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穿越三十年 看中國互聯網發展歷程

「在清華校園,老太太賣西瓜都用移動支付。」2017年3月18日,清華大學錢穎一教授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舉例說明中國移動支付的迅速發展。隻果CEO蒂姆?庫克當場點贊︰「這些小事件意義重大,我很贊賞中國在這方面很有遠見」。

這只是中國互聯網大潮下,數字經濟飛速發展的生動注腳之一。

三十年︰趕超路創新路

我國互聯網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顯著發展成就,網絡走入千家萬戶,網民數量世界第一,我國已成為網絡大國。

這是1987年9月14日,中國向世界發出的第一封電子郵件。看似簡單的一封電子郵件,揭開了中國人使用互聯網的序幕。

1987年9月14日,中國科研人員在BJ試發電子郵件後等待來自卡爾斯魯厄大學的正確字符。

1994年4月20日,中國實現了與因特網的全功能連接。1996年第一家互聯網企業「瀛海威」誕生,1999年第一家互聯網公司「中華網」赴美上市。2000年,中文域名注冊系統全面升級,推出「?CN」、「?中國」、「?公司」、「?網絡」為後綴的中文域名服務。2004年12月23日,我國國家頂級域名。CN服務器的IPv6地址成功登錄到全球域名根服務器。這表明我國國家域名系統進入下一代互聯網。

1996年,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公司「瀛海威」的廣告語︰中國人離信息高速公路有多遠---向北1500米。

如果說前期中國一直在技術層面進行對接、追趕,那麼後期,尤其是十八大以來,中國在互聯網技術研發應用方面加快了趕超的腳步。

自2014年以來,「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作為全球互聯網最新技術、產品與應用的展示平台,已成為歷屆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亮點環節。來自中國的互聯網「黑科技」也一次次驚艷世人,引起國內外人士的高度關注--從2014年的「魔鏡」、智慧家居,到2015年的無人駕駛汽車、工業機器人,再到2016年的掃臉支付、「城市大腦」……

2017年中國在國家層面第一次對IPv6提出具體發展規劃,表示要在5-10年內建成全球最大的IPv6商用網絡……無不彰顯了中國在互聯網領域不斷超越自我、趕超世界的求索足跡。

從1999年招商銀行啟動一網通網上銀行服務、建行推出網上支付,到2000年國內B2B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興起,再到2003年淘寶、支付寶出現……中國電子商務群雄並起,在很多地方,消費者幾乎可以完全憑借「電子支付」生活。據2017年8月4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下稱《報告》),截至2017年6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5.14億。

傳統金融機構也擁抱互聯網,利用網絡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投資等新型金融服務模式。根據《報告》,截至2017年6月,我國購買互聯網理財產品的網民規模達到1.26億,網民使用率16.8%。

1999年,騰訊OICQ開啟了中國網絡即時通信時代。2006年中國移動推出的「飛信」,乃至如今騰訊的「微信」,無不見證了中國網絡即時通信的一步步探索。根據《報告》,截至2017年6月,即時通信用戶規模達到6.92億,其中手機即時通信用戶6.68億。

2000年,百度成立,次年作為搜索引擎正式上線,中文搜索迅速進入百度時代。根據《報告》,截至2017年6月,我國搜索引擎用戶規模達6.09億,使用率為81.1%;手機搜索用戶數達5.93億,使用率為81.9%。

穿越三十年看中國互聯網發展歷程

從發送第一封電子郵件到今天,30年已經過去了。據《報告》,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5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54.3%,超過全球平均水平4.6個百分點。中國網站數量已高達506萬個。2017年上半年,網絡購物、網上外賣和在線旅行預訂用戶規模分別增長10.2%、41.6%和11.5%。在線教育、網約出租車、網約專車或快車的用戶規模分別達到1.44億、2.78億和2.17億。共享單車用戶規模達到1.06億。

電商物流、遠程醫療、在線支付、共享經濟……互聯網正前所未有地融入和改變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更影響著社會的生產方式。曾幾何時,農民兄弟面臨擠壓滯銷的果菜束手無策。如今,借助互聯網,小巷深處的酒香也能遠飄萬里。當前,我國移動互聯技術在農村快速普及,通過「互聯網+」服務「三農」、精準扶貧,充分發揮了互聯網分享、遠程、快捷的特點,有效優化和集成了社會資源向困難群眾的配置,有力地幫助他們實現月兌貧致富。

2016年10月,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印發《網絡扶貧行動計劃》,提出實施「網絡覆蓋工程、農村電商工程、網絡扶智工程、信息服務工程、網絡公益工程」五大工程。月兌貧攻堅事業更廣泛、深入地插上「互聯網+」的翅膀,得以更強勁、更迅捷地推進。

互聯網智能化、多元化的基因早已深深植根多個行業。在中國文化保護方面,互聯網也日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2014年,全國首個電子商務和古村落保護相結合的「萬人眾籌?重建中國最美古村落」項目落戶AH省JX縣仁里村。短短一個月,有1.6萬人參與,目標5萬元的項目募集到了58萬,達成率近1200%。互聯網和傳統文化的初次聯姻便產生了甜蜜的效果。

計利當計天下利。近年來,中國互聯網技術、互聯網治理、互聯網經濟取得了高速發展,但並未獨享發展成果。秉承「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中國積極善意地分享產品、技術與市場,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世界人民。

作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的共享單車,正以小步快跑的方式走向世界。僅就2017年而言,ofo在4月進軍劍橋地區,並于8月進入牛津地區。當月,ofo還正式進駐美國西雅圖,成為中國首家獲得美國正式營運許可的共享擋車企業。而摩拜8月在RB北海道札幌市舉行了投放儀式,並于9月正式進入曼谷。

據《人民日報》報道,牛津市議員厄普頓認為,單車共享機制可以讓更多的人享受綠色出行,可以減少交通擁堵和空氣污染等問題,期待看到新的自行車共享方式更好地發展。

互聯網真正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讓國際社會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中國互聯網在新時代的新起點上,向著網絡強國的目標揚帆遠航。世界互聯網大會已連續成功在ZJ烏鎮舉辦三屆,這正是中國在網絡世界履行責任、落實規劃、交流合作的載體與證明。

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的「四項原則」和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五點主張」,成為與會嘉賓凝聚共識、貢獻真知灼見最廣闊的平台與基礎。

2017年12月3日,以「發展數字經濟促進開放共享」為主題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拉開了帷幕。本屆博覽會設置了發展理念區、綜合展區、主題展區、新產品新技術發布區、項目合作洽談區等功能板塊,凸顯了全球視野、創新驅動和開放合作的特點,吸引了來自全球的411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參展,為全球數字經濟合作提供了廣闊舞台。

本屆大會將圍繞數字經濟、前沿技術、互聯網與社會、網絡空間治理、交流合作五大板塊精心設置的20個分論壇上演激動人心的智慧踫撞。1500多位來自世界五大洲的國際組織負責人、互聯網領軍人物、專家學者的所思所想,將在推動全球互聯網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邁進,推動網絡空間實現平等尊重、創新發展、開放共享、安全有序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他年回顧,中國烏鎮,也必將以其開啟了全球激蕩數字經濟浪潮、凝聚開放共享共識的互聯網發展新節點,而永載史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