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十四章 飾邪營眾

「憂心悄悄,慍于群小。覯閔既多,受侮不少。」————————【詩•邶風•柏舟】

未央宮,宣室殿。

桌案上放著未曾讀完的書卷,紅色的筆跡在上面密密麻麻的批注著,足以見讀者的用心。而此時看書的人卻不在桌案前,宣室殿一側的窗戶打開著,窗外陰雲密布,隱隱伴隨著幾聲春雷輕響,縱然是暮春時節,刺骨的風寒依舊,皇帝披著一件素色大氅,靜靜地立在窗戶邊。

「要下雨了,靈台上下官吏都該得到賞賜。」皇帝望著天上的陰雲,語氣平淡,對身後的人輕聲說道。

賈詡悄然無聲的站在皇帝身後,若非皇帝發問,或許他永遠不會主動說話︰「靈台諸人耗費數年材力、夜夜觀摩天象,終成《建安歷》,此新歷授時于民,從此百姓耕作將不違農時,一應時節也都不會耽誤了。」

「有了新歷法,就得有新農書,然後還要有百工鑄造新農具,使一畝地能產更多糧、養更多人。天下咸熙,黎庶富足,無論貧富貴賤,皆可讀書進用……」皇帝直抒胸中的抱負,仿佛要讓這突然來的氣概驅散眼前的陰雲︰「到了什麼時節,就該做什麼時節的事。賈公,當初你我上林苑初次相見,一同綢繆,不正是為了今日麼?」

「唯唯。」賈詡拱起手︰「陛下當日所言,臣不敢忘。」

「當年任董承入朝,左不過是權宜之計,既是為了安撫西涼軍心,再是想能有人為我懾服朝中大臣。」皇帝忽然提起道︰「單是這兩條,董承確實做的不錯,可也僅止于此了。這幾年敲打過、也提醒過了,一開始都能規矩些,過不了多久又開始肆意了。意志不堅,本性魯鈍,實在難堪任用。如今他看似是借由懲處管寧一事邀好于我、顯示忠誠,實則是暗度陳倉,在事後出面緩和局面? 以收士人之心。」

賈詡沒有對皇帝的話給予回應? 而是另外宕開一筆,風馬牛不相及的提了一句︰「董公入朝,算至如今? 也有近八年之久了。」

「再久一點,他就真成‘董公’了。」皇帝臉色微沉。

董承這個人對皇帝來說其實用的並不順心? 既不能及時領悟自己的意圖,甚至時不時的與自己的想法相悖? 又不能老實听話,常常擅作主張,幾次觸及底線。起初是出于種種內部與外部的原因,沒有對董承動手,如今天下一統? 黃琬、楊琦等極有分量的重臣紛紛離去? 曾經輔佐皇帝光復天下的宰輔大臣們只剩下趙溫與董承兩個人。

他已經失去了皇帝一開始給他的定位與用途,漸漸地甚至已經有倚老賣老、居功恃寵的勢頭。

在鏟除了朝堂上的阻礙之後,皇帝是選擇一個不完全听話、又不足夠聰明的舊臣,還是另外選擇一個有足夠的氣魄? 在朝中的根基、資望還算淺薄的新人,似乎已經不再是一個難題。

「你說他會將管寧怎麼辦?」皇帝問道。

賈詡將兩手緊貼小月復? 很有技巧的說道︰「這得看陛下想要怎麼辦。」

「當然是讓他死!」伴隨著這句話,寒冽的春雨開始淅淅瀝瀝的降落在屋頂瓦當之上。

暮春最後一場雨落完的時候,驃騎將軍、錄尚書事董承便突然下令,將遠在青州鄉里的名士管寧緝拿回長安,給出的理由是管寧所撰的《氏族論》開篇就對劉氏的源流大放厥詞,將皇室與尋常豪族之姓等同而論,實屬大不敬。

一石激起千層浪,管寧在被押送途中,有不少士人隨車跟從,央求朝廷釋放。董承拿著這個又向皇帝告狀,指稱管寧挾下以要上,藐視王法。皇帝極為在乎對自身權威的維護,何況管寧此時半推半就、近乎已擁有士人推舉的苗頭,皇帝更不能容許這種意見領袖的存在。

于是董承仗著背後有皇帝的默許,強行命人驅逐隨車訴冤的士人,並抓了幾個行跡嚴重、阻礙檻車的人。在管寧的檻車行至河南時,他听從胡邈的建議,設計抓了好幾批試圖劫車救人的劍客游俠,嚴刑逼供,招出了背後十余家豪強,被董承一概繩之以法。

董承聲威大震,世人皆稱其意圖報復管寧當年嘲諷逼迫讓位之仇,又在其強勢下不敢硬來,只得紛紛上疏為管寧開月兌,甚至開始向董承游說。

太尉朱奉人之請,也難得出面找董承求情︰「管幼安屈節下獄,身陷囹圄,可是已報當年董公避位之恨?其人身荷天下士人之望,如有不測,天下為之震,董公豈可輕忽?不妨至此為止,就此作罷好了。」

「孔子能誅少正卯,我如何殺不得管寧?」董承腳步帶風,兩人正走在前往滄池的水邊小路上,巍峨的未央宮前殿離他們漸行漸遠,波光悠悠的倒映在水紋里。

朱氣他這句狂妄的歪理,圓眼一瞪︰「董公這是何意?管幼安成名已久,是海內有聞的大儒,怎麼能和少正卯相提並論?」

「同樣是以邪說禍眾,難道因為他是所謂的名士,朝廷就可以不加懲處了麼?」董承哂笑一聲,走到池邊的水榭中,步履不停︰「朱公,你連管寧是何罪入獄都不知,便先來為其申辯冤屈,背後是有多大的情面繞不開?」

「你這是何意?」朱上前一步,怒斥道︰「董承,我今日是勸你不要自誤,如今你仗著家里出了皇後,便無從顧忌,要知道,宋氏殷鑒不遠!」

「袁氏的殷鑒也不遠!」董承在水榭廊檐下停了,轉身說道︰「你如今鐵了心要為管寧伸張,何不直接上疏天子?怕是天子不曾理會過你的奏疏吧?說是三公,但沒有錄尚書事,與那些干事的九卿又有何區別?」

「豎子!」朱一手按劍,憤然上前,他脾氣本就暴烈,哪里听得董承這番話語。當下面色通紅,幾乎要當面拔出劍來。

「就你上陣殺過人不曾!」董承輕聲喝道,他站在台階上,身形居然比朱要高一頭。

朱是碩果僅存的老將,威名赫赫,性子又直率,董承心里當然怕他真的一劍殺過來。可現在他們正處在未央宮,雖說皇帝還在滄池中間的漸台上休息,听不到隔岸的響動,但只要朱敢沖董承拔劍,對方這個太尉就做不得了!

只見對方面色漲紅如血,呼吸粗重,按在劍柄上的手青筋暴出,正因用力過度而不斷顫抖。

董承站在原處等了半晌,確信對方不會再有過激得舉動了,心里既是遺憾又是松了口氣,轉身便要往乘船的地方走去。

還沒多走幾步,只听得身後一陣人荒馬亂,有人匆匆的趕了過來,讓他大吃一驚︰「不好了,太尉昏倒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