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十八章 蘇伊士運河

英國倫敦威斯敏斯特宮,又稱議會大廈,是英國議會(包括上議院和下議院)的所在地。威斯敏斯特宮是哥特復興式建築的代表作之一,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該建築包括約1,100個獨立房間、100座樓梯和4.8公里長的走廊。盡管今天的宮殿基本上由19世紀重修而來,但依然保留了初建時的許多歷史遺跡,如威斯敏斯特廳(可追溯至1097年)。

當你進入威斯敏斯特廳,穿過威嚴、肅穆的聖斯蒂芬連廊,會進入到一個圓形中央大廳。從中央大廳的穹頂下方往右你將進入上議院(也稱貴族院),里面金碧輝煌的大廳寬敞、明亮,遍布的皇室器物無一不在炫耀著大英帝國過去近千年的輝煌歷史。

上議院里秩序井然,無論是主持會議的主席還是列席的議員,都風度翩翩,說話時極盡禮儀和用語,小心翼翼但自信地維護著數百年來英國貴族的威嚴。

但如果你從中央大廳向左,你將來到另外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這里裝飾簡陋,除兩排相對而放的綠色坐席和中間一張年代久遠的灰黑色長條桌以外,就什麼也沒有了。如果正在開會,你一定會听到陣陣的笑聲、罵聲、起哄聲和辯論聲,時不時的還會摻雜許多並不文明的字眼,很容易讓人感到和街市無異。

這里就是英國議會的下議院(也稱平民院)。在過去的近400年中,這個簡陋的房間一直是英國政治的中心。在很長的時間里,許多改變世界歷史的決定,就是從這里做出的。

此刻英國首相丘吉爾站在下議院的主席台上慷慨激昂的抨擊維希法國。「因為法國海軍的背叛,才直接導致了直布羅陀和馬耳他的失陷。我早就預料到法國海軍會成為德國的幫凶,只是沒有想到他們會來得這麼快!」

下面立馬響起反駁聲。「放屁,要不是你們執行那什麼狗屁的偷襲計劃,法國海軍會這麼快倒戈嗎?你們這些混蛋簡直就是助紂為虐!我都懷疑你們是不是故意把艦隊送去給德國人擊沉的!」

這位當然不是什麼正義感爆棚,為維希法國喊冤的正義人士,只不過是為各自的政治利益互相狗咬狗罷了。不過他的話倒是引來了周圍議員們的共鳴。大部分人都對這次秘密行動深感不滿,認為是丘吉爾的錯誤決定讓英國海軍乃至整個大英帝國雪上加霜。要知道直布羅陀對于大英帝國來說可不止是一塊殖民地那麼簡單,毫不夸張的說它代表地中海的進出大門。

現在這扇大門已經掌握在德國手里,除非再次奪回直布羅陀和馬耳他,不然英國將無法踏足地中海;那些中東殖民地的物資,只能繞道非洲南段。

不過話又說回來,隨著法國淪陷,意大利對英國宣戰,德軍戰斗機已經隨時可以打擊地中海上的英國船只,所以英國在歐洲大陸上優勢喪失之後他們其實已經無力維持地中海航線了。

丘吉爾解釋了半天,再三保證以後絕對不會再出現這樣的秘密行動後這件事才稍稍平息下來。

「德軍正在往利比亞調兵遣將,目標很明顯是我們的非洲殖民地。」

大英帝國的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可不是浪得虛名,殖民地遍布全球,光是在非洲就有21個殖民地。分別是南非,尼日利亞,喀麥隆,萊索托,博茨瓦納,加納,馬拉維,坦桑尼亞,津巴布韋,斯威士蘭,贊比亞,烏干達,湯加塞舌爾,毛里求斯,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塞拉利昂,肯尼亞,岡比亞。

當然,這些都是可有可無的小國家;丘吉爾真正擔心的是與利比亞相鄰的埃及。

一旦德軍揮師進攻埃及,那蘇伊士運河就岌岌可危了。

蘇伊士運河被稱為「現代奇跡」,它連接了地中海和紅海,遠洋輪船不用繞道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極大地促進了歐亞非的交流以及殖民擴張。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後,當時的世界老大日不落帝國看中了它的戰略地位,在埃及人手里買下了蘇伊士運河44%的股份。從此之後,蘇伊士運河就成了英國的搖錢樹。在五十年代,蘇伊士運河每年可為大英帝國帶來2500萬美元的外快。

可是這麼好的一個搖錢樹,怎麼說丟就丟了呢?

說起來,這也是個荒唐的故事。

1953年,埃及推翻了五千年的君主制,建立了宮合國。而在此之前,埃及是由英國人扶持的傀儡政府統治,所以在1936年的時候,英國為了更好的控制蘇伊士運河,強行向蘇伊士運河派駐了一萬士兵。埃及獨立後,自然無法容忍國家境內擁有一萬英國士兵,迫于壓力,英國決定從埃及撤兵。

在蘇伊士運河問題持續升級的過程中,英國高層表現的非常鎮定,當時的英國首相也是丘吉爾(1951年的大選中,保守黨重奪政權,丘吉爾再度出任首相)。在丘吉爾眼中,蘇伊士運河問題顯然算不上什麼大事,他選擇靜觀其變。

很多人認為丘吉爾已經沒有了當年的殺伐決斷,但事後得知,即使丘吉爾的不聞不問也比他的接班人安東尼.艾登高明的多。

在冷戰的陰影下,非友既敵。1956年,因為埃及政府和蘇聯陣營開展貿易,美國隨即撤銷了對埃及阿斯旺大壩工程的經濟援助。而埃及政府立即十分強硬地宣布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經濟收益用來資助阿斯旺大壩。這下,惹怒了剛剛擔任英國首相一年的艾登。他立即實行禁運令,封鎖蘇伊士運河。埃及政府毫不妥協,命令擊沉英國的輪船。而就在那一年,英軍應該按照計劃撤出埃及。隨著事態升級,艾登正式背棄了原來的撤軍協議。

失去理智的艾登找到法國,準備用武力奪回蘇伊士運河。英法兩國利用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矛盾,要求以色列進攻埃及,然後指使以色列向英法求助。1956年10月,英法聯軍趁機入侵埃及,很快就佔領了蘇伊士運河。

冷戰時期的任何沖突、矛盾最終都會上升到兩大陣營的對立,何況是發動了侵略戰爭。

果然,蘇聯宣布11月將要介入戰爭。這時,艾登才想起整個軍事行動居然沒有提前和美國打招呼。當時美國正忙著譴責蘇聯殘暴鎮壓匈牙利起義,這就尷尬了,美國不能一邊反對蘇聯入侵匈牙利,一邊又支持英法入侵埃及,那樣人設會崩。

12月,美國強行促成英法聯軍和埃及停火。最後,埃及政府歡天喜地的把英國在埃及的所有資產抱回家,包括蘇伊士運河。而失去民心的艾登被迫辭職。這位才華橫溢的首相被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他被歷史學家評為20世紀最無能的英國首相。

現在的丘吉爾深知蘇伊士運河的重要,決心無論如何都要守住蘇伊士運河。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