是同時崛起的大金國實力不容小覷,對遼作戰屢戰屢勝,實力蒸蒸日上。
而同時期的大宋,全無天險可守,只要這兩個強敵中的任意一方南下,都是災難性的局面。
如何在遼金夾縫中生存並壯大自己,事關國運。
朝廷中有兩種聲音,一是聯金滅遼,二是聯金滅遼。
但高銘偏偏走出了第三條,就是在遼金之間保持中立,不結盟不樹敵。
看起來很簡答,但這是何難做到的,比過獨木橋還難,約等于走鋼絲。
但高銘眼光精準,每一次重大轉折,他都能牢牢把握,憑自己的智慧和口才為大宋爭取最大的利益。
在他的斡旋下,竟從遼國手中贖回了被奪走上百年的太行山東部城池,將大宋的藩籬堵住了一大半。
也因此,他被冊封為了郡王,大宋第一個在世封王的朝臣。
換言之,他二十幾歲時取得的成就,是許多人一輩子望塵莫及的終點。
可能有人說了,不就是趁火打劫麼,趁著遼國和金國不好,威脅遼國,從遼國手中取回國土。
這麼講,就小看高銘了。
如果高銘趁火打劫,後來從遼國出走,繼而在中亞霸主耶律大石又豈會跟他結下深厚的友誼?
耶律大石在中亞重新建立了一個遼國,等高銘和花榮游歷到他國土內,受到了盛情款待。
有許多往來西遼跟大食的商人記錄了這場盛大的款待。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商人記載呢,因為款待持續了許多天,想錯過都難。
高銘從遼國手中拿回了城池,還叫遼國說他的好,跟他成為了好朋友,你說這人厲不厲害?
就連金國的皇族,許多人跟他相當要好,沒一點仇怨。
比如金國八皇子完顏宗強,宰相完顏希尹都跟高銘走得很近,稱兄道弟。
而且完顏宗強在大宋留學期間,他卷進了一宗改變大宋歷史走向的事件,也就是太子趙桓墜馬失明案。
這個案件,是大宋四大案之一。
大宋四大案都發生在文宗朝,一是太子墜馬案,另一則是文宗遇刺案。
其中太子墜馬案,看似金國人無心之舉,但背後卻有趙楷和高銘的影子。
當時大宋這邊的人手,出自皇城司和禁軍。
皇城司是武宗和高銘在管,禁軍呢,花榮在管。
花榮和高銘什麼關系,不用多說。
球場上,除了金國人外,都是他弟弟趙楷的人,這還能不出事嗎?
趙楷做人留一線,沒要他哥哥的命,只瞎了他一只眼楮。
趙桓大概也意識到無法與趙楷抗衡,瞎眼了之後,就順水推舟不做太子了。
再做下去,命就真沒了。
從後來看,趙楷對他這個哥哥還是很厚道的,待遇不虧。
趙桓這個人性格也比較悶,也很懂保命的道理,終其一生不過問政事,是在府中養金魚。
留下的手稿,都是關于如何培育金魚的。
是當時著名的金魚養育專家。
文宗朝另一個大案,就是文宗本人遇刺案。
發生在文宗親征西夏的路上,當時大宋北邊的這幾個鄰居,遼國、金國和西夏沒一個省心的,尤其是西夏,就是鏟除不掉,耗費了大宋許多白銀和心血,終于等到了一個合適的時機。
宋文宗趙佶決定御駕親征。
而就在馬上要打下西夏都城的時候,他被西夏的刺客刺殺了。
正史上是這麼記載的。
但明顯有許多人不信,關于文宗之死的謠言有許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服食丹藥暴斃說。
趙佶很寵信一個道士公孫勝,而這個公孫勝,巧了,也是高銘推薦的。
親征路上,高銘沒有伴駕,但他父親高俅和伴侶花榮都是文宗的近臣。
頂算影響大宋皇帝更迭的大事,都有高銘這個暗中操縱者的影子。
有一種說法,趙楷迫不及待要做皇帝,于是暗中吩咐高銘,叫公孫勝在文宗服用的丹藥內做手段,叫文宗死于親征。
趙楷被後世稱為武宗,成立軍事學院,親任校長,是個比較鐵血的人。
自古帝王家沒有父子,只有君臣。
單純從高銘對大宋的影響看,他基本上參與了所有涉及大宋走向的關鍵事件,影響力之大,甚至比一些皇帝都大。
不過,我本人是不支持這種說法的,趙楷與他父親的關系是比較好的,從各種史料來看,他听到父皇駕崩的消息,哭得不能自已。
完全被突如其來的消息震驚到了。
而一向不喜歡留下任何記錄的高銘,也破天荒的留下了筆記,記錄了從他父親和花榮那里听來的經過。
基本上可以支持西夏派刺客暗殺文宗一事。
雖然有矛盾的地方,但作為少數能觸模到機密的人,可信度很高。
說完這兩大案,說回高銘的外交才能。
東金國皇帝完顏宗弼,雖然跟高銘的關系沒那麼好,但也是禮遇有加,高銘在大宋做宰相期間,都要賣幾分面子給他。
有觀眾朋友想問,高銘出使這兩個國家的時候都做了什麼,能在遼金都留下好印象?
這個比較難,因為遼國的史料,在遼國滅亡的時候,都毀了。
金國當時還沒有文字,所以沒有任何記載。
至于大宋這邊的史料,秉承著正史一貫言簡意賅,就幾行字。
高銘自己也沒留下任何文字記錄,同行的人雖然也有寫,但都僅限于場面話,無法還原當時高銘與耶律大石,還有金國皇族之間的交鋒過程,十分遺憾。
至于為什麼沒有記載,極有可能是為了保密。
保護一個高銘身為皇城司官員,暗中在對方國家埋釘子的手段。
為什麼這麼說呢,後來在東金國起事不斷的明教教主,極有可能就是梁山曾經的頭領宋江和吳用。
遼滅,金國分裂,分裂後的東金國內,突然出現了鬧事的明教教徒,連皇帝完顏宗弼都懵了。
金國是信奉薩滿的,受遼影響也有佛教,但都是正式的佛教,從沒見過什麼明教,搞不清楚這伙人是從哪里來的。
應該就是高銘授意的,叫金國發生內亂,進而瓦解。
事實也的確按照高銘策劃的那樣,隨著大宋的壯大,金國內亂,持續衰落。
在完顏宗弼去世後,大宋用過幾次兵,便瓦解分裂成了幾個部落。
西金國延續時間要久一些,但也僅僅多存在了十五年。
東金國和西金國滅亡的時候,高銘還在世,但卻不在大宋境內,他去了哪里呢?
之前說過高銘是個很聰明的人,最聰明的一點就是他懂得急流勇退。
年紀輕輕封了郡王,做了宰相,伴侶花榮又是太尉。
一文一武把持朝政數年,外部矛盾基本平穩了。
他嗅到了危險的味道,按照慣例,是到了內斗的時候了。
他呢,干脆不陪朝廷的人玩權力游戲了,主動請纓出海尋找扶桑。
扶桑在哪里,誰也不知道,基本存在于傳說中。
武宗當然不許了,君臣僵持了三天。
最後,武宗還是松口了,允許高銘和花榮出海。
導語︰【原本就發達的海上貿易,在高銘用蔗糖貿易經營了數年之後,更上一層樓。在國力的支持下,高銘從東部港口出發,開啟了他的新篇章。】
導播室,吳教授。
「高銘和花榮就這樣出海了,根據保留下來的一些航海日志,他們去的地方都是或者風景宜人,或者發達富裕的地方。
走走停停,一點不急。
兩個字概括,「旅游」。
但正事可沒耽誤,高銘帶回來東西,現在還出現大家的餐桌上,那就是玉米和馬鈴薯。
高產作物的種植和推廣,讓更少的土地養活了更多的人口。
為之後的大海航海和全球探索提供了充足的人源保證。
而負責推廣的人,其實就是他的兒子工部尚書高嵩。
叫朝廷推廣玉米和馬鈴是高銘和花榮最後一次出現在正史記載上。
雖然後來有傳聞,武宗曾派人尋找他,請他出山為官。
一種說法是,他見到了高銘和花榮,但只是敘舊,沒有答應出仕,現在游山玩水,悠閑自在的日子更舒服。
另一種說法是,他根本沒見到他們,因為這倆人已經成仙了。
我為什麼要把最後一種明顯不靠譜的傳說講出來呢。
大概是,很能理解當時百姓的一種心態吧。
像高銘這樣數次力挽狂瀾,救國家于危難的人,不吝惜將最美好的祝福送給他。
對古人來說,什麼是最好的?
就是成仙。
可以說,高銘這一生之精彩,沒有留遺憾給自己,也沒有留任何遺憾給大宋。
至此,關于高銘的解讀到這里就結束了。
感謝大家的收看。
論壇。
【帖子標題】︰我發現高銘真是迷一樣的男子,大宋朝一共四大奇案,兩個都跟他有關系。誰來說說,文宗趙佶是不是他秘密做掉的?
0樓︰rbt.
1樓︰不是吧,他膽子再大,也不敢做掉皇帝吧。在牛逼的人,沾上弒君,都活不了。他後來做了那麼多年太平宰相,趙楷很信任他吧。
2樓︰也不是沒可能吧。他連往別國輸出邪教都做得出來。
3樓︰原來的太子肯定是他弄瞎的,至于文宗遇刺,存疑。我也傾向于他不敢。趙楷不像殺父的人。
4樓︰帝王就是要狠吧。趙楷也不是什麼心慈手軟的人,他那個九弟趙構不太老實,不就被他收拾了麼。他一個軍事學院的校長,培養出岳飛韓世忠這種名將,怎麼可能是個善茬。
5樓︰不是善茬和弒父的區別,比蟑螂跟張郎的區別還大大。趙佶那人後宮嬪妃一百多,馬上風掛掉太正常了。知情的覺得丟人替他掩蓋罷了。
【帖子標題】︰《講壇》結束了,吳教授高銘這輩子活得太精彩沒遺憾,大家說說,他是真的沒遺憾嗎?
0樓︰rbt.
1樓︰大概是父子之情比較冷漠?我看過高嵩吐槽他爹,說他爹許多年不回家,一回家就叫他推廣和馬鈴薯。說他在他爹心目中的地位還不如土豆。
2樓︰哈哈哈,不如土豆什麼鬼?憐愛高嵩一秒。
3樓︰所以高嵩怎麼看都是抱養的吧,特別像掛在高銘名下,其實是給空巢老人高俅排解晚年寂寞的產物。
4樓︰高嵩應該也知道,對高銘的態度不太像爹,倒很像兄弟,態度並不拘謹。
5樓︰這麼看來,那就沒什麼遺憾的。我上次旅游,參觀他的故居,神仙洞府,我還跟我媽說這園林給我,我能宅一輩子,高銘花榮過得太舒服了,流下了羨慕的淚水。
6樓︰老公花榮比較帥,擔心男狐狸精,所以也有點操心?
7樓︰操心的是花榮吧?看看高銘這一溜桃花,還多甚至都尼瑪是跨國的。
8樓︰哈哈哈,我看高銘和花榮沒啥遺憾和操心的,倒是你們替他們瞎操心。
9樓︰誰看過高銘寫的航海日志,里面記載了超大章魚和美人魚。我看許多海洋學家都裝瞎當做沒看到這些日志,死不承認里面記載的物種。話說民間傳說他成仙了,是不是真的找到什麼不老泉仙人果之類的吃了,或者干脆和花榮又穿越了?
10樓︰哈哈哈樓上思路不錯。高銘這人真的很有意思,好像知道以後會有人研究他,經常留下一些相互矛盾的記載。今天我就想吐槽了,虧吳教授還采信高銘記載的文宗遇刺案的筆記。我看過,根本就和小說一樣,連西夏刺客使什麼招數都寫下來了。功夫名字超級夸張又中二。我當初寫論文的時候,看到這一段,真是滿頭問號。但仔細看的話,又會發現里面有不少信息量,真是頭疼。
11樓︰哈哈哈哈,我們銘銘是謎一般的男子。我真想穿越過去,看看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現在的電影拍得都沒他本人有趣,不及本人風貌十分之一。
12樓︰所以,吳教授說得對啊,高銘這一生之精彩,沒有留遺憾給自己,也沒有留任何遺憾給大宋。
※※※※※※※※※※※※※※※※※※※※
_(:3∠)_番外更完,《大宋第一衙內》徹底完結。
這文連載以來,評論區就活躍著各種機智幽默的小天使。
有很多次,我看評論,真的笑的停不下來。
感謝各位小天使們一直以來的支持,
我會繼續努力,爭取寫出更好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