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135章 這個盛世不太平(求訂閱,求支持)

幾乎是多爾袞病重的當天,就有一匹信局的快馬從東門馳出,過河狂奔,一路奔行數百里,次日上午,信局的快馬停在了亞伊克河河畔的十三家鎮電報局,這是一個明人移民小鎮。

而這里的電報局,也是大明電報局最深入蒙古境內的電報局。

電報——乾聖二十六年,有線電報終于被「發明」了出來,從此之後電報這種極高效的新型信息傳遞工具,就在大明得到了高速發展,較之驛站、信鴿、烽火等傳統手段,電報的迅捷無可比擬,正是大明這種幅員遼闊的國家所急需的統治工具。它可以有力地幫助大明將中央的意志及時傳遞給地方,有助于加強中央對地方和邊緣地帶的控制。

在隨後的十幾年來,有線電報不僅在陸地鋪設,而在乾聖三十二年,南洋各地就已通過海底電纜連接了起來。在隨後的幾年里,海底電纜穿越了印度洋,大明敷設了本土——南天門——天竺諸侯國——君士坦布堡的海底電纜。

而在陸地上,電報線路隨著鐵路一路向西,連接起了帝國的邊疆,早在三年前大明就派出使節要求修建從哈密到大都的電報線路,但是卻被蒙古國那邊給委婉的拒絕了,可即便是如此大明這邊還是打著電報公司的名義,自己修了上千里,一直修到了亞伊克河河畔。用電報線路,把那些移民市鎮串聯在一起。

也正是這些電報,極大的方便了大明對這些地方的掌握。可以說鐵路和電報成了推動大明擴張的有力工具。

在過去的多年之間,他們在平常的生活也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日行千里和順風耳。那些只存在于仙怪小說之中的東西,真真正正的出現在生活之中,並且改變了所有有人的生活。

在信局的信使把信送達電報局之後很快。密信就通過有線電報被發了出去,不過僅僅只是幾分鐘之後,萬里之外的南京就已經收到了電報。

電報!

電報的出現,已經徹底改變了空間的距離。

很快,這封密信就被送到了皇宮,送到乾聖皇帝的面前……

隨著鼓聲的響起,南京紫禁城的皇極門前,在時隔多年之後,又一次迎來了一場大朝會!

作為皇帝,乾聖皇帝雖然是聖明的,英明的,但是絕對談不上勤政。尤其是江北老山的行宮,以及徽州的避暑山莊的興建,大明帝國的南京皇宮其實已經基本上閑置了下來。因為皇帝不是在江北,就是在避暑山莊。而南京城內的皇城一年也待不了幾天。

基本上完全成了一處閑置的宮廷,這也導致了另一個局面——內閣主持朝政,負責國家的基本事務,而皇帝基本上不問。

至于什麼上朝……那也一年難得上幾次。這一點他倒是和萬歷皇帝。

可實際上卻是截然不同的。

萬歷皇帝不.上朝,叫罷工,叫賭氣。他是說臣子們天天對我太狠了,這樣,我什麼也不干。萬歷有六個「不」,叫「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什麼意思?就是我既不到郊外去祭天,也不到太廟去祭祖;我既不參加朝會,我也不接見大臣;我既不批奏折,我也不听你們大臣給我講的什麼儒家經書。總而言之,我就當一個徹底的宅男,大門]一閉,什麼都跟我沒關系。

可是嘉靖皇帝這二十多年不上朝,不是這個情況,他對朝局的掌控已經達到了妙到毫巔的水平,首先大量的特務機關遍布朝中,窺刺每一個大臣的微小動作。而且他經常還會接見一些重臣,比如說首輔,然後面授機宜;而且白天煉丹,晚上批奏拆要搞到早_上五點鐘才睡覺。

V

再舉一個例子,明代的內閣,其職能就是為皇帝起草聖旨的草稿,這叫票擬。這些草稿到了嘉靖皇帝這兒,沒有不改的,往往是滿篇逐字逐句地改,即使這個草稿已經非常符合他的心意了,仍然要改,找幾處不重要的地方,改上幾個字,顯得大權仍然在我的手里。他到晚年,其實是用這種方式來執政,他只是無視一切禮法規則而已,這就是嘉靖皇帝的權力境界。

萬歷皇帝不上朝,叫罷工,叫賭氣。他是說臣子們天天對我太狠了,這樣,我什麼也不干。萬歷有六個「不」,叫「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什麼意思?就是我既不到郊外去祭天,也不到太廟去祭祖;我既不參加朝會,我也不接見大臣;我既不批奏折,我也不听你們大臣給我講的什麼儒家經書。總而言之,我就當一個徹底的宅男,大門一閉,什麼都跟我沒關系。

可是乾聖皇爺不上朝,不是這個情況,他對朝局的掌控已經達到了妙到毫巔的水平,首先有報紙刊登朝野新聞,別看這不過只是民間的報紙,但是卻對官府是種無所不在的監督,從官員任命再到施政治國。報紙上雖然有不少嘴炮,但是卻乾聖皇帝卻可以通過他來了解民間。而且他還有大量的特務機關——錦衣衛,南北鎮撫司遍布朝野,保證了他的情報暢通。而且他經常還會接見一些重臣,比如說首輔啦,次輔了,然後面授機宜;而且白天玩樂,晚上批奏折要搞到半夜才睡覺。

而且大明的內閣,其職能就是為皇帝起草聖旨的草稿,這叫票擬。這些草稿到了乾聖皇爺這兒,沒有不改的,往往是滿篇逐字逐句地改,即使這個草稿已經非常符合他的心意了,仍然要改,找幾處不重要的地方,改上幾個字,顯得大權仍然在我的手里。這也是他的權力境界。

不過因為乾聖皇爺領導下的大明可以說是四海升平,正當盛世,所以對皇爺的這種行為也沒任何人抨擊。

當然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沒有任何人敢抨擊,畢竟這位爺真的敢殺人。

再不急,這位爺治理的天下總比萬歷年間更太平吧!比嘉靖皇帝那會來說,這位爺一年可是還開幾次朝會哪。

可是實際上也就是只有在祭拜天地和祭掃孝陵這些事情上,皇帝才會露面開一次朝會,見一見朝中的大臣。其實也就是為了讓那些京官們有一個朝天的機會,讓他們將來退休了,有一個可以和鄉人顯擺的機會——他這個官兒沒白做,怎麼著也是見過皇帝的。

當然了,就是隔得有點遠。不過,他不說,誰又知道呢?

搞完了這些,南京皇城就會封閉。在其他的時間里,南京的皇城都處于維護之中。

不過在乾聖四十三年的七月初六,這一天分明就不是什麼大日子,可是這一天,乾聖皇爺的皇家游船還是駛離了江北碼頭,帶著宮廷回了南京。

然後文武百官在當天得到了消息,明天要在南京皇城舉行大朝會,而且還有重要消息宣布!

一年到頭朝廷時不時的就有重大消息宣布,大部分都是好消息,畢竟現在天底下,壓根兒就沒有什麼人能夠挑戰大明,當然也就沒有什麼壞消息了。

可從來也沒跟這次一樣,消息不是朝廷發布的。而是皇帝發布的,而且不在老山宮宣布,還要跑到南京皇城宣布。

看來這次要宣布的消息,那肯定是非同尋常啊!

一時間大明朝的文武百官紛紛猜測起會是什麼消息。當然他們當中有一部分自以為已經知道是什麼事兒了!很多人,隱約也能猜到一些今天要宣布的消息,一定是非同尋常的大消息!

多半是太子殿下要回來啦!

太子殿下啊這些年一直在君士坦丁堡那邊處理那邊的政務,什麼安置移民啦,什麼分封大王了,什麼平定叛亂了。總之一句話,太子爺在那邊勤勤懇懇的干了十幾年了。

也是時候回來了。

畢竟,那邊已經有上千萬漢民了,撫夷歸夏這個事基本上也辦的差不多了,再辦一下去,沒有個一兩百年。是見不到結果的。至于綠綠的叛亂也基本上算是平定了。不論他們是願意也好,不願意也好。也都改信其他了,什麼基督啦,佛教啦,道教了,都行。

當然,對于大明的百姓來說,他們對哪里的認識是什麼?也就是哪里安置了百萬軍戶!

軍戶絕對是最讓他們向往的詞語。

他們這些人,是真正的國家柱石啊

不過,太子爺回來之後,是不是意味著——皇爺他老人家退下呢?

退下?

當太上皇?

不能啊!

不能啊!

皇帝,您老人家還年輕著呢。可不能這麼做啊!

什麼,您老人家堅持。

那就——臣遵旨。

其實對他們來說,其實換哪個皇帝都一樣。畢竟,那位太子爺,在那邊那也是殺伐果斷的主。絕對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仁君。

所以無論是換哪個,都沒有什麼區別。

這天天色未明,承天門外的車馬就是一串一串的,馬車的燈光星星點點,穿戴整齊的文武百官,已經全部到齊了,等著上值朝會了。

在披甲戴盔的儀仗官引領下進入皇極殿外廣場的官們,全都喜氣洋洋,一個個都格外的精神,雖然天沒亮就都起來了,但是全都沒有一點倦意。

這可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

「皇帝陛下駕到!」

宣詔官的嗓門兒響起,站在皇極門外廣場上的官員們都趕緊持芴行揖,山呼萬歲。

接著就听見大明皇帝朱國強洪亮的聲音︰

「平身,平身!」

大家直起身子,抬眼朝上看。就看見乾聖皇爺一身朝服,坐在的御座,雖然是面帶笑容,但是看著已經年過七十的皇帝,對于那些習慣了畫像上那個相貌年輕的乾聖皇爺的年輕官員們,眼眶不由的一熱,皇爺已經老了。

其實不但這些年輕的官員這麼覺得,就連那些年邁的官員,同樣也是如此。他們中的很多人都經歷過當年的天下大亂,也親眼目睹了乾聖之後的太平之世,對這位皇爺的感情同樣也是真誠的。

看見群臣揖拜禮畢,朱國強就笑道︰

「今天請大家到來上朝,就是要宣布一件普天同慶的大事兒昨天晚上,收到一份加急軍情,送來了咱們盼了許久的好消息——多爾袞死了!」

廣場上的人听著這個消息時,不由一愣——多爾袞?就是那個蒙古大汗?

他死了?

等等——這意味著什麼?

皇爺要趁機打仗?徹底剿滅那些打著蒙古旗號的女真人嗎?

就在這時,朱國強繼續說到。

「朕已經下旨將西域並入大明,設立西域六省,漢唐故地,已經全部回到我大明朝廷的掌控之下!我大明天下,如此才真正歸于一統!」

西域六省?

等等,不就是那八個大明移民自治城嗎?所謂的自制,其實就是大明朝廷派出的官員,基本上除了沒有大明行省的名義,可是和大明的行省完全沒有什麼分別。

現在趁著多爾袞死了,把那片土地收回來,到也正是時候。

再怎麼說也都是件喜事。

「臣等為大明賀,為皇帝陛下賀!」

群臣又是一陣歡呼!

朱國強抬起手,下面的歡呼聲很快就停止了。

「……孟子雲︰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雖然世人皆言我大明雖然已經是極盛之世,但絕對不是太平盛世了,而且也不會有太平盛世!

因為從古至今,歷朝歷代,無不以太平盛世為所求。天下稍一太平,百姓剛得安逸。便有人雲,天下已是太平盛世。從此君臣皆言太平,可孰不知,天朝之外,外患未靖!奢求太平,只能得到一時之安逸,絕不可能長保盛世。世人皆言——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不過事實證明,好戰總要強過忘戰!好戰未必亡,但忘戰必然危!而奢求太平,必定太平不保!」

沒有天下,只有盛世!

與陛下的這個說法,在場的文武官員們很清楚,現在天下雖然歸于一統,大明雖然是極盛之世,可是實際上,敵國還是存在的。

比如說那個蒙古,還有歐羅巴的那個什麼神聖同盟——那個同盟說是抵抗蒙古人的入侵,可是實際上呢?他們既可以抵抗蒙古人,同樣也可以抵抗大明!

大明的敵人不少啊!

站在皇爺爺身邊學習的皇太孫則輕輕點頭今天又學到了一些!

無論是對于國家還是家族來說,太平或者安逸從來不是好事!

太平了,安逸了,人就會變得因循守舊。就會大腦遲鈍,就會性格軟弱。

所以國家需要敵人,人需要干勁,無論在任何時候,國家都需要敵人,如果沒有那就制造一個敵人吧!

在這一瞬間,他似乎明白了,為什麼皇爺爺會留下那個蒙古。會留下神聖同盟。

說白了就是為了給大明留下一個。給大明一個枕戈待旦的理由。

其實這同樣也是朱國強的想法。需要一些敵人來保持前進的動力。而不是把所有的敵人都解決了,然後曾經與天朝上國的美夢之中。

那樣的美夢做的太久了。對于國家來說,並不見得是件好事。最堅固的堡壘是從內部被擊破,當堡壘被從內部擊破的時候,那才是真正的災難。

相比之下,有時候外敵——真的不值一提!也是他敢于給自己留下一個敵人的原因。

至于將來那個敵人會不會給大明造成真正威脅,那就要看大明王朝以後的繼承人。

想到這兒,朱國強把目光投到了身邊的孫子身上,看著他,還好自己培養的還不錯……

想到之後,他自然而然的想到了遠在萬里之外的兒子,嗯,他也是時候回來了,也該是時候讓他主持朝政了。總不能什麼擔子都加在自己身上吧。

想到這兒,他突然站起身來。然後他又說到。

「傳旨,招皇太子回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