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零四章 揆之以日

「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榮。」————————【韓詩外傳】

初升的朝陽下,穆順端起一盤還沾著水珠的葡萄,小心的放在桌桉上,皇帝手上拿著一卷書,一邊看,一邊隨手摘下一顆葡萄放進嘴里吃著。太子劉?規規矩矩的坐在對面,雙手捧著書,眼楮卻悄悄盯著那盤深紫如墨玉的葡萄。

「怎麼停了?」皇帝簡單的一句話,卻讓劉?嚇了一跳,他忙不迭從頭讀了起來,《詩經》里的一首《定之方中》讓他讀得斷斷續續,全然無詩中所表達的宏闊氣勢,皇帝大皺眉頭。

正好在這個時候,穆順稟告曹操來了,皇帝的注意力這才轉移過去。劉?偷偷松了口氣,朝穆順感激的看了一眼。

「車騎將軍臣操叩見陛下,願陛下千秋萬歲,長樂未央。」曹操按部就班的行完禮,又朝劉?一拜︰「叩見太子殿下。」

「起來吧。」皇帝輕聲道,不禁往劉?看了一眼,起身坐好,放下書,伸手將那盤葡萄往劉?處推了推。做完這些,他再對曹操說道︰「是軻比能的消息到了?」

「張遼派人送來了奏疏,稱軻比能近日出現在玄菟郡,蒼海太守關羽本可以徹底將高句麗、沃沮之地拓為漢土,但軻比能突然率兵襄助高句麗舊王,致使關羽不得克竟全功。」曹操見皇帝沒有讓太子回避的意思,徑自拿出一份奏疏說︰「張遼據此再度請戰,欲與太史慈東西出兵,合擊軻比能。」

「軻比能會不顧扶羅韓這邊的戰局,帶兵到玄菟去?」皇帝皺著眉,有些不解、更多的是不信︰「箕州刺史張肅有沒有把軍情呈過來?」

「有張肅與司馬懿聯名的奏疏,彼等確實發現了軻比能的蹤跡。」曹操低聲道︰「臣也以為事有蹊蹺,或許是軻比能有意誘使我軍出兵遼東,好解扶羅韓之急。」

「軻比能待扶羅韓一事上也太操切了些,我一直擔憂他恐有其他圖謀,張遼那邊還是得多加防備才對。」皇帝說道,似乎還是打算讓張遼在幽州勒兵不出。

曹操一直抱有向張遼示好的想法,此時見皇帝意思沒有明確,便提了不同意見說︰「臣以為,守不如攻,與其在長城內日夜防著、盯著,倒不如借遼東之事,糾集降服的烏桓等兵出軍塞外,看軻比能如何應付,彼若是在遼東,張遼可搗其後方,或與遼東太史慈、關羽等兵討伐他;若是彼不在遼東、只是故作聲勢,其計謀敗露,亦將與張遼交戰。如今徐晃久尋扶羅韓大軍而不得,倘使張遼先挫軻比能之鋒銳,局面或可迎刃而解。」

「太史慈在遼東得了寒癥,這次恐怕不能帶兵。」皇帝目光往手上書冊看去,隨口說道。

曹操仍堅持道︰「箕州典農郎將司馬懿頗知兵法,關羽昔年也是戰將,如果只是以偏師……」

「在等幾日吧。」皇帝斬釘截鐵的打斷道,他看了曹操一眼,凝聲道︰「左右徐晃哪里也費了不少時日,若是還打不開局面,再議論張遼的計略不遲,如果打成兩處開戰,朝廷的糧草可支配的起?你可別忘了,此次大戰,是為了襄國公主和法正他們幾個天使,是為了討伐扶羅韓!我今日還正想問你倉廩糧草是否足支的事呢。」

曹操被皇帝訓了一頓,不敢再說,只得順著往下說起了各地的倉廩存糧、以及今歲的收成。

皇帝隨即處理了不少曹操帶來的政務,在曹操離開前,末了又說了句︰「之後的軍務讓趙公送來,曹公只管近來的新政就好。」話語里又稱起了‘曹公’。

曹操不知作何想,似喜似憂的退下了。

皇帝抬眼看去,發現桌上的葡萄已被劉?不知不覺吃了一半,抿著嘴問道︰「剛才听了這些話,你心里可有什麼想說的沒有?」

劉?平日就與東宮的那些侍臣們待在一起,其中不乏桓曄、婁圭這樣的智謀之士,听他們常議論起北方的戰事,雖不甚透徹,但也算有話可說︰「兒臣以為,如今天下興復不久,倉廩雖豐,民力有盡,當下最好是速戰速勝。」

皇帝知道這些話有人在他耳邊說過,遂不置一詞,又問道︰「要是不能速戰、成持久之勢呢?」

劉?頓了一下,想起剛才曹操說的話,下意識的說︰「那或許只能另闢蹊徑,從幽州處找尋戰機了。」

見皇帝面色微沉,劉?暗道自己說錯了話,正在惴惴間,忽然急智想到了補救的話,立即拜謝道︰「兒臣知道父皇想畢其功于一役,留給兒臣一個太平天下,但兒臣豈有眼見父皇勞累、坐享其成的道理?一切皆可緩議從事,或留待兒臣長成,為父皇克竟此功也不遲。」

「這才是你要說的話。」皇帝終于高興起來,將整盤葡萄推了過去,遞給了他︰「拿回東宮去吃吧,師傅們的話要多學、侍臣們的話要多听這自然不假,但凡事都要先堅定自己的主見,不然,人就不會成器。」

劉?如釋重負的松了口氣,開心的捧著葡萄回到了東宮,原本東宮是長樂宮的代稱,西漢時常為太後所居,現在長樂宮只存遺址,皇帝也沒有耗費國力修復的念頭,便只在未央宮東南側的幾座殿宇圈了起來,充作太子東宮。

正在東宮值守的太子家令伏典、太子僕桓曄,太子洗馬和洽等人听到太子詔對稱意,皇帝賜了葡萄,俱是喜悅贊嘆。劉?待下也很大方,將葡萄按顆分給了眾人,說要一起品嘗。

「此果乃西域進貢的名種,才植于上林葡萄宮不久,今歲熟成,僅三公等老臣才有,我等皆是仰賴殿下之福。」伏典是太子的小舅舅,從太學畢業後,做了幾年縣令,很輕松就做到了太子家令的位置上,仕途比他那大哥伏德還要輕快,對于外甥,他自然比任何人都要尊崇、並為其樹德籠絡人心。

眾人也都知覺的向太子道謝。

「殿下今日答的很對。」太子舍人曹沖手上捻起葡萄,輕聲說道︰「既表明了‘孝’,又突出了‘賢’,今後傳出去,必將為人稱道太子的聲名。」

「是該如此答麼?我當時也未想出更好的話來了。」劉?回味一番,見最聰明的曹沖都這樣說,也深覺自己答的妥當︰「不過這戰事到底該如何是好?我看父皇也在為此事煩惱。」

太子舍人周循說︰「家父自從入了大漠,已經許久沒有來信了。不知陛下那里可有什麼消息?」

劉?搖了搖頭,他也許久沒听到姑父周瑜的消息了。

曹沖心里也想起了他長兄,不免有些擔憂,但還是寬慰道︰「當初孝武皇帝討滅匈奴,也是數出征伐,這次單只對付扶羅韓一部,想必很快就能傳捷報來。」說著,他看向同齡的周循、秦朗、孔輿等人︰「我等俱是年輕,為君分憂、安定天下的事還在以後呢。」

太子門大夫孫禮插話說︰「其實只要依曹公議,派征北將軍出兵就好了,如今右將軍在並州戰功未立,師老兵疲,長此以往也不是辦法。」

孫禮曾出自幽州張遼麾下,不禁為張遼說起話來。

桓曄見狀,立即說道︰「舍人說的正是,殿下此時還是以讀書為要,朝堂的事,暫還不是議論的時候。」

孫禮似乎還想說什麼,但見桓曄態度,只得按下不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