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八十三章 海北天南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訴衷情】

並州,朔方。

秋風肅殺,枯草偃伏,在這一片枯黃的原野上,河流在寒風下竟也有些凝滯,衰草叢中,有一片臥龍起蟒似伏在原野里的古老城牆,迎著朔朔寒風,宛如還在堅守著數百年的使命。頹圮一角的烽燧堡中,正燃著一蓬烈火,三兩個人各自坐著,或是靠牆、或是坐在角落里、或是持劍守在土門邊。風從縫隙里吹了進來,發出嗚嗚的怪叫,附近的百姓將這個聲音當作百年前古戰場的亡靈之聲,天黑之後任誰也不敢靠近,便是不遠處的鮮卑部落也是一樣。

一個身姿英挺的高大男人箕坐于地,他全身著甲,兜鍪被他放在一邊,被火光照著仿佛一只生動的獸頭︰「公瑾,塞外非朝廷所制,胡人雜居,你身邊這些人,當真要往長城外走麼?」

坐在角落里是一個倜儻文士,眉宇間頗為英氣,正是奉詔巡視並、幽邊防的兵部侍郎周瑜,他臉上映著火光,仿佛照著太陽,朝對方笑著說︰「又不是瘴癘之地,如何走不得?我是漢家天使,朝廷大臣,塞外胡人再不受王化,也斷然沒有欺凌于我的膽量。更何況,這次奉詔巡視兵備,目的就是鮮卑,若是縮在長城之內,不明敵情,以後帶兵,豈不是如趙括一般了?」

「帶兵?」孫策眼楮一亮,他如今是度遼將軍,比照新的官階是中二千石,周瑜比他低,如果帶兵討伐鮮卑,大有機會能與他聯手︰「你果真能讓陛下派你領軍?」

「我猜想聖心應是如此。」周瑜輕聲說道,他從皇帝的舉措中隱約察覺到此次派他出巡,或許就是想讓他熟悉北地軍旅,為他日領兵受重用作準備,即便不會與孫策一路︰「據兵部籍冊,幽州駐兵四萬余人,由征北將軍、平狄將軍等統率,中郎將程公、韓公也在彼麾下。」

孫策想起當年被徐晃抽調北上的程普、韓當,這些都是他父親的舊部,如今多年不能相見,若是能在塞外共逐鮮卑時得以一晤,也算寬慰了。

「並州這邊,則分為兩部,一是由虎威將軍蓋順率領,駐兵雁門郡的一萬人,再就是伯符你麾下駐西河郡的一萬人了。」周瑜心中早有盤算,雖然不知到時候皇帝與賈詡、荀攸他們會怎麼定策部署,但兵家之道,無非正奇,周瑜多少能猜出些︰「西域已定,朝廷眼下是想先克烏桓、高句麗,解決遼東之患,再收服素利、彌加等東部鮮卑大人,最後以素利、步度根為輔,朝廷出兵十萬,橫掃漠北,飲馬北海,仿西域在漠北設都護府,成就不朽之功。」

孫策想到這樣的盛景與功業,呼吸都不由急促了起來,他凝聲道︰「自二十多年前檀石槐死後,鮮卑內部爭斗不斷,其三部鮮卑之中,西部鮮卑叛離,沒鹿回部、白部這一群烏合之眾,若是給我一支精兵,我可效冠軍侯長驅直入。」

「蒲頭空有西部鮮卑大人之名,而無其實,好在他識時務,歷年朝貢不絕,其下諸部也算恭順,朝廷要想除此疥癬之患,眼下也不是時候。」周瑜輕聲說道,這些天他了解的大致明白,統一鮮卑的檀石槐死後,鮮卑急遽分裂,西部鮮卑群眾離散,東部鮮卑群龍無首,散布遼西、右北平和漁陽塞外,從漠南自雲中以東也分裂為雲中、雁門一帶,以步度根為首,擁眾數萬;代郡、上谷一帶,以軻比能為首,實力強大。

「步度根也算老實,當初朝廷歸地還民的詔令一下,他是第一個奉詔的,不僅退還了所佔的雲中、雁門郡,還交換了裹挾的漢民。」孫策輕笑一聲,捏著木棍撥弄著篝火︰「這次朝廷經營西域,步度根更是派了他中兄扶羅韓領兵前往,助夏侯淵征討烏孫、討伐不服。若不是看在他恭順,西域這樣比塞外還富庶的地方,豈能容他染指?」

扶羅韓率兵入西域一是為了震懾,讓西域諸國看到朝廷連曾經強勢的鮮卑都能驅使,更加斷絕不臣之心;再就是為了削弱步度根的實力。當然,步度根在其中也獲得不少好處,比如扶羅韓在征伐途中的劫掠了不少的財富與人口。

周瑜點點頭,忽然問到持劍站在門口的一個年輕人︰「子脩,你有何想說的麼?」

那年輕人正是騎都尉曹昂,到朔方數年的他此時滿臉風霜,當初那個張揚的貴公子也沉穩老練了不少,適才不管是談論草原局勢、還是說起了自家親戚夏侯淵,曹昂都無動于衷,像個護衛盡職的守在門口。

听到周瑜的詢問,曹昂這才簡單說了幾句︰「如今鮮卑雖然離散,但勢強並不遜于昔日之匈奴,所缺的只是一共主而已。在下歷年所見所聞,步度根兄弟威禁寬緩,誠心效服;素利等人迫于烏丸勢盛,有求于朝廷,屈心順從,然也是有勇無謀之輩。唯有軻比能,斷法平端,制御群狄,在鮮卑頗有聲望,野心十足,他日必成朝廷心月復之患。」

「曹公之子,果然不凡。」周瑜又問了幾句,見曹昂答話皆有條理、眼界寬闊,不由贊許說︰「我來時曹公曾請我好好考校你,想知道你長進如何,我看卻是不必了。他日用兵,若曹公內舉避親,我可薦你為先鋒。」

「曹子脩可是朔方的名將,西部鮮卑諸部,沒有不敬畏他的。」孫策也附和的夸贊道︰「也就是陳叔至不肯放人,不然早已是我麾下將校了。」

周瑜知道孫策這話多半是托詞,堂堂度遼將軍和朔方郡尉搶人哪里還有搶不到的?

這時有一個年輕親衛騎馬過來,正是孫河之佷孫韶︰「啟稟將軍,有一隊鮮卑騎兵越城而來,郝都尉已經帶兵前往!」

「子脩,你速去接應,看看是怎麼回事!」孫策警惕起來,按劍說道。

曹昂應諾一聲,立即帶人離開。

周瑜並不驚慌,仍是坐著,他細細打量了一眼孫韶,說︰「這是孫河的佷子?」

孫河當初在南中討蠻時染疾病死,為孫氏立下汗馬功勞,其後人倍受孫策照顧,如其子孫桓等人現在長安與孫紹、周循等晚輩讀書。孫韶本姓俞,由于孫策頗為喜愛,很早的時候便讓他隨孫河改回孫姓,此時孫韶年方十七,正是英姿勃發的時候。

周瑜越看越滿意,感慨孫氏人才輩出,後繼有人,不過他還是提醒道︰「既是俞氏族人,有朝一日,還是讓他改回本姓的好。」

「這是為何?」孫策問了一句,很快有了答案,他有些不悅︰「你看曹氏、夏侯氏,年輕一輩不照樣俊秀屢出,到我孫家就不行了?」

周瑜冷笑說︰「你以為這是好事麼?曹操現在勢大,不過是陛下需要他,還真當他無人能制了?司空趙公,不過責備了一句,他就驚疑不已,以後的事,誰又說得準呢?」

孫策相信周瑜絕不會害他,自然是言听計從︰「既是這麼說,回頭我讓他歸還本姓好了。」

這樣說著,離開的曹昂很快派人回來復命,原來是鮮卑索頭部的首領拓跋詰汾听聞天使巡視在此,想來拜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