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百十九章 芝加哥

雅尼克絲毫不擔心美國人那近乎搞笑的「鴿子導彈」,只是有點在意他們的「大西洋防線」和「太平洋防線」。雖說如今的德軍掌握了氣墊船和浮動碼頭技術,只需要平坦的登陸點就能發起登陸作戰,可夏威夷群島的作戰肯定也讓美國人得知己方的這些武器裝備和技術手段,從而重點防御這些有可能成為登陸點的海灘,也就相對增加了己方登陸作戰的難度,恐怕得付出不小的傷亡。

不過兩年的時間核蛋的小型化也應該完成了,到時候給他們送幾顆核蛋嘗嘗,就不信這些美國佬還能硬挺。

在這期間還是繼續轟炸美國本土吧。

「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上的炸彈儲備怎麼樣了?」上次一口氣往紐約城投下了上千噸凝固汽油彈,耗光了幾乎所有庫存的凝固汽油彈。

「殿下,島上已經儲備了2000噸凝固汽油彈和3000噸鋁熱劑炸彈。」

雅尼克點點頭。「那繼續轟炸吧,這次目標是芝加哥。」

位于美國密歇根湖南部的芝加哥可以稱得上是「幸運兒」,這座城市建成之後在各場戰爭中都嘗盡了甜頭。比如美國內戰期間(1861—1865),芝加哥作為交通樞紐、貿易集散地和制造業中心,完全沒有受到內戰的負面影響。內戰消耗的了美國大量的勞動力,從而刺激了芝加哥的農業機械生產,內戰對軍需物品的需求和運輸,也使處于鐵路樞紐位置的芝加哥獲利頗豐。

一戰前後非裔北上,芝加哥人口混合度激增,密西西比三角洲和新奧爾良的爵士樂手們北上,首先是在芝加哥扎根。禁酒令期間,市長不太嚴格執行,導致芝加哥的娛樂業發展沒收到太大影響(世紀初有發達的酒吧/妓院產業,也順便養活了很多剛剛發跡的樂手),爵士樂大行其道,這個時期都被稱為「爵士時代」,而芝加哥也成了一座名副其實的娛樂之都。

到了二戰,日軍偷襲珍珠港,美國卷入太平洋戰爭。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上帝再次照顧芝加哥。城市西北部,成立了生產軍用運輸機的道格拉斯飛機公司;西南部的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生產飛機引擎;夸特馬斯特公司接管中央設備制造區的設備,負責軍隊後勤供應。作為美國重工業基地的芝加哥,戰時經濟使芝加哥迅速走出大蕭條的陰影,並將繁榮延續到了50年代中期。

可惜,這時空的芝加哥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了,雅尼克平淡的一句話,決定了這座城市的命運。

很快,從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上起飛的250架ME-264D,10架B-36浩浩蕩蕩的飛向芝加哥。

而沿途的雷達站也將消息傳回華盛頓。

「德國人要轟炸芝加哥?!」

會議室里的氣氛讓人有些窒息。

上一次德國人的轟炸幾乎見整座紐約城付之一炬,而現在德國人又盯上了芝加哥,要這麼炸下去,德國人豈不是把美國各大城市都燒一遍?!

簡直欺人太甚!!

臉色陰沉至極的杜魯門副總統望向阿諾德司令。「阿諾德司令,我們的新型戰機項目怎麼樣了?」

「戰斗機研發到現在也沒什麼太大的進展。」阿諾德司令有些惆悵的開口道。「倒是研發出了一款新型重型轟炸機,代號為B-29。」

原時空的二戰中,B-29轟炸機的問世,阿諾德司令功不可沒。阿諾德司令是美國陸軍航空隊奠基人威廉.米切爾將軍「戰略制空權」理論的堅定追隨者,米切爾最早提出「戰略轟炸」的設想,他認為︰大規模轟炸敵人後方的要害目標,摧毀其作戰基礎和意志,才能減少戰術殺戮,並減輕平民的傷亡。一戰中的1918年9月,擔任美國駐法遠征軍航空隊司令的米切爾上校,組織英法美等協約國1500多架戰機對德奧等同盟國實施大規模轟炸,加速了同盟國的投降,這是航空作戰史上最早的戰略轟炸。

二戰爆發後,阿諾德司令敏銳地察覺到美軍必須要有一種真正的「空中戰艦」,他認為新型戰略轟炸機的最大飛行速度應達到640公里/小時,最大航程超過8500公里,載彈量不少于7噸,這就是美軍陸航當時提出的超級轟炸機設計招標要求。在B-29研制出現困難的的情況下,是阿諾德司令說服國會加大對B-29的撥款,又協調政府增加B-29的生產線。盡管聯合公司研制的XB-32轟炸機比B-29早兩周首飛,但阿諾德司令仍未動搖,認定B-29非陸航莫屬。可以說,沒有阿諾德司令的肯定、支持和堅持,就沒有B-29的輝煌。因此,阿諾德司令也被稱為「B-29轟炸機之父」。

听到阿諾德司令所說的這款重型轟炸機的各項性能數據,杜魯門副總統眼楮一亮。「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轟炸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他也不指望這款轟炸機能直接轟炸歐洲本土。先把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的德軍空軍基地摧毀,然後再摧毀格陵蘭島的空軍基地,如此德國人的轟炸應該也能消停一陣。

阿諾德司令郁悶的嘆了口氣,搖搖頭。「副總統先生,轟炸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甚至格陵蘭島,B-29的航程是夠了,可我們的戰斗機完全不是德軍戰斗機的對手。」連己方最先進的P-51都不是德軍FW-190系列戰斗機的對手,更別說德軍那些不知性能有多強悍的噴氣式戰斗機。而沒有戰斗機的護航,就算是轟炸機裝備再多的自衛武器,也不過是戰斗機的靶子而已。

原時空的二戰中,美軍重型轟炸機用自身的損失證明了轟炸機部隊深入敵方縱深必須由戰斗機護航才行(在P-51D戰斗機服役之前,盟軍轟炸柏林有1/3的航程是無戰斗機護航的),單憑轟炸機自身的自衛武器是無法保證自身的安全。戰敗後戈林曾被問到,什麼時候知道德國被打敗了?戈林回答︰當美國的P-51出現在柏林的上空的時候。在P-51戰斗機的全程護航下,盟軍轟炸機部隊終于把自身的戰損率降到了一個可以接受的地步。

「……」听到阿諾德司令的回答,杜魯門副總統張了張嘴,好半晌才說道。「我無意冒犯,可我想知道繼續生產這些戰斗機、轟炸機、戰艦的意義在哪?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造好了,白白讓德軍擊沉擊落嗎??」(今天一章)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