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三十一章 鄉野間王爺獵戶

十余年的時候,南離帝國那時候恰逢新老皇權交替之時,一時之間南離帝國群龍紛爭,因太子之位高高懸掛無人坐在其中,導致了當年堪稱黃金一代的優秀皇室子弟們不再被國外紛擾的戰爭所吸引,能夠讓他們注意的,就只剩下了那距離他們只有一步之遙的皇位。

大皇子李敦民,出身並不高貴,母妃家世不過鄉下小世家,使得他在宮中本就無依無靠,並且在極其優秀的諸多皇子當中,大皇子李敦民顯得格外的平庸無能,他的身上除去一個那時候用處並不大的長皇子身份以外,再無任何引人注目的地方,這也就導致了當時並沒有任何一個人或者一方勢力,願意將賭注壓在這麼一位看起來就毫無前途的長皇子身上。

進而的,九子奪嫡的戲碼也就上演了,除去對皇位不甚在意的二皇子周敦頤,沒什麼存在感的長皇子李敦民以外,共有九名才能或者手段極其出色的皇子參與進去了這場奪嫡之戰當中,他們身後的派系以及支持他們的勢力都在為著自己所押注的那位皇子而向所有阻撓他們的腳步的任何勢力展開廝殺。

那是一場最開始根本就沒有硝煙的戰爭,但是死在這場奪嫡斗爭當中的無辜人,卻多達數千之多。

錦衣衛衙門,東西兩廠以及執金司,這四個在南離帝國有著天然地位的機構衙門也是因為其自身的特殊性,使得乾清陽他們這些衙門首腦在當時受到了數位皇子的大力拉攏。

除了東西兩廠各自都隱約的跳出來各自支持了一位皇子以外,錦衣衛衙門以及執金司衙門,都是選擇從始至終都是站在中立的勢力,對與這一場越演越烈的斗爭,選擇視而不見,無論造成的殺戮有多麼的刻骨銘心,乾清陽,只能選擇袖手旁觀。

諸如南越王,便是當年參與九子奪嫡當中的一位皇子,他當時身後的勢力可是站著軍界不少未來俊杰,類似于現如今的鎮軍將軍白起,左右將軍司馬錯以及甘茂,皆是他的心月復,而他引以為傲的智囊,更是老離帝時期科舉的狀元李義府。

是的,江夏郡在梁冀之前的那位以一己之力擋下百萬諸國聯軍半月之久的英雄郡守李義府,便是南越王的幕僚之首。

並且除此之外,南越王在當時手上還掌握著南離帝國兩支主戰軍團以及三萬州部守備軍,他手中間接和直接控制的兵權加在一起,零零散散的也有將近十萬之數。

然而即便是這般龐大的力量,南越王在當時參與奪嫡的九子當中,實力也並不是最突出的那一個。

實力最突出的,乃是楚王風敦亥,這位楚王在早年的時候便是迎娶了東巽帝國長公主為妻,在前往東巽帝國與其建交的時候,也是得到了那位太昊伏羲氏的贊不絕口,並且在九子奪嫡的事件越演越烈的時候,東巽帝國甚至不止一次的站了出來,表示自己將會盡自己所能,扶持楚王風敦駭坐上儲君之位。

楚王風敦駭,同樣也是尊貴的一字王爵,他在當時的九位爭奪儲君之位的皇子之中,出身最高貴,也是獲得當時朝臣最多支持的一位皇子。

可以說,除非是二皇子周敦頤當時出面選擇爭奪皇權的話,楚王風敦駭,基本上是最有希望成為下一位帝君的那位皇子了。

並且當時參與奪嫡的九位皇子,每個人都有著不容忽視的才能,而楚王風敦駭則是其中以武道見長的一位。

當時的楚王風敦駭,其自身的修為已經到達了六品之境,雖然這其中有些拔苗助長的勢頭,但是除了周王周敦頤以外,皇室當中,還真就沒有一人的武學造詣比楚王風敦駭還要更高的了。

在軍中,楚王風敦駭因為常年駐守邊軍,所以他的身後,也是站著南離帝國不少軍中的大佬,他所能夠間接使用的軍隊,與南越王相差不多,二者在這個方面上,勉強是能夠算得上是不相上下的。

只不過,後面發生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風王爺風不平及時趕了回來,並且與周敦頤以及乾清陽三人一同拜見硬撐著一口氣的老離帝,從老離帝那里得到了遺詔,根據遺詔上面的吩咐,三人聯手將原本最不被寄予希望的大皇子李敦民,扶持坐上了皇位。

這一時之間的突然轉變,自然是引起了當時九子的不滿,他們在那里斗了一個水深火熱還沒有分出勝負呢,這邊竟然直接冒出來了下一任帝君的人選,並且還是他們平日里最瞧不起的長皇子李敦民。

說句老實話,若是周敦頤坐上了這個位置的話,參與奪嫡的九子還不會說些什麼,他們反而是會默認的接受這個事實並且即刻放下手中的兵刃前去皇城跪拜新皇。

可偏偏的,坐上皇位的,是他們最瞧不起也從來都沒有放在眼中的長皇子李敦民,這讓他們如何能夠受得下去?

原本氣勢正盛的楚王風敦駭在听到了皇城傳來的這則消息之後先是愣了愣,而後正是他有些心灰意冷的時候,從路邊出現了數十個殺手,聯手將這位原本最有可能登基成為下一位帝君的楚王風敦駭,圍殺在街角當中。

楚王風敦駭一死,他身後的眾多勢力和軍隊也是樹倒猢猻散,原先帝國內最龐大的楚王勢力,就此覆滅了。

而楚王風敦駭死了之後,剩下的諸多皇子當中勢力最強大的,便當屬原先一直被楚王風敦駭壓著一頭的南越王了。

南越王可不像楚王風敦駭那般,在一時之間接連憑借著自己麾下悍將白起三人的幫助之下接連的擊敗了數位原本與他正在較量,卻皆是在得知了李敦民繼位後有些手足無措的皇子們,並且輕松的收攏了這些皇子們原先的勢力以及軍隊。

收攏完畢之後,南越王突然發現,自己的手上在那個時候竟然是掌握著將近三十萬大軍,如此龐大的軍隊數量,讓南越王看著那時城防不過萬余人的金陵城,以及正處亂糟糟的金陵皇城,動了一些壞心思。

既然如今他手握三十萬大軍,那麼何不來一手清君側,將李敦民攆下皇位,順便,將周敦頤也就地斬殺,只需要,只需要將當時他這一代的皇子們盡數斬殺的話,那麼到了最後,能夠繼承皇位的也就只剩下他一人了。

到了那個時候,即便是風王爺風不平再如何不願,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登基加冕為帝,如此一番的話,自己豈不是就能搖身一變,成功奪得那個自己夢寐以求的位置了?

可能也是因為當時接二連三的先後擊敗了原先阻攔在自己面前的諸多皇子們,並且那原本不可一世的楚王風敦駭也是死在了自己的前面,如此的事件一件接著一件的發生在他的面前,南越王如何能控制的住自己的小心髒?

他自以為自己在那個時候已經掌握著南離帝國大半的軍隊,並且他也相信,帝國的那些勢力以及朝臣們,肯定是不願意看見日後的新君,竟然是一個婢女所生下的所謂長皇子李敦民來坐上那個位置。

他南越王,才是皇室當初所剩下的最後一個最有資格繼承那個位置的人!

一時之間,三十萬大軍在他的命令之下齊齊的殺向金陵城,而接下來所發生的一系列事情,更是讓南越王的心情從天空跌落谷底。

在最開始的時候,大軍抵達金陵城門時,南越王還想著如何才能在最快的時間攻陷這座堅不可摧的都城的時候,讓他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城門開了,原先駐守在城牆上的南北禁軍列隊兩方,對他南越王以及城外的三十萬大軍,竟是沒有絲毫阻攔的意思?

如此的轉變,讓南越王有些吃驚,不過隨即的,他也是自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大勢,覺得之所以發生這樣的事情,肯定是因為長皇子李敦民登上新君之後,不為人所信服,所以才會出現如今眼前的這些事情。

懷揣著這些想法,南越王意氣風發的騎著高頭大馬,帶著一眾親衛,一路扯高氣昂的進入了皇城,在看見皇城內遍布的尸體之後,南越王更是確信了自己內心的所猜。

自己的那位長皇兄啊,果然是服不了眾呢,還真是可笑,一個碌碌無為的廢物而已,他有什麼資格繼位?就算是有父皇的遺詔又能如何?

父皇啊,您可要好好看著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呢,您所指定的那位繼承人,可是將要被我所推翻呢。

一路大笑著,南越王下馬後在白起和一眾親衛的護衛之下進入了宣政殿。

進入宣政殿之後,南越王也是,在看到了宣政殿內的景象之後,再也笑不出來了。

宣政殿內,台上一人身著皇袍,正用著冷漠無情的眼神死死的盯著進入大殿的他以及他身後的那群親衛。

宣政殿內的文武百官皆位列兩邊站立,台上坐著新君李敦民,而站立在李敦民身旁的,則是周敦頤以及風不平。

待得南越王反應過來事情不對的時候,宣政殿的大門,已經被乾清陽從門外吩咐著一眾錦衣衛關上了。

看著眼前的一幕,南越王這才反應了過來,原來他所想的那些,只不過是鏡花水月罷了。

這些文武群臣無論如何,都是在這一次,選擇站在了自己父皇的遺詔那里,而自己,現在看來,只不過是一個跳梁小丑罷了。

台上的周敦頤冷眼看著自己,待得南越王與周敦頤的眼神對上之後他才知道,原來這位他們這一代最為出色的二皇子,其實並不是對皇位無意,只是,他的這個二哥,在最後的掙扎當中,選擇了听從父言。

兜兜轉轉大起大落,他手握的三十萬大軍,就如同他那時的境地一樣,皆是鏡花水月罷了。

而也是到了那個地步,南越王才知道,為什麼當時在知道了新君繼位的消息之後,那原先與自己戰的不相上下的諸多皇子們,皆是放棄了爭奪。

這一切的一切,並不是他南越王贏了,而是,他輸了,他輸得徹底,他這一次,不止是輸在了心計當中,更是輸在了自大之上。

無力的跪在地上,失神的看著台上的那個皇位和身著皇袍的男子,南越王笑了。

他爭了十幾年,最終還是輸掉了。

最後,南越王因為聚兵作亂違反等重重罪名,被削爵為南越王,並且將其貶到南越,無詔永世不得踏出南越一步。

這則處罰,已經是極輕了,按照新君李敦民的意思,南越王做出了這番大逆不道的事情,本就該處以死刑之罪。

只不過,之所以將罪刑變輕,還是因為周敦頤與風不怕以及乾清陽三人商討才得出的。

因為正是九子奪嫡在國內鬧得火熱的時候,大陸的諸國也是陸續的聞訊南離帝國皇權交替所發生的事情。

在南越王束手就擒的那一天,諸國已經組成聯軍,起兵圍攻南離了。

南越王雖然大逆不道,但是他手中的三十萬兵權,以及白起這些心月復將領,都是可以在日後戰爭當中派上用場的,所以為了安撫這些將領。

周敦頤開出了免南越王一死,換取他們對南離的繼續效忠。

白起他們,自然也是答應了周敦頤的這個條件,並且在答應這個條件之後,因為靠著周敦頤在軍中的一些早年布局,陳兵在金陵城外的三十萬南離大軍,也是被陸續的派出回防各地,而剩下的,則是掌握在了周敦頤的手中。

接下來所發生的事情,便是周敦頤的成名之戰,大破百萬諸國聯軍。

但是在大破諸國聯軍的時候,魏國將領潘美的出現,則是使得這場戰役,出現了一些岔子,潘美的突然倒戈,使得魏國的軍隊在那場戰役當中盡數敗退,並且牽連了不少當時的諸國軍隊遭到南離帝國的突擊,進而的從局部的失利,陸續的配合著周敦頤的戰略安排,將整場戰役畢功與一役。

一戰破百萬大軍,周敦頤的軍略水平自然是名帥之才,但是潘美的倒戈,也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其中,這,是無法否認的。

所以說潘美這個原魏國將領在這場戰役當中所取到的作用,自然也是無法忽視的。

在十余年前的中原諸國聯軍組成的內部當中,趙魏韓三國只是陪襯的角色,但是魏國卻仍然是出動了那時算得上是精銳的魏國戰車兵,並且趙魏韓三國在那個時候也是有著不少的簇擁國家,這也使得在百萬聯軍當中,魏國所負責的左翼戰場上,陳兵多達四十萬大軍當中,有最少一半的數量,都是與魏國有很大的關聯。

而潘美在十余年前的時候,也是魏國有的一數的老牌將領,在魏國當時也算得上是排行前列的名將了,最起碼在中原諸國當中,潘美的軍略水平也是得到不少人承認的,畢竟,早在這場戰役開始的前兩年,潘美就曾經率領著一支魏軍,剛剛打過一場滅國之戰。

滅國之戰在中原諸國並不算什麼稀奇的事情,畢竟就中原這塊地方,每年不都得因為各種原因而消失一兩個國家嗎?

只是啊,潘美當年所以一己之力滅掉的國家,在中原諸國當中,也算得上是中上水平的一個國家了,所以在之後的諸國會盟當中,潘美這也是搖身一變,成為了代表魏軍參與聯軍當中的軍主。

只是這位被寄予不錯期望的軍主大人,在這場戰役開戰沒多久,便是與周敦頤眉來眼去,進而的在進行關鍵性戰役的時候突然臨陣倒戈,率領著魏軍以及一些他籠絡到的諸國僕從軍從左側對中原聯軍發起反攻。

一時之間,原先正打得火熱的戰線,卻因為潘美和魏軍的臨陣倒戈,百萬中原聯軍所組建的浩蕩防線直接便是一發不可收拾。

潘美也是經此一役,徹底的從魏國原先極有希望的少壯派將領,成為了南離的襄陽城太守,一手掌握著襄陽城的任何支配權,以及最重要的兵權。

而有關于襄陽城的事情,在南離帝國也一直是個爭論不休的話題。

原本十余年前的那番大戰好不容易可以徹底的肅清襄陽城原先的不和諧聲音,但是在戰爭結束之後,周敦頤竟然攜著大勝之威,力排眾議的將降將潘美按在了襄陽太守的位置上,並且給了潘美那般的權力,這件事在當初的時候自然是沒有人敢去說周敦頤的不是,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潘美坐上了襄陽太守的位置之後將襄陽城徹底的變成了自己的私有物之後,有關于指責周敦頤當年所作所為的聲音也就隨之而浮現了。

自然的,這些聲音的主要來源,還是被人在幕後有意煽風點火的,畢竟周敦頤雖然做出來了這麼一件讓不少人都對他有些不滿的事情,但是卻架不住周敦頤以往為南離帝國所做出來的那些種種事情擺在眼前,這也就使得襄陽城的事情本該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石沉大海,而不是像如今的這般,被一雙幕後的大手暗中在煽風點火,企圖將這件事情再度復燃一般。

並不是潘美配不上襄陽太守這個位置,反而的,潘美的才能就算是在南離帝國,那也算得上是一時之選,不說太守,就算是個郡守的位置,他的才能也是足夠做上的,只不過,潘美的身份和他做出來的事情實在是讓人無法對他提起什麼信任。

原魏國將領,大戰之中臨陣倒戈。

自古降將能有幾個有好下場的?

就算潘美是名將一般的人物,那他做出來了臨陣倒戈這種事情之後也難免會受到不小的猜疑,更何況,在南離帝國那上百名上將之中,潘美壓根就算不上什麼名將,這等人物,按照常理來說應該是將其遣回金陵城委任一個閑職就好了,何必給他邊境重鎮襄陽城的太守之位呢?這不就是跟讓狼去看羊圈一樣滑稽可笑嗎?

也正是因為處于對潘美的不信任,所以南離這些年來的邊境駐扎任務也就陸續的以江夏城為中心,而襄陽城抵達金陵城的那一段距離,則是設下了重重的水寨,任誰都可以看得出來,此番舉動,就是在提防著潘美有朝一日突然反叛。

畢竟襄陽城若是安然無事的話,將會毫無疑問的與江夏城一般,成為守衛南離帝國北大門的兩大重鎮,然而現如今襄陽城無論是城中大小事務還是兵權,盡數掌握在潘美一人手中,這也就使得江夏城孤零零的論為了南離帝國北方邊境的最後一座重鎮,一旦江夏城有任何差錯,南離帝國的月復地便有了莫大的危險。

原先在十余年前的大戰之前,襄陽城本就已經因為歷代太守的原因導致了有些游離與南離帝國之外,當初趁著那番大勝之威,襄陽城原先的太守也是順勢被罷黜流放千里,這本該是南離帝國重修北大門的關鍵時刻。

然而可惜就可惜在周敦頤的力排眾議,不顧許多人的阻攔,強行的將一個降將推舉了上去,這件事情饒是過了十余年,也能夠算得上是周敦頤的一個黑點。

南離帝國的鼎盛時期,襄陽,江陵,金陵,這三座城池皆是南離帝國的三方樞紐,且這三座城池都在大陸當中享受著不同尋常的眼光。

可惜先代老離帝一時昏庸,導致襄陽城落入狼口,為了顏面,先代老離帝直到駕崩臨死前,也沒有交代過任何有關于襄陽城的事情。

襄陽城變成了那般境地之後,南離帝國也就落入了一番岌岌可危的狀態之下,江夏城成為了孤島,老離帝執政的時期,每年江夏城總是會遭到中原諸國的時不時騷擾,這也使得江夏城的城防修築的越發的趕上了往年襄陽城的水平,不過雖然是如此,上一任江夏郡守李義府也是差點拼勁了一城之力和自己的性命,這才勉強守住了江夏城。

若是襄陽城還在南離手上的話,與江夏城就會形成犄角之勢,如此一來的話,也就可以使得南離帝國的北方邊境成為一道牢不可破的鐵門,即便是中原百萬聯軍襲來,一時之間,也是不會在出現江夏城十余年前的那般慘劇。

「王爺,王爺?」

看著周敦頤有些不知道在想些什麼事情想的入神的時候,乾清陽喚了兩聲周敦頤,這才將周敦頤的思緒給叫了回來。

「清陽啊,我們,孤,孤剛剛說到哪里了。」

周敦頤一時之間還是有些愣神,而這幅狀態下的周敦頤,也是讓乾清陽看到了有些疑惑,他印象中的周王爺可從來都沒有這樣子過啊。

「襄陽城的事。」

乾清陽提醒了一聲,周敦頤這才記了起來,而後點了點頭,道

「襄陽城的事,孤的意思已經很明確了,公瑾,清陽,今日喚你們二人前來,孤只是想讓你們二人看看,行軍襄陽,還有沒有什麼可以補充的地方?」

听著周敦頤的這番話,周瑜連連搖頭,他始終打心底里還是非常不建議周敦頤將大軍的行軍路線改至襄陽的,這實在是太冒險了。

本身他們好不容易因為東巽國內的暴亂而不用擔心東巽方面的事情,可是現如今周敦頤卻要因為將大軍的行軍路線改至襄陽。

周瑜並不是一個膽小怕事的人,他只是覺得,此番的改動,實在是沒什麼利益可言,並且還會將北上之後與中原聯軍對抗的難度提高不少。

他們明明是可以選擇與北一軍匯合,到時候集結兩軍之力以及應該已經南下的北艮大軍合力將中原聯軍擊破的,可是現在卻偏偏要再為任務上多添加一個襄陽城。

「王爺,若您是想一改十余年前的錯誤,請恕瑜多嘴,您明明大可待得北上戰事結束之後攜著大勝之威兵臨襄陽城下,到時候任那潘美這些年將襄陽城經營的如何牢不可破,瑜覺得,在大軍面前,他始終只能落敗。」

在周瑜看來,周敦頤之所以改道襄陽,無非就是現在就連周敦頤自己都覺得十余年前將潘美推舉成為襄陽太守一事是禍事了,所以此番才想要趁著北上的時候趁勢將襄陽城重新收回南離之手,可是,這明明不是最優的選擇。

「公瑾,你的意思,孤明白,不過,孤從始至終都並沒有覺得,潘美那個家伙,有任何背叛孤的意

思,孤此番改道襄陽,是有自己的一番打算在其中的。」

周敦頤微微一笑,他當然明白周瑜在擔心一些什麼,他也並不覺得周瑜擔心的有錯,相反的,這是一個正常人都該去擔心的事情。

只是,自己當年對潘美下達的命令,現如今已經是十余年過去了,自己也該去,收收利息,驗收一下潘美這十余年以來的成果了。

自己當年之所以將潘美扶持上那個位置,也是有一番用意的,只不過,這其中還是有著賭博的一些成分。

「清陽,公瑾,這件事情,孤還是希望你們兩個能向孤保密,當然,不是對軍中保密,只是,大軍改道襄陽的事情,清陽,你可否晚一些時日再將這件事情匯與金陵?」

周敦頤咬了咬牙,他知道大軍改道意味著什麼,自古也是有許多的大戰就是因為大軍改道的原因而導致兵敗,這種例子比比皆是,因為大軍原本的行軍路線都是事先規劃好的,就比如他們這支軍隊北上原先的目的地是江夏城,一路上無論是各地的城鎮還是水路,都是已經提前布置好了的,荊州水師也是專門掉來的一支偏軍前來護航,可以很明確的說,他們行軍江夏的這一路上,都是已經安排妥當了的。

但是現在貿然之間改道襄陽,他們如今所在的地方,去往江夏和去往襄陽城,可以說是根本礙不到什麼邊的,也就是說,去往襄陽城的路上,是沒有提前布置好的,一路上,他們甚至是有可能在水路上踫見北海水師的。

沒錯,就是中原諸國當中的北海水師,從他們如今的這個地方去往襄陽,最快的辦法就是走水路,而襄陽城與新野城的距離,在地圖上也是相距不遠,而他們若是走水路的話,就算是踫見北海水師,也是算不得什麼稀奇事的。

「王爺,這件事情,我可以如您的意,至于此事回報金陵,我也可以晚些時日,只不過王爺,在此之前,我還是希望您能將您心中的那番執意要改道襄陽城的原因,與我和公瑾所交代一遍,您的打算和布局我和公瑾已經見識過不少次了,我們自然是相信您的,只不過這件事情事關重大,您還是提前與我和公瑾交代一聲的比較好。」

乾清陽嘆了一口氣,自從那位監軍大人消失不見之後,他也就隨之而擔任起了監軍的權力,畢竟無論如何,前線軍情每隔三天都是要快馬匯報回金陵一次的,更何況他的另外一重身份可還是錦衣衛指揮使,這件事情讓他來做,也是再也適合不過的了。

听著乾清陽所說的這些話,周敦頤有些猶豫,不過他思考了一陣子之後,抬起頭看了一眼乾清陽和周瑜,最終猶豫了一陣子之後周敦頤開口說道

「如此的話,那好吧,孤,便與你二人說,孤為何執意要改道襄陽。」

說完了這話之後,周敦頤露出了一抹苦澀的笑容,而後便是給乾清陽和周瑜講述起來了一個故事。

在十余年前的大戰之前的江夏保衛戰末尾時候,周敦頤率著騎兵馳援而來,配合著李義府他們,將原本已經涌入江夏城中原大軍打了一個大敗。

而正是在那一戰當中,周敦頤看見了一道熟悉的身影。

而那道熟悉的身影,便是日後魏國倒戈而來的將領潘美。

在十幾年前的時候,周敦頤曾經有過一段時間跟在風不平身旁學習劍道,也隨著風不怕游歷天下,在途徑中原的時候,周敦頤在魏國見到了那時候還是一個青年的潘美。

那時候的潘美啊,還沒有入伍,他也只不過是一個鄉下的村野小子罷了,依靠著整日里跟著父輩外出獵殺一些動物為生,說到底,就是一個鄉下的獵戶罷了,不過,踫巧遇見了那時候跟在風不平身旁四處雲游的周敦頤就是了。

周敦頤也不知道是怎得,一眼便是注意到了這個平平無奇的農家小子,並且在那段時間里面,周敦頤還與潘美二人一同上山獵殺掉了一只禍害當地許久的大蟲,進而的,二人的關系也是日漸的變得形影不離,那一段鄉村生活,也讓周敦頤的心神在那個時候得到了徹底的釋放,而潘美,也是對這個看起來就身份不凡跟他同齡的周敦頤產生了一抹好奇。

到了後來,潘美所居住的那個村子遭到了土匪的襲擊,而踫巧當時周敦頤和潘美一同正在山中打野味吃燒烤,等到他們二人回到村子的時候,村子里面早就已經是被那伙土匪給燒殺搶掠的不成樣子,遍地的尸體,就連潘美的父親,也是倒在了血泊之中。

而周敦頤當時也是看著這一幕有些失神,畢竟這些村子里面的人在這段時間里面對他也是極好的,驟然之間便統統倒在了血泊之中,不過還好,他們二人最終還是找到了一個因為躲在了地窖之中撿回一條命的婦人,從那個婦人的口中,周敦頤和潘美得知了那伙土匪的來歷,最後他們二人翻山越嶺,計劃了好一陣子之後,在那伙土匪日常飲水的井中下了瀉藥,而後趁著夜幕降臨,二人殺入營寨當中,將那伙土匪殺了一個痛快,看著那土匪頭子躺在地上苦苦哀求二人饒過他一條性命的樣子,周敦頤當時只是將手中沾滿了鮮血的鐵劍交給了潘美,最後由潘美一劍揮下,了解了那個土匪頭子的性命。

最後二人處理完了這些事情之後回到了村落中,將村中死在那些土匪手上的村民們就地掩埋,為他們修箭了一座土墓。

而在此之後,潘美也是對周敦頤說出了他接下來的理想。

他想要去城里面,他要入伍,他要當兵。

那時候的魏國對他們這種沒什麼起色的村子是不怎麼在乎的,所以也就導致了土匪以及強盜的四處橫行,無人去理會村子里面的慘狀。

而潘美最開始是想要走仕途,而後想要改變這些現狀的,只不過,在周敦頤的建議之下,潘美最終走上了當兵這條道路。

與手握政權相比起來,還是手握兵權,更能讓潘美完成自己的理想,而且,在周敦頤看來,潘美若是走仕途的話,就魏國那時候的國內政壇,潘美若是走了仕途去了京城,最後的下場也就只有兩條道路。

因為自己太過于理想化,導致冷落一生孤苦伶仃一人落寞的走向人生結局。

而第二條道路則是,潘美在進入了政壇的大染缸之中被同化,最後成為了那些他原本最厭惡的人之一。

而進入行伍之中,憑借著潘美的這些身手,而且再看看中原這里的亂戰,周敦頤相信潘美還是能夠很快的從人群中月兌穎而出。

而在潘美決定當兵之後,周敦頤與潘美,也是就此分開了。

而二人怎麼也不敢相信,他們那時的分開之後,第二次的相見,竟然會是在江夏城外的戰役之中,而且二人那時候,竟是已經變成了敵人。

看見一身戎裝的周敦頤,潘美失神了,而看見一身甲冑的潘美,周敦頤也是楞住了。

二人僵持了好一陣子,最後潘美咬了咬牙,下令撤軍,二人的這一次短暫的會面,才最終宣告了結束。

而也是如此之後,在接下來的大戰之後,潘美最終選擇了倒戈,他在大戰開始之後沒多久,選擇背棄了那個曾經讓他失望過不止一次的母國,他最終,還是選擇來到了在他年少時候,幫助他為村子里面的村民復仇的周敦頤。

听完周敦頤講述完了這個故事之後,乾清陽和周瑜都不由得沉默了,他們二人這時候面色變得有些難看。

而當周瑜抬起頭看向周敦頤的時候,也是看見這時候的周敦頤眼神之中有些悲傷的神色閃爍而過。

「王爺,那風王爺呢?他當時」

當乾清陽剛剛問出來這個問題的時候,他也是意識到了,自己說錯話了。

是啊,當時一直跟在周敦頤身旁的風不平,在潘美的村子遭遇土匪的時候,人在哪里呢?

只見周敦頤在听到了乾清陽這麼問了之後,長長的嘆了一口氣,而後自嘲的笑了一聲,有些無奈的說道

「是啊,風王爺他當時啊,就在村子旁邊看著土匪燒殺搶掠,並沒有出手。」

有關于這件事情,周敦頤也去問過風不平,他明明有實力可以救下那些村民的,可是他為什麼會選擇袖手旁觀呢?

風不平的回答也很干脆。

他為什麼要救下那些村民?

這一句話,就讓周敦頤無言以對,不過現在啊,周敦頤也早就已經想明白了風不平當年所說這些話的原因了,現在想想,自己當年也是可笑。

周瑜有些不忍的看著周敦頤,他雖然無法體會到周敦頤在說這件事情的時候心中的悲傷,但是他通過想象,也是能夠感受到一些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當時戰爭落幕之後,為了防止潘美進入金陵遭受眾人嫌棄唾罵,孤才將他安置在了襄陽,並且將襄陽太守以及兵權,一並交在了他的手上,並且孤要他與孤承諾,下一次等到孤再次來到襄陽的時候,孤希望看到一個,當年在魏國鄉下的農家小子,與我說的景色。」

周敦頤說到這話的時候,臉色上終是浮現起來了一抹淡淡的笑意,看來,在這件事情上,他還是無條件的相信潘美的。

就如同潘美當年在大軍當中無條件的倒戈與他一樣,這份信任,是二人當年在魏國境內村落之中短暫的時間之中培養起來的。

「此番改道襄陽,孤的心中,也是想讓潘美出手,他啊,沉寂了太久太久了,若是再這般下去的話,此戰結束之後,金陵方面也該開始對他施加壓力了,所以,孤想要幫助他也在這場大戰當中,摻取一些軍功,清陽,公瑾,你們二人,懂孤的意思吧。」

周瑜嘆了一口氣搖了搖頭,他看向周敦頤,認真的開口說道

「王爺,改道襄陽,瑜沒有任何的意見,並且,荊州水師方面,瑜即刻書信一封令太史慈去執行調令,還請王爺放心。」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