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七十一章 取決于你無人可攔

早在十余年前的那場席卷大陸的驚天大戰之中,彼時身為江夏郡守的李義府身率萬余守軍正面對抗百萬中原聯軍的圍攻,堅守江夏城半月之久,活生生的將時間拖到了初出茅廬的周敦頤率軍支援過來,最後接連挫敗了中原聯軍的銳氣。

在戶數十萬百姓的江夏城在經歷了那一場江夏防守戰結束之後,只剩下了不過寥寥幾萬的百姓活了下來,而當時的江夏守軍也基本上盡數覆滅,哪怕是身為文職郡守的李義府,也是險些就將性命丟在了戰場上。

而隨著當初那場驚天戰役由南離帝國的勝利落幕之後,身為文職郡守的李義府也是在事後的評功時獲得了二等軍功,這本身該是一介文官平步青雲的開始,可是最後有關于李義府的任命,卻是驚掉了所有人的下巴。

原江夏郡守李義府,遷入金陵皇城尚書台,作一青衣小官。

這壓根就不是升遷,無論是從品階上還是從待遇上,這都毫無疑問的將會是降職,並且還是在李義府已然獲得了二等軍功之後得到的待遇,這如何會不驚掉大把人的下巴?這根本就不想是南離帝國的作風,也不像是南離帝國能夠做出來的事請。

可是事後隨著李義府並無怨言的趕赴尚書台上任之後,這件事也就就此沒了後文,就連苦主本人李義府都沒有對這次的任命有絲毫的怨言,至于其他的人,他們又能夠有何資格去評判這件事呢?

不過雖然話是這麼說,在當時也是有不少官員聯合上書還是新君的李敦民,希望李敦民在對于李義府的任命上做一些改動,這些官員之中以兵部官員居多,其中官階最高的,可是一位兵部左侍郎。

但是這麼些官員的聯合上書,卻像是石沉大海一樣,沒有得到新君李敦民的任何理會,反而的在這件事情過後不久,那位參與上書的兵部左侍郎也是因為一些小事而遭受政敵攻擊,最後被外放南方三州。

這沒什麼好說的,就是一個赤果果的流放待遇,而這件事情的傳出之後,當初那些同樣參與了上書的官員們也是紛紛的將自己與李義府的事請撇開了關系,他們可不想因為這件事而影響到自己未來的仕途。

當然了,這些官員里面還是有一些憤青的,這些人硬著頭皮梗著脖子在那位兵部左侍郎被流放南方三州之後,依然在位李義府的待遇而鳴冤,只是啊,在當時很多人都認為這些憤青們都會如那位兵部左侍郎一樣被流放的事後,讓他們意想不到的事請再度發生了。

只見幾道任命傳下,將那幾個憤青統統的調入了御史府中充任御史。

好家伙,御史可不是什麼能夠讓人小瞧的官職,並且御史府,那也是同樣在南離百官的心中不亞于錦衣衛的一個足以讓他們膽戰心驚的衙門。

何為御史?

代天子權,監察天下百官,若發現任何官員有任何不軌,皆可上書彈劾。

並且御史們的彈劾,是直達離帝的,完全不需

要通過尚書台以及六部流程的,並且即便是事後查明彈劾的官員並沒有不軌的話,彈劾官員的御史也完全不需要對此負任何責任,這代表著什麼?

這代表著御史們,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南離百官之中最不想遇見的一類人,他們雖然不會像錦衣衛那般有著先斬後奏之權,但是這些御史們的彈劾,也是足夠讓他們喝一壺的了。

隨著那幾個憤青進入御史府之後,不知道為什麼,這些御史們也是奇怪的再也沒有了任何有關于要為李義府鳴不平的聲音傳出。

很多人都認為是這些憤青們妥協了,可是只有極少數的知情人才知道,那些憤青們之所以不再為李義府的不公待遇上書的原因,正是因為他們知曉了一些內幕罷了。

不然的話,就這些憤青們若是這般輕易的因為一些功名利祿就選擇了閉口的話,他們又怎麼可能會被選入御史府,成為南離御史的一份子呢?

南離帝國的在冊官員可是多達七萬多人,而南離的御史卻只有不到五十人罷了,高質量的同時,也說明了南離御史的高標準,能夠成為南離御史的一份子,何嘗不是代表著這個人的性子最起碼就是那種剛正不阿的性子才對。

因為在南離帝國百官的眼中,那些御史們一個個的可都是無異于是那糞坑里面的臭石頭一樣,又臭又硬,若是貿然招惹的話還會惹了自己一身騷,能夠成為御史的人,在南離百官的眼中都是如此的一個臭石頭。

而李義府當年到底遭遇了什麼不公待遇呢?

其實不過是假象罷了,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如今的這位尚書令而已。

這位尚書令前身是什麼?科舉出身的大文人喲,自從他的那一屆科舉過後,這家伙的身上可是一下子就出現了不少圍繞著他的光環,而他也是在科舉獲得功名之後的沒多久就被離帝拉入尚書台擔任尚書令。

平步青雲,年少成名,這些會使得無數年輕人為之沉浮其中的評價在那一刻統統的落在了這位尚書令的身上。

可是隨著接下來的幾年的宦海生活後,這位尚書令的種種讓人啼笑皆非的事請傳出,倒是讓不少人都在為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狀元郎而譏諷。

這是一個只是盡會說一些空話大話空有其表的家伙罷了,論真才的話,還真是沒有看出來半分。

那幾年的尚書台也自然而然的因為這個尚書令的原因,而徹底的淪為了一個只會傳出笑談的衙門了。

唯獨有的一說的,也就只剩下了原江夏郡守李義府因獲二等軍功而調入尚書台了,除此之外,尚書台就再也沒有絲毫能夠供人去在意的事請了。

對于尚書台,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個神奇的地方。

那個空有其表肚內空空的狀元郎這麼多年過去了仍然安生的坐在尚書令的位置上,而那位獲得了二等軍功的李義府卻像是被流放待遇一樣的這麼多年過去了,始終呆在尚書台沒有過任何的調

令。

這就讓很多人產生了一些奇妙的想法。尚書台這個地方,會不會是咱們這位陛下的一個禁臠呢?怎麼無論好壞都往里面扔,而且一扔就是這麼多年,該升遷的不升遷,該降職的不降職,這麼多年過去了,尚書台是連一個人事調動的任命都沒有傳出來。

而在今日,李義府與離帝李敦民的相見,二人那各自露出不同的笑容,卻像是在說明著一些其他的事請。

「陛下,小臣心之所向,陛下您是懂的,若是流言未消,陛下您當真敢用小臣嗎?而且,那些流言的其中一兩條,是真的。」

李義府苦笑著,他像是無奈又像是被迫一樣的對離帝李敦民攤開雙手,對于離帝的如此對待,他還真是無話可說,也沒有任何的辦法來反制。

只見李敦民挑了挑眉毛,輕笑了一聲,索性伸了一個懶腰,很是輕松的說道

「朕有何不放心的,區區流言而已,若是一些不知所謂的流言就可影響到朕的一舉一動,呵,義府阿,你還當真是小瞧了南離,更小瞧了朕的氣量。」

話說到這里,李敦民對著乾公公挑了挑手,從乾公公的手中接過了一塊玉佩,在李義府的面前刻意的把玩著。

「這塊玉佩,義府想來應該還是記得的吧?這還是年初的時候朕的那位弟弟在臨走前給朕的一件小玩意,說是要委托朕下定決心之後,務必要將這塊玉佩交到義府你的手上。」

說著,李敦民一只手指輕輕的撥弄著玉佩,雙眼微眯,好生的觀察著李義府的神情。

原先神情一直平淡毫無波動的李義府,也是在看見了這塊玉佩之後,神情出現了巨大的變化,他皺著眉頭,忍不住咽了口口水,一只手顫巍巍的伸出,想要接過這塊玉佩,卻又往回縮,猶豫了半天之後,李義府仍然沒有將手伸出去。

「義府,你可要想好了喔,朕的那位弟弟在臨走前,可是極其放心的將這塊玉佩交在朕手上的,並且朕的那位弟弟也說了,這件事的成功與否,盡在義府你的一念之間,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攔你的意向,哪怕是朕也不例外。」

說完了這話,李敦民將玉佩扔給了李義府,而李義府也是小心翼翼的伸出雙手接下了玉佩,拿在手中顫巍巍的,神情竟是不知為何的激動。

「看來這塊玉佩對義府你的確是很重要。」

看到了李義府如此巨大的反應波動,離帝李敦民神情一下子也變得有些嚴肅了起來,在說完了這話之後他先是沉思了半天,最後開口說道

「朕並不要求義府你現在就給予朕一個答案,畢竟這件事朕並不打算強迫與義府你,義府你就且退下吧,好生的思考一段時間,當你的心中有了答案之後再來告知與朕也不遲,這麼多年都等了,朕也不差這一時半會的。」

這段話,李敦民和和氣氣頗為耐心的對李義府極其認真的說道,仿佛這件事,在他的心中也是頗為重要一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