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悲痛式無限期暫停更新條

很抱歉讓各位在一天清晨得知這個令人不悅的消息,但看到這個從隔壁剽來的章節名字,想來各位都有心理準備了罷?

很慚愧,經過差不多一個月的更新無力後,我最後還是不得不懷著沉痛的心情向你們通知,《燭行錄》,沒了。

借用好友鐵牛在《賽博人不死于無限》的同名章節中所說的話︰「我一開始想寫的東西和我實際上寫出來的東西並不匹配」,燭行錄從無論哪個方面來說,都是有著相同的問題。

上架感言中提到過,這本書一開始是去年8月份我無意中的一個靈感罷了,整本書的內容概括起來只有短短的幾句話,也就是你們如今所看到的簡介。

沒錯,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這本書的簡介就是所謂的大綱。

由于我個人的毛病,寫小說是向來沒有大綱以及細綱的,從來都是想到哪里寫到哪里,這個問題在上本書中還不算突出,但是在《燭行錄》這本具有一定原創色彩的作品上,就很明顯地暴露出來。

按照去年8月份時的構思,《燭行錄》一共分為六卷,第一卷的世界觀應該是聊齋風格的,主人公身份是僧人;第二卷則是《儒道至聖》的同人卷或者先秦諸子百家的世界觀,主人公身份是書生;第三卷,則是《詭秘之主》的同人卷或者西方克蘇魯世界觀,主人公身份是教士;第四卷的世界觀是末日廢土/部落時代,主題是「先知」;卷五是《太易》同人卷/「神道文」,以「神祇」為主題自然不必多說;末卷則是已經寫爛的洪荒。

這個構思我個人以為很美,但實際上,以我自身能力,根本寫不出來。

2020年,《蓬萊水仙》尚未完本,作為一本同人作品的創作者,我在更新的過程中自是不必去費心思考什麼世界觀、修行體系等龐雜設定的,都是拿來就用,這也導致了我對自己的原創能力沒有清晰的認知。

一開始我對《燭行錄》的設想還是「同人+原創」,將其構思為一個過渡階段的作品,但是今年1月份發書以後,由于某些我已經忘卻的因素,這本書逐漸月兌離了預先的軌跡。

仔細想想,或許我在第一卷中用力過猛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罷。

《蓬萊水仙》是去年12月底完結的,當時說好結束後休息一段時日,同時也是為下本書該寫什麼而做些準備,但是僅僅過了一周不到,我就迫不及待地重新提筆,將這本被擱置在作家助手里遺忘了小半年的《燭行錄》重新拿了出來,在最初的六千多字後面續寫了光濟的故事。

誠如上文所寫,首卷一開始只是單純的聊齋背景,但受限于我個人原創能力的不足,我往其中逐漸摻雜了《濟公全傳》、《仙葫》和《斗破蒼穹》的劇情,或許從那時我就該意識到,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原創能力根本無法支撐起這部作品,去給你們講一個完善的故事。

就連這本書最大的賣點︰「作者深厚的佛學造詣」,也不過是我在現學現賣,拾人牙慧罷了,卻被你們如此夸耀,還顏承認下來。

故而在拋棄了原先構思的卷二中,原創能力的缺失使得這部作品無以為繼,又恰逢四月事繁,我便理直氣壯地忘記了更新,著眼于現實生活當中。

直到如今提筆,卻發現腦中空無一物,那些本就模糊的劇情更是顯得縹緲虛幻,難以付諸筆端,只能如海市蜃樓般在我的腦海里若隱若現,勾動我思緒的同時又讓我煩悶不堪。

昨夜我輾轉反側,終于狠下心來,決意長痛不如短痛,一別兩寬,此後各生歡喜。

只是辜負了各位對于《燭行錄》的期望,以及言猶在耳的「這本書還會寫下去」的諾言。

行了,不說這些喪氣之言了,談談這本書未來的劇情走向罷,也算是給各位一個交代。

《燭行錄》的書名和簡介中都透露了一點,這本書的根本要素是「火」,和《蓬萊水仙》的「水」相對,再具體一些,就是陰陽五行十天干當中的「丁火」。

看過無極書蟲作品的讀者想來對于這種一本書一種屬性的作風擁有很強的既視感,沒錯,就連本書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洪荒元符錄》和《我穿越成了一個國》中「火德」、「人道薪火」等概念的影響。

我在簡介中提到「丁火柔中,內性昭融,乃萬物之精、星月之光、文明之象」,在最初的設定里,這本書就是一個講述「薪火相傳」的故事,只是被我自己給糟蹋了。

簡介中提到的「青燈古佛」、「挑燭夜讀」、「提火守夜」、「執炬前行」等意象,也是在暗喻這一點,估計你們也都看出來了。

光濟在第一個世界研習佛法,通悟慈悲之心;在第二個世界傳播心學,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在第三個世界隱姓埋名,于暗地里守護眾生;第四個世界發展文明,講述「人道」之意

總而言之,這是主線,現行版的《燭行錄》在這一點上也沒算太偏,起碼還是有些符合的。

在個人的超凡之道上,采用奇門遁甲之中的丁火之神螣蛇為象征,又借鑒了中國傳統神話中的灶王爺形象作為光濟修行的主要脈絡,最終的完成品則是「餃燭而照幽冥無日之國」的燭龍,這就是最後兩卷「新生的神祇保宅護家」、「古老的聖者獨守幽冥」的來歷。

不得不說,戰袍染血的《道果》在這方面給了我很大的啟迪,包括「心學」、「灶君」等設定,在此先行致謝,雖然我沒能寫出來,但是某些東西還是客觀存在的。

但是因著中途思緒跑毛的緣故,我一開始對于書中「龍蛇」要素的設定發生了偏轉,有改換為「金烏」、「朱雀」等神禽的勢頭,最終落實在紙面上,也就成為了你們看到的「鶉鳥之身」、「鳳靈傳承」等劇情,其實在寫這一部分時,我已經很難自圓其說了,這也是我不得不切書的緣故,自己想寫的和寫出來的,完全就是兩碼事。

關于其他方面的一些設定︰

關于歷史朝代架空。

一開始每個世界歷史背景都是不同的,首卷應該是明清,卷二是先秦抑或儒道同人,卷三是詭秘同人或者中世紀西歐而現在我的設定是,六卷六個世界,大部分以「宙光碎片」為主,也就是除去某些實在不符的,其他世界都是兩宋時期,全書又多了一個「融合宙光碎片,升格九州」的暗線。

這個版本下卷三的世界觀,就會像是《仙道禁書目錄》那樣了,而卷二的風格,則有些像《關山萬里路》,在這里對以上二本做個友情推,各位可以前去試閱一番,鐵牛和尊尼的文筆,實則比我強了太多。

關于會首及其他成員。

會首就是王珝,這一點沒什麼好說的,至于「峨眉」、「太白」、「魁杓」等角色,他們其實是我構思中的其他主角形象,只是被我挪過來先用了而已。

讀過那本《從道闢九霄開始的諸界之旅》的讀者應該還記得,主角在選定修行功法之前,系統曾給過一個法相推薦,里面有「波濤」、「新月」、「燭火」等選項,誒,這就是王珝、「峨眉」、光濟的設定來源。

而《蓬萊水仙》中作為王珝他我出現的李行秋,其實是給「太白」準備好的名字,本來會在第二卷中作為彩蛋出現,但是嘛你們懂的。

至于「魁杓」張長史,《雲笈七簽》中「辨雜呼神名」部分有「天公字陽君,日字長生,月字子光,北斗字長史,雷公字吾君」的記載,這也是他的姓名來歷。

這本書的故事,發生上本書結束之後,兩本書統一在一個大世界觀之下,當王珝運轉造化,有資格參與到諸天萬界之中的博弈後,水仙也會一轉成為幕後黑手流,開始光濟的故事,本書的前兩章,其實是水仙沒有寫出來的第五卷的開頭,峨眉、太白等後續主角,也會作為配角出現,成為王珝奕棋諸天的班底。

不過後來我憂心這樣風格太過雜亂,有割裂感,于是將這部分劇情刪去,完結了水仙,用到了第二本書之中。

現在看來,風格沖突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唉,我何時才能寫一本風格統一,純粹不套路的仙俠文呢?只能寄念于遙不可期的未來了罷?

最後談談未來可能存在的創作計劃。

通過《燭行錄》的失敗,我確認了自己暫時沒有原創的能力,所以如果有新書,要麼還是同人,要麼會是篇幅不長的中篇作品,控制在幾十萬字左右。

再多的我也就不知道了,未來避免被以後的自己打臉,就不妄立flag了,就跟當初水仙完本說休息半年結果不到十天就發新書,就跟一個月前說這本書會一直寫下去結果今天卻寫了這麼一篇狗屁不通的感言一般

臉都被抽腫了。

那,就這樣罷。

各位陪伴我一路至今的朋友,再見。

願我們未來重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