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53章

高銘說得不能再明白了, 趙楷就是傻子也能懂,何況他不僅不是,相反還很聰明。

趙楷沉吟片刻,淺笑道︰「你的良苦用心, 本王心里都明白。不過,你連這種話都對本王說了, 真是對本王托底了。」

高銘道︰「臣只是不想所有的努力付諸東流。」

高銘當然也知道這些話說出來有一定的風險,但他覺得之前從遼國回來的路上,趙楷也對他交代了想爭皇位的心, 也沒把他當外人, 他自然也選擇相信趙楷。

最重要的是,他不想現在的心血白費,如果沒有上位者的全力支持,現在取得的成果只是空中樓閣。

按照太子趙桓對他爹的反感,一旦他繼位, 蔡京童貫什麼的一定會被掃進垃圾堆。

他平燕有功, 封了郡王,不用去垃圾堆, 但受打壓, 清水衙門是進定了, 至于他提出的所有政策,一起涼快。

這點趙楷也應該清楚。

而等到遼國崩了,金軍萬一又南下,搞不好大家又被打包帶走了。

他現在恨不得揪住趙楷的脖子晃悠, 你手里有皇城司這把利刃,官家有可心你,朝臣也支持,自身也有功績,趕緊出手把你哥拽下來啊!別再等了!

真替你著急。

當然,直接一步到位把趙佶也攆下來就更好了。

因為趙佶性格不堅定,反復無常。

比如歷史上,聯金滅遼之後,第一次金軍圍城,割讓了三座城池個金軍,在李綱主戰派的抵抗下,金軍不能破城,就撤退收割三座新入口袋的城池去了。

結果這個時候,趙佶覺得吃虧了,當即反悔,用蠟丸密封書信,轉交給遼國投降金國的大將,想要聯合他滅金。

接到趙佶蠟丸的前遼國將領,呵呵一笑,轉身就把蠟丸交給了完顏晟。

估計心里還要罵,遼國最恨的就是大宋,丫心里沒數嗎?

完顏晟勃然大怒,再次給了金軍發兵的理由,這一次金軍兵臨城下,趙佶父子迷信方術,打開城門,金軍就直接進來了。

只能說完顏家運氣好,前有耶律延禧,後有趙佶,兩位真是上天對金國的最大恩賜。

現在日子過得去,是因為還沒出事,一旦出事,趙佶是什麼樣還不知道呢。

趙楷斟酌良久,道︰「本王知道該做什麼,不說這個了,再聊聊練兵之法吧。」

花榮便帶他去參觀了障礙賽道和平時的訓練器械,在這個過程中,連所制定的新的軍紀也都講清楚了。

林林總總數條,總結起來就一句話,不良習慣在軍隊中是沒有任何生存土壤的。

一旦犯錯,要麼滾,要麼死,自己選一個。

趙楷意識到一件事,「如果提升了單兵的戰斗力,根本不需要養這麼多兵,裁軍的話,還能節省開支。」但一說完,他就發現自己天真了,搖頭笑道︰「罷了,這個先不提。」

花榮和高銘都知道趙楷為什麼否決裁軍這件事了。

原因很簡單,裁掉的軍隊沒地方安置,很多人當兵是混口飯吃,今天裁撤了,明天全國不知又冒出多少個山大王來。

另外,皇帝和文官被唐代的藩鎮嚇得有心里陰影,就怕中央禁軍不夠多,鎮壓不了地方鬧事。

禁軍人多,心里才踏實。

趙楷這時候,也明白了什麼叫做事情越做越多,牽一發而動全身。

連他都嘆氣,「任重道遠啊。」

高銘和花榮默然,表示同意。

好在練兵卓有成效,給了趙楷希望,「本王回去會好好思考整理你們所說的練兵之法,說給父皇听。」朝兩人笑道︰「就不打擾你們了。」便告辭離開了軍營。

「你還要留在這里嗎?」高銘依依不舍地問花榮,他當然是想花榮能和他一起回家去。

花榮何嘗不想走,但是軍營還需要他,「要不,你留下來?順便給大家講講心得。你講得肯定比陳東跟陳朝老好。正好今天剛跟捧日打贏了一仗,就不繼續訓練了,放松一下。」

高銘本就不想和花榮分開,如今找到名正言順的理由,豈會拒絕,「那我就留下來,試一試吧。上次病了,這次正好在狀態。」

「嗯,今天好好講吧,過了今晚,說不定就啞了。」

高銘朝他吐舌頭做鬼臉。

吃過飯,休息了一會,高銘就登台給士兵們做報告。

總結了過去,展望了未來,皆大歡喜,各自休息。

高銘自不必說,當然是往花榮的房間鑽。

兩人躺在床上,高銘枕著花榮的胳膊,十分親密。

花榮想起白天發生的事,語氣中有擔心,「你跟鄆王說那番話,會不會越界了?君心難測。」

「他要是信任我,就算我說了那番話,他也會覺得我只是謀臣,是他班底的人而已。如果他不信任我,就我現在取得的地位,也足夠他忌憚了。」

開國以來最年輕的異姓王,在宋遼金三國間斡旋,又對練兵有自己的建樹。

真想整你也不差這一點。

岳飛怎麼死的,需要理由嗎?

不想整你的話,看看蔡京和秦檜,怨聲載道,屹立不倒。

花榮在他額頭輕輕印了下,「也對,不要想那麼多了,只要鄆王先能順利繼位,真支持強國強兵就行。不管以後如何,只要咱們不分開就好。」

高銘抓住花榮,手不老實︰「必須不能分開啊,你被我擒住了,還想往哪兒跑?!」

花榮一吸冷氣,「我看你今晚是不想睡了。」說著,就如每次一樣,先去解他的衣裳。

高銘笑著掙扎了兩下,便從之樂之了。

花榮這人向來言而有信,說不讓睡覺就不讓睡覺。

高銘早晨哈欠連天的離開了軍營,回到了城內,不等休息,徑直就被慕容彥澤叫去吃酒,原來他想做幽州知府的懇請得到了皇帝的應允,用不了幾天就要起程。

這個任命得來的相當不容易,終于能離開東京,自己去做一番事業,他分外珍惜,也不想多耽擱,以免夜長夢多。

遙想當年,再看今朝,都頗有些感慨。

高銘也為慕容彥澤奔赴新的前程感到高興,不禁又多喝了幾杯。

「現在到幽州之後的初步計劃有了,但所謂計劃沒有變化快,如果遇到什麼意外狀況,我再給你寫信求援。」

「我哪里會什麼救援啊,我相信你。」

慕容彥澤卻笑道︰「遇到狀況一定找你求援,你肯定也會幫我。」

這倒是真的,如果高銘能幫上忙,一定不會坐視不理。

與慕容彥澤做了別,高銘回到府中,倒頭就睡。

第二天天不亮就醒了,整個人也算恢復過來了。

而事情也找上了門來,趙楷召他一起入宮。

趙佶昨天已經听說花榮在高銘協助下訓練出的新兵打敗了捧日軍。

雖然還沒看到具體的策略,但已經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甚至在腦海里構象了下百萬雄兵開進草原的壯美藍圖。

正好蔡京等人都在御書房,便揮毫間,裝作無意地問︰「高銘的能力有目共睹,太師覺得當如何提拔他呢?」

蔡京環海沉浮數年,四次被貶又四次起復,才有今天的日子,而高銘這個家伙,仕途走得顯然太順了點。

其他人在場的官員都知道蔡京的仕途經歷,怎麼看,他多少都得嫉妒這個順風順水還愛跟他唱反調的晚輩,能說他好話才怪了。

誰料到,蔡京卻認真地道︰「官家,臣以為高銘能力出眾,可當少宰。」

少宰就是次相,宰相級別的官員。

趙佶喜出望外,「你認為他有這般雄才偉略?可當次相?」

蔡京道︰「甘羅十二歲拜相,高銘已經快甘羅的雙倍壽數,出任少宰有何不可?他僅憑一人之力就收復幽州,還我大宋藩籬,其功績,舉世罕見,理應為少宰,為國出力。」

周圍的人都卓然吃驚,這還是那個嫉賢妒能的蔡太師嗎?太陽打西邊出來了?還是說他覺得沒幾天活頭了,其言也善,打算提攜後輩?

連童貫都不解,蔡京的大兒子整天往外防風說他爹老糊涂了,以前還不信了,看來是真的了。

趙佶暫時停下筆端的游-走,笑道︰「乍看起來有些操之過急,但朕相信高銘確實可以勝任少宰一職。」

蔡京連連點頭,「官家聖明。」

哼,高銘這個乳臭未干的臭小子這下可得意了吧?少宰啊,多少人一輩子也爬不到的高度,你這個歲數就上去了。

但問題是,你能坐得住嗎?不像皇城司處理的都是秘密事件,其他人插不上手。

一旦做了少宰,所有經手的事件都要被放在眼皮底下審查。

老夫花了半輩子的時間,才一點點有了今天的地位,如此尚且都避免不了被彈劾。

何況是你,一旦你上位,什麼陳年舊事都會被翻出來,成為攻訐的借口。

林娘子那事,雖然許多人淡忘了,但其實一算,也沒過去幾年。

還有你和花榮這個武將的關系,相交過密,國家忌憚武將,你們文武勾結,都是可以大做文章的。

並且最重要的是,一旦你坐上少宰的位置,皇帝還有什麼可嘉獎你的呢?

王也封了,也位極人臣了,難不成把國家分你一半嗎?

如今官家在興頭上,顧不上考慮這些,一旦他冷靜下來,就會發現你和你爹成了大的勢力山頭。

按照皇帝的性子,不挫一挫你簡直不正常。

老夫幾起幾落,不就是官家在敲打自己麼。

你高銘短時間內竄到了太宰的位置,接下來等你的將是無盡的貶謫。

年少輕狂,突然受挫,心高氣傲,你受得了嗎?

老夫既然不能踩掉你,就把你捧得高高的,看你自己摔下來。

趙佶這人比較隨性,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當即親自用瘦金體給高銘寫詔書。

已經寫了一半了,就听內侍來報說,鄆王殿下和小高大人求見。

蔡京不動聲色,趙佶則喜道︰「叫他們進來。」

鄆王和高銘一走進來,趙佶就忍不住「顯擺」自己皇恩似的道︰「高銘,你來的正好,朕正在給你寫詔書,你猜一猜,朕要冊封給你一個什麼樣的官職?」

高銘當然也想升職加薪,但嘴上謙虛地道︰「為國效力是臣應該做的,怎敢妄求加封。」

趙佶覺得這個人情叫蔡京賣一下也挺好的,正好緩和一下兩代臣子的關系,對蔡京道︰「你告訴他吧?」

蔡京滿臉堆笑地道︰「官家要提拔你做少宰。」說完,得意地捋著胡須,就等著高銘年少輕狂,喜形于色的樣子。

鄆王笑看高銘,父皇做了正確的決斷,提拔了忠臣和能臣。

趙佶一臉期待高銘表情的模樣,皇帝也是人,付出也想要回報,他給了高銘這樣大的晉升機會,對方一定高興瘋了,瘋狂表忠心才是。

屋內所有人都掛著大大的笑意,艷羨地看高銘,等他謝過官家,就撫掌祝賀他。

就在這時,卻見高銘長長一揖,「官家,臣萬死不能接受。臣資歷尚淺,實在無法承擔少宰一職!」

這是把他放在火上烤啊,適當的升職加薪,他是喜歡的。

可任命為少宰,這不是捧殺,烈火烹油麼。

盛極而衰,物極必反。

關鍵趙佶有用貶官來「鍛煉」官員的前科,蔡京就這麼被他用貶謫起復玩了四次。

他高銘不想步蔡京後塵。

他坐到少宰的位子,哪天趙佶覺得他高銘應該下基層鍛煉一下,他不毀啦?

趙佶以為高銘在謙虛,笑道︰「誒,資歷尚淺可以磨礪,你收復了幽州,又與花榮琢磨出了練兵之法,能力毋庸置疑。」

高銘解釋道︰「官家,臣能收復幽州,全賴鄆王臨危不亂的英明領導,若沒有鄆王殿下把握整體方向,做臣的引路明燈,臣如何能與遼國人談妥?至于練兵之法,也都是眾人智慧的成果,鄆王殿下,花榮、李綱、陳東、陳朝老,每個人都有份,我不敢獨攬大功。」

蔡京堅決扶高銘上位,笑道︰「官家,您看,高銘不僅有出眾的能力,又有如此的美德,德位相配,實在應該登上相位,為國效力。」

你在皇城司,奈何不了你,等你成了次相,到了老夫的陣地,就叫你見識見識老夫的手段。

高銘見蔡京這麼積極,就知道是他的主意了。

心里先罵了一句老東西,果然還是你最壞!

高銘抬頭看趙佶,「臣年紀尚輕,現在只想做大宋的一塊磚,哪里需要就搬到哪里,腳踏實地的走好每一步。官家這般信任臣,對臣委以重任,但是臣心里清楚,六部之事,每一件都關乎國計民生,臣實在缺乏民生的相關經驗,不足以統率全國的規劃。能將未來金國來訪這一件事處理好,已經不容易了。」

鄆王這時回過味來了,高銘封王已經叫人眼熱,不宜在短時間內升任少宰,便道︰「宋江和三司的人去金國販馬,就要接金國的使臣們來了,到時候金國的人員必然由高銘接待,他以少宰的身份接觸他們,的確不太方便。」

高銘以皇城司的身份做事,目前是有利的。

而且他握著皇城司,助他上位也更方便。

趙佶耳根軟,一琢磨兒子的話有道理,金國那邊不能放松,皇城司那邊對金國的應對方案都是高銘一手操辦的,臨時換人不合適。

再者,本來提議高銘做少宰,只是蔡京的主意。

他之前在興頭上,便同意了,如今高銘不願意接受,他也不會逼他。

不過,他還是很滿意高銘的表現的,年輕人,就該這麼謙虛。

他頷首,「那麼少宰一事,就暫時擱置罷。先將金人來訪處理好。」

高銘心中松了口氣,口中稱道︰「官家聖明。」

蔡京在一旁眼觀鼻鼻觀心,不動聲色,心里冷笑,不急,來日方長。

趙佶就叫人撤去寫了一半的詔書,繼續練他的瘦金體,問趙楷,「練兵之法編匯完了嗎?」

「兒臣已經將練兵之法總結了。」昨天趙楷自己在府邸內消化練兵方法做總結,從內法練心,到外法強身,分門歸類的做陳述。

趙佶沒想到兒子做事如此勤快,心中越加喜歡。

嗯,比太子強多了。

見練兵之法翻閱了一遍,首先看到了一個名字李綱。

趙佶對李綱的印象還挺深刻的,有事沒事都上奏折抨擊朝廷丑惡,所以才把他安排到太常寺去,沒想到被高銘給翻出來了,還叫他編寫讀本。

不過,看過李綱這部嘔心瀝血之作,趙佶內心大有觸動。

不管他如何愛起刺,還是心系國家的。

還有陳東和陳朝老,高銘給他們找的新營生不錯,叫他們有地方發-泄心里的想法,沒精力了,也就不會在外面鬧事了。

頂算是被高銘給收編了。

趙佶對新式練兵發,最滿意的一點是,看起來不怎麼費錢,投入不需要太多,不像之前提出來方法,一上來就做盔甲打造兵器,實在吃不消。

趙佶大手一揮,「那就叫花榮回到他的神武軍,看看訓練上等禁軍是何效果。如果還有效果,就讓高俅在上四軍全部推廣。」

匯報完畢,高銘走出大殿。

長出一口氣,險些被人架在火上烤,這算不算躲過一劫?

與其做了次相被蔡京壓制,不如在他皇城司的小天地內「作威作福」。

有皇城司在手,幫助趙楷上位容易些,比如可以暗中調查對手太子趙桓。

調查結果比高銘想象中的要失望。

趙桓奉行一條「做多錯多,我什麼都不做就不錯」的原則。

他連話都不多說,更別提任何留下把柄的詩詞文章了。

他身邊的班底,因為他不得寵,這麼多年下來,不忠心的都跑光了,留下來的都是死忠派。

之前王仔昔搞事,必然是東宮官員指使的,但王仔昔死在了獄中,死無對證。

王仔昔那次算是趙桓的戰略攻擊階段,如今他弟弟趙楷收復幽州歸來,他就轉為了戰略收縮。

目前什麼都不做,就跟老爹比命長。

廢掉太子總得有理由,趙桓不給他爹和他弟任何機會。

高銘皺眉,心道,至少在這個時空,他可不想宋欽宗這個名號再出現!

就不信找不到太子的紕漏。

趙佶的日子也不好過。

收回太行山以東城池的趙佶,心里著實美了幾天後,興奮勁兒逐漸過了後,在大臣的提醒下,突然意識到一件驚天大事。

那就是大宋的北方藩籬幽州等城池雖然收回來了,但也僅僅是收回了一個地方而已,藩籬並不牢固。

相當于要回了大門,但是大門和院牆並不結實,得換大門和院牆。

幽州以前在遼國境內,他們閑得慌才會花錢修築各個關隘,在自家院內起高牆,完全沒必要。

所以幽州城和幾個收復回來的城池,急需修繕關隘,加固城牆,才能起到守護大宋的作用。

趙佶心顫地叫工部計算了下費用,他看著眼前的奏折,深吸了一口氣才去敢看具體數字。

瞅了一眼,差點沒暈過去,天啊,竟然要這麼大一筆錢?!

趙佶他爹變法積攢了點家當,他哥也沒怎麼花,他接手的時候,國庫確實有點錢。

但這麼多年下來也敗了不少。

再者冷不丁突然要再興大的建造工程,一時吃不消。

但是城牆必須得修,比如榆林關,居庸關等關鍵節點,不修繕的話,起不到防御的作用。

趙佶發現要回城池只是第一步,後續維護才是花錢的大頭。

家大業大,哪哪都要錢。

但不管怎樣,這筆錢必須得有,靠趙佶一個人自然是解決不了的,趕緊把他的臥龍鳳雛們都叫來議政。

可這些大臣平常都是朝皇帝要錢,哪輪到皇帝朝他們要錢。

答案就是各個部都沒余錢啊,至于錢去哪里了。

那不是明擺著麼,軍餉、平亂、治理河道、哪個不是錢?比如對方臘用兵,都是錢堆出來的。

這都是開支的大頭,剩下零七八碎還沒算呢。

況且,您老人家也沒少花,那麼大一片艮岳怎麼壘起來的?

但是現在趙佶不想考慮錢去哪里了,只想問錢從哪里來。

「眾位愛卿,你們可有建言獻策?」趙佶微笑著看下面一眾官員。

眾官員都低著頭,不敢和皇帝對視,畢竟一旦對視就說明想回答的問題。

趙佶見所有人都不積極,表情不是很快樂,將目光落到了高銘身上,擠出一個微笑,「高愛卿呢,可有辦法?」

趙佶期待地看他,高銘一向都有主意,他對他給予厚望。

可這次偏偏叫趙佶失望了,他一揖,「臣還沒有想到行之有效的辦法。」

眾人也都心想,就是嘛,誰也不是神仙,不能點石成金,就是高銘也不能變出錢來。

高銘也是這麼想的,我就是再能耐,也不會煉金術啊。

大宋收入多,花得也多。

這時有人提出,「禁軍人數龐大,臃腫不堪,每年花費數額之巨,令人咋舌,既有練兵新法,不如裁撤禁軍。」

高俅立即反擊,「裁撤禁軍,如果能好好安置,就怕匪盜四起。」

「難道禁軍都是一些潛在的強盜嗎?」

高俅不服,針鋒相對加以反駁,「好生安置當然不會,如果貿然裁撤,無法安身立命,難免鋌而走險。」

趙佶直頭疼,道︰「好了,裁撤禁軍,從長計議。」

高銘默不作聲,心里則道,其實辦法很簡單,那就是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

讀書人通過科舉,有了官身,按照規定免除徭役、賦稅,搖身一變成為特權階級。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皇帝作為最大的地主為了運轉國家,總得給手下人馬好處,官紳擁有超然的地位不用納糧就是福利。

隨著時間的發展,官員的家人親戚乃至僕人都掛靠上來,全都免除了賦稅。

社會富裕階層反而不納稅,缺錢就找沒錢的普通百姓薅羊毛。

于是,常常發生這樣的事情,百姓沒錢起義了,為了鎮壓這波起義的,朝另一波百姓受賦稅,結果原本沒起義的在重賦的壓迫下,活不下去也起義了,越鎮壓越多。

然後負富得流油的官紳們站出來指著國家賦稅太重,官逼民反。

有時候皇帝也心里苦,嗶嗶那麼多,你們真解決國家赤字,自己交稅不就好了嗎?!

但是官紳們表示,我們拒絕,誰叫我們納稅,我們跟誰沒完!

終于,後來的雍正朝這幫人舉起了官紳一體納糧的屠刀,錢是收到了不假,但名聲也交代了。

各種編排的黑料滿天飛,什麼篡位啦蒸人啦腦袋被人割了金子刻個腦袋下葬啦。

往近了說,王安石扒灰的黑料怎麼來的?誰編的一目了然。

他高衙內身上本來就有黑點,這要是被敵人放大了,估計編出來的黑料能突破人類想象。

高銘掂量了下自己的斤兩,別說官紳一體納稅了,就是提出減掉一些冗官的政策,他都得灰飛煙滅,變法前輩們的鮮血可還沒干呢。

他一向珍愛生命,況且剛跟花榮你儂我儂的過上小日子,暫時還不想作大死。

想弄錢,目前得從動別人女乃酪以外的地方想辦法。

感謝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himawari 2個;一段雪香 1個;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葉公、arotai、蝸牛王子、發面饅頭、江亭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木陰魚 338瓶;舊夢 98瓶;兀兒、漁夫 50瓶;小小杰小寶貝 43瓶;安_an、菌咕 40瓶;病燒酒 39瓶;靈犀 36瓶;改名字的simona、23344003、咯咯噠 30瓶;一段雪香、喵嘰嘰、弄巧成拙 20瓶;佳 15瓶;年糕 14瓶;串燒蝦 12瓶;純白°、荷衣的小巷、看書而已、艾青、什麼鬼、假人、我0氪13個六星、青青子衿、pm5.5、歲居然、臨淵、一顆薄荷糖呀、和風、阿白、4399雙全、蒙克的孤島、發面饅頭 10瓶;錦欽 6瓶;蒜頭王八、七茶水、你好、貝殼沒有葉綠素、淼緲、阿拉餓了、葉公、春衫舊、小書蟲 5瓶;豬兔子 4瓶;電蟲、lovjae、ya了 3瓶;花榮夫人低調路過、張騫 2瓶;蔚家筱魚、阿息兮、君惜落花、楓晚葉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