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醫看了看眾人。
既然大家沒有反駁,那他就接著繼續講了。
「接下來我要說的,是黃 與糖尿病足的關系。
所謂的糖尿病足是由糖尿病血管病變、神經病變和感染引起的疾病。
其特征是感覺疼痛、麻木和異常以及潰瘍和壞疽等,導致糖尿病患者足部或下肢組織的破壞,約百分之15的糖尿病患者在某一階段出現了糖尿病足。
我和彭林的研究提示黃 可促進糖尿病足潰瘍源性成縴維細胞增殖,延緩細胞衰老和促進效應。
同樣,黃 也可以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然而高濃度黃 抗糖尿病並發癥效應及機制的APS可產生抑制作用。
黃 多糖能有效降低糖尿病足潰瘍源性成縴維細胞的晚期糖基化終產物濃度和隨機激活基因表達(RAGE)m-RNA表達,顯著縮短糖尿病足潰瘍患者肉芽組織出現和潰瘍愈合的時間。
我可以預見,APS的聯合使用成為一個熱點研究的方向。
可以說,黃 多糖與組織工程化皮膚的結合可以模擬細胞外基質的超微結構,恢復皮膚微循環,促進創面愈合。
發現APS與內皮祖細胞聯合可促進血管生成,其機制可能與VEGF/VEGFR及Ang1/TIe-2信號通路的調控有關。
綜上所述,黃 抗糖尿病並發癥的相關機制與效應。」
鐘醫的話落下,現場更是陷入了某種死寂一般的沉寂。
但,鐘醫沒有停下,而是給出了自己的結論。
「糖尿病腎病、糖尿病心肌病等並發癥多為糖脂代謝紊亂、血液流變性改變、免疫介導微炎癥狀態等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所以,我們可以,或者說已經確信,免疫介導微炎癥狀態在糖尿病並發癥的發展過程中起著核心作用。
微炎癥狀態是一種局部的、非顯性的慢性低度炎癥,此反應可引發一系列並發癥,炎性因子可刺激血管活性物質釋放。
而內皮細胞通透性增加;還可引發機體的氧化應激,損傷血管內皮,增加單核細胞對血管內皮的黏附和浸潤,並進一步誘導單核細胞趨化和激活釋放各種細胞因子,從而加重髒器損傷。
直到今天,我和彭林的研究已證實抗炎藥物可以治療糖尿病並發癥,但還沒有一種既定的藥物能通過調節微炎狀態來改善糖尿病並發癥。
中醫藥表明黃 可以補氣固表,提高免疫力,針對糖尿病並發癥氣虛血瘀對因調節。
我們研究表明黃 中的活性成分黃 多糖,黃 皂 和黃 黃酮類化合物,可改善高糖狀態下損傷的細胞以及基因的表達,調節氧化應激,抗炎,改善血管內皮功能,調節能力代謝等,針對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以及糖尿病視網膜病病癥對癥調節。
中醫基于行氣化瘀理論治療氣滯血瘀之癥,現代醫學表明糖尿病並發癥的核心為血管微炎癥病變。
當然,也有人會問,行氣化瘀理論是否與調控血管微炎癥狀態相關。
還有一點,值得關注的是,雖然我們使用黃 治療糖尿病並發癥研究的發展態勢良好,但是研究多以動物實驗、有效成分為主,將黃 用于臨床治療糖尿病的試驗相對較少,分子機制探討不足。
所以,我們準備在後續深入開展黃 分子基礎研究,並積極開展黃 及相關復方治療糖尿病並發癥的新藥研究。
可以從調控血管微炎癥,血管內皮功能切入,進行糖尿病並發癥的研究與治療,以期為黃 抗糖尿病並發癥提供新的思路。
也從見解上說明了七味消渴膠囊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